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思教育心理服務 Earnes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ervice

溢思教育心理服務 Earnes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ervice 我們的跨專業團隊,包括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遊戲治療師及職業?

《如何讓孩子遠離散漫和拖延》當家長常常感到困惑:明明孩子聰明伶俐、反應敏捷,但在溫習或練習樂器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任務時,卻顯得心不在焉、無精打采,甚至「心散」🤔?突觸神經元和行動力大腦在不同階段的發展和變化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與行動力。我...
07/08/2025

《如何讓孩子遠離散漫和拖延》

當家長常常感到困惑:明明孩子聰明伶俐、反應敏捷,但在溫習或練習樂器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任務時,卻顯得心不在焉、無精打采,甚至「心散」🤔?

突觸神經元和行動力

大腦在不同階段的發展和變化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與行動力。我們的大腦中存在一種稱為突觸的神經元🧠,在不同神經元之間傳遞訊息。突觸的數量並非越多越好,過多的突觸會導致訊息傳遞變得雜亂無章且效率低下。進入小學階段,孩子的神經系統逐漸進行「修剪」✂️,這代表他們的大腦在信息傳送方面將變得更加高效,更少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擾,而行動力亦會隨孩子長大而隨之增長。

利用環境提示

然而,並不是所有孩子的行動力都一樣。行動力較差的孩子,通常表現為拖延、分心、缺乏計劃、情緒波動和低效率。要改善行動力,必先由安排環境提示做起,例如:

學前階段:
- 開始任務前可協助幼兒把用品放置桌上
- 幼兒可以透過視覺化的時間表,培養常規,例如回家要先洗手、換衣服等
- 讓幼兒慢慢從被提醒到主動完成任務

小學階段:
- 開始任務前,可提示學生把必須用品放置桌上
- 除日常上學、常規和作業外,家長可以逐步讓孩子參與安排時間表
- 讓孩子有更大動力完成自己訂下的任務
- 提醒完成任務之餘,避免分心

青少年階段:
- 專注力相對前兩階段長,能已能把所需的物品放好
- 與任務無關的用品先收好
- 過程中如想起與當前任務無關的事情,可以先寫在紙上,待完成任務後才跟進

🌟對這個Topic有興趣,想了解更多的話,歡迎收聽教育心理學家周Sir的RTHK電台訪問: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healthpedia🌟

若懷疑孩子有專注力相關的問題,可考慮諮詢專業人士意見。如有任何查詢,可PM或致電5491 9789與我們聯絡。

《Trouble Two?!》(今期將會送出精美禮物,想知係咩同點獲得?快啲睇埋落去啦!)如果小朋友正值學前階段,相信家長們都正在面對一個共同問題:扭計。原本情緒穩定,乖巧聽話的寶寶突然開始變得很有主見,常常都「No! 」「唔要!」,甚至不...
04/07/2025

《Trouble Two?!》

(今期將會送出精美禮物,想知係咩同點獲得?快啲睇埋落去啦!)

如果小朋友正值學前階段,相信家長們都正在面對一個共同問題:扭計。原本情緒穩定,乖巧聽話的寶寶突然開始變得很有主見,常常都「No! 」「唔要!」,甚至不停發脾氣扭計。我們常聽到的「trouble two」(「兩歲反叛期」)就是描述這個階段。這個年紀正正對應Erik 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自主和懷疑羞怯」階段。這個年齡的孩子往往期望自主決定事情並學習成為獨立個體。但因為表達能力和肢體發育未完善,很多時候仍然需要家長協助或做出決定。在這個時候孩子便會用哭鬧和扭計等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的不滿,從而讓家長覺得孩子怎麼突然之間變得「脾氣差」。到底應該如何應對「trouble two」?以下3招幫到你!

