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Emily Lai 黎逸玲醫生

Dr. Emily Lai 黎逸玲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香港大學法學碩士(醫學倫理與法律)

26/08/2025

#活動推介 【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禮|健康講座 × 穴位工作坊】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聯同 Zonta Club of Kowloon 誠邀您參與「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活動!
📅 日期: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 時間:13:45 - 17:00
📍 地點:尖沙咀星光行1樓(近天星碼頭)
✨ 活動亮點:
▸ 由外科專科 黎逸玲醫生 講解頭頸癌(鼻咽癌/ 舌癌/ 口腔癌等)最新治療方案
▸ 李天嵐中醫師 親授穴位按摩技巧,緩解治療後不適
▸ 費用全免,適合頭頸癌患者、康復者及家屬
⚠️ 名額有限,超額將抽籤處理
需先登記成為「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服務使用者
網上報名:https://forms.gle/pgNYsMisjYFzDvyt7
📞 立即報名/查詢:3598 2157 | 6859 9640

#中西協作 #癌症支援 #穴位按摩

 #痱滋  #外科手術  #外科醫生  #癌症  #頭頸癌  #舌癌  #癌症治療  #白斑  #公民教育  #淋巴  #脷癌  #舌頭潰瘍
23/07/2025

#痱滋 #外科手術 #外科醫生 #癌症 #頭頸癌 #舌癌 #癌症治療 #白斑 #公民教育 #淋巴 #脷癌 #舌頭潰瘍

最強生命線 - 舌癌( 繁/簡字幕)舌頭長期腫脹同潰瘍有可能是舌癌的早期徵狀現時在香港,每年有約200多人確診舌癌,怎樣可以及早察覺?長期用電腦工作,肩頸容易僵硬,透過簡單的瑜伽體式,從力量和平衡力可以改善情況。...

[節目預告]無線新聞 TVB News「最強生命線」22/7 星期二 18:00-18:30(82台TVB plus重播)24/7 星期四 22:00-22:30香港每年有大約二百幾宗舌癌新症個案,到底舌癌可唔可以預防?舌癌嘅治療又會點樣影...
20/07/2025

[節目預告]

無線新聞 TVB News「最強生命線」
22/7 星期二 18:00-18:30
(82台TVB plus重播)24/7 星期四 22:00-22:30

香港每年有大約二百幾宗舌癌新症個案,到底舌癌可唔可以預防?舌癌嘅治療又會點樣影響病人嘅生活?👅

大家記得收睇呀~😄

#最強生命線 #無線新聞 #頭頸癌 #淋巴轉移 #黎逸玲醫生 #外科醫生 #痱滋 #舌癌 #外科手術 #脷癌 #癌症 #癌症治療 #白斑

24/01/2025

《提供另類療法是無牌行醫嗎?》(二)

一直以來不少醫學專業團體、病人組織、以至坊間都有聲音要求政府立例規管不同的技術和療法,然而政府的取態相當被動。除了在2003年對「保健聲稱」加強規管之後,就再沒有更多的行動。過往政府回覆立法會議員和傳媒的查詢時表示,「另類療法」一詞並沒有國際公認的定義,牽涉的體系數之不盡,從業者可能不受特定法例監管;政府在決定立法之前,有很多考慮因素,例如該療法的普及程度、病人接受該類療法所承擔的風險、該等從業員有否成立具規模的專業團體、以及該專門技術的訓練和教育是否經明確界定等等。政府要在實施規管的好處和消費者要付的規管代價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倡議者普遍同意要為既多且廣、又有爭議性的另類治療制定標準,技術上會遇到很多問題,要有效執行立例規管、設立認可發牌認證制度亦會有相當的困難。

雖然另類療法從業者不受特定法例規管,但香港仍有其他法例可以在不同範疇保障市民,包括:

