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Derek Fung - 馮得烈醫生

Dr. Derek Fung - 馮得烈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General Surgery

很高興獲邀請到韓國首爾跟Dr. Insoo Park與及 Dr. Kun Woo Kim進行靜脈曲張手術相關的交流。醫學發展迅速,現今靜脈曲張手術比起我十五年前畢業時的處理方式已經大相逕庭。現在大部分個案均能夠以日間手術方式,利用超聲波導引...
18/04/2025

很高興獲邀請到韓國首爾跟Dr. Insoo Park與及 Dr. Kun Woo Kim進行靜脈曲張手術相關的交流。醫學發展迅速,現今靜脈曲張手術比起我十五年前畢業時的處理方式已經大相逕庭。現在大部分個案均能夠以日間手術方式,利用超聲波導引以微創導管手術來進行。兩位醫生經驗豐富,此行獲益良多,再次感謝兩位的無私分享。

#靜脈曲張

甲狀腺是位於頸部前方的蝴蝶形腺體,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狀腺激素,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甲狀腺激素是維持身體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荷爾蒙。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內出現的異常腫塊,可能是固體或液體填充的囊腫。大多數結節為良性,通常無症狀,但有些體積較大的結...
09/03/2025



甲狀腺是位於頸部前方的蝴蝶形腺體,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狀腺激素,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甲狀腺激素是維持身體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荷爾蒙。

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內出現的異常腫塊,可能是固體或液體填充的囊腫。大多數結節為良性,通常無症狀,但有些體積較大的結節可能會引起腫脹不適、吞嚥困難或呼吸不順。結節的成因包括碘攝取不足、遺傳因素或甲狀腺炎症等。臨床檢查後通常需要透過超聲波跟進,以及細針穿刺來確認性質。大多數良性結節無需治療,但若懷疑惡性或引起症狀,則需進一步處理。

#甲狀腺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癌 #馮得烈醫生

肛門瘻管一般不會自然癒合,需要手術處理。手術有數種不同方法,如何選擇取決於瘻管的複雜程度與及牽涉了多少括約肌。簡單低位的瘻管可以直拉進行瘻管切除(Fistulectomy),因為所牽涉的括約肌不多,術後失禁機會較低。但當瘻管牽涉較多括約肌或...
22/09/2024



肛門瘻管一般不會自然癒合,需要手術處理。手術有數種不同方法,如何選擇取決於瘻管的複雜程度與及牽涉了多少括約肌。簡單低位的瘻管可以直拉進行瘻管切除(Fistulectomy),因為所牽涉的括約肌不多,術後失禁機會較低。但當瘻管牽涉較多括約肌或是複雜型的話,直接切除的話會出現失禁後遺症,因此需要利用其他方法。

其中一種較傳統的方法叫掛線切除術(Cutting Seton),做法是先將一條線穿進瘻管,然後逐步收緊掛線,像線踞一樣慢慢切開瘻管。由於是分階段切開,容許較多時間讓切開部份先癒合後,未至於對括約肌做成嚴重破壞。

而令一種較新的方法名為括約肌間結紮術(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Tract,簡稱LIFT)。做法是於內括約肌及外括約肌之間的瘻管結紮。此方法完全不會傷及括約肌,避免了術後失禁的後遺症。

瘻管結構其實可以千變萬化,延誤治療或會令簡單型瘻管演變成複雜性瘻管,令治療變得困難。如懷疑患上瘻管,請盡快向你的醫生查詢。

#瘻管 #漏管 #痔瘡 #馮得烈醫生

《甚麼是肛門瘻管?》人體於肛門住置有著一些腺體,功用為分泌黏液以作潤滑作用。當這些腺體發炎並破壞週邊組織的話,便有機會形成一條管道,與肛門旁的皮膚打通,是為瘻管。肛門瘻管患者常見的表徵為膿瘡,常常被人誤以為是"痔瘡"。由於有瘻管的存在,該膿...
08/08/2024

《甚麼是肛門瘻管?》

人體於肛門住置有著一些腺體,功用為分泌黏液以作潤滑作用。當這些腺體發炎並破壞週邊組織的話,便有機會形成一條管道,與肛門旁的皮膚打通,是為瘻管。

肛門瘻管患者常見的表徵為膿瘡,常常被人誤以為是"痔瘡"。由於有瘻管的存在,該膿瘡並不會痊癒。患者會重覆出現疼痛、腫脹及流膿。

大部份的瘻管均不會自己癒合,需要手術處理,否則有機會繼續破壞週邊組織而使瘻管演變成複雜性漏管。手術方法取決於瘻管的複雜程度與及牽涉了多少括約肌。稍後將會跟各位分享不同的處理方法。