1. 讓孩子認識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
家長可以先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明白合理地表達情緒不會受到懲罰或批評。透過制定規則,幫助孩子理解什麼是合理的情緒表達,讓他們知道發脾氣並不能獲得想要的東西。此外,使用情緒卡片(包含圖片)也是一個有效的工具,幫助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以及學會用語言表達當前的感受。

(留言「認識情緒」,我們將會免費送出由本中心設計的情緒卡片!)

2. 給予空間運用自由意志
讓這個階段的孩子感受成就感的最好方法就是給予空間讓他們運用自由意志。家長可以在孩子能力範圍內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決策,例如待會兒晚餐吃什麼、今天穿哪件衣服、週末活動等等。當孩子想決定的事情超出能力範圍或者存在風險,例如當孩子希望穿長袖衣服外出,但天氣實在太熱,家長可以挑選兩件合適的衣服讓孩子挑選。而給予多大的空間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1-6歲可給予2個選擇,6-10歲可給予不多於3個選擇,10歲以上可多鼓勵說出自己想法和信任放手孩子嘗試,讓孩子參與日常生活決策。

3. 正向言語教育
日常盡量少和孩子「say NO」,這樣容易讓孩子模仿我們的說話模式和語氣。嘗試用積極的詞彙去表達期望。例如當孩子把玩具灑到一地都是,我們可以說:「媽媽希望客廳整潔一點,我們一起把玩具收拾吧!」。用這種溫柔堅定的語氣和態度,可以成為孩子的好榜樣,讓他們知道如何恰當的表達需求。

其實,「trouble two」的出現,代表孩子正經歷健康發展的過程。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可以更好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發脾氣」和「扭計」等情況會逐漸改善。新手父母可以保持耐性,適時引導並給予適合其發展階段的協助。除非發現孩子「發脾氣」情況頻繁且程度惡化,甚至出現行為或情緒問題,家長可考慮尋求專業人士如心理學家幫助。

想了解更多關於”trouble two“及孩子的行為問題,歡迎DM我們!若想尋求心理學家評估或介入,請聯絡我們:5491 9789 / 5488 7480

#香港 #香港心理學 #心理學 #教育 #幼兒

《拆解零食疑雲》零食相信大人小朋友都喜歡吃,但大家又知道零食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影響嗎🫵🏻?根據發佈在《The Lancet》的研究📑,特定食物會引起63% ADHD兒童的行為問題復發,顯示飲食習慣與ADHD行為之間的聯繫。到底零食對小朋友的...
15/05/2025

《拆解零食疑雲》

零食相信大人小朋友都喜歡吃,但大家又知道零食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影響嗎🫵🏻?根據發佈在《The Lancet》的研究📑,特定食物會引起63% ADHD兒童的行為問題復發,顯示飲食習慣與ADHD行為之間的聯繫。到底零食對小朋友的大腦有什麼影響🧠?少食零食又能否減少ADHD行為復發?繼續睇落去啦!

首先,🍬糖分高的零食的確能「改造」我們的大腦。適量攝取糖分的確能為身體提供所需能量⚡️,畢竟糖分也是人體能量來源之一。但過量攝取精緻糖可能會在大腦的獎賞系統中引發類似於藥物濫用💊的神經適應反應,導致我們對糖的渴望越來越強烈。這種渴望會讓我們更頻繁地選擇高糖零食,形成惡性循環。研究表明,長期高精緻糖的飲食會損害大腦的認知功能,影響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尤其是在發育中的兒童大腦中,這種影響更為顯著。

其次,零食中常見的人工色素和添加劑🧪也可能對大腦產生負面影響。上述發表在《The Lancet》上的研究指出,在診斷為ADHD的4-8歲兒童中,嚴格的限制性飲食可以顯著改善他們的ADHD症狀。研究發現,限制性飲食組的ADHD評分量表(ARS)總分明顯低於健康飲食組(對照組)。本港食安中心也曾指出,兒童從食物攝取食用色素混合物會令過度活躍情況增加。雖然研究結果仍在爭論中,但減少兒童接觸人工色素和添加劑,選擇天然健康的零食,無疑是一種更安全的選擇💪🏻。

那麼孩子很喜歡吃零食,家長應該如何適當地給予和選擇適合的零食呢🤔?