(一)第231章《不良廣告(醫藥)條例》
-條例限制或禁止為藥物、外科器材、療法或口服產品(包括保健產品)發布可能引導公眾尋求不當方法以治理或預防某些疾病的廣告
-並非所有疾病都受條例禁止。例如傷風、口瘡性潰瘍(痱滋)、灰甲等輕微病理是法例准予作廣告宣傳的

(二)第132章《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
-條例規定藥物和食物製造商及銷售商須確保其產品適合人類食用。

(三)第138章《藥劑業及毒藥條例》
-所有藥劑製品在推出市場前需要經過審批註冊,其標籤格式、零售的管制措施(如在購買時須出示醫生處方)都受規管

(四)第549章《中醫藥條例》
-與《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相似,主要針對含中藥有效成分的產品

(五)第456章 《消費品安全條例》
-主要用作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製造商、入口商和供應商有責任確保供應的消費品達合理安全標準

(六)第362章《商品說明條例》
-條例禁止常見用於消費者的不良營商手法,包括:虛假商品說明、誤導性遺漏、餌誘式廣告宣傳、具威嚇性的營業行為、先誘後轉銷售行為以及不當地接受付款

求醫殷切的病人往往追求既可根治病變、又低風險沒創傷的治療方案,很多另類療法便由此而生,聲稱自己是隱世神醫,手握偏方,什麼頑疾都能效如桴鼓。但是大家緊記,主流醫學之所以能夠得到大眾接受,乃因為它取得科學實證、經得起臨床研究,有大量不同背景的病人的經驗證明其成效。主流醫學中,不同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案」也會隨著時間改變,但必然是通過了嚴謹的臨床研究才會獲得醫生支持。若病人有意接受另類療法,在接受治療前應謹慎確定當中涉及的風險,最好是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切忌病急亂投醫。

(以上只為本人隨筆,並非專業法律意見)

#癌症 #另類療法 #無牌行醫 #未經註冊從事內科執業罪 #醫生註冊條例 #中醫藥條例 #註冊西醫 #註冊中醫 #不良醫藥廣告條例 #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 #消費品安全條例 #藥劑業及毒藥條例 #保健食品 #醫生讀法律 #醫學倫理與法律 #商品說明條例

23/01/2025

《提供另類療法是無牌行醫嗎?》(一)

有美容中心負責人涉嫌勸喻三位癌症病人不要向私人醫生求診和服用化療藥,又替他們進行心靈治療、磁療法和回春療法,收取共約三百萬元,最終兩名病人離世。涉案負責人被控「未經註冊而從事內科執業罪」(俗稱無牌行醫),前年年尾在區域法院經審訊後被裁定罪名不成立,其後律政司上訴,原定上星期在高等法院提訊。律政司最終接納原審法官對於「從事內科執業」的釋義,決定撤銷上訴。

根據香港法例第161章《醫生註冊條例》第28條2(a),任何人並非已註冊、臨時註冊或獲豁免註冊而從事內科或外科執業,即屬犯罪。原審法官裁斷「從事內科執業」的涵意只限於西醫,裁定本案控罪只規範從事西醫執業的行為。法官引用一宗2014年有關執照醫生資格試的司法覆核案件,上訴庭在該案就「內科」及「外科」用字演繹為西方醫學,所以有關第28條「從事內科」的涵意只限於西方醫學或西方治療。由於控方專家證人在作供時只以西方醫學的角度去提供意見,而他亦同意被告的治療行為並不是西方醫學的範疇,因此法官裁定被告的行為不屬無牌行醫。不過,法官亦多次表明這案件的爭論點不包括被告提供的療程是否有效或收費是否合理,他只需要決定條例中「從事內科執業」的定義和所涵蓋的範圍。

雖然被告脫罪,但她的所作所為是否合理或符合社會道德?她有沒有負起照顧病人健康的責任?不少提供所謂偏方或另類療法的人士利用癌症病人的焦慮、恐懼和迷失而從中獲利,最可惡的地方更是令病人失去得到真正治療的機會、甚至白白失去生命。究竟香港的法律能否規管這些另類療法以保障病人呢?

