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博士註冊物理治療師

陳俊銘博士註冊物理治療師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陳俊銘博士註冊物理治療師, Physical therapist, Hong Kong.

💎 榮幸受邀赴台灣TISHI 年會✈️  以視覺化角度重新定義動作診斷——讓超聲波成為運動物理治療的聽診器  🎤 演講主題:  “Beyond Palpation: A Visual Approach to Functional Diagn...
16/10/2025

💎 榮幸受邀赴台灣TISHI 年會✈️ 
以視覺化角度重新定義動作診斷——讓超聲波成為運動物理治療的聽診器 

🎤 演講主題: 
“Beyond Palpation: A Visual Approach to Functional Diagnosis — Ultrasound as a Stethoscope for Movement.”
(超越觸診:以視覺化角度進行功能性診斷——讓超聲波成為運動的聽診器) 

非常感謝 林威廷醫生的邀請, 
有幸代表香港物理治療X超音波領域, 
受邀前往 TISHI 台灣跨領域運動健康協會年會, 
擔任演講講者並親自帶領實作課程(Practical Session)。 

作為一位對超聲波診斷始終充滿熱誠的物理治療師,
能夠受邀於台灣這個跨領域且專業的平台演講與教學, 與不同地區的專家、夥伴分享臨床經驗與心得,真的是一件令人既興奮又感恩的事。 

對我而言,超聲波不僅是一項評估工具, 
更是一種「能看見身體如何運作」的語言 —— 它讓我們得以更深入理解病理如何影響動作、功能與康復。 

感謝主辦單位安排機票酒店食宿與熱情招待, 
更加期待能在會場與各地專業人士切磋學習、交流想法, 
一同推動運動醫學與物理治療的發展。 

歡迎香港的同行們參加。

我們台北見!🇭🇰✈️🇹🇼 

#台灣跨領域運動健康協會 #動態超聲波 #物理治療 #專業交流 #功能性診斷 #實作教學 #醫療專業 #感恩邀請 #持續進步
tw

Advance Series 篇章1/6· Advance Knee Ultrasound  Advance Ultrasound — Knowing the Knee Inside Out呢個課程係我真正嘔心瀝血嘅作品。  由構思到完成,...
12/10/2025

Advance Series 篇章1/6· Advance Knee Ultrasound
Advance Ultrasound — Knowing the Knee Inside Out

呢個課程係我真正嘔心瀝血嘅作品。
由構思到完成,用咗4個月時間。
期間我寫咗超過八百頁 PowerPoint,
錄製咗一個小時嘅實操片段,
再配合自己私人收藏嘅解剖圖片。
可以話,係一個將臨床、理論、經驗同思維完全整合嘅作品。

我一直相信,臨床唔應該只靠經驗或直覺,
而係要回到科學基礎上理解。
當我哋懂得將解剖、超聲、病理、臨床思維連成一線,
身體其實會自己講嘢。

---

其實,很多時病症嘅答案並唔複雜。
只要你夠了解身體結構、懂得觀察同思考,
唔需要去尋找所謂嘅「神奇療法」。
答案一直喺醫學與科學之中,每樣現象都有跡可尋。

由結構理解功能,
由影像串連病理,
最終走返去臨床理據。

---

好多參加者同我分享:
「一開頭覺得難,但學完之後,思考方式完全唔同咗。」
對我嚟講,呢啲回饋唔係成就,而係確認——
確認咗醫學教育可以更扎實、更有邏輯。

---

Ultrasound 唔只是影像,
佢係一種臨床語言,一種理解人體運作嘅方式。
你會真正瞭解人體運作, 會越相信科學同邏輯。
你睇病、諗病、治療病人嘅角度都會唔同。