#肛門瘻管 #瘻管 #痔瘡 #結直腸外科 #馮得烈醫生

 感謝香港外科專科學院及香港電台的邀請,讓我在大氣電波中可以跟巿民分享有關大腸癌篩查的相關資訊。- 大腸癌的前身是大腸息肉,演變過程可以長達五至十年- 只要於癌變前切除息肉,便可以100%預防該粒息肉變成大腸癌- 及早發現大腸癌,所需治療簡...
07/01/2024



感謝香港外科專科學院及香港電台的邀請,讓我在大氣電波中可以跟巿民分享有關大腸癌篩查的相關資訊。

- 大腸癌的前身是大腸息肉,演變過程可以長達五至十年

- 只要於癌變前切除息肉,便可以100%預防該粒息肉變成大腸癌

- 及早發現大腸癌,所需治療簡單,展望亦較佳。

- 如果沒有任何病徵,應該何時開始大腸癌篩查?大腸鏡應相隔多久再照?

- 非入侵性大便隱血測試及糞便基因測試有甚麼好處及局限性

節目重温: http://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healthpedia

#大腸癌篩查 #大腸癌 #大腸息肉 #大腸鏡檢查 #大便隱血 #精靈一點 #馮得烈醫生

十分感謝Multi-Specialty Medical Mega Conference大會的邀請,可以跟同業分享有關早期直腸癌手術的資訊。早期直腸癌由於體積尚小,一般患者不會有任何徵狀。慶幸的是近年因為大腸癌篩查的關係,直腸癌多了於較早期的...
11/09/2023

十分感謝Multi-Specialty Medical Mega Conference大會的邀請,可以跟同業分享有關早期直腸癌手術的資訊。

早期直腸癌由於體積尚小,一般患者不會有任何徵狀。慶幸的是近年因為大腸癌篩查的關係,直腸癌多了於較早期的時候被診斷出來。早期大腸癌的潛在治療方案有很多,包括傳統直腸切除、經肛門微創切除及內窺鏡手術。最終選擇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包括腫瘤的位置、大小、侵入程度及病人身體狀況等。由於早發現、早治療,早期直腸癌的術後展望相當好。

#直腸癌 #大腸癌 #大腸癌篩查 #微創手術 #馮得烈醫生

感謝信報訪問小弟及臨床腫瘤科吳雲英醫生,可以跟大眾分享一下直腸癌相關資訊。直腸癌以往是令外科醫生很頭痛的一個病症,因為腫瘤坐落於狹隘的盆腔之中,落刀相對困難及容易復發。但除著科技及藥物的進步與及跨專科的協力,直腸癌患者能夠治癒的機會已大大提...
25/03/2023

感謝信報訪問小弟及臨床腫瘤科吳雲英醫生,可以跟大眾分享一下直腸癌相關資訊。直腸癌以往是令外科醫生很頭痛的一個病症,因為腫瘤坐落於狹隘的盆腔之中,落刀相對困難及容易復發。但除著科技及藥物的進步與及跨專科的協力,直腸癌患者能夠治癒的機會已大大提高。當然,越早發現能夠治癒的機會便越大。

#大腸癌 #直腸癌 #結腸癌 #大腸癌篩查計劃 #大腸癌篩查 #馮得烈醫生 #吳雲英醫生

"大腸癌由息肉慢慢演變而成,而這是一個需時5至10年的過程,如在這期間及早發現和切除息肉,可完全預防它出現癌變的潛在風險。" #大腸癌  #大腸息肉  #大腸鏡  #大腸癌篩查計劃
15/03/2023

"大腸癌由息肉慢慢演變而成,而這是一個需時5至10年的過程,如在這期間及早發現和切除息肉,可完全預防它出現癌變的潛在風險。"

#大腸癌 #大腸息肉 #大腸鏡 #大腸癌篩查計劃

位列本港癌症新症數目第二位的大腸癌,由於早期無明顯症狀,有一半患者在確診時已屬第三或第四期。「病向淺中醫」這金科玉律亦適用在大腸癌,當病情步入較後期,存活率亦隨之下降,數據顯示第三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已.....