西方醫學以及中醫藥都是獲世界衛生組織認可,具有悠久歷史、審慎的理論基礎、全面治療方法和以循證實踐為依據的醫護方式。在香港,西醫和中醫都屬於主流的醫療方式,從醫護人員的註冊、制定專業守則到醫護人員採用的治療方法,都受到香港法律《醫生註冊條例》和《中醫藥條例》的嚴格規管。此外,脊醫也屬於有系統的療法,有具規模的專業團體和課程培訓,受到《脊醫註冊條例》監管。

各式各樣與健康有關、但不屬於標準或主流醫護體系的治療都可統稱為「另類療法」。不單在香港,世界各地多年來亦興起五花八門的治療方法或技術,聲稱具有改善病人的健康狀況或輔助主流醫藥的效果,例如香薰治療及氣功療法等等。網上資訊和廣告繁多,有名人代言、真實個案分享、艱深的醫學用詞、甚至外國大學研究數據,一般市民實在難以分辨正確的醫學和健康資訊。

(待續…)

有關美容中心負責人的案件:
https://thewitnesshk.com/聲稱以磁療治癌-娉婷美容負責人無牌行醫罪脫-律政/

所引用2014年案件:CACV 206/2014

#癌症 #主流醫學 #另類療法 #註冊中醫 #註冊西醫 #無牌行醫 #未經註冊從事內科執業罪 #中醫藥條例 #醫生註冊條例 #醫生讀法律 #醫學倫理與法律

《痱滋與舌癌》舌癌的可怕之處,在於舌頭是維持生活品質其中一個重要的器官。舌頭幫助我們說話構音、咀嚼、吞嚥和感受味覺。不少病人因為害怕舌癌治療的後遺症而諱疾忌醫,直至病情延誤至不能進食的情況才去就醫,結果醫生也愛莫能助。早期舌癌的病徵不明顯,...
16/01/2025

《痱滋與舌癌》

舌癌的可怕之處,在於舌頭是維持生活品質其中一個重要的器官。舌頭幫助我們說話構音、咀嚼、吞嚥和感受味覺。不少病人因為害怕舌癌治療的後遺症而諱疾忌醫,直至病情延誤至不能進食的情況才去就醫,結果醫生也愛莫能助。

早期舌癌的病徵不明顯,與一般痱滋無異,甚至只有白色或紅色的斑塊。痛楚的程度不是一個分辨痱滋和早期舌癌的好方法,因為疼痛感是主觀的。隨著舌癌的長大,它的外觀跟痱滋會有較明顯的分別,例如邊緣的不規則和變硬,進食或刷牙時碰到會滲血。到後期癌細胞入侵舌頭的深層肌肉,會令舌頭失去正常活動的功能,造成說話和吞嚥困難,腐爛的舌肌會發出臭味,而疼痛感會轉移至耳朵、喉嚨或頸部。

痱滋是口腔發炎的一種,免疫力下降、精神壓力大或缺乏維他命B 者較容易生痱滋。大多數痱滋在一至兩星期內痊癒,然而同部位的舌頭潰瘍若持續超過兩星期不退,便是一個警號,建議要盡快找醫生檢查。舌癌的主要成因源於組織反覆受創,引致細胞病變不受控地增生。常見風險因素包括吸煙、酗酒、尖牙、佩戴不合適的假牙、常吃太燙的食物、HPV病毒感染和口腔衛生不佳等。

醫生會切除少量潰瘍組織作病理診斷。當確診舌癌後,醫生會進一步安排磁力共振和正電子掃描,以排除頸淋巴和遠端癌細胞轉移、以及決定手術範圍。舌癌的生長速度非常快,盡早醫治能根治癌症、經過練習後更可以降低對吞嚥和說話的後遺症。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害怕確診而不去面對病徵,若有懷疑一定要盡快找醫生檢查清楚!