---

感謝
Dr. Lau(放射科醫生)— 病理及 MRI 意見支持
Dr. Max Yuen(普通科醫生)— 協助 practical session

---

對我嚟講,教授醫學從來唔只係傳授,
而係一個整合同思考嘅過程。

你只要睇得夠深,就唔需要睇得咁遠。
因為最實證、最真實嘅答案,
其實一直喺你眼前,
只等你用正確嘅方法去發現。


#醫療教育 #解剖學 #病理學 #臨床判斷 #醫療思維

You only see what you know💭  第14屆上肢肌肉骨骼超聲波課程順利完成 👏  Break 嘅時候,有位同學仔同我講:  「以前聽人話,超聲波好多結構都照唔到;  但今日竟然逐一睇到神經幾時穿過肌肉、何時受到壓迫、點...
28/09/2025

You only see what you know💭 

第14屆上肢肌肉骨骼超聲波課程順利完成 👏 

Break 嘅時候,有位同學仔同我講: 
「以前聽人話,超聲波好多結構都照唔到; 
但今日竟然逐一睇到
神經幾時穿過肌肉、何時受到壓迫、點樣通過筋膜, 
甚至去到手指尾都可以清晰呈現。 
完全顛覆咗之前被灌輸嘅認知,好震撼!」 🤯 

呢一刻,我諗起 Martinoli 教授嘅一句話: 
✨ You only see what you know. ✨ 

知識會打開視野。 
解剖學愈紮實、方法愈正確,畫面就愈清楚。 
如果停留喺「睇唔到」,學習就會停步; 
但承認「仲未識睇」,就可以推動自己不斷向前。 

一句話,可以改變一生 🚀 
教學嘅力量,就係一句話。 
「睇唔到,唔使研究」會令學生放棄; 
「其實睇到,而且臨床有用」再加方法,可以燃起學生探索嘅動力。 

➡️ 一邊係停步 
➡️ 一邊係成長 

一句話,就好似一粒種子 🌱 
落喺學生心裏,可以發芽生長,成為佢終身進步嘅起點。 

今日課堂 — 上肢神經嘅細節 
除咗常見嘅肌肉、肌腱、韌帶,我哋仲觀察咗: 
- Median nerve 同 radial nerve branches 
- 神經內部結構 
- 神經穿過唔同組織時嘅變化 
- 穿過筋膜之後有冇受壓 

好多原本以為「睇唔到」嘅細節,其實可以好清晰。 

👣 下一課到 knee,將會睇: 
- Quadriceps 三層 
- ACL(anteromedial & posterolateral bundles) 
- PCL 影像 
- LCL 與 biceps tendon 嘅互動 
- ITB 多個 insertion、受傷徵象 
- 膝關節腔水流變化 
- Arcuate / Fabellofibular / Popliteofibular ligaments 
- PLC corner 
- Medial meniscus 👉 定位 + 撕裂特徵 
- Popliteus 
- Common fibular nerve 👉 穿過 fibular tunnel 嘅路徑、幾時 entrap、幾時再叉開 

其實,超聲波唔止係技術,而係知識同態度嘅延伸。 
探頭放落去之前,你心入面有幾多,就會決定你眼前睇到幾多 😉 

寫到最後,真心有感而發。 
唔好意思要大家聽我講咁多,但感謝你哋睇到呢度 🙌 
希望大家一齊努力,將超聲波隱藏嘅細節帶出嚟,播種落去,見證成長 🌱 

✨ 一句話,可以決定學生停步 
✨ 一句話,可以帶佢走一生 🚀 

📚 其實我係有感而發🙏多謝你哋睇到呢度  🙇‍♂️
#超聲波教學

🌟榮幸與感恩🌟   受邀於Hong Kong Institute of Musculoskeletal Medicine (HKIMM) 分享📚Muscle and Ligament Tears: Grading and Updated G...
27/09/2025

🌟榮幸與感恩🌟 受邀於Hong Kong Institute of Musculoskeletal Medicine (HKIMM) 分享
📚Muscle and Ligament Tears: Grading and Updated Guidelines 📚

你知道 Injury classification 如何幫助臨床更準確地預測 return to play 嗎❓
在 muscle strain (肌肉拉傷) 的康復過程中,下列因素 —— 損傷長度 📏、截面積 📐、受傷位置 📍、組織類型 🧩、出血量 💉,還是受傷次數 🔄 —— 哪一個最關鍵?它們又是如何影響康復的?
又喺甚麼情況之下,需要考慮使用手術 🔪?

