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共行 Live with Diabetes

糖尿共行 Live with Diabetes 您的糖尿病及血糖管理專家!

我們深信「你需要的遠不止於一部儀器,而是全面的解決方案。」

26/07/2025

【兒童糖尿協會就政府回應資助CGM事宜之回覆 │ YDA Response to Government’s Reply on CGM Subsidies 】
兒童糖尿協會對政府就林哲玄議員於立法會提出,有關為一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持續血糖監測儀CGM資助的回應,表示深切失望。政府的回應明顯忽視一型與二型糖尿病之間的根本差異。一型糖尿病屬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必須接受密集式胰島素治療及持續血糖監測,而二型糖尿病之治療方式則有所不同,故有關醫療政策及資源分配應作清晰區分。
政府回應指,如持續向全港超過658,000名糖尿病患者提供CGM,可能對醫療人手構成壓力,每年涉及數十億港元開支。然而,該說法將所有糖尿病患者劃一處理,完全忽略一型患者在血糖上需要更頻繁管理,故CGM對他們而言屬基本所需。
若僅集中考慮CGM前期成本支出,將忽視其帶來的整體經濟效益。為一型糖尿病患者提供CGM資助,可透過改善血糖控制、減少住院次數及降低併發症,從而長遠節省醫療開支。
儘管醫管局現時根據臨床準則,為部分患者提供有限數量的CGM,然而有多項研究表明,CGM有助穩定血糖水平、減少高低血糖情況,有效預防多種併發症。透過針對性資助措施,可在不加重醫療系統負擔的情況下,讓患者受惠。
本會促請政府,落實針對性支援措施,優先保障一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與福祉。
詳細聲明請參閱︰https://shorturl.at/d58p2

We express deep disappointment with the Government’s reply to Hon Dr David Lam’s LegCo question on subsidies for CGMs for people with Type 1 diabetes. The response overlooks cri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Type 1 is an autoimmune condition requiring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an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while Type 2 involves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se differences demand distinct healthcare policie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Government states that providing CGMs to over 658,000 people with diabetes continuously could overwhelm healthcare personnel and cost billions annually. However, this groups all people with diabetes together and ignores that those with Type 1 require more intensive glucose management, making CGMs essential.
Focusing solely on upfront CGM costs overlooks the broader economic benefits. Subsidising CGMs for people with Type 1 diabetes can deliver long-term savings through improved glycaemic control, fewer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reduced complications.
While the Hospital Authority provides a limited supply of CGMs free to some individuals under clinical criteria, CGMs are proven to improve control, reduce hypo- and hyperglycaemic episodes, and prevent complications. Targeted subsidy support can provide these benefits without overwhelming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costs.
We call on policymakers to prioritise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people with Type 1 diabetes through targeted support.
Read our full response here: https://shorturl.at/PFdML

【🔎迷思:做完運動可放心飲運動飲品?!】⁉ 疑問:做完運動之後出咗一身汗,想飲返支運動飲品補充水分......到底做完運動可唔可以飲含糖飲品?✅解答:做完運動「唔建議❌」飲含糖飲品(包括運動飲品)!對於糖尿病患者嚟講,限制攝入糖分以保持血糖...
25/07/2025

【🔎迷思:做完運動可放心飲運動飲品?!】
⁉ 疑問:
做完運動之後出咗一身汗,想飲返支運動飲品補充水分......到底做完運動可唔可以飲含糖飲品?

✅解答:
做完運動「唔建議❌」飲含糖飲品(包括運動飲品)!對於糖尿病患者嚟講,限制攝入糖分以保持血糖穩定非常重要! 運動飲品雖然可以補充人體水分,但通常含有大量添加糖同電解質,且易被吸收,會導致血糖迅速升高!

🔸飲運動飲品有咩隱藏風險?
運動飲品形象正面,感覺上比其他含糖飲品健康,但其實含糖量相當高!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攝取嘅糖分應限制喺25公克以下,相當約8粒方糖,而運動飲料平均含有9粒方糖量,超出建議標準。且為保證容易吸收,使用嘅糖幾乎都係單糖,一飲完血糖就直線上升,容易感到口渴,最後越飲越多。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患者及年長者若大量飲用,無法及時分解糖分,易形成「越飲越渴」嘅惡性循環,甚至進展為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HHS),出現脫水、意識混亂等危機。

🔸「無糖」嘅運動飲品?
即使部分運動飲品標榜「無糖」,但其實有加入代糖增加甜度,攝取過量可能引起腹瀉,大家要謹慎挑選!

🔸運動過後可能風險增加?
第一型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胰臟有機會已無法分泌更多胰島素,運動過後誘發嘅「反調節荷爾蒙」,如:生長激素 (growth hormone)等,可能會造成運動中或運動後高血糖。所以運動完最好避免飲用影響血糖嘅飲品,以免雪上加霜!