#痱滋 #舌癌 #頭頸癌 #外科醫生 #外科手術 #癌症 #公民教育 #脷癌

仁德醫健周年晚宴嘅聖誕聯歡晚會已於12月20日順利舉行。今年更被老闆欽點做大會司儀,真係有驚無險!☺️ 多謝我嘅好拍檔吳永舜醫生一齊炒熱氣氛~✌🏻
01/01/2025

仁德醫健周年晚宴嘅聖誕聯歡晚會已於12月20日順利舉行。今年更被老闆欽點做大會司儀,真係有驚無險!☺️ 多謝我嘅好拍檔吳永舜醫生一齊炒熱氣氛~✌🏻

突然摸到頸部有硬塊、疑似淋巴腫脹,需要睇醫生嗎?如何分辨是感染還是癌症擴散?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healthpedia/episode/992017 #香港電台  ...
07/12/2024

突然摸到頸部有硬塊、疑似淋巴腫脹,需要睇醫生嗎?
如何分辨是感染還是癌症擴散?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healthpedia/episode/992017

#香港電台 #精靈一點 #頸淋巴 #淋巴腫脹 #頭頸癌 #癌症   #淋巴發炎 #外科醫生 #外科手術 #黎逸玲醫生 #香港外科醫學院

[節目預告- 香港外科醫學院系列]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今個星期五 6/12/2024 14:00-15:00 到時我會同大家傾下「頸淋巴腫脹追兇」突然摸到頸部有硬塊,究竟係痰火核、定係生cancer? 😨大家記得收聽呀~😄 #精靈一點...
02/12/2024

[節目預告- 香港外科醫學院系列]

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
今個星期五 6/12/2024
14:00-15:00
到時我會同大家傾下「頸淋巴腫脹追兇」

突然摸到頸部有硬塊,究竟係痰火核、定係生cancer? 😨
大家記得收聽呀~😄

#精靈一點 #香港電台 #頭頸癌 #淋巴 #痰火核 #淋巴轉移 #黎逸玲醫生 #香港外科醫學院 #外科醫生

徐若瑄患上甲狀腺癌的報道引起很大迴響,這幾天多了病人查詢甲狀腺問題。很多時候名人都很避諱談論自己的健康狀況,但是徐若瑄能夠坦誠分享自己的患癌狀況、手術和康復過程,她的經歷能喚起大眾對甲狀腺癌的關注,多點了解其病徵和治療方法,對其他病人有非常...
08/11/2024

徐若瑄患上甲狀腺癌的報道引起很大迴響,這幾天多了病人查詢甲狀腺問題。很多時候名人都很避諱談論自己的健康狀況,但是徐若瑄能夠坦誠分享自己的患癌狀況、手術和康復過程,她的經歷能喚起大眾對甲狀腺癌的關注,多點了解其病徵和治療方法,對其他病人有非常正面的影響。

甲狀腺癌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大部分病人都沒有家族病史、風險因素不明顯。近年越來越多病人在例行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患上甲狀腺癌,每年新症約一千多宗,而甲狀腺切除手術為首要治療方法。

#外科醫生 #甲狀腺 #甲狀腺癌 #外科手術 #徐若瑄

《插完胃喉要「照肺」- 實習醫生還是AI 比較可靠?》短時間內先後有兩間公立醫院發生實習醫生錯判X 光片,以致未能及時發現胃喉原來誤插氣管、病人受苦,在社會引起很大迴響。友人問我:為什麼沒有專科醫生覆檢X 光片,而只依賴實習醫生判斷?坦白說...
11/10/2024

《插完胃喉要「照肺」- 實習醫生還是AI 比較可靠?》

短時間內先後有兩間公立醫院發生實習醫生錯判X 光片,以致未能及時發現胃喉原來誤插氣管、病人受苦,在社會引起很大迴響。友人問我:為什麼沒有專科醫生覆檢X 光片,而只依賴實習醫生判斷?坦白說,閱讀X光片以檢查胃喉位置屬基本的醫學知識,實習醫生都應該具備判斷胃喉位置的能力;若有不確定的情況,實習醫生也可以隨時向上級醫生請教。