以上問題,正正是我今次受邀於 Hong Kong Institute of Musculoskeletal Medicine (HKIMM) 分享時,一同探討的重點 👩‍⚕️👨‍⚕️。

能夠以講者身份,參與 Diploma of Musculoskeletal Medicine 課程,並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生 🌍 交流切磋,對我而言是莫大的榮譽。

在演講中:
🔹 回顧臨床及影像中不同的分級系統
🔹 分析各系統優點與限制
🔹 分享最新研究與更新,並探討如何協助臨床更準確預測 return to play 🏃⚽

HKIMM 是一個高手雲集的地方。每次在此向卓越的專家與講者學習,都獲益良多。今日能夠由學員,成為講者之一,實在倍感榮幸與感恩 ❤️。衷心感謝 HKIMM 各位前輩給予寶貴的機會。



How can injury classification help predict return to play❓
Which factors in muscle strain recovery— length 📏, site 📍, recurrence 🔄 — matter the most?
And when should we consider surgery 🔪?

I had the honor of sharing these insights at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Musculoskeletal Medicine (HKIMM), as part of the Diploma of Musculoskeletal Medicine program 🙏🌍.

📍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上肢基本課程 大成功!8月17號,受 Vitru 邀請我舉辦咗一個課程,一共有 12位物理治療師參加。  本來名額可以開放得更多,不過為咗確保教學質素,我哋嚴格控制人數在12位或以下...
23/09/2025

📍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上肢基本課程 大成功!

8月17號,受 Vitru 邀請我舉辦咗一個課程,一共有 12位物理治療師參加。
本來名額可以開放得更多,不過為咗確保教學質素,我哋嚴格控制人數在12位或以下。

最開心係聽到同學講:「終於唔使估估下!」
而家可以更有信心做精準檢查,帶動臨床思維,令評估更加準確,治療更加有效。

課程完成,但專業提升嘅路不會停。💪

#精準診斷 #專業進步

📍 Upper Limb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Basic Course

On August 17, I was invited by Vitru to run the Upper Limb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Basic Course, with 12 physiotherapists taking part.
Although we could have accepted more participants, class size was intentionally limited to 12 to guarantee the best possible learning quality.

The most rewarding moment? Hearing participants say: “Finally, no more guessing!”
Now, they feel confident carrying out precise clinical ultrasoundsupplemented by ultrasound, sharpening clinical reasoning and achieving more accurate assessments — which means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patients.

The course may be complete, but the pursuit of professional excellence continues. 💪

感謝各位老師、同學、大體老師和病人們。🙇‍♂️🙏✈️ 過去一年,我飛往韓國四次參加 Fellowship in Interventional Pain Medicine,完成了 Korea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07/09/2025

感謝各位老師、同學、大體老師和病人們。🙇‍♂️🙏

✈️ 過去一年,我飛往韓國四次參加 Fellowship in Interventional Pain Medicine,完成了 Korea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頒發的 Diploma in Interventional Pain Medicine。

課程內容非常全面:
📚 醫學講座
🫀 大體老師解剖
🏥 臨床實習與跟診
🖥️ Point of Care影像訓練與練習

這段學習,令我由知識到思維都有一個全面的提升。

我學到的包括:
🔹 解剖與病理:完整理解 pain pathway,由中樞到周邊的痛症機制,及不同類型痛症的分類與特徵。
🔹 Point of Care影像應用:如何利用 Ultrasound 和 Fluoroscopy 更精確分辨肌腱、神經、關節結構,並結合臨床檢查提升蘋果準確度。
🔹 理解醫學界的介入治療原則:神經阻滯、周邊注射、Radiofrequency、再生治療(如 PRP、Prolotherapy)的適應症、優劣點與風險,以及 complication management。
🔹 藥物治療思路:常見痛症藥物的作用機制、短期與長期效果、副作用,如何與物理治療互相配合。
🔹 臨床 decision-making:整合病史、檢查與影像,如何在「安全 vs 效果」、「短期 vs 長期」之間取得平衡,決定適合物理治療或需要轉介。
🔹 跨專業合作:深入理解專科醫生在介入治療背後的思維,明白物理治療不是取代,而是補足,病人才是真正最大得益者。

