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1/2023
輕生,是個非常複雜的議題,大部分的輕生個案都不是單一誘因造成。小孩子輕生,更為複雜。
年少日記 🎒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 🫧劇透🫧
近日,香港頻頻發生學童自殺悲劇,令社會各界痛心疾首。每次看到有關自殺的新聞,我心都總會沉一沉,戰戰兢兢看看有沒有熟悉的名字、面孔,這乃是精神科醫生最大的噩夢。接二連三的悲劇引起了社會對學童精神健康的關注,亦引起了各界不同的聲音,「現今世代的孩子真可憐!」、「年輕人就是這麼不捱得苦嗎?」、「一定是虎爸虎媽逼死孩子!」、「小朋友動不動就玩自殺!」,相信大家也聽不少。
「年少日記」,一套近期令我感受很深的港產電影。電影由卓亦謙執導,爾冬陞監製,以學童自殺為題材,寫出一個孩子成長路上的心聲和傷痛。從恐懼無助,到憂鬱自責,到最後的別離。電影的開端,一封學生的遺書,勾起了主角鄭Sir(盧鎮業飾)對已故哥哥有傑一份從未淡忘的哀傷和遺憾。自身的創傷,令鄭Sir對學生萌生自殺念頭焦急不已,換來的卻是其他人的輕佻和冷言冷語。
在傳統的中國社會,確實,情緒從來都不容易被接納,甚至不太容許。更何況是情緒問題,對於傳統的家庭,那更是不能啟齒面對的一課。「你怎麼會不快樂?」、「父母什麼都給你了!」、「不去想就不會不快樂了!」,這些對白不陌生吧,容易說出口,卻字字傷人,是對孩子情緒的否定和冷對待。文化教我們要報喜不報憂,不好的事都埋進心裡。有傑跳樓輕生,父親鄭自雄(鄭中基飾)對外的說法也是說兒子因病去世,畢竟從父親角度會覺得家醜不得外傳,再次描繪出社會對情緒問題的不接納和連帶的羞恥感。
輕生,是個非常複雜的議題,大部分的輕生個案都不是單一誘因造成。小孩子輕生,更為複雜。如電影中的有傑,可能到最後,父母還是會認為他不堪讀書壓力,「看不開」所以「做傻事」。然而,有傑所經歷的不只是沈重的學業壓力。在校,因成績未如理想,被同學恥笑、老師懲罰。在家,同時亦面對著種種不快,爸爸嚴苛的管教、媽媽嫌棄的對待、更被弟弟比下去,在家裡像異類似的。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幕,是有傑深夜爬到碌架床上層,一直哭一直把正熟睡的弟弟拉起來,從後抱緊。這一幕,深深感受到孩子那份孤立無援的沈重感,鼻子瞬間一酸。
作為醫生,我們的醫學訓練從來都教我們有效率地尋找答案再解決問題。然而,當回想到自己與病人的經歷,發覺很多時候,他們尋找的並不是一個答案。如何發現?因為我每次想提供解決方案,大多數人都沒在聽,因為他們的心神都不在那裡。久而久之,我發現很多人尋找的,往往是一份明白、簡單的陪伴、及往後的同行,就像戲中Jessica所飾演的鋼琴老師Miss Chan。
這套電影,是我心中的年度電影,當中所帶出的訊息給予從事兒童工作、教育界、家長很重要的提醒。
最後,引用一下令我深刻的一句對白:
「我未必可以幫到你,但我會陪著你」。
#年少日記 #心大心細 #心理健康 #精神健康 #精神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