🔸唔飲得運動飲品嘅話,有無其他代替品?
運動完想補充能量,其實可以自製運動電解質水!
將一罐水(約 500-600 毫升),加上 1 鹽匙嘅鹽,兩者相加溶解均勻就可以完成!
電解質水可以補充因為出汗而流失嘅礦物質,又唔會過分影響血糖,可以代替含糖或代糖嘅運動飲品,但切記切記要注意攝入量,適量飲用。

⚠糖尿病患者運動完飲用飲品嘅總體建議:
👉 優先選擇清水或自製運動電解質水代替含糖運動飲品
👉 運動期間及運動後監測血糖指數,調整飲食
👉 運動後補充足夠水分,以免水分流失
👉 切勿空腹或飯前運動,避免低血糖

認識糖尿病:https://bit.ly/D-iabetes
血糖管理神器:https://bit.ly/eshop-CGM
-----------------------------------------------------
我們深信「你需要的遠不止於一部儀器,而是全面的解決方法。」

#糖尿病 #糖尿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血糖管理 #血糖監測

【🩵CGM嘅「神奇功效」🩵】報道節錄📰:『台灣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黃偉輔指出,高齡本身是糖尿病重要的風險因子,最新統計到2024年台灣當地糖尿病盛行率達10.68%、有245萬人,其中65歲以上糖尿長者更佔54%多,老年人罹病增速明...
22/07/2025

【🩵CGM嘅「神奇功效」🩵】
報道節錄📰:
『台灣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黃偉輔指出,高齡本身是糖尿病重要的風險因子,最新統計到2024年台灣當地糖尿病盛行率達10.68%、有245萬人,其中65歲以上糖尿長者更佔54%多,老年人罹病增速明顯超越年輕族群。

黃偉輔說,傳統觀念強調「糖化血色素(A1C)要壓到6.5%以下」,但這對老年人來說反而可能有害,因為太嚴格的控糖,易導致低血糖,進而引發頭暈、意識混亂甚至跌倒骨折。建議若長輩家中經濟許可,可自費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器,能減少血糖過低風險、提升照護效率。』

認識糖尿病:https://bit.ly/D-iabetes
血糖管理神器:https://bit.ly/eshop-CGM
-----------------------------------------------------
我們深信「你需要的遠不止於一部儀器,而是全面的解決方法。」

#糖尿病 #糖尿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血糖管理 #血糖監測

1名75歲婦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逾20年,平時服藥控制血糖,近半年體重減輕、食慾下降,血糖常忽高忽低,且常在午睡後易頭暈、冒冷汗。她到奇美醫院門診發現有「低血糖」現象,合併肌少症、走路慢、易疲倦。為釐清夜間及....

【🔎迷思:代糖就可以安心食用?!🤔】⁉ 疑問:坊間唔少低糖、無糖飲品,係以無熱量嘅甜味劑(Sweetener)提供甜味,咁糖尿患者又可唔可以攝取代糖呢?✅解答:少量為佳!喺兼顧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下,患者每週用1-2包代糖係完全無問題,不過,...
16/07/2025

【🔎迷思:代糖就可以安心食用?!🤔】
⁉ 疑問:
坊間唔少低糖、無糖飲品,係以無熱量嘅甜味劑(Sweetener)提供甜味,咁糖尿患者又可唔可以攝取代糖呢?

✅解答:
少量為佳!喺兼顧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下,患者每週用1-2包代糖係完全無問題,不過,凡事都要視乎攝取量與頻率而定!一般情況下,代糖對血糖升降的影響極低,甚至近乎零,但卻存在其他間接影響。例如,學者發現常吃阿斯巴甜嘅族群,糖尿病發生風險有所提高,且血糖亦有提高嘅現象。

代糖選擇方面,目前針對阿斯巴甜、紐甜等人工代糖嘅血糖負面研究較多,因此普遍建議優先選擇羅漢果糖、甜菊糖與稀少糖等天然代糖。

常見代糖種類:
【天然物萃取代糖】
羅漢果糖 (Mogroside) - 較佳選擇👍🏽
甜菊糖 (Stevia) - 較佳選擇👍🏽
赤藻糖醇 (Erythritoll) - 較佳選擇👍🏽
木糖醇 (Xylitol) - 存有爭議🤔

【人工代糖】- 謹慎食用❗
阿斯巴甜 (Aspartame)
三氯蔗糖 (Sucralose)
糖精 (Saccharin)
醋磺內酯鉀 (Acesulfame Potassium)

🔸所有代糖對糖尿病患者都一樣?
人工代糖係通過化學合成方式製造出來,而天然代糖則係由自然界物質中提取出來。天然代糖相比於人工代糖,被認為更安全,但仍含有較高的熱量與糖分,因此攝取過量仍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和血糖波動,糖尿病患者不宜過量攝取。

🔸代糖唔係精緻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無限制食用?
代糖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然而,部份代糖例如:木糖醇和赤藻糖醇等,會在人體中被轉化為葡萄糖,導致血糖升高。因此,在使用代糖時,應該先諮詢醫生的意見!