🩺 所以,很多病人會發現:
當我找到病因後,並不會立即單方面替你做治療。
我會:
1️⃣ 先清楚解釋可能的治療選擇
2️⃣ 說明每一種方法的好處與限制
3️⃣ 之後讓你作出 Informed Decision
4️⃣遇到適應症作出轉介

從來攬住個病人喺度醫,同時自以為可以處理晒所有問題,都是非常愚蠢的。
最重要的,是病人得到最適合的治療。
必要的時候,我會直接轉介,因為當病人真正改善,就是整個醫療團隊的價值。

🌱 至今,我已完成 4 個大學頒發的專業證書,以及無數專業課程。
證書並不是成就的象徵,但是反映了我的信念:
- 知識要不斷追求
- 專業需要持續進步
- 多學知識惠及病人需要

👉 痛症世界很大,方法更多。
我的使命很簡單:
準確找出問題,解釋清楚選擇,幫助病人少走冤枉路,執行或者轉介最適合的治療。

同時,我亦希望把所學系統化整理,與其他物理治療師分享,共同建立更全面的臨床思維;
並與各醫生和專職醫療攜手醫治病人。

🤝 一起實現最終目標:病人健康,引領他們去正確的康復之路。

🦵 下肢超聲波基礎課程 Lower Limb MSK Ultrasound Foundation  📅 31 Aug 2025 | Group 9  下肢基礎課程第九班完滿結束:最近上堂,有位年輕嘅物理治療師講咗一句好深刻嘅感受:  🗣️「...
04/09/2025

🦵 下肢超聲波基礎課程
Lower Limb MSK Ultrasound Foundation
📅 31 Aug 2025 | Group 9

下肢基礎課程第九班完滿結束:
最近上堂,有位年輕嘅物理治療師講咗一句好深刻嘅感受:
🗣️「我上過好多課程,但係有時都搵嚟搵去,始終都唔知道病人痛嘅原因喺邊度。學咗好多技術,但心入面仍然好迷。」

聽到之後,其實我好有共鳴。
📚 因為自己當年都一樣,雖然學過針灸、手法、運動處方,但每次遇到病人,心入面總有疑問:
❓ 究竟我做緊嘅,真係對症下藥嗎
❓ 定係只係做咗啲嘢,但未必真係摸到病因

一路一路行過嚟,慢慢體會到:
🏗️ 技術同 reasoning 再多,如果腦入面冇清晰嘅解剖同病理圖像,就好容易推斷落空。
好似搭積木冇地基,堆得再高都會散。

但當解剖框架清晰咗,思維就完全唔同:
💪 用手法治療 → 明白點解要咁做
🪡 用針灸治療 → 清楚針落去嘅結構
🏃 設計運動處方 → 有邏輯有因果,唔再亂 set

去到呢一步,我更明白 Ultrasound 嘅角色。
🔎 佢並唔係魔法工具,而係印證思路嘅方法:
✔️ 確認自己推斷嘅係咪真病因
✔️ 提醒自己有冇可能睇漏
✔️ 令病人更信服,自己心裡都安心

有同學同我分享:
🌱「之前上過好多課程,但今次第一次可以好客觀咁搵到原因,思路清晰咗。」
亦有人笑住講:
🤯「Ultrasound 真係屈機,好似物理治療最後一塊拼圖 🧩。」