家長切記,過度限制孩子吃零食反而可能產生反效果,導致孩子在之後獲得自由選擇時,反而會攝取更多的零食。此外,家長應避免使用零食獎勵孩子❌,這可能會讓孩子誤以為零食等同於好行為,也不應該用食物來平復孩子的情緒或安撫他們。在零食選擇方面,應以原型食物為主,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食物添加劑和人工色素。🍎🌰🫘乳酪、堅果,以及無添加的凍乾蔬果都是不錯的選擇。最重要的是建立規律的“Snacks Time”⏰,限制孩子只能在兩餐之間進食適量零食,從而避免培養「零食當正餐」的不良飲食習慣。

透過了解零食對兒童大腦的影響,並與孩子建立健康的零食習慣,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做出更健康的選擇,培養身心健康的小朋友!

#香港心理學 #香港心理服務 #香港心理學家 #心理學 #認知 #零食

《關於大腦不為人知的秘密》大腦被譽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無論是維持生命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和心跳,還是支配我們的思考、情感和行為,都是它的功勞。你是否曾經思考過自己對大腦的了解有多少呢?例如,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是否真的需要極度的專注才能吸收新知...
14/03/2025

《關於大腦不為人知的秘密》

大腦被譽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無論是維持生命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和心跳,還是支配我們的思考、情感和行為,都是它的功勞。你是否曾經思考過自己對大腦的了解有多少呢?例如,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是否真的需要極度的專注才能吸收新知識?我們的感官是否僅限於五感,還是有更多的潛能等待我們去探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揭開這些謎團,深入了解這個神秘而複雜的器官,探索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學習!

1. 記憶和學習只發生在神經元?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種稱為「神經元」的腦細胞。不同功能的大腦區域會透過神經元相互傳遞信息。每當我們學習新事物,比如學習一門新語言,這些神經元就會建立新的連結。但我們是否只能透過大腦的神經元進行記憶和學習呢?最新研究可能讓大家大吃一驚:我們的腎臟細胞有時也會收集和儲存記憶!期待未來的深入研究能揭示腎臟在學習和記憶中的具體作用,讓我們對這一領域有更全面的了解!

2. 只有嘴巴有味覺感應器?
人們日常進食主要依靠嘴巴進行吞嚥和咀嚼,這一過程中我們會體驗到各種味道。味道之所以讓進食變得如此愉快,正是因為當唾液分解並溶解口腔中的食物時,食物中的分子會與味覺受體結合,產生味覺。雖然大多數人認為舌頭是主要的味蕾接受器,但實際上,腸道、肺部、大腦和心臟等器官中也存在味覺感應器,這些感應器在全身多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3. 人類只有五感?

人類能感知的五種基本感覺包括聽覺、觸覺、視覺、味覺和嗅覺。透過這些感官,我們收集信息並建立對世界的認知。但原來人類除了五感之外,也擁有其他感官功能。例如有些人像蝴蝶一樣,能夠感知磁場,或許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可能比想像中更為豐富!

4. 只有極度專注才能有效學習?

相信大家常常聽到「保持專注才能牢記訊息」的說法。但實際上,有時我們並不需要刻意背誦就能記住事情。例如,通過重複接觸,我們能輕鬆記住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物,如廣告或流行歌曲。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無意中已經牢牢記住了這些內容。

5. 神經元只通過化學突觸進行交流?

