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方藥林中醫診所 Kanpo Forest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漢方藥林中醫診所 Kanpo Forest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漢方藥林中醫診所 Kanpo Forest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淘大商場三期2樓S163鋪, Hong Kong.

漢方藥林中醫診所 丨傳統經方派中醫診所
內科病丨婦科病丨兒科病丨皮膚病丨痛症
運用傳統脈法並運用經方治療各種疾病
提供農本方沖劑、針灸、骨傷整復治療
🥼多年臨床經驗,拒絕過度治療
☎️電話 / WhatsApp / Signal查詢: 91360626
地址:九龍灣淘大商場三期2樓S163鋪
營業時間及收費表:請參閱Story
歡迎查詢及預約 醫師6年以嚟一直都非常重視脈診,研究《傷寒論》中嘅「傷寒論辨脈法」,不斷累積經驗,務求作出最準確嘅診斷!

醫病唔需要太花巧,基本功先最重要,如果你有啲問題睇咗好耐,都係「未解決」,不妨聯絡我哋,搵下醫師把個脈搞清楚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大家可以Follow我哋,Like & Share我哋嘅Post

我地會勤力啲update,希望同大家分享健康相關嘅資訊

歡迎大家Signal/WhatsApp/FB/IG DM我哋,醫師好樂意解答大家嘅健康問題

中醫眼中何謂健康?中醫稱健康嘅人為「平人」「平人」喺《素問·平人氣象論》明確指出:「平人者,不病也。」呢類人身體無論陰陽、寒熱、氣血、臟腑都處於一個平衡嘅狀態現代人要去到呢個高度其實好難不過可以透過了解平人而知道「何謂健康?」1) 氣足(元...
21/08/2025

中醫眼中何謂健康?

中醫稱健康嘅人為「平人」
「平人」喺《素問·平人氣象論》明確指出:「平人者,不病也。」
呢類人身體無論陰陽、寒熱、氣血、臟腑都處於一個平衡嘅狀態
現代人要去到呢個高度其實好難
不過可以透過了解平人而知道「何謂健康?」

1) 氣足(元氣充盈)
• 表現:精神飽滿、聲線洪亮、呼吸勻暢、體力很快恢復、不易氣短乏力
• 自評要點:晨起精神;說話不易氣促;行樓梯不覺喘
• 提示:作息定時;精神情況下適量運動,避免過量運動;避免吸煙

2) 血暢(血行通暢)
• 表現:面色有光澤、唇舌紅潤、手足溫暖、頭髮有光澤、四肢不易刺痛麻木或冰冷
• 自評要點:手足常暖;久坐起身不麻木;女性月經色質與週期規律
• 提示:身體不適時少食生冷;女士要多加留意月經周期;心情盡量保持舒暢

3) 陰陽平(陰陽寒熱平衡)
• 表現:白天有精神、夜間易入睡;無怕凍亦不怕熱、口不乾、無盜汗、無手心熱
• 自評要點:半小時內入睡、半夜無扎醒、醒後精神;手心不長期燥熱、四肢不冰冷
• 提示:作息定時;避免極端飲食習慣

4) 脾胃和(消化功能正常)
• 表現:胃口適中、腹不脹、餐後舒適、口氣清新、二便規律正常
• 自評要點:每日1次成形便、不黏滯不急迫;餐後無明顯困倦或腹脹
• 提示:注意食量、進食時間;避免過份厚膩同時都避免過於清淡

5) 二便通(津液調和、代謝順暢)
• 表現:大小便有度、有力、通暢;尿色清黃適中、無異味;大便色形氣基本正常
• 自評要點:連續多日通暢;無頻尿、夜尿不多;無便秘或腹瀉反覆
• 提示:注意二便變化,通常身體各種症狀都會伴隨二便改變出現

每週自我評分清單
• 氣足:精神/體力/呼吸 0–10分
• 血暢:手足溫暖/面色光澤/手腳痠麻 0–10分
• 陰陽平:睡眠質量/怕凍怕熱/盜汗 0–10分
• 脾胃和:食慾/腹脹/餐後舒適 0–10分
• 二便通:大便形狀頻率/尿量尿色 0–10分

