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 Fei-Yang, MD PhD

Huang, Fei-Yang, MD PhD Physician neuroscientist

Wellcome Trust Early Career Research Fellow
Junior Research Fellow, Wolfson College
University of Oxford

相隔了(馬賽克)年,再次跟大學時的導師,臺大兒童醫院 小兒腸胃科 吳嘉峯教授 在英國牛津大學見到面了。第一次遇見老師,是在大二的小組討論課。那一年,每週會和老師見一次面,進行學校指定的小組討論課程。對於從小其實對醫院和醫師生活很陌生的我,那...
20/08/2025

相隔了(馬賽克)年,再次跟大學時的導師,臺大兒童醫院 小兒腸胃科 吳嘉峯教授 在英國牛津大學見到面了。第一次遇見老師,是在大二的小組討論課。那一年,每週會和老師見一次面,進行學校指定的小組討論課程。對於從小其實對醫院和醫師生活很陌生的我,那時還只是低年級的醫學生,對醫學知識和醫院生活一竅不通,因此老師也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觀察的大醫院的醫師教授。

時光飛逝,除了後來實習到兒科訓練時,有跟老師在病房匆匆擦肩,便沒有機會再次聊天。這一次見面,彷彿把這些年來的心得和感想都一次交換完畢,也聽了老師分享很多工作、生活、研究的經驗,有種讓人回到大二時,小組討論教室裡的時光。不同的是,這一次我也有很多自己出社會之後的經歷和觀察可以和老師分享,也感受到自己這些年默默的成長。

很驚訝有機會在牛津碰巧遇到中央大學 阮啟宏教授,並且有機會共進晚餐,暢聊學術生活、交流彼此的研究經歷和歐美的學術現況。阮啟宏教授是 中央大學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的講座教授,也是目前的副校長。他曾經在我現在服務的牛津大學心理系拿到博士學位,...
16/08/2025

很驚訝有機會在牛津碰巧遇到中央大學 阮啟宏教授,並且有機會共進晚餐,暢聊學術生活、交流彼此的研究經歷和歐美的學術現況。

阮啟宏教授是 中央大學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的講座教授,也是目前的副校長。他曾經在我現在服務的牛津大學心理系拿到博士學位,是應用穿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進行神經科學研究的先驅之一,他後來的研究興趣非常廣泛,返台後更指導了許許多多的學生,現在也在各大院校擔任教職,延續教學研究的工作。

我在學生時代有聽過阮教授的演講,不過沒有機會親自交流,這次碰巧在牛津遇到,相談甚歡,不僅帶他參觀了牛津大學心理系最近剛蓋好,月底才要啟用的新大樓,讓他重溫過去在這裡認真進行研究的時光,甚至趁著他短暫在牛津停留的時間,有機會一起餐敘交流。非常感謝他對素昧平生的我在牛津,生活和研究上的各種關心,並分享職涯的許多建議和資訊,都受用無窮,非常感激。

今年很難得能歡迎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gestive Behaviour (SSIB) 的朋友們前來牛津進行一年一度的年會。今年是我第二次參加SSIB meeting,很榮幸能獲選為「熱門主題」(Hot T...
10/08/2025

今年很難得能歡迎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gestive Behaviour (SSIB) 的朋友們前來牛津進行一年一度的年會。今年是我第二次參加SSIB meeting,很榮幸能獲選為「熱門主題」(Hot Topics Session)的講者之一。

除了收穫滿滿的議程之外,還有更多機會跟遠道而來的朋友們敘敘舊。我們踩點幾家私心很愛的牛津餐廳之外,應朋友要求還特別多了爬山健行的行程。我們運氣很好,遇到好幾個熱心的英國好心人士幫忙指路,全程還罕見的晴空萬里。下山之後,誤打誤撞被推薦到隔壁小鎮,還找到一家超讚的英式釀酒廠附設的餐酒館用餐,度過第一次不用長途跋涉的國際會議,期待之後再見!