呢啲分享,對我嚟講其實係一個提醒:
💡 Anatomy is key

無論係 👩‍⚕️ 初出茅廬嘅治療師
抑或 👨‍⚕️ 經驗豐富嘅前輩
大家心底最想嘅,都係同一樣——病人可以痊癒,真正了解痛症根源。

而學解剖,不單止係為咗增加一張證書,更多係:
🧘 當自己做治療時有信心
🤝 面對病人時講得清楚
💬 見到、摸到、理解到,就知道自己行緊正確嘅路

原來治療師唔只係技術員
更多時候係陪伴病人一齊,睇清楚痛症背後真相嘅同行者 🚶‍♂️🚶‍♀️

✨ Anatomy is key 🔑 Ultrasound 係最後一塊拼圖 🧩 ✨

🦵 Lower Limb MSK Ultrasound Foundation
📅 31 Aug 2025 | Group 9

🔎 Ultrasound isn’t here to replace other techniques
✨ It simply adds:
➕ one more layer of thinking
➕ one more layer of understanding

👉 When we use acupuncture, manual therapy, or exercise:
✔️ Am I really treating the true cause?
✔️ Did I miss another structure?

⚖️ Clinical work = detective work
🚫 Don’t “arrest the wrong suspect” without evidence

💡 Ultrasound helps:
✔️ Reduce misjudgment
✔️ Build confidence
✔️ Support better patient outcomes

✨剛在阿姆斯特丹完成 23小時 脊椎診斷與介入超聲影像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Spine) 課程。 作為一名 物理治療博士兼老師,我時刻提醒自己:臨床與...
27/08/2025

✨剛在阿姆斯特丹完成 23小時 脊椎診斷與介入超聲影像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Spine) 課程。

作為一名 物理治療博士兼老師,我時刻提醒自己:臨床與教學,唔只係工作,而係責任。

🔹 對病人 —— 他們將健康交到我手上,我必須不斷更新提升知識水平,確保每一次臨床決定都準確可靠。
🔹 對學生 —— 他們信任我嘅教導,所以我更加要把關,所傳授嘅知識必須經得起實戰同驗證。
🔹 對專業 —— 醫療科學本來就複雜無窮,任何人都唔可以話「已經識曬」。停止學習,就等於對專業失責。

(👨‍⚕️ Dr. Joris —— 一位年資非常高嘅比利時 PMR 醫生。我估計佢其實可以安坐等退休,但呢幾日佢依然坐喺我隔離,認真聽書、積極討論。Respect!佢仲話想帶埋幾位同事飛嚟香港Shadow我,真係客氣😅)

我選擇持續進修。唔係為咗收集證書貼滿診所一面牆,而係為咗對得住病人、學生同整個專業。
有人問我:「你讀咗3個物理治療學位㗎啦喎,仲有需要再學咩?」

我嘅答案係:一定要。自以為學夠,拍心口話自己乜都識,乜都肯定,係非常危險嘅心態。

未來 9、10、11 月,我已經安排咗更多進修,繼續精益求精,
希望提供更加好嘅治療,提升教學水準。 對得住天地良心。

最後想講一句:教書確實係一種榮耀,亦都好好玩,但前提係要有真材實料。若果自己都未用得熟、半桶水平就走去教人,唔單止害咗學生,仲可能害埋學生將來要醫治嘅病人。呢種影響,實在太深遠。呢份責任提醒我,無論幾忙,都要繼續學習,唔敢停步。

💪🩺✨
---
#責任感 #醫療專業 #專業精神 #臨床責任

✨ Just completed 23 hours of Diagnostic & Intervention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Spine in Amsterdam.

As a physiotherapist and educator, I believe:
- Patients deserve safe and evidence‑based care.
- Students deserve solid, practical knowledge.
- Our profession deserves lifelong learning.

