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9/2025
【專欄文章】TOPick — 醫語怡情︰機械臂輔助脊椎手術 自動導航更精準
脊椎是身體的支柱,一旦受損,不僅引發連串痛症,更有機會影響活動能力。脊椎融合手術是其中一種常用於治療脊椎疾病的方法,透過植入螺絲釘以矯正及穩定脊柱。過往這類手術多採用開放式手術,風險較高。隨著現今醫學發展,脊椎手術越來越精準,有助提升治療效果及手術安全性。
常見的脊椎問題包括椎間盤突出或退化、椎盤滑脫、椎管狹窄、骨質疏鬆引起的椎體塌陷、脊柱側彎等都可能會導致神經線受壓或脊椎結構變形。人體背部佈滿痛覺神經,如果脊椎壓迫到神經線,患者或會感到長期腰背痛或手腳麻痹、肌肉無力等。若脊椎問題嚴重,保守治療或藥物未必能改善情況,便需考慮接受手術。
傳統的開放式手術需要較大的切口,由醫生人手在椎弓植入螺絲釘。由於椎弓的結構較精細,手術過程依賴醫生的經驗與技術,判斷如何植入螺絲釘,以避免錯位或貫穿椎弓。由於手術的傷口較大,病人術後恢復時間長,且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相對高。
以往醫生主要根據X光影像以判斷手術位置,若患者本身肥胖或患有骨質疏鬆,成像會較差,手術準確度亦會受影響。隨著其後磁力共振、顯微鏡技術、微創手術及電腦導航等發展,醫生可掌握病人患處的狀況,並使用精細的手術工具,令脊椎手術更加精確。此外,微創手術傷口較小,可減少術後併發症,加快復原。
目前最新的機械臂導航系統有助醫生作更準確的術前規劃,進一步提升手術的精準度及安全性,並縮短手術時間。一名曾接受開放式脊椎融合手術的病人,因椎尾部分螺絲釘斷裂導致疼痛,須再次進行手術修復。由於無法移除骨內原有的螺絲釘,醫生需尋找適合重新植入螺絲釘的通道及位置,於是建議病人接受機械臂輔助微創脊椎融合術。
病人術前先接受三維電腦掃描,機械臂系統會根據病人的脊椎結構、骨頭形狀及大小、螺絲釘斷裂位置等數據,提供所需螺絲釘的尺寸、植入位置、角度及軌跡。手術期間,機械臂將螺絲釘精準導航至目標位置,配合實時影像及回饋,提高了植入螺絲釘時的穩定性及準確度,降低誤差及神經損傷的風險。病人術後效果良好,疼痛得到明顯改善。
在先進的微創技術、機械臂導航系統的輔助下,近年脊椎手術的發展大躍進,機械臂系統不但為病人提供更精準安全、個人化的治療,亦可為較複雜的脊椎個案提供多一個可行的選擇。由於患者情況各有不同,建議先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以商討及制訂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撰文:港怡醫院骨科名譽顧問醫生 林祥慶醫生
https://gleneagles.hk/tc/health-articles/robotic-arm-assisted-spine-surgery-utilising-robotic-navigation-enhances-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