⚠糖尿病患者食用代糖的總體建議:
👉 優先選擇天然物萃取的代糖
👉 按照建議用量攝取,切勿過量
👉 訓練味蕾逐步減少對糖的需求
👉 攝取足夠蛋白質食物,增加飽足感,減少對代糖的依賴

⭐重點:代糖雖然適合糖尿患者,但對飲食習慣、體重控制等仍存有負面影響,所以需要控制好食用量,不宜過量食用!

認識糖尿病:https://bit.ly/D-iabetes
血糖管理神器:https://bit.ly/eshop-CGM
-----------------------------------------------------
我們深信「你需要的遠不止於一部儀器,而是全面的解決方法。」

#糖尿病 #糖尿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血糖管理 #血糖監測

【🩵Barbie芭比推出首款患糖尿病娃娃🩵】報道節錄📰:『為宣揚多元包容理念,全球玩具生產商美泰公司推出首款患有1型糖尿病的芭比娃娃。新款芭比娃娃的手臂上佩戴着粉紅色心形的連續血糖監測儀(CGM),並配備玩具手機可追蹤血糖水平的應用程序。她...
11/07/2025

【🩵Barbie芭比推出首款患糖尿病娃娃🩵】
報道節錄📰:
『為宣揚多元包容理念,全球玩具生產商美泰公司推出首款患有1型糖尿病的芭比娃娃。

新款芭比娃娃的手臂上佩戴着粉紅色心形的連續血糖監測儀(CGM),並配備玩具手機可追蹤血糖水平的應用程序。她腰上還掛着可以根據需要自動注射胰島素的小型穿戴式醫療設備。

這款芭比娃娃的服裝以藍色圓點上衣搭配荷葉裙,呼應世界糖尿病日的標誌「藍環」。此外,這個娃娃還搭配了一個粉藍色手提包,以攜帶血糖相關用品或零食。』

認識糖尿病:https://bit.ly/D-iabetes
血糖管理神器:https://bit.ly/eshop-CGM
-----------------------------------------------------
我們深信「你需要的遠不止於一部儀器,而是全面的解決方法。」
#糖尿病 #糖尿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血糖管理 #血糖監測

曾因不切實際且千篇一律的身體形象受到了廣泛批評和指責的芭比(Barbie)娃娃,近年來在形態上更加多樣化。據美聯社9日報道,為宣揚多元包容理念,

【🔎迷思:煮麵食唔係越腍越好?!🤔】⁉️疑問:煮麵嘅時候唔應該煮得太腍?! 食麵應該揀咩麵好?!(因為收到唔少人inbox查詢,所以加入咗更多選項同補充資料重新發帖~)✅解答:的確!麵條煮得越久,澱粉的糊化就越完全,原本緊密的澱粉分子結構會...
09/07/2025

【🔎迷思:煮麵食唔係越腍越好?!🤔】
⁉️疑問:
煮麵嘅時候唔應該煮得太腍?! 食麵應該揀咩麵好?!
(因為收到唔少人inbox查詢,所以加入咗更多選項同補充資料重新發帖~)

✅解答:
的確!麵條煮得越久,澱粉的糊化就越完全,原本緊密的澱粉分子結構會被分解成更短的鏈條,被身體快速吸收進入血液,導致餐後血糖迅速升高,GI 值也就隨之提高。一份看似無害的粉麵,若搭配不當或份量失控,都可能讓血糖一飛沖天。以下是各種類粉麵GI值與食用建議:

冬粉/粉絲 (低 GI)
ℹ️ 製作方式: 通常由綠豆澱粉、薯類澱粉等製成。
📈 GI 值:28 - 33
食用建議: 粉絲 GI 值雖低,但仍屬澱粉類,熱量不低。應注意控制份量。搭配大量蔬菜、菇類和優質蛋白質(如豆腐、蝦仁),增加飽足感並平衡營養。避免油炸或過多醬汁的烹調方式。

紅薯粉 (低 GI)
ℹ️ 製作方式:由番薯加工製成的澱粉。
📈 GI 值:約 34.5 - 35
食用建議: 紅薯粉GI值低且含有膳食纖維,食用時建議選擇水煮、清炒等健康烹調方式,避免油炸或過於濃郁的醬汁,以保留其低GI優勢。

意粉/通心粉 (低 GI)
ℹ️ 製作方式: 多以硬質小麥粉製成,製作時會形成緊密的麵筋網絡,且經擠壓成型,質地較硬。
📈 GI 值:50
食用建議: 這是很好的選擇。烹煮時應確保麵條不要煮得過爛,保持彈性(al dente),因為煮得越爛 GI 值會越高。搭配豐富的蔬菜和瘦肉醬汁,例如番茄肉醬(少油)。