合計≥40/50且連續4週穩定,通常代表整體狀態良好
若某項

時不時都會有人問可唔可以配藥於是尋日係Story問大家一個問題統計一下有幾多人會重配啲中藥重配中藥又會食半個月、一個月、甚至更加長時間都有接近一成受訪人士會同一條藥方重配,服用半個月而醫師日常除非特殊情況其他情況基本都唔會幫人配藥有幾個原因...
13/08/2025

時不時都會有人問可唔可以配藥
於是尋日係Story問大家一個問題
統計一下有幾多人會重配啲中藥
重配中藥又會食半個月、一個月、甚至更加長時間
都有接近一成受訪人士會同一條藥方重配,服用半個月
而醫師日常除非特殊情況
其他情況基本都唔會幫人配藥
有幾個原因
而呢啲原因都可以比大家參考吓
下次想配藥前可以先諗一諗

呢啲情況你唔應該重配
1.已服用幾日藥都無太大改變
2.藥後主要症狀已經大減或消失
3.藥後部份症狀消失而同時又出現新症狀

第一種情況一般大眾會認為中藥藥性慢
係需要食多一段時間先會見到效果
但其實唔係必然
即使無太大改變,但服藥期間症狀應該都稍有緩解
如果連續服用幾日都無分別,就應該先覆診

第二種情況大眾可能以為中藥同西藥一樣
例如頭痛食止痛藥,食完之後好啲
一般情況下都係會繼續食
直到頭痛完全消失
但中藥唔同,當症狀減輕或消失
意味病情已經開始轉變
舊藥方就未必適用
因為舊藥方係針對一開始病情而設
當時症狀嚴重,藥都可能較重
例如一開始好熱,藥後已經無咁熱
其實就唔應該繼續重用涼藥去清熱,以免傷胃
所以當主要症狀減輕或消失,呢啲情況應該都要考慮唔好重配

第三種情況就比較易啲理解
舊藥方係針對之前啲症狀
但藥後病情有新發展,出現新症狀
舊藥方就已經唔適合再用

中藥同西藥好唔同
中藥針對唔同階段、程度嘅症狀
可以用完全唔同類型嘅藥方
所以不斷重配未必可以完全針對病情
反而可能影響病情
大家以後想重配藥方前可以多加考慮以上幾點

———————————————————————————

🌿 希望大家可以Follow我哋👉🏼

🌿 Like & Share我哋嘅Post

🌿 我地會勤力啲update,希望同大家分享健康相關嘅資訊💪🏼

🌿 歡迎Signal/WhatsApp/FB/IG DM我哋,醫師好樂意解答大家嘅健康問題☺️

———————————————————————————

🌿運用漢代《傷寒雜病論》醫理及藥理

🌿堅持三大原則:
1. 藥量足,使用農本方中藥沖劑,有品質保證
2. 重視脈診及診斷準確性,以「傷寒論辨脈法」診症,希望真正治本
3. 拒絕為病人提供過度治療,強調治療要恰到好處

🌿營業時間及收費:請參照Story

——————————————————————————

#中醫 #中藥 #針灸 #拔罐 #推拿 #湯水 #穴位 #健康 #飲食 #食譜 #茶包 #茶 #花茶 #調理 #養生 #月經 #婦科 #腸胃病 #月經不調 #痛症 #痛症治療 #癌症 #中風 #皮膚病 #濕重 #復位 #手法治療 #暖宮 #健身 #內科

自行買或者採集「龍膽草」煲湯之後中毒個案其實一直都有今年6月份衛生署公佈有兩名市民未向中醫求診,自行網上購買聲稱為龍膽草嘅中藥材自行處理及服用及後兩個人均出現暈眩、嘔吐、血壓下降、心率減慢二人及後到醫院治療根據醫院化驗結果顯示該中藥含有藜蘆...
09/08/2025

自行買或者採集「龍膽草」煲湯之後中毒個案其實一直都有
今年6月份衛生署公佈有兩名市民
未向中醫求診,自行網上購買聲稱為龍膽草嘅中藥材
自行處理及服用
及後兩個人均出現暈眩、嘔吐、血壓下降、心率減慢
二人及後到醫院治療
根據醫院化驗結果顯示該中藥含有藜蘆類生物鹼
經衛生署鑑定後,證實該中藥為藜蘆而非龍膽草