神經元是神經組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相連結傳遞訊息。雖然大部分神經元透過化學突觸進行交流,但身體裡還有一部分神經元屬於電性突觸,常見於心肌與平滑肌。相比於化學突觸,電性突觸的信號傳遞延遲更低,對於心臟的規律性收縮更有效率。

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和我們的思想行為有著密切的關係。希望這些有趣的發現能對你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有所幫助。如果想獲取更多心理學知識或查詢相關服務,歡迎隨時私訊我們!
(Source: psych_today)

#心理學 #心理學知識 #香港心理服務

如何刺激幼兒語言及社交發展?早期語言及社交發展對於幼兒的未來成長至關重要,家長應如何有效地刺激幼兒的早期發展呢?「Serve and Return」技巧透過親子雙向互動,有如「打網球」一樣,一來一回地回應對方。從中幼兒可以學習社交技巧,促進...
02/01/2025

如何刺激幼兒語言及社交發展?

早期語言及社交發展對於幼兒的未來成長至關重要,家長應如何有效地刺激幼兒的早期發展呢?

「Serve and Return」技巧透過親子雙向互動,有如「打網球」一樣,一來一回地回應對方。從中幼兒可以學習社交技巧,促進親子關係及幼兒語言發展。

根據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發表的「Serve and Return」技巧,「回應式互動」是塑造大腦結構的關鍵。參考這個技巧,家長可以把握幼兒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第一步:注意幼兒的關注點
當幼兒指向某個方向👆🏻或做出表情👶🏻,這表明他們對特定事物感興趣。家長可以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這些事物,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第二步:回應關注點
察覺到幼兒的關注後,家長應給予適當回應,例如:「對!我也看見!」或給予幼兒一個擁抱🫂,這有助於增強親子關係。

第三步:命名事物
在幼兒對某事物感興趣時,家長可以告訴他們該事物的名稱。這一步驟即使在幼兒學會說話之前也適用,有助於擴展他們的詞彙量,建立大腦的語言連結。

第四步:給予回應的時間
對於新事物,幼兒需要更多時間來分析和反應。家長應耐心等待幼兒的回應,這樣他們可以學會依序行動,鍛鍊自控力和社交能力💪🏻

第五步:練習開始與結束
由於幼兒的注意力有限,一些信號可能意味著他們想結束當前活動,例如放下玩具或爬向其他方向。透過練習活動的開始與結束,可以幫助幼兒發展獨立性和決策能力,並促進情緒發展。

除了運用「Serve and Return」技巧,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應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並及時給予回應。透過回應式教養,家長可以促進幼兒自我調節的發展,進一步刺激社交及語言。想知更多「Serve and Return」技巧,可聯絡我們的早期發展訓練團隊,透過一站式評估、治療及訓練,助幼兒穩步成長。

如需更多資訊及相關心理學服務,歡迎隨時聯繫我們!

【如何發現子女被欺凌】所有父母都希望子女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但倘若子女真的在學校被欺凌,家長可以如何及早發現及干預🤔?近年研究發現,香港🇭🇰在學生遭受欺凌比率方面排名第一(32.3%)😣,遠高於歐美和鄰近地區如美國、新加坡等地。要正視欺凌...
08/11/2024

【如何發現子女被欺凌】

所有父母都希望子女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但倘若子女真的在學校被欺凌,家長可以如何及早發現及干預🤔?

近年研究發現,香港🇭🇰在學生遭受欺凌比率方面排名第一(32.3%)😣,遠高於歐美和鄰近地區如美國、新加坡等地。要正視欺凌問題,除了有關機構與學校的介入,家長也要站在停止欺凌的前線✋。家長及早發現子女被欺凌可以防止情況惡化,減少欺凌對子女的心理影響。

首先,家長應該主動關心子女在學校的情況🙌🏻,了解子女與同學的相處。除子女的學業成績外,也應多了解校內的同儕關係。家長宜以輕鬆形式,鼓勵子女分享在學校和網上互動發生的事情🗣️,如發現潛在欺凌情況,宜先觀察和深入了解;反應過度緊張,不但不會令子女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反而令子女感到尷尬和不敢分享。