米粉 (低 GI)
ℹ️ 製作方式: 主要以白米漿製成。
📈 GI 值:53
食用建議: 相對河粉較好,但仍需注意烹調方式。避免炒米粉,因為通常油和醬汁較多。建議以湯米粉形式,搭配蔬菜、瘦肉、雞蛋等。

蕎麥麵 (低 GI)
ℹ️ 製作方式: 主要以蕎麥粉製成,有時會混合少量小麥粉。
📈 GI 值:55
食用建議: 蕎麥麵是糖尿病患者的極佳選擇。建議搭配菠菜、海帶、雞肉、魚肉等,以進一步降低整體餐點的 GI 值。避免重口味的湯底和高脂肪的配料。

蛋麵 (低至中GI)
ℹ️ 製作方式: 以小麥粉和雞蛋為主要原料製成,雞蛋的比例可能較高,使其口感更為彈牙。
📈 GI 值:約 49 至 57 (因雞蛋比例、粗細及烹煮時間而異)
食用建議: 蛋麵是相對較好的選擇。烹煮時應注意不要煮得過腍,並選擇清淡的湯底或少油的拌麵方式。

烏冬 (中GI)
ℹ️ 製作方式: 主要以小麥粉製成,有時會加入麵筋蛋白(麩質)以增加彈性。
📈 GI 值:57
食用建議: 烏冬是可接受的選擇,但仍需控制份量。建議搭配大量的蔬菜、海帶和優質蛋白質(如豆腐、魚蛋),選擇清淡的湯底。避免油炸天婦羅等高油配料。

拉麵 (中至高GI)
ℹ️ 製作方式: 麵條主要由小麥粉、水、鹽和鹼水製成。
📈 GI 值:50-70 之間 (中等至偏高)
食用建議: 拉麵湯底通常高鈉、高脂肪,麵條為精製碳水化合物。若食用應選擇清淡湯底,避免濃郁或油膩的種類,並減少喝湯。

河粉 (高GI)
ℹ️ 製作方式: 主要以白米漿製成。
📈 GI 值:約 80 (白米製品通常 GI 值較高)
食用建議: 河粉因 GI 值較高,糖尿病患者應盡量避免或極少量食用。若要吃,務必搭配大量的非澱粉類蔬菜和瘦肉,並嚴格控制份量。
***製作過程中,河粉與米粉的澱粉糊化程度有差異,因此被消化酶分解為葡萄糖的速度有所不同。高度糊化澱粉易於被消化吸收,所以例如腸粉、粥等,GI值都相對較高。***

精製薯類澱粉 (高GI)
ℹ️ 製作方式: 主要由精製的薯類澱粉及多重加工製成。
📈 GI 值:約 70-80 (視乎具體澱粉種類)
食用建議: 對血糖的影響迅速且顯著,不利於血糖穩定。特別注意珍珠奶茶中的「珍珠」或火鍋裡的透明Q彈粉條。

伊麵 (高GI)
ℹ️ 製作方式: 以麵粉加雞蛋和水和勻後製成麵條,然後捲曲成麵餅,經油炸至金黃色以便儲存。
📈 GI 值:較高 (因油炸特性)
食用建議: 伊麵因其油炸特性,屬於高脂肪、高 GI 的麵條。若要吃,建議先用滾水汆燙去除多餘油分,並搭配大量蔬菜和低脂蛋白質,避免重油重醬的烹調方式。

即食麵 (低至高 GI 不等) (儘量選擇非油炸即食麵)
ℹ️ 製作方式: 通常是經過油炸或非油炸乾燥的麵餅,主要成分為小麥粉。
📈 GI 值:約 53.2 - 73 不等 (不同產品差異較大,須特別留意)
食用建議: 儘管部分數據顯示其 GI 值可能不高,但公仔麵通常高熱量、高脂肪、高鈉,且營養價值較低。如果偶爾食用,務必去除油包和大部分調味包。

⚠️糖尿病患者食用粉麵的總體建議
👉增加膳食纖維: 在粉麵中加入大量非澱粉類蔬菜(如綠葉蔬菜、菇類、番茄、青椒),膳食纖維有助於減緩糖分吸收。
👉搭配優質蛋白質: 加入瘦肉、魚肉、雞蛋、豆腐、海鮮等優質蛋白質,能增加飽足感,並有助於穩定餐後血糖。
👉選擇清淡烹調及少喝湯汁: 盡量選擇清湯或少油的湯底。避免油炸、重口味醬汁、沙嗲或咖喱等高脂肪、高鹽的烹調方式。
👉注意烹煮時間: 麵條不宜煮得過爛,保持適當的嚼勁(al dente),有助於降低 GI 值。

