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David Lam 林哲玄醫生

Dr David Lam 林哲玄醫生 林哲玄立法會議員

癮、毒藥、工具、糖衣和煙幕上癮:煙商賣的是癮,要代代青少年成癮終身;上癮毒藥:尼古丁是自然存在於煙草、不違法的、令人上癮的毒藥;上癮毒藥工具:傳統煙、另類煙草產品是輸送毒藥的工具;上癮糖衣毒藥:味道就是包在毒藥上的糖衣;煙幕蒙混過關:因為走...
11/09/2025

癮、毒藥、工具、糖衣和煙幕

上癮:煙商賣的是癮,要代代青少年成癮終身;
上癮毒藥:尼古丁是自然存在於煙草、不違法的、令人上癮的毒藥;
上癮毒藥工具:傳統煙、另類煙草產品是輸送毒藥的工具;
上癮糖衣毒藥:味道就是包在毒藥上的糖衣;
煙幕蒙混過關:因為走私猖獗就需要放鬆管制毒藥的說法與煙幕無異。

有人說,禁止加味煙將令全港煙草產品全面下架,駭人聽聞,語不驚人誓不休。且看下回分解!

Ni****ne as a pharmaceutical product is classified as Part 2 poison.

Enjoy the videos and music you love, upload original content, and share it all with friends, family, and the world on YouTube.

https://apps.orangenews.hk/app/share/UwNkT4I林哲玄|權利、包容、正常化——寫在《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否決後文:林哲玄《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辯論後無法通過,有說我們在...
10/09/2025

https://apps.orangenews.hk/app/share/UwNkT4I

林哲玄|權利、包容、正常化——寫在《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否決後

文:林哲玄

《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辯論後無法通過,有說我們在性别包容方面原地踏步,依然漠視同性伴侶的權利,社會依然不夠包容。

我投反對票,但不等於我看不見同性伴侶的客觀存在。身為醫生,我關心所有親人、親密關係人士,也包括同性伴侶彼此關懷照顧的需要。

我們先談權利:《條例草案》賦予同性伴侶的權利限於醫療探視權、某些醫療決定權,身後安排以及向對方捐贈器官作移植用途的權利。法案並不涉及其他範疇的權利。

醫院探視權不需要法例規範,這是醫院的決定。至於醫療決定權,當病人清醒時,決定權屬於病人。假如成年病人在精神上失去行為能力而沒有監護人,醫生一般與至親商量,本着病人的最佳利益達到共識後進行治療,否則醫生可以向法庭申請治療的命令。有監護人的病人則由監護人本着病人的最佳利益為他作出醫療決定。監護人由監護委員會透過審慎程序委任;監護人可以是親人也可以是朋友。

監護人外,律政司於2018年提交的《持續授權書條例草案》建議容許個人在對方同意下,指定對方為承權人。

一旦《持續授權書條例草案》得到通過,而同性伴侶雙方授權對方為承權人,將可保障伴侶的照顧、醫療決定和身後安排,大底上涵蓋了《條例草案》賦予的權利。當然,持續授權只在授權人精神上失去行為能力後才生效。可惜《持續授權書條例草案》暫時未有進一步審議。

捐贈器官予伴侶延續生命屬於人道需求。現行法例已容許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在信納一系列條件的前提下,批准進行在生無關係人士間的器官移植。

可見現行法例、醫院政策以及仍在等候審議的《持續授權書條例草案》均能替代《條例草案》賦予同性伴侶的權利。《條例草案》並非無可替代。

我們再談包容:我絕對認同我們要建立包容的社會,而先決條件是奠基於穩妥的道德基礎,不觸碰、不破壞我們珍惜的傳統價值觀,否則,包容的願望恐怕只會落空,變成抵觸。

異性婚姻是我們社會一直珍視的價值觀,也是社會得以發展,家庭得以延續的基礎。生生不息、繁衍後代是自然界的定律;在浩瀚的大自然裡,遵循自然定律是大多數,少數不遵循的我們包容。包容不等於正常化。

雖說終審法院的判決沒有要求承認同性婚姻,所要求「不過是」替代方案,但這種說法恐怕流於牽強。首先,《條例草案》下伴侶登記的基礎源自於香港以外地方的法律註冊的同性婚姻、同性民事伴侶關係或同性民事結合(或與兩者大致相同的關係)。再者,登記是排他性的:登記人士不可與另一同性或異性人士擁有婚姻或民事伴侶關係;每個同性伴侶關係只容許兩個人登記。安排上,除了性別,與婚姻無異。可見替代方案就是替代同性婚姻,不過用上了另一個術語而已。

今日,立法會否決了《條例草案》。我相信議員投票都經過深思熟慮,也反映着選民的意願。在行政主導的制度下,議員履行監察政府的工作同樣不能怠慢。否決不反映民意的法案是必然的結果。

