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秉康醫生 Dr Derek Wong

黃秉康醫生 Dr Derek Wong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Neurosurgery

27/07/2025

旅居海外的一位中年女士,因為一隻眼睛視力模糊而在外地求診。眼科醫生沒有發現明顯的眼睛問題,但發現眼底的視神經比較蒼白,所以回港後安排了影像檢查,才赫然發現大腦內有一個約三厘米的腫瘤,壓着視神經線,所以導致視力模糊的情況 。

在眼睛後方常見的腫瘤例如腦膜瘤、垂體瘤,都屬於良性的腫瘤,生長速度一般比較慢,患者很多時候因為視力逐漸惡化,但初期病徵不明顯,所以直到腫瘤體積相對較大的時候才發現。

會影響視力的,也不局限於眼睛後方這個位置的病變 。眼睛發出有關視力的訊號,一直傳送到大腦後方的枕葉負責分析處理,所以這個路徑上的病變,例如枕葉的腫瘤,也可以導致視力模糊。

由於初期病徵只影響視力,見過不少病人將精力都放在處理眼睛相關的問題,例如白內障、黃斑病變等等 ;但如果處理好這些問題,視力依然沒有改善,就更應該進行腦部影像檢查了!

這類腫瘤越早處理,視力恢復的機率就越高;反則而言,延遲了處理,除了視力更差以外,也可以導致其他問題,而且要處理的話風險更高!

P.S. 圖中眼睛後白色的是腦膜瘤
#腦腫瘤 #視力模糊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在這颱風襲港的週日,來點輕鬆的。很多人問我打風時有沒有需要返回醫院,答案是:從來都沒有因為颱風影響工作行程,在公立醫院如是,現在私營執業也如是,因為只要病人還在醫院留醫,就需要醫生,儘管外邊十號風球也沒有分別。記得第一年在瑪麗醫院工作,颱風...
20/07/2025

在這颱風襲港的週日,來點輕鬆的。很多人問我打風時有沒有需要返回醫院,答案是:從來都沒有因為颱風影響工作行程,在公立醫院如是,現在私營執業也如是,因為只要病人還在醫院留醫,就需要醫生,儘管外邊十號風球也沒有分別。

記得第一年在瑪麗醫院工作,颱風前問資深的同事相關安排,得到的回覆是「必須的」員工就要回去。何謂必須?有人說是當值的、有人說是有正在跟進的病人在留院,莫衷一是。結果,大部份醫生也回到醫院!這個習慣,二十年來也沒有改變。

有人問我為甚麼要這樣,打電話問一問就好;我回答都很簡單:「這是醫生的責任呀」。事實如此,術後的病人在醫院,作為外科醫生如何可以不去看顧?而且,醫生不是唯一在颱風中工作的人,整個醫院的同事,由護士、病房助理,到餐廳的同事,都在努力工作中,醫生又何以可以例外?況且,沒有看到病人的情況,作為醫者也不放心。

希望今次這颱風沒有對社會影響太多,願大家都平安。

#行醫日記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神經外科和骨科也會處理脊椎問題,有不少病人因為頸痛、腰痛等問題,來到我的診所查詢相關的手術。很有趣的觀察:很多人對手術有所誤解,有人不一定需要手術,但誤以為手術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另外有些病人情況明顯要進行手術,卻寧願抵受病徵折磨,不願進行手...
12/07/2025

神經外科和骨科也會處理脊椎問題,有不少病人因為頸痛、腰痛等問題,來到我的診所查詢相關的手術。很有趣的觀察:很多人對手術有所誤解,有人不一定需要手術,但誤以為手術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另外有些病人情況明顯要進行手術,卻寧願抵受病徵折磨,不願進行手術 。

其實自我們直立走路活動以來,脊柱就開始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支撐着脊柱的就是旁邊的肌肉,如果長期姿勢不良,核心肌肉力量不足等,也會令很多人的脊柱受力不均要加速退化 。常常在影像中見到的骨刺、椎間盤突出等,其實都是退化的結果,但不一定是痛楚或病徵的根源。

要處理脊椎問題,首先要知道病徵的原由,對症下藥 。例如一個頸痛、腰痛病人,影像見到各種退化性病變,但痛楚的根源可以是嚴重繃緊的肌肉;另一個患者,差不多的影像,痛症卻可以是來自不穩定的脊椎關節;也有可能在影像上見到相同的退化情況,但患者完全沒有相關病徵!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我經常跟病人說,我要醫治的是人、不是影像 。

上星期主持《醫生與你》討論脊柱變形,我非常認同教授分享,手術主要用於嚴重的痛症、或神經線嚴重受壓的情況。面對這些嚴重的問題,或者甚至可能出現嚴重痛症、走路不穩定、四肢嚴重麻痹等,手術可能是必須的。但除了手術以外,還要留意日常對脊柱的保護,改善姿勢和核心肌力!

記得留意下面連結,重溫上星期的節目內容 。
https://youtu.be/fe57k2BhF7Y?si=NrJMmibB9esbe-0N

#脊椎退化 #神經外科 #醫生與你 #黃秉康醫生

04/07/2025

想知乜嘢係腦震盪?唔好錯過!