藜蘆屬於《中醫藥條例》(第 549 章)附表 2 中藥材(即都係有限制使用)
藜蘆可用於癲癇及皮膚病等治療
當中含有藜蘆鹼及原藜蘆鹼等毒性成分
不當使用會引致胸痛、心悸、血壓下降、噁心、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
嚴重中毒症狀更包括意識障礙,甚至呼吸暫停等

就好似上兩個Post提到
即使醫師唔建議用中藥煲湯
但文化呢啲嘢唔係話改就改到
咁就當大家真係要藥食同源
都應該參考一下2024年中國藥食同源指南
入面其實係無包括龍膽草
所以唔係任何藥材都可以用嚟煲湯
如果係打算用作「自療」
作為醫師真係唔建議
真係想「自療」
都應該揀啲藥性無咁強嘅中藥,好似上面指南提到呢啲
否則真係適得其反,影響健康

———————————————————————————

🌿 希望大家可以Follow我哋👉🏼

🌿 Like & Share我哋嘅Post

🌿 我地會勤力啲update,希望同大家分享健康相關嘅資訊💪🏼

🌿 歡迎Signal/WhatsApp/FB/IG DM我哋,醫師好樂意解答大家嘅健康問題☺️

———————————————————————————

🌿運用漢代《傷寒雜病論》醫理及藥理

🌿堅持三大原則:
1. 藥量足,使用農本方中藥沖劑,有品質保證
2. 重視脈診及診斷準確性,以「傷寒論辨脈法」診症,希望真正治本
3. 拒絕為病人提供過度治療,強調治療要恰到好處

🌿營業時間及收費:請參照Story

——————————————————————————

#中醫 #中藥 #針灸 #拔罐 #推拿 #健康 #飲食 #食譜 #調理 #月經 #婦科 #腸胃病 #月經不調 #痛症 #痛症治療 #癌症 #中風 #皮膚病 #清熱 #抑鬱症 #體重 #生酮 #生酮飲食 #生酮食譜 #酮體 #低糖飲食 #減糖 #營養 #抑制食慾 #體型

十個常見中醫藥知識的謬誤(下)6.中醫診斷唔準確,主要靠經驗和感覺有人認為中醫的「望、聞、問、切」缺乏客觀標準診斷全憑主觀判斷四診其實都係收集病者情況嘅手段收集完一系列資料之後再分析並作出臨床判斷收集資料唔完全係憑感覺例如現代都有研發脈診儀...
08/08/2025

十個常見中醫藥知識的謬誤(下)

6.中醫診斷唔準確,主要靠經驗和感覺
有人認為中醫的「望、聞、問、切」缺乏客觀標準
診斷全憑主觀判斷
四診其實都係收集病者情況嘅手段
收集完一系列資料之後再分析
並作出臨床判斷
收集資料唔完全係憑感覺
例如現代都有研發脈診儀
先唔講準確度,至少脈象係可以有一定標準
再講分析方面,中醫對症狀屬性其實都有一定共識
所以唔完全係憑感覺
(只可以話準確問題,你懂的)

7.中醫效果純屬心理作用或安慰劑
有人認為中醫療效只係心理作用
而醫學研究顯示
中醫針灸能刺激內啡肽釋放,緩解疼痛
而中藥方面,唔同中藥都分別可以搵到啲藥用成份
所以中醫療效並非單純心理作用
只有適合與否

8.中醫都係「一人一方」,無標準醫療流程
有人覺得中醫診療無規則,隨意開藥
中醫歷代好多古籍都有記載藥方
即使唔同人,只要情況相同,都可以用相同藥方
最多喺相同藥方之下稍作加減修改
但整體都可以搵到一條主方去處理問題
唔完全係「一人一方」咁無標準

9.中醫「排毒」
一些誤導性宣傳將「排毒」簡化為腹瀉
或者將治療後瀉都歸類為「排毒」
中醫對「毒」嘅概念並非現代醫學當中嘅「毒素」
單純病邪嚴重到極點就稱為「毒」
而又唔係所有毒都係用瀉法
亦未必一定要發展到「毒」先可以用瀉法
而且瀉法都唔會無限度使用
所以唔應該胡亂追求「排毒」