家長可以從子女的身體狀況入手。以身體傷害進行的欺凌往往會在被欺凌者身上留下傷口或疤痕🩸。常見的有四肢的瘀傷或刮傷,臉部紅腫,走路姿勢異常等等。這些傷痕可能反應子女在學校與同學發生肢體碰撞。另外,家長可以留意子女的一些偶發性疾病💊,例如頻繁的頭痛及肚痛。這些可能代表子女正面對一些焦慮和緊張情緒。

再者,家長可多留意子女異於平常的行為及情緒。例如子女可能頻繁的表示不想上學,但拒絕透露原因。部分被欺凌的學生可能會出現學業成績倒退,異常疲倦,專注力散漫等。被欺凌學生也常出現不安、擔心、悶悶不樂,甚至對學習出現恐懼的情緒。此時,欺凌正影響子女身心健康💔,家長必須正視問題,幫助子女走出欺凌的陰霾🌫️

在陪同子女面對欺凌的路上,家長應將子女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身體上的傷口會慢慢癒合,但心靈上的傷口卻需要長時間的關懷和陪伴。必要時,家長可以諮詢社工、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的意見,為子女替供適切的協助💪🏻

有關更多資訊及相關心理學服務,歡迎inbox我們!

#溢思教育心理服務 #香港 #心理學 #欺凌 #校園欺凌

[ 養寵物的好處 ]小編經常會在ig上面跟朋友分享各種貓貓狗狗跟小朋友的互動影片。在心理學角度,為家庭增加一位毛茸茸的朋友的確有種種好處,而且寵物可以幫助加強家庭關係中的連繫,讓家人更親近。陪伴同情感支持:寵物可以提供家庭每位成員陪伴和情感...
30/04/2024

[ 養寵物的好處 ]
小編經常會在ig上面跟朋友分享各種貓貓狗狗跟小朋友的互動影片。在心理學角度,為家庭增加一位毛茸茸的朋友的確有種種好處,而且寵物可以幫助加強家庭關係中的連繫,讓家人更親近。

陪伴同情感支持:
寵物可以提供家庭每位成員陪伴和情感上的支持。寵物們無條件地愛你、安慰你,在喜悅和困難時刻都會給予你無限的支持;在生活中,寵物可以讓家庭成員感到有支持、被理解,並減輕孤獨感。

培養技能、教授人生課題:
照顧寵物可以教導小朋友重要的生活技能,例如負責任、同理心和培養能力。安排適合年齡的寵物相關任務,例如餵食、梳理和遛狗,甚至協助清潔排泄物,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同時,寵物可以為孩子帶來重要的人生課題,例如耐心、同情心和堅韌性。了解界限、尊重和理解其他生物,幫助孩子發展重要的人生技能和性格特質。根據研究養寵物的小朋友與同齡相比,會有更多親社會行為 ‘prosocial behaviour’ (即助人、合作、分享等利他行為)。

成為孩子最好的玩伴:
養寵物通常需要進行活動並花時間陪伴。無論是與狗狗玩接球、遛狗還是與貓咪玩互動玩具,寵物鼓勵家庭成員進行活動、享受大自然。特別是對於有小朋友的家庭來說,與寵物一起度過優質的陪伴時間,可以成為孩子最好的玩伴。

增進溝通同加強親子關係:
寵物可以成為家庭成員共同討論的話題和分享經歷的機會。無論是討論訓練方法、計劃戶外活動,還是分享有趣的寵物生活,寵物為家庭成員提供溝通、歡笑和加強親子關係的機會。

養寵物可以極大地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繫,並帶來莫大的喜悅。寵物所帶來的愛、陪伴和生活經歷將創造出持久的回憶,對每位成員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如果對為家庭增添新成員感興趣,作為家長,您可以關注一些大型非牟利機構的最新消息,例如:、、、@spcahk。這些機構提供領養寵物的機會,在領養日時,您可以帶著子女一同前往,與可愛的毛孩相遇。此外,也可以選擇在週末時到狗場做義工,這樣能夠親身體驗和學習更多有關養寵物的相關知識。