認識糖尿病:https://bit.ly/D-iabetes
血糖管理神器:https://bit.ly/eshop-CGM
-----------------------------------------------------
我們深信「你需要的遠不止於一部儀器,而是全面的解決方法。」

#糖尿病 #糖尿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血糖管理 #血糖監測

【🔎迷思:燕麥咁健康都仲有陷阱?!🤔】⁉️疑問:雖然燕麥係公認嘅健康食品,但係咪所有種類都啱?!✅解答:燕麥含豐富膳食纖維,尤其是加工程度較低的燕麥,含有大量可溶性膳食纖維,特別是β-葡聚醣。這種纖維能在消化道中形成黏稠的凝膠,減緩葡萄糖的...
30/06/2025

【🔎迷思:燕麥咁健康都仲有陷阱?!🤔】
⁉️疑問:
雖然燕麥係公認嘅健康食品,但係咪所有種類都啱?!

✅解答:
燕麥含豐富膳食纖維,尤其是加工程度較低的燕麥,含有大量可溶性膳食纖維,特別是β-葡聚醣。這種纖維能在消化道中形成黏稠的凝膠,減緩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有助於穩定飯後血糖。
但不同種類的燕麥,其實升糖指數有所不同,患者在食用前應該小心選擇!燕麥的分類大致如下:

1️⃣ 燕麥粒 (Oat Groats) / 全燕麥
最原始、加工程度最低的燕麥形式。燕麥粒是去除了堅硬外殼的燕麥仁,保留了完整的麩皮、胚芽和胚乳。
ℹ️ 特點:口感最有嚼勁,營養最完整,纖維含量最高。
📈 GI 值: 較低,約在 40-50 之間。這是所有燕麥產品中最低的。
⏱ 烹煮時間: 最長,通常需要 30-60 分鐘或更久。

2️⃣ 鋼切燕麥 (Steel-cut Oats) / 愛爾蘭燕麥 (Irish Oats) / 蘇格蘭燕麥 (Scottish Oats)
燕麥粒被鋼刀切成 2-3 塊,而非壓扁。
ℹ️ 特點: 保留了大部分的燕麥粒結構,口感非常有嚼勁,帶有堅果香。
📈 GI 值: 低至中等,約在 42-55 之間。比傳統燕麥片低,是追求低GI的好選擇。
⏱ 烹煮時間: 較長,約 20-30 分鐘,或可預先浸泡隔夜縮短烹煮時間。

3️⃣ 傳統燕麥片 / 大片燕麥 (Old-fashioned Rolled Oats / Rolled Oats)
燕麥粒經過蒸煮軟化後,再用滾輪壓扁成片狀。這個過程不僅讓燕麥片更容易煮熟,也穩定燕麥中的天然油脂,延長保存期限。
ℹ️ 特點: 口感較為柔軟,但仍帶有嚼勁,是製作燕麥粥、燕麥餅乾和能量棒的常見選擇。
📈 GI 值: 中等,約在 53-57 之間。
⏱ 烹煮時間: 中等,約 5-10 分鐘。

4️⃣ 快煮燕麥 (Quick Oats)
比傳統燕麥片經過更多的處理。燕麥粒經過更長時間的蒸煮,並壓得更薄,有時還會切得更小塊。
ℹ️ 特點: 烹煮時間非常短,口感更軟爛,幾乎沒有嚼勁。
📈 GI 值: 中等偏高,約在 55-65 之間。由於加工更多,澱粉更容易被消化。
⏱ 烹煮時間: 短,約 1-3 分鐘。

5️⃣ 即食燕麥 (Instant Oats)
加工程度最高的燕麥。燕麥片經過預煮、乾燥,並切成非常小的碎片。通常以獨立包裝販售,並可能添加糖、鹽或調味劑。
ℹ️ 特點: 烹煮最快速,只需熱水沖泡即可,但口感通常較糊狀。
📈 GI 值: 較高,約在 71-83 之間。這是所有燕麥產品中最高的,特別是那些添加了糖的產品,GI值會更高。
⏱ 烹煮時間: 最短,可以立即食用。

⚠️糖尿病患者選擇燕麥,種類、烹煮方式與份量是關鍵,小心以下三個陷阱。
👉 優先選擇低加工燕麥,同時要小心留意產品糖的添加量,亦要留意「麥皮」不一定由全燕麥製成,混合麥片、Granola等都與燕麥不同,需要慎選。
👉 搭配蛋白質(如堅果、牛奶)和健康脂肪,或加入非澱粉類蔬菜,能進一步減緩血糖吸收,增加飽足感。常見陷阱是因為燕麥健康,而忽視其他搭配的食物組合
👉 控制份量必須得宜,即使是健康的燕麥,也要控制每餐份量,最好控制在每餐約 1/2 杯生燕麥。