02/07/2025
腦動脈瘤並非腫瘤,是血管的一個弱點,突然出血可以有生命危險。見過不少腦動脈瘤出血的病人,有不幸的出血後腦部嚴重受損,返魂乏術,很年輕就遺下妻兒離開了……大部份的患者,突然出血以後導致永久的殘障,影響日常生活。可以好像今次的受訪者,出血後只有...
21/06/2025

腦動脈瘤並非腫瘤,是血管的一個弱點,突然出血可以有生命危險。見過不少腦動脈瘤出血的病人,有不幸的出血後腦部嚴重受損,返魂乏術,很年輕就遺下妻兒離開了……大部份的患者,突然出血以後導致永久的殘障,影響日常生活。可以好像今次的受訪者,出血後只有嚴重頭痛情況,處理後康復進展理想,可算是不幸中之大幸 。

有些人在身體檢查時,赫然發現腦動脈瘤,但因為擔憂手術的風險而決定觀察,我非常尊重他們的決定,但大前提是不可以過度憂慮,令血管瘤未出血已經拖垮身心健康。

但我較早前遇到另一個案,動脈瘤出血了,出現嚴重頭痛,但患者初時不願接受手術,拖延治療了。結果在過多月內不知出血多少次……最後頭痛越演越烈,甚至出現意識模糊的情況,原來顱內積存大量瘀血,要立刻進行開髗手術處理!其實這樣的個案,如果早一點處理,應該可以考慮微創導管手術,後遺症也會比較少。

大部份人也不知道自己患上腦動脈瘤,因為未出血時大多沒有病徵。所以萬一出現突發性的嚴重頭痛,不要掉以輕心。感謝TVB最強生命線本星期分享有關腦動脈瘤的資訊,記得重溫!
https://youtu.be/YkGiILk-Mjw

#腦動脈瘤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每個病人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況可能有不同的反應,有些時候會頗極端 。有病人因為血壓稍為高了一點,大為緊張,結果因為情緒太繃緊,反而導致血壓進一步上升、頭痛等問題;待心情平復了,血壓也回復正常了 。醫學上有所謂「白袍症」,就是病人面對醫護人員太緊...
14/06/2025

每個病人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況可能有不同的反應,有些時候會頗極端 。有病人因為血壓稍為高了一點,大為緊張,結果因為情緒太繃緊,反而導致血壓進一步上升、頭痛等問題;待心情平復了,血壓也回復正常了 。醫學上有所謂「白袍症」,就是病人面對醫護人員太緊張而導致血壓飆升 。

但也有很多人「天跌下來當被冚」,明明血壓嚴重超標,但因為沒有明顯病徵就置諸不理,結果當然嚴重!早幾星期就有一個才四十出頭的病人,因為腦出血而求醫 。幸好出血不算嚴重,不需要動手術,康復進度也理想 。但已經發現,除了腦出血外,也有心臟肥大、蛋白尿等問題!這次出血性中風成為了最大的警號,但不是每一個病人也如此幸運,也有患者第一次出現病徵已經導致永久殘障。

問清楚患者,原來早幾年已經知道高血壓問題,但因為擔心一開始用藥就不能停而不願服用降血壓藥……這是最難令理解的事情!用藥就是要減低風險,理應盡快開始呀!好像兒童近視,父母都會儘快讓孩子配戴眼鏡,讓他們看清楚而不致影響眼部發育或學習,豈有拖延之理?

其實降血壓藥也不一定要永久服用,透過改善生活習慣,例如改善睡眠質素、適量帶氧運動、減少鈉質吸收(就是食物中的鹽分) 等,都有助降低血壓。一旦血壓改善了,藥物也可以減少,甚至停止服用。當然要按醫生指示!醫生會根據病人平日的血壓記錄調節藥物。

這個週末就是父親節,可能一個血壓計是最好的禮物。

相關閱讀:https://brainhealth-hk.org/2022/03/%E9%A6%99%E6%B8%AF01-%E4%B8%AD%E9%A2%A8%E5%B9%B4%E8%BC%95%E5%8C%965%E5%A4%A7%E5%8E%9F%E5%9B%A0/

#高血壓 #中風 #中風預防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這些長長的工具,讓我們可以利用內窺鏡,經鼻孔用微創的方式處理髗底的病變,例如是腦下垂體腫瘤。腦下垂體是分泌多種荷爾蒙的腺體,有時候會有腫瘤形成 ,但大部分都是良性的 ,體積細小、沒有荷爾蒙分泌失調的話,可以觀察。但如果影響身體的荷爾蒙分泌、...
04/06/2025

這些長長的工具,讓我們可以利用內窺鏡,經鼻孔用微創的方式處理髗底的病變,例如是腦下垂體腫瘤。

腦下垂體是分泌多種荷爾蒙的腺體,有時候會有腫瘤形成 ,但大部分都是良性的 ,體積細小、沒有荷爾蒙分泌失調的話,可以觀察。但如果影響身體的荷爾蒙分泌、或因為體積太大而影響視力,也要考慮手術處理 。