很開心獲選為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gestive Behaviour(SSIB)的 「熱門主題」(Hot topics session),分享利用非人類靈長類神經生理紀錄和信號處理,研究不同營養成分如何調控...
31/07/2025

很開心獲選為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gestive Behaviour(SSIB)的 「熱門主題」(Hot topics session),分享利用非人類靈長類神經生理紀錄和信號處理,研究不同營養成分如何調控大腦的決策迴路,進而控制食物選擇。

第二次參加這個會議,被每年都來會議的資深教授告知,我們是全世界唯一利用非人類靈長類神經生理紀錄研究飲食行為的研究團隊,突然覺得責任重大。會中也跟跨領域研究飲食與營養相關主題的研究者交流收穫良多。雖然覺得還有很多的問題有待解決,但也有了更多有趣的想法可以跨領域互相合作。

第一次參加歐洲腦與行為研究學會(European Brain and Behaviour Society Meeting),前來領取青年研究學者獎項(EBB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並且第一次和其他學者共組主題...
02/07/2025

第一次參加歐洲腦與行為研究學會(European Brain and Behaviour Society Meeting),前來領取青年研究學者獎項(EBB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並且第一次和其他學者共組主題研討會,和與會學者討論分享我們跨物種的研究主題和成果。

每一天晚上主辦單位都安排了豐富的活動,讓我認識了不少歐洲的學者,其中一天也安排在郵輪上進行晚宴,我和一起在研討會共講的加拿大國家講座教授 Professor Dana Small(McGill University) 和頒發給我獎項時對我印象深刻的 歐洲腦科學委員會會長(President of European Brain Council), Professor Suzanne Dickson 暢聊了一整晚,從學術研究聊到彼此的生活和家庭。咖啡時間也和匈牙利佩奇大學(University of Pécs)的 Professor István Hernádi 、瑞士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的Professor Philippe Tobler 一起和他們實驗室的成員相談甚歡,很開心可以參與這麼溫馨的研究社群,也很感謝他們對我的許多勉勵和職涯建議。

這幾天剛好遇到歐洲熱浪,每一天都豔陽高照高達37度,在沒有冷氣(對!完全沒有冷氣)的波爾多大學(University of Bordeaux)進行學術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好主辦單位製作了活動專屬的扇子(?)和努力搬來移動式的水冷扇和空調,大家還是不減討論交流的熱情,努力撐過了酷熱的天氣。

不過幸運的是,剛好因為出差住飯店的關係,這幾天開會空檔和晚上睡覺都有冷氣可以吹(英國同樣也有熱浪,雖然氣溫稍微低一些,但我的住處沒有冷氣),剛好開會結束熱浪也跟著結束了,讓我剛好趁開會躲過燠熱難眠的夜晚。

第一次參加跨領域的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Conference 。這個會議主要在促進電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者互相交流,共同討論強化學習和決策領域的研究興趣和問題。會議中難得有...
23/06/2025

第一次參加跨領域的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Conference 。這個會議主要在促進電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者互相交流,共同討論強化學習和決策領域的研究興趣和問題。

會議中難得有機會和許多電腦科學領域的專家交流,我的研究也獲得了不少的迴響,獲選為其中一個工作坊的短講講者。最驚喜的是在海報呈現時,遇到倫敦大學學院 的Professor Ray Dolan。他對我的研究很有興趣,竟然在海報前站著跟我聊了快半小時,從研究聊到過去在臺灣的學習經歷,最後還興奮地說要跟我合影。

Professor Ray Dolan 是 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Human Neuroimaging 創院的院長,也是首先利用非侵入性的功能性磁振造影,研究大腦認知功能的研究方法的研究者之一。他和我的指導老師共同獲得 2017年 神經科學領域的最大學術獎項 The Brain Prize。他本身是位精神科醫師,因為對腦科學的興趣透入神經科學研究,進而成為劃時代重要的神經科學家。也對從臨床轉進腦科學研究的我,有著格外的鼓勵意義。

會議舉辦在愛爾蘭都柏林的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我也在會議的空檔參觀了舊圖書館裡面典藏,西元八百年時製作的拉丁文福音《凱爾經書》(Book of Kells)。雖然都柏林的天氣以陰鬱著名,但我在戶外活動的時候完全都是晴空萬里,只有在開會期間才下起滂沱大雨。

三一學院的校園裡,建築物非常集中而美麗,讓我想起母校台大的校總區。除了有充滿愛爾蘭民族意義的博物館,和愛爾蘭歷史的各種故事。來到三一學院,也很難不想起BBC的劇集《Normal People》裡,男女主角從愛爾蘭鄉下來到都柏林三一學院唸書中的情感糾葛,懷念起他們精湛的演技和絕美的攝影,也特別參觀了校園裡的取景角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好多美國的研究者因為海關的不確定性而選擇不來參加會議,讓人也對科學界近期的變動感到無奈。只能珍惜自己目前有的機會,把握跨領域的交流與討論。