認識糖尿病:https://bit.ly/D-iabetes
血糖管理神器:https://bit.ly/eshop-CGM
-----------------------------------------------------
我們深信「你需要的遠不止於一部儀器,而是全面的解決方法。」

#糖尿病 #糖尿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血糖管理 #血糖監測

【糖尿病科技論壇 Diabetes Technology Discussion Forum】連續血糖監測儀作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技術,雖能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素,惟其高昂成本令不少患者卻步。兒童糖尿協會日前舉行首屆糖尿病科技論壇,邀請來自英國、...
26/06/2025

【糖尿病科技論壇 Diabetes Technology Discussion Forum】
連續血糖監測儀作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技術,雖能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素,惟其高昂成本令不少患者卻步。

兒童糖尿協會日前舉行首屆糖尿病科技論壇,邀請來自英國、新加坡及澳洲的專家分享各地政府推動此項技術的具體政策外,更著重探討如何在本港落實相關支援措施。

一型糖尿病患者需每日注射胰島素,若血糖控制不當可能危及生命,其中青少年患者在維持理想血糖水平(HbA1c)方面尤為困難。

⚜️論壇重點內容摘要如下:
1️⃣ 數據顯示,使用CGM可使HbA1c降低0.5% - 1%,顯著減少糖尿病併發症及低血糖發生次數。然而,本港T1D兒童的使用率僅10%,明顯低於發達國家25%的平均水平;

2️⃣ 兒童糖尿協會調查顯示,526名受訪患者中,92%曾使用CGM,其中80%為長期使用者,但高達94.7%表示若費用未能降低將被迫停用;

3️⃣ 澳洲採取分階段資助政策,並強調醫療機構、病友組織與政府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方能有效提升CGM的普及。

【🔎迷思:煮飯用邊種米會比較好?!🤔】⁉️疑問:好多患者都唔想戒食飯 咁如果真係要食應該用咩米?!✅解答: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其實是不建議的,因為可能會導致營養不均衡。慎選米種,適量減少米飯攝取量,同時搭配足夠的蔬菜和蛋白...
20/06/2025

【🔎迷思:煮飯用邊種米會比較好?!🤔】
⁉️疑問:
好多患者都唔想戒食飯 咁如果真係要食應該用咩米?!

✅解答: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其實是不建議的,因為可能會導致營養不均衡。慎選米種,適量減少米飯攝取量,同時搭配足夠的蔬菜和蛋白質,反而有助穩定血糖。

💯最佳選擇:藜麥與黑米
藜麥(不算米類,但屬於米飯的常見代替品)
📈GI 值: 約 35 - 53 (低GI)
ℹ️血糖影響: 極為溫和,是所有選項中對血糖升幅影響最小的「米飯替代品」。
👉特點: 不僅低GI,還是完整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對於嚴格控制血糖的患者,是極為推薦的首選。

黑米(米類中的最佳選擇)
📈GI 值: 約 42.3 - 55 (低GI)
ℹ️血糖影響: 血糖升幅約 170 - 180 mg/dL,是所有真米類中最低的。
👉特點: 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花青素(強力抗氧化劑),有助於穩定餐後血糖。

✅較佳選擇:糙米與紅米
糙米
📈GI 值: 約 50 - 56 (中低GI)
ℹ️血糖影響: 血糖升幅約 180 - 190 mg/dL,比白米緩和。
👉特點: 作為全穀類,保留了豐富的膳食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有助於減緩血糖上升。

紅米
📈GI 值: 約 55 - 59 (中低GI)
ℹ️血糖影響: 血糖升幅約 200 mg/dL,略低於白米。
👉特點: 含有花青素或單寧及膳食纖維,對血糖的影響介於糙米和白米之間。

⚠️需嚴格控制或避免:白米、泰國米、燉飯專用米、壽司米
白米
📈GI 值: 約 70 - 87 (高GI)
ℹ️血糖影響: 血糖從 100 mg/dL 飆升至 210 mg/dL,升幅劇烈。
👉特點: 高度精製,膳食纖維含量極低,導致血糖迅速飆升。應盡量減少或嚴格控制份量。

泰國米
📈GI 值: 通常與白米相近 (高GI)
ℹ️血糖影響: 血糖接近 210 mg/dL,幾乎與白米相同。
👉特點: 口感柔軟,但對血糖的影響與白米無異,需謹慎控制。

燉飯專用米(或稱意大利米)
📈GI 值: 通常為高GI
ℹ️血糖影響: 血糖超過 210 mg/dL。
👉特點: 高支鏈澱粉含量導致澱粉迅速分解吸收,血糖迅速飆升,糖尿病患者應避免經常食用。