最後,請記住,養寵物是一項長期的承諾,需要仔細考慮和計劃。您必須確保能夠照顧好寵物並維護其福祉,才應該考慮領養寵物。只有在能夠提供他們幸福的家庭環境時,才能讓寵物成為家庭的一部分。
​​
📱 Instagram: earnest_ep_service
📹 Youtube: Earnest EP Service
🧭 Website: https://www.educationearnest.com/

#溢思教育心理服務 #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臨床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學家

[ 2024親子遊戲教育課程 ] 課程目的:為共12小時的實體課程,由美國註冊遊戲治療師梁穎詩女士(Rachel)指導家長應用遊戲治療技巧、學習兒童心理、如何建立與孩子互信的關係、增強遊戲治療效果。讓家長在家也能進行親子遊戲治療,與孩子建立...
26/04/2024

[ 2024親子遊戲教育課程 ]
課程目的:為共12小時的實體課程,由美國註冊遊戲治療師梁穎詩女士(Rachel)指導家長應用遊戲治療技巧、學習兒童心理、如何建立與孩子互信的關係、增強遊戲治療效果。讓家長在家也能進行親子遊戲治療,與孩子建立更緊密的親子關係。

詳細課程內容:可參考google form內資料(in bio)

日期:逢星期五晚上 (24/5, 31/5, 14/6, 21/6, 5/7, 12/7)
時間:7-9PM,每節兩小時,共6節
對象:3-10歲小朋友的家長
名額:6-8位家長 (額滿即止)
地點:上環干諾道中158號開僑商業大廈20樓(港鐵上環站C出口5分鐘,信德中心對面)
報名方法:https://forms.gle/Ni1PJ2LWPjL2Q8g5A

備註:
① 參加者需確保能出席全部共6節的課堂
② 課程只需家長出席,無需攜帶小孩
③ 由於名額有限,需與治療師進行20分鐘視像會議的篩選,以確保課程適合參加者

有任何有關課程問題可whatsapp或致電5491 9789查詢

[ 父母該如何教導小朋友面對欺凌 ]若子女面對欺凌,父母在觀察和照顧孩子的情感時,必須以敏感和理解的態度處理小朋友的情況。父母應該主動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並展現出同理心。讓孩子知道父母願意與他們一起面對問題,他們並非孤身一人去面對所發生...
16/04/2024

[ 父母該如何教導小朋友面對欺凌 ]

若子女面對欺凌,父母在觀察和照顧孩子的情感時,必須以敏感和理解的態度處理小朋友的情況。父母應該主動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並展現出同理心。讓孩子知道父母願意與他們一起面對問題,他們並非孤身一人去面對所發生的事,父母會無條件支持自己。

在孩子情緒穩定後,再詳細詢問有關事情的經過。如果有任何欺凌的信息或記錄經過,好好保存且日後可能會需要以這些信息作為證據。父母可以陪同孩子向學校或社工報告懷疑欺凌情況,尋求校方協助,共同解決問題。

父母可以教導子女,如果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欺凌者,以簡短明了的方式回應,不要急於即時或衝動回覆。另一個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冷靜地表明你並不在乎欺凌者對你的負面觀點或行為。只要保持不在乎、不理會,可以讓你與他們有害的負面情緒或訊息保持距離,展現韌性。逐漸地,欺凌者無法在你身上取得權勢來補償自卑心理或滿足感。同時保持中立的立場,可以減少欺凌者的傷害力,也可減少潛在的升級可能性,有助於緩和局勢。

對於那些社交能力較弱、難以應付突發情況的孩子來說,父母可以透過角色扮演發揮重要作用。透過一步一步的指導和實踐,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必要的技能,應對具有挑戰性的社交互動,建立情緒韌性。

