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5/2025
#腫瘤科 #癌症 #曾偉恒 #中醫
癌症為十大死因之首,隨症醫療的進步,癌症治療日新月異,現在認為癌症治療應結合多面向的專業,才能讓病友在治療的過程中,提升生活品質。根據健保的統計,成人癌症約有8成會尋求中醫治療,兒童癌症則高達6成。面對癌症治療的過程中,中醫藥可以提供多面向的介入,協助病人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在癌症治療的各種階段,配合中醫藥治療能改善生活品質。
1. 西醫各項治療前:
中醫治療方向以 #增強免疫力、 #抗腫瘤 為主,並且緩解不適症狀,如食慾不振、疲倦虛弱、疼痛等。另外針對體質做個人化的調理,提前預防癌症治療的副作用,還可使腫瘤手術後體力恢復較快。一般而言,在化療或放療前,提早中藥介入,能更可以有效緩解副作用。
2. 腫瘤手術後:
配合中藥或外敷藥,促進傷口癒合,緩解局部疼痛,改善血液循環,術後副作用的輔助治療。在術後的中醫的調養尤其重要,可迅速改善病人身體機能。例如 #乳癌 後的傷口疼痛、水腫; #大腸癌 術後的腹瀉、食欲不振;肝癌術後的疲倦無力; #肺癌 術後的喘促、咳嗽、胸悶;攝護腺癌術後的尿失禁等,都能配合中醫治療獲得緩解。
3. 放射治療:
中醫認為放射治療後的副作用,為熱毒的表現,治法以清熱、涼血、益氣、生津、滋陰為主,依放療不同部位加上引經藥,再搭配體質來用藥。頭頸癌的患者進行同步化學放射治療時,若搭配內服中藥及外用藥,可以顯著緩解放療造成的吞嚥梗阻感、口乾、口腔潰瘍、皮膚紅腫等症狀。
4. 化學治療:
針對個別藥物加以緩解其副作用,如血球不足、口腔潰瘍、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或便秘、手足麻木、身體痠重、疲倦乏力。虛寒性病人可搭配艾灸穴位,例如中脘穴、足三里等。中醫藥的介入治療也能有效改善化療藥物對於肝腎功能的負擔。
5. #標靶治療:
緩解消化道黏膜潰瘍、腹瀉,以及皮膚乾癢、紅疹,四肢末稍麻木、感覺異常等。標靶藥物治療是一個世代的治療趨,曾有肺腺癌病患服用標靶藥物治療,產生明顯的皮疹及腹瀉,經門診中藥治療後,得到顯著的改善。
#中醫腫瘤科 #曾偉恒醫師
#必應中醫診所 香港炮台山七海商業中心152號舖
WhatsApp : 54964694
預約電話: 24559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