胃喉一般經由鼻孔、咽喉、慢慢插入食道再進入胃部。由於氣管在食道的正前方,過程中誤插進氣管是常有的,若病人突然咳嗽不止、呼吸不順、喉管不能「暢通無阻」地插入,便是胃喉錯位的臨床徵狀,醫護人員會稍稍拉出胃喉再重新嘗試,直至喉管可以非常暢順地插入不少於50厘米。在我還是實習醫生的時候,插完胃喉以後「照肺」(肺部X光片chest X-ray)已是指定動作,就算插入喉管時路路暢通,主診醫生和護士長還是千叮萬囑要等X光片確認胃喉位置才可使用。X光片會看到胃喉在胸腔中央位置垂直向下、末端必須越過橫隔膜,整條喉管沒有摺角或打圈,才算是合格。在繁忙的公立醫院內科和外科病房,一個實習醫生一週內便需要閱覽超過一百張這類型的X光片,不知道好不好推搪為訓練不足。友人說:那不如將所有X光片直接給主診醫生判讀便好了。我反問:如果實習期醫生都不用訓練,將來他們當上主診醫生時更不會判讀,難道到時又要將所有X光片發給顧問醫生負責嗎?

另一位醫生朋友苦笑說:倒不如把X光片都交給AI (人工智能)判讀好了!

訓練實習醫生和人工智能是截然不同的情況。要訓練實習醫生學懂用X光片確認胃喉位置,先從醫學院一年級開始教授人體的結構、解剖學,到放射學的原理、肺片的研讀,再到高年級外科課堂教授胃喉的臨床用途、插錯器官的可能性和風險等一連串的知識。訓練AI就簡單得多,不用傳授什麼醫學大道理,只需要向系統輸入一定數量的正確位置和錯誤位置的X光片,AI就會自行學習和分析。輸入的數據越多,系統分析的結果越準確。AI 用於機械式和重複性的工作是可靠的,卻不是百分百準確。

外國有大學團隊在訓練一個深度神經網絡圖像識別狼和哈士奇以後,把十張相片交給系統測試,當中竟然有兩張錯了!研究人員後來發現,AI在學習過程期間把「雪景」納作分析參數,所以誤把雪地裏的哈士奇當成狼、把草地上的狼當成哈士奇了。AI的黑箱作業學習模式並沒有清晰的可解釋性,就算有海量的數據輸入,假如系統把當中的雜訊設定為分析參數,以此邏輯作出判斷,便可出現錯誤結果。更何況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醫學從來就有很多特殊情況,過於機械化的操作未必適合廣泛應用在臨床醫學。我不否定AI能夠擔起輔助角色,但專業醫護人員仍然是無可取代的。

假設公立醫院往後利用AI全面取代實習醫生判讀X光片,仍然發生錯判胃喉位置事故,到時候病人該向誰問責呢?醫生、護士、醫管局IT部、還是該AI的研發公司呢?

#醫療事故 #外科醫生 #公民教育 #胃喉 #實習醫生 #鼻胃喉 #人工智能 #醫學倫理與法律 #黎逸玲醫生

圖片來源:Google search
(X 光片並非來自最近的醫療事故)

《副廠藥不如正廠藥?(二) 從何選擇》當二十年的專利權過後,藥廠需要公開其申請專利時所提交的配方,其他藥廠就可以依照該配方生產具同樣效用和安全性的非專利藥物,這就是所謂的副廠藥、仿製藥或學名藥。正廠藥和副廠藥的「有效成份」雖然一樣,但它們的...
07/09/2024

《副廠藥不如正廠藥?(二) 從何選擇》

當二十年的專利權過後,藥廠需要公開其申請專利時所提交的配方,其他藥廠就可以依照該配方生產具同樣效用和安全性的非專利藥物,這就是所謂的副廠藥、仿製藥或學名藥。正廠藥和副廠藥的「有效成份」雖然一樣,但它們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可以完全不同,因為仿製藥物並不需要跟隨正廠藥的輔料、藥丸設計和製程,事實上原廠也不會公布百分百的配方內容。由於副廠藥不需要通過漫長的科研測試、大量推廣和營銷,所以定價較便宜,讓更多病人負擔得起。舉例來說,三聯療法中的抑制胃酸正廠藥losec每顆價格約為$9,學名藥omeprazole只需$2!

