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08/2025
《如何讓孩子遠離散漫和拖延》
當家長常常感到困惑:明明孩子聰明伶俐、反應敏捷,但在溫習或練習樂器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任務時,卻顯得心不在焉、無精打采,甚至「心散」🤔?
突觸神經元和行動力
大腦在不同階段的發展和變化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與行動力。我們的大腦中存在一種稱為突觸的神經元🧠,在不同神經元之間傳遞訊息。突觸的數量並非越多越好,過多的突觸會導致訊息傳遞變得雜亂無章且效率低下。進入小學階段,孩子的神經系統逐漸進行「修剪」✂️,這代表他們的大腦在信息傳送方面將變得更加高效,更少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擾,而行動力亦會隨孩子長大而隨之增長。
利用環境提示
然而,並不是所有孩子的行動力都一樣。行動力較差的孩子,通常表現為拖延、分心、缺乏計劃、情緒波動和低效率。要改善行動力,必先由安排環境提示做起,例如:
學前階段:
- 開始任務前可協助幼兒把用品放置桌上
- 幼兒可以透過視覺化的時間表,培養常規,例如回家要先洗手、換衣服等
- 讓幼兒慢慢從被提醒到主動完成任務
小學階段:
- 開始任務前,可提示學生把必須用品放置桌上
- 除日常上學、常規和作業外,家長可以逐步讓孩子參與安排時間表
- 讓孩子有更大動力完成自己訂下的任務
- 提醒完成任務之餘,避免分心
青少年階段:
- 專注力相對前兩階段長,能已能把所需的物品放好
- 與任務無關的用品先收好
- 過程中如想起與當前任務無關的事情,可以先寫在紙上,待完成任務後才跟進
🌟對這個Topic有興趣,想了解更多的話,歡迎收聽教育心理學家周Sir的RTHK電台訪問: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healthpedia🌟
若懷疑孩子有專注力相關的問題,可考慮諮詢專業人士意見。如有任何查詢,可PM或致電5491 9789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