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7/2024
#七月選文
Yama (禁制)、Niyama(勸制) 、Asana(體位法)、Pranayama (調息法)、Pratyahara (制感)、Dharana (專注)、Dhyana (冥想)、Samadhayah(三摩地)是瑜珈八支的修習之路,禁制和勸制被傳統與傳承所規定,修習者應在瑜伽修習中持續不斷地奉行。
雖然體位法、調息、制感是獨立的分支,但它們相互依存,共同傳達瑜伽隱含的方面。
這八支能夠幫助追求者提升瑜伽技藝,被稱為「漸進的修習」。
通過它們,我們達到越來越高的境界。前五支是個人努力,以達到意識的進化,而專注、冥想、三摩地是瑜伽的普遍展示或自然狀態。
瑜珈八支
1.Yama(禁制)
不傷害,不說謊、不偷盜,不縱慾,不貪婪
帕坦伽利:禁制是強大的通用誓戒。
*如果修習者堅持不傷害原則,那麼周圍的一切存在者都會放棄敵對反應。
*不說謊之人言必果。
*不偷盜之人被給予各種財富。
*不縱慾之人(堅貞者、獨身者)的精力、活力、能量和靈性知識如同小河流淌。
*不貪婪之人將知曉前世和來生。
2.勸制(niyama)
潔淨,滿足、苦行,自我研習、將自我交託給神。
*潔淨有兩種、即內在與外在的。每日沐浴為外在的潔淨,體式和調息則從內部潔淨。它們幫助人淨化自己的思想、言語和行動。
*滿足帶來一種快樂與善意的狀態
*苦行是包含淨化、自我訓練和嚴格修習的一種強烈的努力。
苦行清洗和淨化身體、感官和心意。
*自我研習以對不朽的內部存在的認識照亮修習者。
*臣服于神將內部存在帶到創造者至上神那裡。
3.體位法(asana)
體式指姿勢,即整個身體的擺放,這關係到心意和靈魂。
"安住於姿勢"指發現並保持一個姿勢的完美,並在此完美的姿勢中以智性的洞察力和專注來反思。當體式中費勁的努力變成毫不費力時,練習者就掌握了該體式。通過這種方式,當練習體式時,必須放鬆腦細胞,活化重要器官的細胞以及身體結構與骨骼的細胞,那麽智性和意識可以延伸到每一個細胞中。
在體式中,努力,專注與平衡的結合迫使我們認真的活在當下。
4.pranayama(調息法)
是對吸氣、吐氣、屏息的控制、只有在體式達到完美時才適合練習調息。
調息練習移除遮蔽知識之光的無名面紗,讓心意成為適合的工具來進行冥想,以視見靈魂。
5.pratyahara(制感)
從與外部對象的接觸中收回感官、心意與意識,隨後在將它們向後收回觀者,淨化我們的心意與感官。
6.dharana (專注)
將意識固定於一個點或一個地方。
7.dhyana (冥想)
注意力穩定而持續地流向同一個點或同一個地方、就是冥想。
8.samadhayah(三摩地)
當冥想對象吞沒冥想者,顯現為主體時,自我意識便消失了。這就是三摩地。
瑜伽八支包括禁制(Yama)和勸制(Niyama)。這些戒律將行動器官和感覺器官的能量導向正確的方向。
體式有兩個方面,姿勢與安住。「安住於姿勢」指發現並保持一個姿勢的完美,並在完美的姿勢中以智性的洞察力和專注來反思。體式帶來平衡,心意的平靜,以及穿透智性的力量。
調息(通過心意控制吸氣、呼氣和屏息進入規律有節奏的模式)和制感(感官的撤退)幫助修習者探索他隱密的方面,並使他得以洞察他的存在核心。
專注、冥想和三摩地是瑜伽規訓的實現,是瑜伽的要素或自然成分。它們於其餘五支被掌握時發展出來。實際上這八支交織在一起,形成瑜伽這無縫隙的整體。
編輯自「帕坦伽利瑜伽經之光」
編輯/丁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