That’s why I keep studying — not for certificates, but to honour patients, students, and the integrity of our field.
---

✨剛在阿姆斯特丹完成 23小時 脊椎診斷與介入超聲影像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Spine) 課程。  作為一名 物理治療博士兼老師,我時刻提醒自己:臨床...
27/08/2025

✨剛在阿姆斯特丹完成 23小時 脊椎診斷與介入超聲影像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Spine) 課程。

作為一名 物理治療博士兼老師,我時刻提醒自己:臨床與教學,唔只係工作,而係責任。

🔹 對病人 —— 他們將健康交到我手上,我必須不斷更新提升知識水平,確保每一次臨床決定都準確可靠。
🔹 對學生 —— 他們信任我嘅教導,所以我更加要把關,所傳授嘅知識必須經得起實戰同驗證。
🔹 對專業 —— 醫療科學本來就複雜無窮,任何人都唔可以話「已經識曬」。停止學習,就等於對專業失責。

(👨‍⚕️ Dr. Joris —— 一位年資非常高嘅比利時 PMR 醫生。我估計佢其實可以安坐等退休,但呢幾日佢依然坐喺我隔離,認真聽書、積極討論。Respect!佢仲話想帶埋幾位同事飛嚟香港Shadow我,真係客氣😅)

我選擇持續進修。唔係為咗收集證書貼滿診所一面牆,而係為咗對得住病人、學生同整個專業。
有人問我:「你讀咗3個物理治療學位㗎啦喎,仲有需要再學咩?」

我嘅答案係:一定要。自以為學夠,拍心口話自己乜都識,乜都肯定,係非常危險嘅心態。

未來 9、10、11 月,我已經安排咗更多進修,繼續精益求精,
希望提供更加好嘅治療,提升教學水準。 對得住天地良心。

最後想講一句:教書確實係一種榮耀,亦都好好玩,但前提係要有真材實料。若果自己都未用得熟、半桶水平就走去教人,唔單止害咗學生,仲可能害埋學生將來要醫治嘅病人。呢種影響,實在太深遠。呢份責任提醒我,無論幾忙,都要繼續學習,唔敢停步。

💪🩺✨
---
#責任感 #醫療專業 #專業精神 #臨床責任

✨ Just completed 23 hours of Diagnostic & Intervention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Spine in Amsterdam.

As a physiotherapist and educator, I believe:
- Patients deserve safe and evidence‑based care.
- Students deserve solid, practical knowledge.
- Our profession deserves lifelong learning.

That’s why I keep studying — not for certificates, but to honour patients, students, and the integrity of our field.
---

要改變,才能維持不變 —— 給香港物理治療同行的一封信  喺荷蘭參觀歷史文物嘅時候,我見到一句話:  「I have to change to stay the same.」  呢句說話,成日響我腦海。因為好似講緊我哋——物理治療。  --...
25/08/2025

要改變,才能維持不變 —— 給香港物理治療同行的一封信

喺荷蘭參觀歷史文物嘅時候,我見到一句話:
「I have to change to stay the same.」

呢句說話,成日響我腦海。因為好似講緊我哋——物理治療。

---
同行的心聲

講真,我對每一位物理治療師都充滿敬意。
靠住雙手同知識,我哋幫助無數病人一次又一次企返起身。呢份專業,走到今日實在唔容易。

但我知,大家心裏都有同一種感覺:
病人有時話:「做完好似冇乜用。」
有時甚至將我哋同「啪骨師傅」、「痛症專才」混淆。
醫生有時亦會直言:「你哋亂咁搞。」
再加上行業飽和,已經唔係「攞個牌就有人請」嘅年代。

呢啲無力感,其實我哋全部人都經歷過。
所以,我唔係想批評,而係想同大家一齊諗:下一步,我哋可以點走?