作者為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

《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辯論後無法通過,有說我們在性别包容方面原地踏步,依然漠視同性伴侶的權利,社會依然不夠包容。

03/09/2025
出現嚴重併發症,醫生身為同行者也難受。從醫的,誰沒經歷過?其中有否失誤,應以事實和循證醫學為基礎,若有失誤自然應接受批評和處分,這叫專業,也叫尊重科學。但判斷分歧不等於批評方對、施治方錯,更不可有「唯我獨對」的自大。醫生行為操守受醫委會監管...
02/09/2025

出現嚴重併發症,醫生身為同行者也難受。從醫的,誰沒經歷過?其中有否失誤,應以事實和循證醫學為基礎,若有失誤自然應接受批評和處分,這叫專業,也叫尊重科學。但判斷分歧不等於批評方對、施治方錯,更不可有「唯我獨對」的自大。醫生行為操守受醫委會監管,我們沒有私人判官的空間。

按數據調整服務,以科學修正政策。目標是急症室處理急症,非緊急分流到門診,也善用全港醫療人力資源。
25/08/2025

按數據調整服務,以科學修正政策。目標是急症室處理急症,非緊急分流到門診,也善用全港醫療人力資源。

所謂「遙距醫療」的營商手法:遙距醫療是一種診症模式,不應該是一種獨立的服務。因此只有醫療服務道德操守,而不應該存在「遙距醫療營銷手法」問題,如有,該些商業機構的出現就大有問題。遙距醫療診症模式必須只在最合適病人情況下才提供,現階段不可代替實...
20/08/2025

所謂「遙距醫療」的營商手法:遙距醫療是一種診症模式,不應該是一種獨立的服務。因此只有醫療服務道德操守,而不應該存在「遙距醫療營銷手法」問題,如有,該些商業機構的出現就大有問題。

遙距醫療診症模式必須只在最合適病人情況下才提供,現階段不可代替實體診症。

遙距醫療平台毫無疑問應該是一個工具,一個提供給醫患雙方處理可以用遙距醫療處理的臨床問題,而不是一個提供醫療服務的商業機構。

醫生可以提供實體診症和遙距醫療,但醫生和醫療集團不應標榜遙距醫療作為推廣業務的廣告噱頭。

身體不適就找家庭醫生,危急就到急症室,實體或遙距只是模式,不可取代家庭醫生。

《醫健通》由政府開發及管理、由法例規範、由醫健通專員監管,建議政府積極考慮開發《醫健通》遙距醫療工具,合診症、藥物處方、病假證明等於一身,一舉解決遙距醫療視頻標準、數據安全、病人私隱、醫生和病人身份認證、病歷紀錄、文件(處方和病假紙等)核實多方面問題,也可以電子傳輸處方到社區藥房,方便病人到就近地點取藥。

重點:牙醫學會指,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現時每周僅處理約200名病人。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去年處理了近五萬宗補牙及脫牙,參加的千幾名牙醫,應該涵接到社區牙科計劃,幫助更多病人。香港牙醫學會會長陳超余指:「關愛基金已推行逾12年,或大部分已建立長...
15/08/2025

重點:

牙醫學會指,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現時每周僅處理約200名病人。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去年處理了近五萬宗補牙及脫牙,參加的千幾名牙醫,應該涵接到社區牙科計劃,幫助更多病人。

香港牙醫學會會長陳超余指:「關愛基金已推行逾12年,或大部分已建立長期醫生、病人關係,長者大多行動不便、勞累問題,貧苦大眾手停口停,服務點要以方便及鄰近為首選,這些情況私家牙醫參與,對整個計劃重要力量。初步我們開始與(政府)溝通,但細節沒那麼快達成。」

有關注基層組織擔心,社區牙科支援計劃擴闊後,如果參與的牙醫不足,病人的輪候時間會過長。牙醫學會建議容許參與關愛基金計劃的牙醫,加入社區牙科計劃。社區牙科支援計劃,是...

我昨日(10日)參與了由慈善團體「仁毅醫學教育計劃」主辦、港鐵公司贊助的「荃灣區市民健康篩查」活動。一眾本港醫護學生為市民提供量度體重身高和血壓檢查服務,以及給予健康建議,以提升市民對慢性病的認知,了解自身健康狀況,並推廣健康生活模式。在此...
11/08/2025

我昨日(10日)參與了由慈善團體「仁毅醫學教育計劃」主辦、港鐵公司贊助的「荃灣區市民健康篩查」活動。一眾本港醫護學生為市民提供量度體重身高和血壓檢查服務,以及給予健康建議,以提升市民對慢性病的認知,了解自身健康狀況,並推廣健康生活模式。在此感謝港鐵公司的支持,以及「仁毅醫學教育計劃」醫護同學們的踴躍參與,令活動得以順利完成。