很開心邀請到紐約大學的Prof Marcello Mattar來牛津分享他最新的研究。Prof Mattar 是計算神經科學的專家,近年來使用人工神經網路模擬人類複雜的決策和認知功能,深入地研究大腦如何在複雜的環境當中,計畫接下來的行動策略...
16/06/2025

很開心邀請到紐約大學的Prof Marcello Mattar來牛津分享他最新的研究。Prof Mattar 是計算神經科學的專家,近年來使用人工神經網路模擬人類複雜的決策和認知功能,深入地研究大腦如何在複雜的環境當中,計畫接下來的行動策略,揭示人工智慧和人類智慧的共同運作模式。

會後,他也和他的學生與系上的學生和研究學者餐敘交流,收穫良多。

It was such a great honour to meet Prof Sheena Iyengar and discuss with her in person while she was visiting Oxford Univ...
27/05/2025

It was such a great honour to meet Prof Sheena Iyengar and discuss with her in person while she was visiting Oxford University to deliver the annual Sherrington Prize Lecture.

It is even more exciting to know that Prof Iyengar is visiting Taipei, Taiwan soon for the first time. Hope that you enjoy Taipei and that my friends in Taiwan c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from the world-leading expert in decision making,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很榮幸能獲邀和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 Prof Sheena Iyengar 對談。Prof Iyengar 是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 經濟系 和心理系雙主修畢業,隨後獲得 柏克萊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是專精研究決策行為的國際專家,同時也是全球50大頂尖管理思想家。

其研究挑戰了傳統人類理性決策的觀念,揭示了人類選擇的矛盾現象。一方面,人在面對越多選項下,越難做出真正最有利的選擇,而且在頻繁決策之後會出現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的現象。他的研究也橫跨不同文化向度,提出西方社會主張個人需要展現獨立決策自主性的倡議,並不一定適用在群體文化中。人們一方面逃避選擇,希望別人幫自己做好選擇(decision avoidance),但又希望有自己有「能獨立選擇的感受」(feeling of agency)。

我在學生時代就閱讀過她的著作 《The Paradox of Choice 》,也看過他在 Ted Talk 上非常熱門的演講。值得一提的,Prof Iyengar同時是一位罹患 色素性視網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的患者。這是一種遺傳性的罕見疾病,其視網膜感光細胞會隨著時間退化,也因此她在十多歲之後就全盲,卻仍然積極求學鑽研學術,並先後於 麻省理工學院與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任教。雖然面對身體的缺陷,她對生命仍然充滿熱情,透過她的研究和倡議,對於當今社會的各種議題都有所關心。近年來更成立組織,希望能透過新的領導力訓練,提升領導人們啟發激勵人們尋找問題的動機。

Prof Iyengar 此次前來牛津是因為獲頒 牛津大學生理學系的年度 Sherrington Prize Lecture ,我因為研究主題跟決策相關,特別被她指名希望能有機會在演講前能跟他有機會一對一對談。在短短的會談中,她分享了她對於是不是有最好的決策、社會體制面對新的決策機制需要面臨的改變,以及在AI世代如何面對城鄉差距下,決策行為的不同,相當獨到的見解。她也提到她的最新研究,開發了新的生成式AI工具,用來協助人們在各種不同的決策情境下,進行規劃和選擇。我更把握機會,問了她許多比較個人生活和職涯問題,她也都侃侃而談,收穫非常多。

會談結束之後,她才跟我提到,她即將在 6/24 下午14:00-18:30,受臺灣遠見雜誌基金會邀請,到臺北進行國際大師論壇的演說。我上網一查才發現包含此次演講活動門票、她繁體中文版本的創新管理書籍《破框思維的技術》,以及天下雜誌一年份的訂閱套組,目前即將完售。歡迎有興趣的人到線上親炙大師的風采,感受她努力突破生活上的障礙,將自己生命活出不同凡響的影響力激勵典範。

💻 【破框思維經典套組】網址:
https://shop.cwbook.com.tw/SalePage/Index/10583737

🔗 Prof Sheena Iyengar 個人網頁:
https://sheenaiyengar.com/

很難想像竟然有一天能邀請到 Prof George Ron Mangun 來到牛津大學進行學術交流。Prof Mangun 是認知神經科學的開山鼻祖之一,其和 Prof Michael Gazzaniga 和 Prof Richard Iv...
20/05/2025