---
從「摸得到」走向「睇得見」

物理治療,一直都依靠手感同經驗。呢份功夫,我深深尊重,亦係專業嘅根基。

但如果想專業繼續得到社會認可,就要慢慢加埋更多「睇得見」嘅方法。
西醫就係最好例子:
由「估估下」到有聽診器、血壓計;
再到X光、MRI、詳細驗血……
正因為「睇得見」,佢哋嘅專業地位先至咁穩陣。

今日,我哋正正企喺同樣嘅十字路口。
無論係依然以手感為主,抑或已經開始用新工具,方向其實都一樣:專業要有更多證據,病人先會更信服。

---
超聲波 —— 唔係潮流,而係方向

超聲波,唔係要取代手感,而係可以幫我哋嘅專業多一份力量。
有啲同事已經開始用,有啲仲未用,其實都無問題。
最重要嘅係,我哋都一齊守住初心,慢慢探索更多可能。

1. 分清真偽
超聲波難學難精,唔係坊間「假專業」難以亂入。佢本身,就係一道清晰嘅專業門檻。

2. 提升成效
病因睇得到,我哋可以:
- 屬於我哋範疇,即時處理;
- 唔屬於,即刻轉介。
病人少走冤枉路,唔再覺得「物理治療冇用」。

3. 贏得尊重
醫生最怕聽到:「我覺得」、「我摸到」。
看得到嘅嘢,就係最經得起考驗,最直接嘅證據,最有力嘅說話。

---
超聲波應用與其他檢查和治療手法。 —— 相得益彰

對於已經用緊嘅同事,超聲波仲可以同其他治療互補:

- 手法治療:即時睇筋膜厚度、破損、黏連,甚至判斷關節係咪「唔對位」、「過緊」或「過鬆」。 唔再俾人話神神化化。
- 針灸:針位啱唔啱,一目了然;治療後組織變化,睇到。 針到要針嘅位,避開唔應該針嘅位,觀察針灸後嘅變化。將藝術變為科學。
- 運動治療:動態顯示肌肉收縮、肌腱張力,令運動計劃更貼身。 可觀察,運動,當中或者運動後組織嘅變化。
- 內臟鬆動術:畫面直觀印證內臟有冇滑動問題。以免手感影響檢查客觀性。

換句話講,超聲波唔係要推翻任何方法,而係令佢哋「見得更清」、「證得更實」。
對於未用嘅同事,亦唔需要擔心,大家依然係同一條船上,專業根基始終係臨床經驗同病人信任。

---
改變,為咗守住初心

我哋嘅初心係乜?
就係幫助病人復康,改善生活。

初心唔會變,但要守住初心,我哋要有勇氣改變:
由「摸得到」走到「睇得見」
由「經驗」走到「數據」
由「傳統」走到「科學」

「我要改變,才能維持不變。」
呢句話,唔係矛盾,而係真理。

---
感謝你哋睇到呢度。
希望各位同行們,事事順利。 願我們在changing的世界裡,初心得以stay the same。
---

你有至少做一件離譜的事嗎?  🫂理解你的人很少  但只有走到最後才知道——  有些「離譜」,其實是改變世界的種子。--- 🌱 離譜的開始幾年前,我第一次接觸肌肉骨骼超聲波。  在當時的香港物理治療界  這項技術幾乎無人問津,甚至有人嗤之以鼻...
11/08/2025

你有至少做一件離譜的事嗎? 🫂

理解你的人很少
但只有走到最後才知道——
有些「離譜」,其實是改變世界的種子。

---
🌱 離譜的開始
幾年前,我第一次接觸肌肉骨骼超聲波。

在當時的香港物理治療界
這項技術幾乎無人問津,甚至有人嗤之以鼻。

我只是普通治療師
每天忙到透不過氣
但心底那個聲音一直問:

「你滿意一直處於蒙糊和猜測之中?」

---
🛫 離譜的堅持
為了學,我寧願診所關門,照樣交租
飛去世界另一端上課。

意大利、韓國、台灣、馬來西亞、阿姆斯特丹…
我背著行李箱追知識。

第一次報名
以為三天課程「2500蚊」好抵
結果發現——是2500美元。
我愣了很久,心滴著血,但沒有退。

因為我知道
如果捨不得這一步,我永遠跨不過那條線。

---

💰 離譜的投資
到今天
五部超聲波儀器——150萬港幣
學費——40萬港幣
還不計機票、住宿。

第一部大機,是恩師半賣半送給我
我用掉整整一年積蓄帶回來。

那一刻,我知道
這部機器,會改變無數人的人生。
有用的東西,必須學必須用。

---
🌙 離譜的夜晚
白天是物理治療師
晚上是學生、研究員、解謎者。

深夜診所只剩下機器的嗡鳴聲
我對照影像、翻書、標記…
不知不覺坐到天亮。

家裡還特意設超聲波房
太太半夜起來找我
我盯著螢幕
凝視着人體的精密。

---
🤝 離譜的收穫
剛開始推廣超聲波,我是孤軍作戰。

後來更多年輕治療師加入
專業機構邀請我分享
直到昨日,我站上香港物理治療學會講台
面對三百多位同行,傾盡心中的興奮。

會後
一位年輕治療師對我說:
「今日,我終於找到破口了。」

另一位資深前輩拍拍我肩:
「聽完你分享,我認識到超聲波怎樣配合物理治療。」

那一刻
我知道——所有孤單與質疑,都是值得的。

---
🎯 離譜的願景
我希望有一天
超聲波能像聽診器一樣
成為每位物理治療師的日常工具。

今天
這條路已經不再只有我一個人走。

---

❤️ 至少,勇敢一次
改變
不需要「很合理的人」
需要「肯離譜的人」。

回頭看
這條路瘋狂到令人搖頭
但我從未後悔。

至少,我曾勇敢。
至少,我曾令世界多一點可能。
至少,我知道——
有時候,離譜,就是信念最美麗的樣子。

---

📷 #離譜也是答案 #物理治療 #超聲波檢查 #專業堅持 #臨床成長

---

你有至少做一件離譜的事嗎?

📢 第13屆《上肢肌肉骨骼系統超聲波基礎課程》完滿結束!🎉不知不覺間,這個課程已經來到第13屆!回想起第一屆開班的時候,學生幾乎全部都是我的朋友。而現在,憑著師兄師姐們的口耳相傳,課堂上坐滿了許多素未謀面的專業物理治療師,大家一起為進步而努...
09/08/2025

📢 第13屆《上肢肌肉骨骼系統超聲波基礎課程》完滿結束!🎉

不知不覺間,這個課程已經來到第13屆!回想起第一屆開班的時候,學生幾乎全部都是我的朋友。而現在,憑著師兄師姐們的口耳相傳,課堂上坐滿了許多素未謀面的專業物理治療師,大家一起為進步而努力,這實在令我感到由衷的感激與感動。🙏

✨ 感謝每一位上過課的學生:你們對物理治療的專注與認真態度,是推動我繼續舉辦這課程的最大動力。

✨ 感謝你們的支持與口碑:因為你們的介紹,讓越來越多的物理治療師有機會接觸到這門課程,讓知識傳承與分享得以延續。

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的 Alex!💪

💡 我相信,學習是一條無止境的道路,而你們的專注與努力,正是推動物理治療界前進的最佳證明。

期待未來可以繼續跟大家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物理治療 #超聲波課程 #肌肉骨骼系統 #專業培訓 #感恩 #學習無止境

📢 The 13th "Upper Limb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Basic Course" has successfully concluded! 🎉

Unknowingly, this course has already reached its 13th edition! Thinking back to the very first session, most of the students were my close friends. Now, thanks to the word-of-mouth recommendations by senior and junior therapists, the classroom is filled with many unfamiliar but professional physiotherapists striving to improve together. This truly fills me with gratitude and joy. 🙏

✨ A heartfelt thank you to every student who has attended: Your dedication and focus on physiotherapy have been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my passion to continue offering this course.

✨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and referrals: Because of your recommendations, more and more physiotherapis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benefit from this course, allowing knowledge to be passed on and shared.

Without you, there would be no Alex today! 💪

💡 I firmly believe that learning is a lifelong journey, and your commitment and diligence are the best testimony to the advancement of the physiotherapy field.

Looking forward to continuing to grow and progress with all of you in the future! 🌟

Address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陳俊銘博士註冊物理治療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