副廠藥在香港上市前,跟正廠藥同樣需要得到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批准。不過副廠藥在申請註冊時只需遞交化驗報告,證明其藥效和藥物動力學與原廠有同等效果即可。獲批註冊藥物會獲得一個註冊編號,如HK-12345,該編號必須印在藥物標籤上以供市民辨別藥物是否已經註冊。沒註冊的藥物則屬冒牌藥物、假藥,其生產過程、品質、儲存及運輸均無監管及認證,藥效和安全性成疑。最可怕是那些網購或不法藥房販賣的「水貨藥」,不單有機會摻有雜質,甚至缺乏真正藥物成份或成份不足,病人服用後不但沒有療效、影響病情,甚至有機會中毒危及性命!

藥物有上千上萬種,有些結構簡單容易仿製,有些則很複雜。中秋佳節將近,不知大家愛不愛吃冰皮月餅?冰皮月餅是由香港某大型連鎖餅店的創辦人研發的,1989年開始推出市場。時至今日,製作冰皮月餅的食譜在網絡上唾手可得,只要餡料一樣製造相同味道的冰皮其實不難,眾多品牌也出品廣受歡迎的自家製冰皮月餅。 但是烹調手工粵菜如古法八寶鴨,可不是只跟食譜就能煮出一樣味道的了。為什麼不同酒家的八寶鴨味道差這麼遠?第一,八寶鴨的工序繁複,易學難精; 第二關鍵在於「自家農場的咸蛋」或者「獨門蒸爐」的差別了。雖然鴨才是這道菜的主角,但大廚的經驗、使用的配料和爐具的質素也會直接影響餸菜的味道。同樣的道理放在藥物上,那些沒寫在專利內容中的成份,往往是讓藥物發揮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病人服用副廠藥後亦有機會出現正廠藥沒有的副作用或敏感反應。每家副廠對於其產品的要求不同,有些做到八十分,有些只做到僅僅及格,因此副廠藥的品質高低無法一概而論,但這正正反映了副廠藥不完全等如原廠藥。

難道副廠藥沒可取之處嗎?當然不是!很多副廠藥在市場上已有一定歷史,服用過的病人都得到療效、且沒出現什麽大問題。治病的初衷是對症下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物。好比樂信和珮夫人兩種香港人常用的止咳藥,它們的有效成份都是noscapine,網上討論區常常出現激烈爭辯哪一款止咳效果較佳,兩者都各有粉絲。大家若有疑問,最穩妥的做法是聽取醫生的專業意見,平衡藥效、副作用和個人經濟負擔能力來選擇最合適的藥物。「最新、最貴的藥」未必一定最適合自己的。

那麼,市民能否從藥物外觀上識別正廠藥還是副廠藥?一般來說,正廠藥都會有完整包裝外盒,副廠藥因為要控制成本所以包裝比較隨意。小時候聽長輩說,「錫紙包裝」就是正廠貨啦!可是現在某些副廠也是很有規模的了,所以學名藥也可能會有錫紙包裝。另外,正廠藥丸通常會印上藥物品牌名稱,副廠藥丸則不會,不過膠囊又無法印上名稱。所以在現今網絡發達的年代,建議大家上網搜尋一下很容易便知道答案了。

#正廠藥 #副廠藥 #水貨藥 #藥物專利權 #非專利藥物 #仿製藥 #學名藥 #醫生讀法律 #醫學倫理與法律 #外科醫生 #公民教育

Address

Hong Kong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Dr. Emily Lai 黎逸玲醫生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