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8/2025
夜間小腿抽筋 — 姿勢失衡與重心前移的連鎖反應
在臨床觀察中,許多患者主訴夜間小腿抽筋,常被認為是缺鈣、疲勞或水分不足所致。然而,臨床檢查體態與肌肉張力變化後,發現不良姿勢,尤其是駝背與胸肌緊繃,可能是造成夜間肌肉痙攣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位男士求診主訴雙腳小腿夜間抽筋,十分影響睡眠品質。以神經動態測試 (neurokinesiology)發現其關元穴失衡與下肢氣血循環不順有關。同時他的胸椎過度後凸,令腓腸肌與比目魚肌代償性收緊。治療上先解開關元穴,並以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 DNS 6個月俯臥過渡(6 month prone transition) 打開胸椎並延伸脊椎。然後再以淺背線筋膜伸展運動針對下背至下肢後側的筋膜張力。一次治療後男士夜間抽筋的頻率已大大改善。
長時間駝背,特別是在辦公桌前久坐、長時間低頭用手機的生活型態下,胸肌變得緊繃,肩膀內旋、胸椎過度後凸。筋膜張力變化導致身體的整體重心前移。為了維持站立時的平衡,下肢肌群——特別是小腿後側的腓腸肌與比目魚肌,被迫長時間處於拉長發力狀態。這種代償機制雖可短期維持穩定,但長期會令肌肉進入過勞狀態,容易在夜間休息時產生抽筋現象。
肌肉抽筋是一種不自主且持續性的肌肉收縮,常見於小腿、足底或大腿後側,特別容易在夜間睡眠時發作。在夜間,尤其是進入深層睡眠階段時,中樞神經系統對肌肉的主動控制能力降低。當肌肉處於過度緊繃狀態時,更容易引起肌肉痙攣。
因此,夜間小腿抽筋雖屬常見現象,但若頻繁發生,且伴隨白天姿勢不良、肌肉緊繃等情況,應正視其潛在的體態與肌肉張力失衡,才能有效改善夜間的小腿抽筋問題。
#痛症 #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 #復康訓練 #運動教練 #物理治療師 #核心訓練 #核心穩定性 #運動創傷 #關元穴 #淺背線 #夜間小腿抽筋 #姿勢失衡 #重心前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