《胃酸倒流的成因》正常人體胃部會釋放酸性液體,幫助消化食物,胃液的pH值通常低於1至3左右,如此強的酸性可以幫助活化消化酶,幫助分解食物至更小的分子,以便吸收。此外,胃酸亦有助吸收電解質,如鐵、鈣等;進食時,或多或少會把細菌吃進肚,胃酸則可...
13/02/2023

《胃酸倒流的成因》

正常人體胃部會釋放酸性液體,幫助消化食物,胃液的pH值通常低於1至3左右,如此強的酸性可以幫助活化消化酶,幫助分解食物至更小的分子,以便吸收。此外,胃酸亦有助吸收電解質,如鐵、鈣等;進食時,或多或少會把細菌吃進肚,胃酸則可幫助殺滅細菌。胃和食道之間有一個叫賁門的括約肌,吞嚥時括約肌會打開,消化時括約肌會合上。胃酸倒流的患者因為賁門括約肌衰弱,在不當時候打開,令胃酸有機會湧上食道,造成胃酸倒流。

如有疑問,請向醫生查詢。
#胃酸倒流 #照胃鏡 #馮得烈醫生

正常人體胃部會釋放酸性液體,幫助消化食物,胃液的pH值通常低於1至3左右,如此強的酸性可以幫助活化消化酶,幫助分解食物至更小的分子,以便吸收。此外,胃酸亦有助吸收電解質,如鐵、鈣等;進食時,或多或少會把細.....

胃酸倒流是都巿中常見的問題,起初可能只會引起小量不適,但千萬不要輕視,久而久之有機會造成較嚴重的併發症症。幸好,絕大多數患者只需服用一個療程藥物及改善生活習慣便可以解決問題。如有疑問,請向醫生查詢。 #胃酸倒流  #照胃鏡  #馮得烈醫生
30/01/2023



胃酸倒流是都巿中常見的問題,起初可能只會引起小量不適,但千萬不要輕視,久而久之有機會造成較嚴重的併發症症。幸好,絕大多數患者只需服用一個療程藥物及改善生活習慣便可以解決問題。

如有疑問,請向醫生查詢。
#胃酸倒流 #照胃鏡 #馮得烈醫生

踏入秋冬,香港人都喜歡吃火鍋及辛辣食物暖身。不過經常嗜辣有可能造成胃酸倒流,使胃部「投訴」。外科專科醫生馮得烈提醒,「不要忽視胃酸倒流,長遠而言有可能造成食道發炎、吞嚥困難、令哮喘發作或牙齒受胃酸侵蝕...

29/11/2022



在現今這個年代,人工智能已經應用在各類型的工種之中,那麼在醫學上又有沒有人工智能派上用場的地方呢?其實是有的,原來照大腸內窺鏡這麼普及的檢查,也可以用上人工智能系統去幫助醫生偵測微細或不易被看見的大腸瘜肉。
從以下一段短片中大家可以看到,原來有些淡色的小瘜肉是不容易被看見的。當人工智能系統偵測到瘜肉便會顯示訊號提示醫生,經醫生仔細觀察及証實後便可以進行瘜肉切除。此外,人工智能系統可即時進行病理分析,讓醫生可以即時有多一個資訊預判病理。
根據沈袓堯教授最新研究顯示,不論是新手或老手醫生,人工智能系統都能夠協助醫生提升瘜肉發現率。有了人工智能系統的幫助,可以減低遺漏瘜肉及日後患上大腸癌的機會。

如有疑問,請向醫生查詢。

Ref:
Xu H, Tang RSY, Lam TYT, Zhao G, Lau JYW, Liu Y, Wu Q, Rong L, Xu W, Li X, Wong SH, Cai S, Wang J, Liu G, Ma T, Liang X, Mak JWY, Xu H, Yuan P, Cao T, Li F, Ye Z, Shutian Z, Sung JJ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ssisted Colonoscopy for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2 Jul

#照大腸 #大腸內窺鏡 #大腸息肉 #瘜肉 #人工智能 #大腸癌篩查 #馮得烈醫生

Address

Hong Kong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Dr. Derek Fung - 馮得烈醫生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Dr. Derek Fung - 馮得烈醫生: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