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8/2025
處暑養生小貼士 🌾🍂
處暑,秋季第二個節氣,雖然暑氣漸退,早晚涼爽,但「秋燥」容易影響健康,導致乾咳、喉嚨不適、皮膚乾癢等症狀。 😓
我們一齊看看醫師的建議,迎接秋天 🍁,養肺潤燥、安神助眠!
一、預防秋燥 🥛💧
🔹 多飲溫開水,避免辛辣、油炸食物 🌶️🍟
🔹 乾布摩擦法(來自日本漢方)🧴
中醫講「肺主皮毛」,摩擦背部膏肓穴、肺俞穴可:
✅ 刺激肺經氣血,宣肺理氣 🫁
✅ 促進氣血流通,增強抵抗力 💪
✅ 強化皮膚防禦,預防感冒 🤧
做法:每日早晚用乾布輕擦肩胛骨至脊椎旁,1-2分鐘,微微發熱即可 ✨
二、清燥養陰食療 🥣
推薦食材:百合、蓮子、梨、銀耳、杏仁、麥冬、枸杞、羅漢果 🍐🌰
銀耳百合蓮子湯 🥄
潤肺養陰、安神助眠 😴
材料(1人份):
銀耳 10克
乾百合 3克
蓮子 6克
枸杞子 6克
冰糖 適量
清水 800毫升
做法:
1️⃣ 銀耳浸泡1小時,去蒂撕小片。
2️⃣ 蓮子去心,與所有食材加水煮滾,轉小火燉30分鐘。
3️⃣ 加入冰糖再煮5-10分鐘,即可享用 😋
三、情緒調理 🧘♀️
秋季易感憂鬱 😔,中醫建議:
🔹 按壓內關穴:手腕橫紋上三指寬,兩筋間,揉按30秒-1分鐘,寧心安神 💖
🔹 合歡花茶:合歡花、玫瑰花各5克,熱水泡5分鐘,舒緩情緒 🌸☕
四、睡眠建議 😴
處暑後晝夜溫差大,易失眠或潮熱 😓
🔹 瞓前足浴:用合歡花、玫瑰花各9克,溫水泡腳,引導陽氣下潛,助入睡 🛁
⚠️ 注意:皮膚敏感、糖尿病或血管瘤人士不宜浸腳。
五、運動建議 🏃♀️
以柔和運動為主,避免爆汗 💦
🔹 推薦:太極、八段錦、瑜伽、散步 🚶♂️
🔹 最佳時間:早晨或傍晚,避開中午炎熱時段 ☀️
💡 溫馨提示:以上為一般保健建議,如有健康疑問,請諮詢專業的中醫師。 🩺
文:郭靜然中醫師 👩🏻⚕️
#元朗中醫綜合中心 #處暑 #養生 #中醫養生 #秋季保健 #潤肺 #養陰 #安神 #助眠 #皮膚乾燥 #喉嚨乾癢 #咳嗽 #鼻敏感 #哮喘 #失眠 #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