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7/2025
🚨 【手腳麻痺=小事?小心係身體警號!立即自查成因+自救法】📌
唔知你有冇試過:瞓醒成隻手冇晒知覺,或者坐得太耐腳痹到企唔起身?雖然多數情況一陣就冇事,但手腳麻痺可能暗藏健康危機!今日同大家拆解「麻痺之謎」,教你分辨咩時候要即刻求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手腳麻痺有咩症狀?
「麻」同「痺」其實係兩回事:
• 麻:皮膚感覺遲鈍,凍熱痛楚反應變弱(例如摸嘢好似隔住層紗);
• 痺:針刺感、螞蟻爬行感,甚至肌肉無力。
若伴隨以下症狀,可能係嚴重疾病信號⚠️:
✅ 單側手腳突發麻痺+口齒不清/臉歪→ 中風先兆 ;
✅ 雙腳對稱麻痺+腳趾先開始→ 糖尿病神經病變 ;
✅ 腰背痛+麻痺延伸至大腿→ 坐骨神經受壓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常見成因:唔止係「瞓捩頸」!
根據香港脊醫及醫學資料,主因分三類:
1. 神經受壓(佔7成手麻病例📊)
o 頸椎問題:骨刺、椎間盤突出壓住神經,引致手指麻痺(常見低頭族、辦公室人士);
o 腕管綜合症:手腕神經受壓,拇指、食指、中指麻痺(「滑鼠手」患者小心!)。
2. 血液循環差
o 高血壓、動脈硬化令手腳供血不足;
o 糖尿病破壞血管,末梢神經缺氧。
3. 嚴重系統疾病
o 中風、腦腫瘤→ 單側麻痺+說話困難 ;
o 痛風、腎病→ 尿酸結晶壓迫神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點樣治療?先舒緩後根治!
若檢查後確定屬脊椎或神經問題,香港脊醫常用療法包括128:
• 急性期舒緩:超聲波/干擾電流治療→ 減發炎、放鬆肌肉;
• 關節復位:脊骨矯正+牽引治療→ 減輕神經壓迫;
• 強化訓練:定制伸展運動→ 提升肌肉力量,防復發;
• 手術:嚴重椎間盤突出或腫瘤需手術減壓(約佔5%病例📉)。
💡 關鍵提示:若麻痺持續超過1日或反覆發作,應即做磁力共振(MRI) 查神經受壓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招預防麻痺!打工仔必學
1. 調整姿勢:
o 電腦螢幕與眼同高,每30分鐘起身伸展;
o 避免翹腳、駝背坐姿(減腰椎壓力!)。
2. 手部保健:
o 用滑鼠加腕墊,定時做「十指抓伸」運動(張手→握拳重複90次/分鐘);
o 睡前熱敷頸肩,鬆弛緊繃肌肉。
3. 控制慢性病:
o 糖尿患者定期驗血糖+戒高糖飲品;
o 高血壓者少鹽飲食+每日量血壓。
4. 定期檢查:
o 40歲以上/長期手麻者,每年做脊椎X光或神經傳導測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溫馨總結:
手腳麻痺似小事,可大可小!九成屬姿勢不良或勞損,但若反覆發作/對稱出現/伴隨其他症狀,快睇脊醫或腦神經科!分享呢個Post提醒身邊人,尤其成日對電腦嘅朋友!
#手腳麻痺 #香港健康 #辦公室痛症 #中風先兆 #脊醫治療 #健康小貼士 #打工仔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