#港鐵公司 #荃灣 #仁毅醫學教育計劃

《2025年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修訂)條例草案》於7月23日立法會三讀通過,並於12月起生效。近期我收到不少同業表達關注,現就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作出解說。若仍有其他疑問,歡迎向我們查詢。
31/07/2025

《2025年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修訂)條例草案》於7月23日立法會三讀通過,並於12月起生效。近期我收到不少同業表達關注,現就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作出解說。若仍有其他疑問,歡迎向我們查詢。

醫衛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公院有不少病例,能為臨床研究提供豐富資源,但一直以來醫生工作十分繁忙,公院也無研究方面的支援,故同時兼顧醫研不易。他認為整合資源後可擴大臨床科研規模,吸引有志於科研的醫生加入,但醫生分攤部分工時於科研,局方必須作出...
29/07/2025

醫衛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公院有不少病例,能為臨床研究提供豐富資源,但一直以來醫生工作十分繁忙,公院也無研究方面的支援,故同時兼顧醫研不易。他認為整合資源後可擴大臨床科研規模,吸引有志於科研的醫生加入,但醫生分攤部分工時於科研,局方必須作出相應安排,確保臨床服務量不受影響。

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醫管局與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兩所醫學院合作,為醫教研人才推出專屬雙軌發展途徑,容許公立醫院醫生同時到大學任職,身兼臨牀及教研工作,目前已有5名專科醫生通過甄選參與。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稱雙軌發.....

立法會會議:《2025年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修訂)條例草案》- 二讀 — 林哲玄發言片段 (2025年07月23日)作為醫護人員,為病人整合一份完整的病歷是我們的義務。目標是讓病人無論在何時何地,當有需要接受醫療服務的時候,醫護人員能夠在...
23/07/2025

立法會會議:《2025年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修訂)條例草案》- 二讀 — 林哲玄發言片段 (2025年07月23日)

作為醫護人員,為病人整合一份完整的病歷是我們的義務。目標是讓病人無論在何時何地,當有需要接受醫療服務的時候,醫護人員能夠在最短時間掌握病人的健康資訊。

「一人一病歷」是醫學界多年來的追求。我從先導計劃年代參與醫健通,至今年時已久;我參與不在乎有沒有法例要求。如今,當法例通過了,我視為一種推動。

身為醫生,我自然明白齊備的醫療病歷對診斷治療的重要性。但計劃要成功,就必須得到市民的支持和信任。因此,我支持條例草案蘊涵的設計:以病人優先,尊重病人的隱私,容許病人指令不存入他所指定的某些資料。

本港的家庭醫生星羅棋布,分布於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從城市到郊外、從市區到離島都有我們的蹤影。分布雖廣,但產生的技術挑戰不少:郊區、離島網速不夠可以理解,城市中心舊大樓亦可能因沒有光纖導致網路速度不夠;至於診所不用電腦、不諳科技的醫生始終屬於少數,不過沿用手寫病歷的醫生也着實不太少。

醫健通資料存入的主要方案,是透過常用的商用臨床系統與醫健通接通,自動存入。對於不用臨床系統的醫生,在醫健通直接輸入指定資料並列印作為診所紀錄是可行辦法之一,我亦已就此與醫健通統籌處同事溝通。

首個常用的商用臨床系統去年初才與醫健通接通,第二個系統亦於今年接通,醫健通統籌處正在第三個系統上奮鬥。我使用的是第一個系統,但過去一年多,我個人經驗是問題不斷,雖然在醫健通統籌處和供應商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問題均得到解決,但新的沙石源源不絕。

除了臨床系統獨特的問題外,任何電腦系統都少不免出現諸如網絡斷裂和電腦當機的問題;當然還有網絡安全的考慮。這些問題我個人都遇過:病人在門外久候,我在診室內與電腦鬥爭,之後還要趕手術,那種時間浪費、那種壓力,可想而知。醫健通成功推動定必有賴充分、及時的技術支援,包括緊急替代方案,要知道絕大部分私家醫生診所沒有電腦技術人員。

在過去數月,我數次向醫生團體介紹修訂草案,又與醫健通統籌處的同事聯繫,計劃下一步共同應對技術難題,逐個擊破。問題雖多,但業界的積極性毋庸置疑。

向前看,醫健通將是本港醫療系統的道路網與資料庫,在基層醫療層面提供跨專業協作的實時管理,也是市民自我管理健康與疾病資訊的系統。我也期待有一天醫健通成為醫生的副駕駛員,隨時提供最新的臨床指引以及診斷治療輔助。

我支持《2025年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修訂)條例草案》。

Address

香港中區立法會道1號立法會綜合大樓918室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Dr David Lam 林哲玄醫生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Dr David Lam 林哲玄醫生: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