Huang, Fei-Yang, MD PhD

Huang, Fei-Yang, MD PhD Physician neuroscientist

Wellcome Trust Early Career Research Fellow
Junior Research Fellow, Wolfson College
University of Oxford

很開心能邀請並主持 蘇黎世大學 神經經濟學研究所 Prof Phillipe Tobler 在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的演講。Prof Phillipe Tobler 早年發表了一系列經典的獼猴多巴胺神經元相關的研究,奠定了我們對於多巴胺神經對...
27/10/2025

很開心能邀請並主持 蘇黎世大學 神經經濟學研究所 Prof Phillipe Tobler 在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的演講。Prof Phillipe Tobler 早年發表了一系列經典的獼猴多巴胺神經元相關的研究,奠定了我們對於多巴胺神經對於獎賞(reward)、風險(risk)、延遲(delay)與機率(probability)反應的了解。而後,他更是在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RI)剛興起時,就投入研究如何利用非侵入性的神經造影技術,了解人類的學習與決策神經機制,協助奠定了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s)的研究基礎。

前往蘇黎世大學 神經經濟學研究所設立實驗室之後,他更拓展他的研究領域,使用神經刺激技術和藥物介入,研究一般人類族群與病人族群的決策神經機制。他所在的研究單位,更是世界上少有,隸屬在經濟學系裡面,卻專門從事神經科學研究的研究單位。也因此,他有不少研究結合了深入的經濟學與哲學等社會科學理論,探究人類認知與社會互動的本質,是我一直非常有興趣的研究內容。

演講後的晚餐也有機會更他有更多交流,討論各種研究的經驗和心得,這種深入交流總是讓我感到收穫最多的時候。

(雖然我有努力邀請系上的女性成員,但他們都沒有辦法參加晚餐,所以才會看起來都是男性的聚餐,希望下次能性別均衡一點)

很難得有機會能親炙大師 John Duncan 的風采,邀請他分享最新的研究,非常精彩。 John Duncan 是認知神經科學的泰斗,多年來任職於劍橋大學的認知與腦科學研究中心(MRC Cognitive and Brain Scienc...
21/10/2025

很難得有機會能親炙大師 John Duncan 的風采,邀請他分享最新的研究,非常精彩。 John Duncan 是認知神經科學的泰斗,多年來任職於劍橋大學的認知與腦科學研究中心(MRC Cognitive and Brain Science Unit),除了利用神經造影研究記憶力、注意力和認知控制等高階認知功能之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同時在牛津大學主持一個獼猴神經科學研究室,利用單細胞神經紀錄,研究獼猴認知的神經機制。

已經退休的他,仍然在思考討論最尖端的研究課題,演講後的問答也相當精采,收穫良多!

很高興有機會受邀參加 駐英代表處主辦的 中華民國國慶酒會,地點選在意義非凡的 National Liberal Club,在場認識了很多旅英的臺灣前輩,也和不少的老朋友敘舊,更有各國政要前來祝賀。在海外久了,任何能相聚的機會都是難得且值得珍...
09/10/2025

很高興有機會受邀參加 駐英代表處主辦的 中華民國國慶酒會,地點選在意義非凡的 National Liberal Club,在場認識了很多旅英的臺灣前輩,也和不少的老朋友敘舊,更有各國政要前來祝賀。

在海外久了,任何能相聚的機會都是難得且值得珍惜的,希望世界的臺灣人能夠帶著海洋民族的善良與勇氣,繼續在世界各個角落闖蕩。

Happy National Day!

真的是強者我朋友!離開台灣醫界好幾年了,只能聽身邊的醫護人員朋友轉述台灣近年來急遽惡化的醫療困境,特別是醫護人員離職潮,已經嚴重影響醫院正常運作。推薦大家聽聽看 葉淨元醫師 從不同角度分析他對這個現況的看法。
23/09/2025

真的是強者我朋友!