很難想像竟然有一天能邀請到 Prof George Ron Mangun 來到牛津大學進行學術交流。Prof Mangun 是認知神經科學的開山鼻祖之一,其和 Prof Michael Gazzaniga 和 Prof Richard Ivry 共同編著的教科書 Cognitive Neuroscience: The Biology of Mind 是全球通行最廣的認知神經科學教科書之一(最新版第六版即將在今年出版),也是系統性引領我進入認知神經科學研究領域最重要的一本教科書。

大學時選擇暫停醫學系學業一年,專心修習經濟系和認知神經科學的課程,其餘時間便按部就班地閱讀這本入門的教科書,以補強自己非科班出身的基礎知識。醫學系畢業後,當替代役那年,晚點名後一直到睡前的兩小時左右的時間,我常常都一個人坐在宿舍交誼廳裡,拿著筆專心閱讀著這本教科書,一邊在頁緣寫下自己的註記和想法。沒想到後來讀著讀著,越讀越有心得,突然有一天才萌生想要申請博士班的念頭。因此,在我後來掙扎許久決定要出國攻讀博士班時,也選擇將它一起帶來英國。與其說是有什麼資料會需要查閱參考,更像是希望提醒自己在國外面對研究的挫折時,也能滿懷當初學習的熱忱,探索未知的研究領域。

今天演講後特別將書帶來給Ron簽名,他一翻開發現每頁都充滿筆記重點,他十分驚喜!透過會後的時間跟他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歷程,他也很熱情地給了我很多鼓勵,不僅合照的時候散發愛的眼神(?),還興奮地也拿出自己的手機和我自拍,同時也交流了不少研究的心得。

📖 Cognitive Neuroscience: The Biology of Mind, 6th edition
https://wwnorton.co.uk/books/9781324100096-cognitive-neuroscience-57402a27-8f4e-43ac-ad11-de4c8bb93068

很榮幸受到 牛津大學 臨床神經科學系(Nuffield Department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邀請,即將在其一年一度的職涯講座 Careers & Networking Day 分享自己的學研歷程和心得。會...
19/05/2025

很榮幸受到 牛津大學 臨床神經科學系(Nuffield Department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邀請,即將在其一年一度的職涯講座 Careers & Networking Day 分享自己的學研歷程和心得。會中也會因應活動主題,提到自己在面對神經科學實驗技術與AI資料處理日新月異的時代,如何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研究和職場技能,與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互相交流。

歡迎 倫敦大學教授 Prof Clare Pres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應邀前來牛津大學演講,她利用多種實驗方法探討人類知覺歷程和學習之間的交互關係。會後和牛津大學的講座教授 Prof Matthew ...
16/05/2025

歡迎 倫敦大學教授 Prof Clare Pres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應邀前來牛津大學演講,她利用多種實驗方法探討人類知覺歷程和學習之間的交互關係。會後和牛津大學的講座教授 Prof Matthew Rushworth 、倫敦大學 Prof Marco Wittmann 以及其他同事設宴款待講者,聊了很多他們過去學術研究之外有趣的經歷,非常開心。

很歡迎能邀請 Prof Anita Tusche (Queen's University, Canada)來到牛津大學演講與交流。Prof Tusche 的研究興趣和我的研究很相關,運用神經造影和決策理論研究飲食決策和社會互動的神經機制。他...
13/05/2025

很歡迎能邀請 Prof Anita Tusche (Queen's University, Canada)來到牛津大學演講與交流。Prof Tusche 的研究興趣和我的研究很相關,運用神經造影和決策理論研究飲食決策和社會互動的神經機制。

他的研究專注於大腦如何抑制去追求喜愛的選項,相較於過去理論認為大腦特定區域抑制獎賞系統,Prof Tusche 提出 gradient-based 的神經造影證據,認為整個大腦都會有不同程度參與抑制追求喜好選項的過程。

Address

Department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OX1 3TA

Website

https://www.psy.ox.ac.uk/people/fei-yang-huang/, http://drfeiyang.n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Huang, Fei-Yang, MD PhD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

神經經濟學與決策神經生理研究室

我的研究領域是「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s),主要在了解大腦的不同區域,各自執行什麼功能,如何共同合作,讓我們完成複雜程度不等的決策行為。

神經經濟學研究的決策情境包含:


  • 知覺決策(perceptual decision making)

  • 古典制約學習(Pavlovian conditioning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