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7/2025
天氣熱,人體溫度較高,免疫力提升,新陳代謝加快,自然就容易出現發燒、生飛滋、濕疹、關節痛等炎症。這並不是因為熱氣,用清熱的方法治療也是錯誤的。天氣熱,我們更要藉著這個契機,及時服用溫陽散寒的中藥,日常飲用薑茶保健,清除病毒鞏固體質。若是濫用苦寒的藥物、食用寒涼的食物,對身體只會百害而無一利。
《氣溫和發病的關係》
天文台表示今晨氣溫只有5攝氏度。假設大家都保暖不足又或是進食生冷,體內病毒在低體溫的環境被激活。最先發炎的是便是免疫力較強的那些人,多數為青壯年人士,症狀為喉嚨腫痛、發高燒、惡寒無汗、肌肉痠痛等;其他受寒的人並非沒有病,只是免疫力弱,不足以鼓動身體發炎來抵抗病毒。
過一段時間氣溫回升,免疫力較弱的那些人也會因體溫上升而促進免疫機制開始清除病毒,這些人多數表現為發燒不高、咽痛不甚、神疲、冒冷汗、食慾不振等;此時若服用西藥消炎或服用寒涼的中藥清熱,會將本來較弱的免疫功能抑制住,病毒有機會大肆蔓延身體其他部位。
直至春夏季,氣溫普遍溫暖甚至炎熱,人體很容易便能維持高體溫狀態,因此連身體最弱的那些人都能開始出現炎症。而先前透過服用抑制免疫力的藥物短暫紓緩病情的人士亦會再次發炎。由於絕大部分人(包括中醫、西醫)都把發炎的症狀視為病徵,把發炎當成發病、把消炎當成治病,因此在他們的眼中,病毒就成了有季節性的、會排住隊來流行的「智慧生物」。殊不知這些無用的治療,只是把人體的病毒變得數量更多、部位更深,最終造成不可逆轉的重病,奪走一條條寶貴的生命。
事實上,只要人體體溫下降或免疫力低下,病毒就會隨時隨地發作。而文中所述的任何一個階段,病毒都可能進入人體重要的器官、影響其重要的功能,引發急性的致命疾病,或是日後造成癌症。這些絕不是兒戲的假說,而是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體裡發生的事實。
您還會羨慕那些動輒服西藥、經常煲涼茶、年年打流感針來「預防感冒」、「減少燥熱」的人士嗎?還會羨慕那些吃喝生冷、嚴寒時節穿著短袖卻甚少感冒的人士嗎?
#沙田 #石門 #中醫 #中藥 #羅光璟 #醫師 #針灸 #溫陽散寒 #辛溫散寒 #保健 #健康 #調理 #養生 #病毒 #清熱 #流行 #後遺症 #病徵 #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