離開台灣醫界好幾年了,只能聽身邊的醫護人員朋友轉述台灣近年來急遽惡化的醫療困境,特別是醫護人員離職潮,已經嚴重影響醫院正常運作。

推薦大家聽聽看 葉淨元醫師 從不同角度分析他對這個現況的看法。

✏️ 加入 A-Pen,跟 25,000 名同行一起交流!💬 https://apen.onelink.me/xO51/l65h87j1一個能讓你真實表達的平台一個能讓你找到共鳴的社群一個能讓你尋求職涯突破的機會A-Pen 提供醫學新知、進修課程與職涯探索匿名交流機制,讓你放下...

沒想到竟然有機會連續第三年,陪伴臺灣的農產品前來角逐英國 精緻食品公會(Guild of Fine Food) 舉辦的金叉獎(Golden Fork Award)。金叉獎每年從全世界上萬件報名的食品當中,分別授予一星到三星的好味賞(Grea...
12/09/2025

沒想到竟然有機會連續第三年,陪伴臺灣的農產品前來角逐英國 精緻食品公會(Guild of Fine Food) 舉辦的金叉獎(Golden Fork Award)。金叉獎每年從全世界上萬件報名的食品當中,分別授予一星到三星的好味賞(Great Taste Award),再從三星獎的得主當中,邀請最高分的項目,親自到英國來參加金叉獎頒獎典禮。今年很意外再次接到邀請,前來協助臺灣的入圍廠商攤位擔任英文口譯。

今年入圍的品項是來自雲林土庫, 情人蜂蜜 LOVER HONEY 公司出產的龍眼蜂蜜。活動中跟情人蜂蜜的第四代負責人兩兄弟聊天,學習到很多跟蜂蜜生產的知識,和臺灣蜂蜜市場行銷的現況,覺得收穫良多。臺灣的產品連續三年都有入圍到最後決選的頒獎典禮,千里迢迢飛來英國,已經引起評審團的注意,紛紛特別前來攤位致意。

因為老家務農的關係,總是覺得能幫忙臺灣小農將自己的產品推上國際舞台,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活動同時,也讓我想起過去曾受過專業導覽訓練與服務的經驗,默默地也培養過各種不同領域的技能,很喜歡透過這些非典型的機會,體驗不同的挑戰。

中央社影音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r8IPL5ko

相隔了(馬賽克)年,再次跟大學時的導師,臺大兒童醫院 小兒腸胃科 吳嘉峯教授 在英國牛津大學見到面了。第一次遇見老師,是在大二的小組討論課。那一年,每週會和老師見一次面,進行學校指定的小組討論課程。對於從小其實對醫院和醫師生活很陌生的我,那...
20/08/2025

相隔了(馬賽克)年,再次跟大學時的導師,臺大兒童醫院 小兒腸胃科 吳嘉峯教授 在英國牛津大學見到面了。第一次遇見老師,是在大二的小組討論課。那一年,每週會和老師見一次面,進行學校指定的小組討論課程。對於從小其實對醫院和醫師生活很陌生的我,那時還只是低年級的醫學生,對醫學知識和醫院生活一竅不通,因此老師也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觀察的大醫院的醫師教授。

時光飛逝,除了後來實習到兒科訓練時,有跟老師在病房匆匆擦肩,便沒有機會再次聊天。這一次見面,彷彿把這些年來的心得和感想都一次交換完畢,也聽了老師分享很多工作、生活、研究的經驗,有種讓人回到大二時,小組討論教室裡的時光。不同的是,這一次我也有很多自己出社會之後的經歷和觀察可以和老師分享,也感受到自己這些年默默的成長。

很驚訝有機會在牛津碰巧遇到中央大學 阮啟宏教授,並且有機會共進晚餐,暢聊學術生活、交流彼此的研究經歷和歐美的學術現況。阮啟宏教授是 中央大學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的講座教授,也是目前的副校長。他曾經在我現在服務的牛津大學心理系拿到博士學位,...
16/08/2025