在網路世界中,只要一個鍵盤便可發送各種無名的攻擊行為,若仇恨和負面情緒顯現在受網絡欺凌的學生,需要採取不同的策略。收集證據並記錄任何網路霸凌或騷擾的情況至關重要。這些記錄可以作為證據,如果需要採取進一步行動。然而,一般建議忽視並不直接回應網路上的討厭者。與他們爭論往往助長負面情緒,延續仇恨循環。
​​
📱 Instagram: earnest_ep_service
📹 Youtube: Earnest EP Service
🧭 Website: https://www.educationearnest.com/

#溢思教育心理服務 #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臨床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學家

[ 內有少量劇透 請自行斟酌閱讀 ]電影《年少日記》關注學童自殺問題,以一封沒有署名的遺書,走進抑鬱的世界,重新檢視每個人原生家庭的裂痕。盧鎮業飾演的鄭Sir一角,在校園中展開調查,希望能夠找出企圖輕生的學生;另一方面也在這個過程中回溯自己...
09/04/2024

[ 內有少量劇透 請自行斟酌閱讀 ]
電影《年少日記》關注學童自殺問題,以一封沒有署名的遺書,走進抑鬱的世界,重新檢視每個人原生家庭的裂痕。盧鎮業飾演的鄭Sir一角,在校園中展開調查,希望能夠找出企圖輕生的學生;另一方面也在這個過程中回溯自己的童年,成長於富裕卻嚴苛的家庭背景、父母離異、哥哥的自殺,面對並修補自己的內心創傷。

鄭中基飾演的爸爸個性嚴厲、暴躁、自負。電影透露他出身貧窮,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律師。在刪減的片段中提到了他雖然成功地擺脫了暴力的成長環境,成家立室後卻成為了嚴厲的父親,希望用棒打出出色的兒子。其實父母對子女有期望,子女同時會努力盡力去達成對父母的期望,當子女無法滿足父母的期望時,成長受創傷父母可能承受無比的失落和痛苦,作為父母實在需要意識到這痛苦的循環,並透過輔導,停止未處理好的創傷延伸到下一代。

如果電影中有傑媽媽有認真看待孩子的失眠,如果有傑老師稍微意識到學生的精神問題,或者如果作為弟弟有俊願意聽聽哥哥的心事,一切會不會變得不同?活在童年遺憾的有俊,很渴望找出班上寫遺書的同學。也許挽回生命,能令他彌補年少時的遺憾。

研究發現童年的創傷經歷與成年後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原生家庭的創傷影響並非容易修複,創傷可能對兒童的身心發展造成長期的影響,包括情緒困擾、自尊心問題、學習困難、人際關係困難和心理健康問題等。即使在成年後,這些創傷的影響仍然可能存在,並可能表現為焦慮症、抑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和其他精神疾病。

如果每個人生命中有人願意給予關心,願意真誠聆聽,可以帶來巨大的影響和改變。當一個人感受到他人的關心和聆聽時,他們會感到被接納和重視。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關心他人的人,即使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在現在和未來對他人施以關懷。一句慈愛的言語、一個體貼的舉動、一句真正關心的問候,都能付予他人力量和希望,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和支持的溫暖,成為拯救他人生命的關鍵,並帶給他們改變和康復的機會。

圖片取自年少日記facebook網頁
​​
📱 Instagram: earnest_ep_service
📹 Youtube: Earnest EP Service
🧭 Website: https://www.educationearnest.com/

#溢思教育心理服務 #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臨床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學家

[ 總是無法妥善表達自己的想法? ] 要知道聆聽別人說話之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中的過程其實非常複雜,包含了「聆聽 ⏩理解 ⏩思考自己的想法 ⏩把想法說出來」。不過,當我們被情緒主導了行為,甚至沒辦法冷靜地統整思緒,更難以清晰表達出自己的...
02/04/2024