壽司米
📈GI 值: 通常為非常高GI
ℹ️血糖影響: 血糖直接上升到 220 mg/dL,是所有米種中升幅最大的。
👉特點: 黏性高,澱粉分解迅速。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這是應盡量避免的米種。

除了選擇合適的米飯,控制份量、調整進食順序(先菜後肉再飯)以及搭配均衡的飲食,都是有效管理血糖的重要策略。你亦可以透過使用持續性血糖監測儀,了解及比較進食不同食物後對你個人的血糖影響,從而規劃合適的餐單。

認識糖尿病:https://bit.ly/D-iabetes
血糖管理神器:https://bit.ly/eshop-CGM
-----------------------------------------------------
我們深信「你需要的遠不止於一部儀器,而是全面的解決方法。」

#糖尿病 #糖尿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血糖管理 #血糖監測

【🔎迷思:飯前最緊要呷一呷醋?!🤔】⁉️疑問:好多人都話飯前飲兩啖醋,血糖指數會靚仔啲?!✅解答:的確,醋是血糖管理的好幫手!這得益於其主要成分 — 醋酸(Acetic acid)。醋酸主要透過以下兩種機制發揮作用:1️⃣ 延緩澱粉分解與吸...
17/06/2025

【🔎迷思:飯前最緊要呷一呷醋?!🤔】
⁉️疑問:
好多人都話飯前飲兩啖醋,血糖指數會靚仔啲?!

✅解答:
的確,醋是血糖管理的好幫手!這得益於其主要成分 — 醋酸(Acetic acid)。醋酸主要透過以下兩種機制發揮作用:

1️⃣ 延緩澱粉分解與吸收
當我們攝取碳水化合物時,體內的澱粉酶會將其分解成葡萄糖,然後吸收到血液中。醋酸被認為能抑制口腔唾液澱粉酶和胰腺分泌的α-澱粉酶的活性。這意味著,複雜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會變慢,從而減緩葡萄糖進入血液的速度,避免餐後血糖急劇升高。

2️⃣ 減慢胃排空速度
醋酸也能有效延緩胃部將食物排入小腸的速度。當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較長時,葡萄糖進入小腸並被吸收的過程就會被拉長。這種延緩作用有助於血糖更平穩地釋放到血液中,減輕胰臟的負擔,使其有更多時間來分泌胰島素以應對血糖變化。

❗️值得留意的是,這種效果對高GI飲食的效果尤為顯著,如果對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或低GI飲食,醋的降血糖效果可能不明顯。

醋本身並不會減少食物中總的碳水化合物和熱量攝取,它只是改變了這些營養物質被吸收的速度,就像一個「交通管制員」,通過減慢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速度和食物從胃部進入小腸的速度,來控制葡萄糖進入血液的流量。如此一來,身體就有更多時間處理這些葡萄糖,從而避免了血糖的突然高峰。

除了上述血糖穩定作用,一些研究還指出飲用醋可能對糖尿病患者帶來以下額外好處:

👉 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有證據顯示,醋可能幫助身體細胞更有效地響應胰島素,從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使細胞能更好地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

👉 可能降低空腹血糖:
儘管餐後血糖的改善更為顯著,但也有少數研究發現,睡前飲用醋可能對翌日早上的空腹血糖值有輕微的改善作用。

👉 增加飽足感:
由於醋能延緩胃排空,這可能增加飽足感,有助於減少整體食物攝取量,對於體重管理(對糖尿病患者尤關重要的課題)可能有所幫助。

⚠️切記要留意,醋的酸度較高,飲用過量對身體會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亦應留意儘量選擇天然釀造、無額外添加糖的醋(如純果醋等),否則可能得不償失!

認識糖尿病:https://bit.ly/D-iabetes
血糖管理神器:https://bit.ly/eshop-CGM
-----------------------------------------------------
我們深信「你需要的遠不止於一部儀器,而是全面的解決方法。」

#糖尿病 #糖尿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血糖管理 #血糖監測

【🔎迷思:重訓(阻力訓練)有利血糖管理?!🤔】⁉️疑問:人人都知做運動好,但重訓點解適合糖尿患者?!✅解答:多做重訓(阻力訓練)確實有助於降低血糖,尤其考慮到糖尿病患者中有較多肥胖人士,對比之下重訓(阻力訓練)較有氧運動容易開始(但最理想的...
13/06/2025

【🔎迷思:重訓(阻力訓練)有利血糖管理?!🤔】
⁉️疑問:
人人都知做運動好,但重訓點解適合糖尿患者?!