很驚訝有機會在牛津碰巧遇到中央大學 阮啟宏教授,並且有機會共進晚餐,暢聊學術生活、交流彼此的研究經歷和歐美的學術現況。

阮啟宏教授是 中央大學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的講座教授,也是目前的副校長。他曾經在我現在服務的牛津大學心理系拿到博士學位,是應用穿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進行神經科學研究的先驅之一,他後來的研究興趣非常廣泛,返台後更指導了許許多多的學生,現在也在各大院校擔任教職,延續教學研究的工作。

我在學生時代有聽過阮教授的演講,不過沒有機會親自交流,這次碰巧在牛津遇到,相談甚歡,不僅帶他參觀了牛津大學心理系最近剛蓋好,月底才要啟用的新大樓,讓他重溫過去在這裡認真進行研究的時光,甚至趁著他短暫在牛津停留的時間,有機會一起餐敘交流。非常感謝他對素昧平生的我在牛津,生活和研究上的各種關心,並分享職涯的許多建議和資訊,都受用無窮,非常感激。

今年很難得能歡迎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gestive Behaviour (SSIB) 的朋友們前來牛津進行一年一度的年會。今年是我第二次參加SSIB meeting,很榮幸能獲選為「熱門主題」(Hot T...
10/08/2025

今年很難得能歡迎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gestive Behaviour (SSIB) 的朋友們前來牛津進行一年一度的年會。今年是我第二次參加SSIB meeting,很榮幸能獲選為「熱門主題」(Hot Topics Session)的講者之一。

除了收穫滿滿的議程之外,還有更多機會跟遠道而來的朋友們敘敘舊。我們踩點幾家私心很愛的牛津餐廳之外,應朋友要求還特別多了爬山健行的行程。我們運氣很好,遇到好幾個熱心的英國好心人士幫忙指路,全程還罕見的晴空萬里。下山之後,誤打誤撞被推薦到隔壁小鎮,還找到一家超讚的英式釀酒廠附設的餐酒館用餐,度過第一次不用長途跋涉的國際會議,期待之後再見!

很開心獲選為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gestive Behaviour(SSIB)的 「熱門主題」(Hot topics session),分享利用非人類靈長類神經生理紀錄和信號處理,研究不同營養成分如何調控...
31/07/2025

很開心獲選為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gestive Behaviour(SSIB)的 「熱門主題」(Hot topics session),分享利用非人類靈長類神經生理紀錄和信號處理,研究不同營養成分如何調控大腦的決策迴路,進而控制食物選擇。

第二次參加這個會議,被每年都來會議的資深教授告知,我們是全世界唯一利用非人類靈長類神經生理紀錄研究飲食行為的研究團隊,突然覺得責任重大。會中也跟跨領域研究飲食與營養相關主題的研究者交流收穫良多。雖然覺得還有很多的問題有待解決,但也有了更多有趣的想法可以跨領域互相合作。

第一次參加歐洲腦與行為研究學會(European Brain and Behaviour Society Meeting),前來領取青年研究學者獎項(EBB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並且第一次和其他學者共組主題...
02/07/2025

第一次參加歐洲腦與行為研究學會(European Brain and Behaviour Society Meeting),前來領取青年研究學者獎項(EBB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並且第一次和其他學者共組主題研討會,和與會學者討論分享我們跨物種的研究主題和成果。

每一天晚上主辦單位都安排了豐富的活動,讓我認識了不少歐洲的學者,其中一天也安排在郵輪上進行晚宴,我和一起在研討會共講的加拿大國家講座教授 Professor Dana Small(McGill University) 和頒發給我獎項時對我印象深刻的 歐洲腦科學委員會會長(President of European Brain Council), Professor Suzanne Dickson 暢聊了一整晚,從學術研究聊到彼此的生活和家庭。咖啡時間也和匈牙利佩奇大學(University of Pécs)的 Professor István Hernádi 、瑞士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的Professor Philippe Tobler 一起和他們實驗室的成員相談甚歡,很開心可以參與這麼溫馨的研究社群,也很感謝他們對我的許多勉勵和職涯建議。