[ 總是無法妥善表達自己的想法? ]
要知道聆聽別人說話之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中的過程其實非常複雜,包含了「聆聽 ⏩理解 ⏩思考自己的想法 ⏩把想法說出來」。不過,當我們被情緒主導了行為,甚至沒辦法冷靜地統整思緒,更難以清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有些人可能因為「工作(短暫)記憶」較少的緣故,沒辦法立即同步做到這些步驟,因此在要他們當場回答時就會遇到困難。也有些人會容易在多人聚集的討論或會議緊張得說不出話來,當一個人需要花點時間才能統整自己的想法,或是正在緊張時,旁人若一直咄吐逼人地詢問「你沒有什麼想法嗎?」、「你到底想說什麼?」只會讓他的思緒更混亂、更緊張,陷入惡性循環。

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以便整理思緒
如果不擅長理解別人說的話,就要先徹底做到「聆聽」這件事,並將別人說出的想法盡量寫下來。因為只要寫在紙上,就等於是在大腦外部做了記錄,進而能進行下一個階段的工作。除此之外,閱讀自己寫出來的文字,也比光憑大腦思考更容易理解文字內容。閱讀文字後,不要只在腦海中整理思緒,也可以點列方法(point form)寫在紙上,這麼一來便能客觀地審視自己的思緒,也更容易整理出清晰的想法。不妨一邊看筆記、一邊口頭表達目己的想法,或使用文字與插圖,讓思緒更容易傳達。有鑑於此,開會時一定要準備好方便做記錄的紙張或筆記本。

練習説話
有些人一站在大家面前就會變得慌張,腦海中的思緒全都飛到九霄雲外,整個人變得焦慮失措。雖然藉由深呼吸等方式也能緩解緊張,不過追根究柢,還是要排除「一定要表現得很完美」的想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在表達想法時,最重要的並不是思路清晰地說話,而是傳達出重點與想法。重點在於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流暢地說話,所以就算有些說錯,或停頓都無須過於在意。

📱 Instagram: earnest_ep_service
📹 Youtube: Earnest EP Service
🧭 Website: https://www.educationearnest.com/

#溢思教育心理服務 #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臨床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學家

[ 七情上面卻令人陷入困局 ]部份ADHD朋友們較容易產生衝動的想法。強烈情緒對他們而言,非常難以忍耐。因此一旦心底湧出怒意,就會直接發洩在對方身上。然而情緒方面的問題,也會影響人際關係。不只會造成與對方的關係惡化,事後也會因為後悔及自我厭...
19/03/2024

[ 七情上面卻令人陷入困局 ]
部份ADHD朋友們較容易產生衝動的想法。強烈情緒對他們而言,非常難以忍耐。因此一旦心底湧出怒意,就會直接發洩在對方身上。然而情緒方面的問題,也會影響人際關係。不只會造成與對方的關係惡化,事後也會因為後悔及自我厭惡而飽受折磨,使得當初的那些言行都回到自己身上。另外,若是容易以負面角度看待事物的人,就算只是被他人稍微評論,也會受到挫折而惱羞成怒。若是不擅長轉換心情,就會一直處於負面情緒中,進而影響人際關係。

心浮氣躁、憤怒等負面情緒,不可能立刻消除。若想要勉強壓抑住憤怒,容易會累積壓力,且在不斷忍耐之下,可能會導致情緒大爆發。與此相對,我們應該學會正確的應對方式,讓內心湧現的憤怒不會突然爆發。所謂的「憤怒管理」,是為了妥善面對憤怒情緒的心理訓練,進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怒氣。

📱 Instagram: earnest_ep_service
📹 Youtube: Earnest EP Service
🧭 Website: https://www.educationearnest.com/

#溢思教育心理服務 #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臨床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學家

Address

20/F, Hoi Kiu Commercial Building, 158 Connaught R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溢思教育心理服務 Earnes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ervice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溢思教育心理服務 Earnes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ervic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