很多時候細小的腦下垂體腫瘤沒有病徵,女士較常出現的病徵是經期混亂或停經,視力模糊或視野收窄也可以是病徵,但因為一般惡化速度很慢而被忽略了,所以如果發現身邊有人常常左碰右撞,要特別留心是否因為視力受損而導致 。

想了解多一些有關的資訊,可以重溫上星期HoyTV播出的《健康關注組》!
https://m.youtube.com/watch?v=88HVVEpKres&list=PLUyFQGDoSB-iIbeoenHLyj0XSUT73FSRz&index=1&pp=iAQB

#腦下垂體 #健康關注組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袁美欣醫生

前日有個病人,因為椎間盤突出,經朋友介紹來看我。他第一個問題是:「我是否看錯醫生?我不是腦袋出現問題。」不禁莞爾,多番解釋後才知道也屬於我專科的範疇 。很多人也不了解,我的專科正式稱為「神經外科」,很多人習慣稱呼「腦外科」,是處理中央神經系...
25/05/2025

前日有個病人,因為椎間盤突出,經朋友介紹來看我。他第一個問題是:「我是否看錯醫生?我不是腦袋出現問題。」不禁莞爾,多番解釋後才知道也屬於我專科的範疇 。

很多人也不了解,我的專科正式稱為「神經外科」,很多人習慣稱呼「腦外科」,是處理中央神經系統相關手術的專科 ,當中包括腦部、頭頸血管、脊椎、腦神經、以及頭骨等等。所以我們的專科所涉獵的範疇其實很多。

大家分享幾個有趣的誤會 。有一位病人頭部創傷,發現頭髗骨骨折,立即說要找另一位醫生;原來他有一個好朋友是骨科醫生,卻不知頭髗骨由神經外科處理 。又有一次記者朋友聯絡我,想查詢一些健康資訊,但問的是有關思覺失調問題;原來他誤解了我會處理精神病,甚至稱呼我為「精神外科」醫生!🤷😂

其實很多專科的名稱也容易令人誤會,有機會再分享更多 。

#神經外科 #醫者閒聊 #黃秉康醫生

每次有人問我有關頭暈的成因,我就一定長篇大論,因為頭暈有很多可能性!頭暈可以籠統分為「暈眩」和「非暈眩」類別 。所謂的暈眩,一般感覺就像暈船浪,四周物件旋轉等情況,牽涉的是中耳負責平衡的前庭,及至腦幹和小腦負責平衡和協調的功能 。所以一旦出...
15/05/2025

每次有人問我有關頭暈的成因,我就一定長篇大論,因為頭暈有很多可能性!

頭暈可以籠統分為「暈眩」和「非暈眩」類別 。所謂的暈眩,一般感覺就像暈船浪,四周物件旋轉等情況,牽涉的是中耳負責平衡的前庭,及至腦幹和小腦負責平衡和協調的功能 。所以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先確定不是中風、腦腫瘤等中央神經系統問題。排除中央神經系統問題後,就根據病徵,處理中耳的問題和舒緩病徵。

「非暈眩」類別的頭暈,一般形容為「輕飄飄」、頭重腳輕、甚至瀕臨昏厥,就比較多跟血壓、血糖、心臟問題等等情況有關係。這裏情況很多時候也要全盤審視患者出現頭暈的環境因素、所使用的藥物等等,因為很多時候跟本身的長期病患和藥物有關係。有些個案,甚至跟情緒控制和壓力等有關!

有時候單一症狀,也可以有很多不同可能性。頭暈就是其中一種,千絲萬縷有點像偵探查案般,才能夠找出根源加以處理。昨晚主持的《醫生與你》,也只能深入淺出講解部份情況,但希望令市民更多關注理解,有時間記得網上重溫!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doctorandyou2021/episode/1019859

#頭暈 #醫生與你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06/05/2025
為什麼要關注睡眠窒息症?除了因為大部分患者都有嚴重的鼻鼾聲外,也因為不停的間段窒息,影響睡眠質素導致日間精神不足 。很多人以為這些都不直接影響健康,卻不知道原來這些晚上窒息的情況,會直接導致高血壓,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所以一旦懷疑有睡眠...
27/03/2025

為什麼要關注睡眠窒息症?除了因為大部分患者都有嚴重的鼻鼾聲外,也因為不停的間段窒息,影響睡眠質素導致日間精神不足 。很多人以為這些都不直接影響健康,卻不知道原來這些晚上窒息的情況,會直接導致高血壓,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所以一旦懷疑有睡眠窒息症,必須要正視跟進。

這就是為什麼我這個主持常常要提出不同題材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小毛病,其實可以是嚴重疾病的源頭!想知多一點有關睡眠窒息症的資訊,記得重溫昨晚的《醫生與你》。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doctorandyou2021/episode/1010782

#醫生與你 #港台電視31 #中風預防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Address

Central District

Telephone

+85293611555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黃秉康醫生 Dr Derek Wong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黃秉康醫生 Dr Derek Wong: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