✅解答:
多做重訓(阻力訓練)確實有助於降低血糖,尤其考慮到糖尿病患者中有較多肥胖人士,對比之下重訓(阻力訓練)較有氧運動容易開始(但最理想的做法是兩者配合進行)。
以下是重訓降低血糖的幾個主要原理:

1️⃣ 提高胰島素敏感度:
👉 改善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
糖尿病,特別是二型糖尿病,常伴隨胰島素阻抗,即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遲鈍,導致血糖無法有效進入細胞加以利用。重訓能顯著提高肌肉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即使體內胰島素分泌量相同,肌肉也能更有效地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從而降低血糖。

👉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4)的增加和活化:
肌肉在收縮時,會促進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4從細胞內轉移到細胞表面。GLUT4就像是葡萄糖進入肌肉細胞的「門」,重訓可以增加GLUT4的數量並使其活化,從而更有效地將血液中的葡萄糖運輸到肌肉細胞中儲存或作為能量使用,這個過程甚至可以不完全依賴胰島素。

2️⃣ 增加肌肉量:
👉 血糖消耗的主力軍:
肌肉是身體內最大的葡萄糖消耗組織。當肌肉量增加時,身體用於儲存和消耗血糖的「倉庫」和「工廠」也隨之擴大。這意味著即使在休息狀態下,肌肉也能消耗更多的血糖,從而有助於降低基礎血糖水平。

👉 基礎代謝率提昇:
肌肉組織比脂肪組織消耗更多的能量。增加肌肉量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幫助身體燃燒更多的卡路里,對體重管理和減少脂肪堆積也有益,進一步改善胰島素阻抗。

3️⃣ 改善餐後血糖:
👉 即時效應:
阻力訓練後的血糖降低效果可以持續較長時間,有些研究指出甚至可達24小時或更久。這表示重訓不僅能影響運動當下的血糖,也能改善運動後幾餐的血糖反應。

👉 肝醣儲存:
運動會消耗肌肉中的肝醣(葡萄糖的儲存形式)。重訓後,肌肉會努力補充消耗的肝醣,這也會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被肌肉吸收利用。

4️⃣ 減少發炎和氧化壓力:
重訓可以幫助減少體內的發炎反應和氧化壓力,這些都是導致胰島素阻抗和糖尿病併發症的潛在因素。

認識糖尿病:https://bit.ly/D-iabetes
血糖管理神器:https://bit.ly/eshop-CGM
-----------------------------------------------------
我們深信「你需要的遠不止於一部儀器,而是全面的解決方法。」

#糖尿病 #糖尿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血糖管理 #血糖監測

【🔎迷思:妊娠糖尿病有手尾跟?!🤔】⁉️疑問:本身無糖尿嘅女士都有可能患上妊娠糖尿病,到底會唔會自己斷尾?!✅解答:大部分媽媽在生產後血糖會恢復正常。懷孕期間,胎盤負責調節母嬰間的血糖分配,若此功能失常便會導致妊娠糖尿病。這不僅影響孕期,也...
10/06/2025

【🔎迷思:妊娠糖尿病有手尾跟?!🤔】
⁉️疑問:
本身無糖尿嘅女士都有可能患上妊娠糖尿病,到底會唔會自己斷尾?!

✅解答:
大部分媽媽在生產後血糖會恢復正常。懷孕期間,胎盤負責調節母嬰間的血糖分配,若此功能失常便會導致妊娠糖尿病。這不僅影響孕期,也可能對母嬰的長期健康造成影響。

👉 對母嬰的影響
對媽媽來說,妊娠糖尿病會增加妊娠高血壓和子癲前症的風險。由於寶寶可能長得過大,常需剖腹產。新生兒則面臨神經麻痺、骨折、呼吸窘迫症候群、低血糖等風險。
長期來看,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媽媽未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是沒有妊娠糖尿病史媽媽的三倍。寶寶長大後也更容易體重過重或罹患糖尿病。

👉 診斷與管理
確診妊娠糖尿病後,自我血糖監測和飲食調整是關鍵。持續性血糖監測有助於建立適當的飲食習慣,亦能讓媽媽有效進行血糖管理。特別要注意的是,即使確診亦不應完全不吃澱粉,每餐至少需攝取相當於半碗飯的碳水化合物,以確保胎兒營養。若飲食控制與運動仍無法達標,醫師會建議使用胰島素,其安全性與效果已獲證實。

👉 產後追蹤
雖然大部分媽媽在生產後血糖會恢復正常,但仍建議在產後 6 到 12 週進行葡萄糖耐受試驗。即使結果正常,由於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仍建議定期追蹤血糖並維持健康生活習慣。

認識糖尿病:https://bit.ly/D-iabetes
血糖管理神器:https://bit.ly/eshop-CGM
-----------------------------------------------------
我們深信「你需要的遠不止於一部儀器,而是全面的解決方法。」

#糖尿病 #糖尿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血糖管理 #血糖監測

Address

Cheung Sha Wan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30
Tuesday 09: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7:00
Thursday 09:00 - 17:00
Friday 09:00 - 17:00

Telephone

+8522332336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糖尿共行 Live with Diabetes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糖尿共行 Live with Diabetes: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