這幾天剛好遇到歐洲熱浪,每一天都豔陽高照高達37度,在沒有冷氣(對!完全沒有冷氣)的波爾多大學(University of Bordeaux)進行學術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好主辦單位製作了活動專屬的扇子(?)和努力搬來移動式的水冷扇和空調,大家還是不減討論交流的熱情,努力撐過了酷熱的天氣。

不過幸運的是,剛好因為出差住飯店的關係,這幾天開會空檔和晚上睡覺都有冷氣可以吹(英國同樣也有熱浪,雖然氣溫稍微低一些,但我的住處沒有冷氣),剛好開會結束熱浪也跟著結束了,讓我剛好趁開會躲過燠熱難眠的夜晚。

第一次參加跨領域的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Conference 。這個會議主要在促進電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者互相交流,共同討論強化學習和決策領域的研究興趣和問題。會議中難得有...
23/06/2025

第一次參加跨領域的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Conference 。這個會議主要在促進電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者互相交流,共同討論強化學習和決策領域的研究興趣和問題。

會議中難得有機會和許多電腦科學領域的專家交流,我的研究也獲得了不少的迴響,獲選為其中一個工作坊的短講講者。最驚喜的是在海報呈現時,遇到倫敦大學學院 的Professor Ray Dolan。他對我的研究很有興趣,竟然在海報前站著跟我聊了快半小時,從研究聊到過去在臺灣的學習經歷,最後還興奮地說要跟我合影。

Professor Ray Dolan 是 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Human Neuroimaging 創院的院長,也是首先利用非侵入性的功能性磁振造影,研究大腦認知功能的研究方法的研究者之一。他和我的指導老師共同獲得 2017年 神經科學領域的最大學術獎項 The Brain Prize。他本身是位精神科醫師,因為對腦科學的興趣透入神經科學研究,進而成為劃時代重要的神經科學家。也對從臨床轉進腦科學研究的我,有著格外的鼓勵意義。

會議舉辦在愛爾蘭都柏林的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我也在會議的空檔參觀了舊圖書館裡面典藏,西元八百年時製作的拉丁文福音《凱爾經書》(Book of Kells)。雖然都柏林的天氣以陰鬱著名,但我在戶外活動的時候完全都是晴空萬里,只有在開會期間才下起滂沱大雨。

三一學院的校園裡,建築物非常集中而美麗,讓我想起母校台大的校總區。除了有充滿愛爾蘭民族意義的博物館,和愛爾蘭歷史的各種故事。來到三一學院,也很難不想起BBC的劇集《Normal People》裡,男女主角從愛爾蘭鄉下來到都柏林三一學院唸書中的情感糾葛,懷念起他們精湛的演技和絕美的攝影,也特別參觀了校園裡的取景角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好多美國的研究者因為海關的不確定性而選擇不來參加會議,讓人也對科學界近期的變動感到無奈。只能珍惜自己目前有的機會,把握跨領域的交流與討論。

很開心邀請到紐約大學的Prof Marcello Mattar來牛津分享他最新的研究。Prof Mattar 是計算神經科學的專家,近年來使用人工神經網路模擬人類複雜的決策和認知功能,深入地研究大腦如何在複雜的環境當中,計畫接下來的行動策略...
16/06/2025

很開心邀請到紐約大學的Prof Marcello Mattar來牛津分享他最新的研究。Prof Mattar 是計算神經科學的專家,近年來使用人工神經網路模擬人類複雜的決策和認知功能,深入地研究大腦如何在複雜的環境當中,計畫接下來的行動策略,揭示人工智慧和人類智慧的共同運作模式。

會後,他也和他的學生與系上的學生和研究學者餐敘交流,收穫良多。

Address

Department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OX13TA

Website

https://www.psy.ox.ac.uk/people/fei-yang-huang/, http://drfeiyang.n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Huang, Fei-Yang, MD PhD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

神經經濟學與決策神經生理研究室

我的研究領域是「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s),主要在了解大腦的不同區域,各自執行什麼功能,如何共同合作,讓我們完成複雜程度不等的決策行為。

神經經濟學研究的決策情境包含:


  • 知覺決策(perceptual decision making)

  • 古典制約學習(Pavlovian conditioning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