10.婦科、兒科不敢睇中醫
很多女性、家長以為嬰兒、孕婦、月經期間接受中醫治療唔安全
其實中醫兒科、婦科已發展多年
劑量調配嚴謹
只要遵守各種禁忌
大部份情況都很安全

———————————————————————————

🌿 希望大家可以Follow我哋👉🏼

🌿 Like & Share我哋嘅Post

🌿 我地會勤力啲update,希望同大家分享健康相關嘅資訊💪🏼

🌿 歡迎Signal/WhatsApp/FB/IG DM我哋,醫師好樂意解答大家嘅健康問題☺️

———————————————————————————

🌿運用漢代《傷寒雜病論》醫理及藥理

🌿堅持三大原則:
1. 藥量足,使用農本方中藥沖劑,有品質保證
2. 重視脈診及診斷準確性,以「傷寒論辨脈法」診症,希望真正治本
3. 拒絕為病人提供過度治療,強調治療要恰到好處

🌿營業時間及收費:請參照Story

——————————————————————————

#中醫 #中醫養生 #中藥 #針灸 #經絡 #體質調理 #養生 #調理身體 #中醫師 #中醫保健 #中醫治療 #中醫美容 #中醫調理 #中醫食療 #五行 #體質改善 #健康管理 #穴位 #內外調理 #生活養生 #虹膜炎 #免疫系統 #強身健體 #關節炎 #乾燥肌 #濕疹 #牛皮癬

十個常見中醫藥知識的謬誤(上)1.以為「捱夜」之後就要飲涼茶唔少人捱完夜都會飲「夏桑菊」之類嘅涼茶其實捱夜之後唔係一定要飲涼茶捱夜唔係健康,對身體係會有影響但唔好覺得飲杯涼茶就無事唔適合嘅情況下飲涼茶反而傷脾胃所以唔清楚身體情況唔好亂試2....
07/08/2025

十個常見中醫藥知識的謬誤(上)

1.以為「捱夜」之後就要飲涼茶
唔少人捱完夜都會飲「夏桑菊」之類嘅涼茶
其實捱夜之後唔係一定要飲涼茶
捱夜唔係健康,對身體係會有影響
但唔好覺得飲杯涼茶就無事
唔適合嘅情況下飲涼茶反而傷脾胃
所以唔清楚身體情況唔好亂試

2.中醫唔科學,缺乏科學依據
部份人認為中醫陰陽五行理論好玄
無科學依據,純粹迷信
首先撇除當時宗教文化影響
中醫好多基礎理論其實都係以「取象類比」方式建立
例如火為陽,水(冰)為陰
並將呢啲類比套用去人體身上,例如相比起手腳冰冷
手足心發熱就係陽,手腳凍就係陰
近代亦有好多論文專門研究呢啲中醫理論
所以中醫並非唔科學
係逐步開始喺科學上尋找證據

3.所有中藥都可以用來煲湯
或者有人認為任何中藥都可以用嚟煲湯
因為「藥食同源」嘛
雖然醫師一直都唔建議將中藥加入食材去烹調
不過主流對湯水有情意結就即管解釋吓
中國藥典大概有5911種中藥
而2024年版本中國藥食同源目錄只包括101種中藥
所以其實大部份藥材都不適用於煲湯或者用作食療

4.中藥可以隨意搭配,多種補藥混合會更有效
或者有人以為中藥配方越多越好
各種補藥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但中醫配伍其實都有禁忌
例如成日聽到嘅「十八反」、「十九畏」
藥物搭配不當可能產生毒副作用或降低療效
所以唔係補藥就可以盲目混合使用
甚至可以因為盲目補益而產生身體問題

5.體質會一成不變
或者有啲人認為體質係固定不變
而事實係體質會隨時改變
所謂體質,簡單講即係身體情況
會受好多情況影響,例如年紀、天氣、生活作息、健康狀況等等因素影響
治療期間都會改變
所以唔會有人一世都係「濕重」、「熱氣」、「寒」等等

———————————————————————————

🌿 希望大家可以Follow我哋👉🏼

🌿 Like & Share我哋嘅Post

🌿 我地會勤力啲update,希望同大家分享健康相關嘅資訊💪🏼

🌿 歡迎Signal/WhatsApp/FB/IG DM我哋,醫師好樂意解答大家嘅健康問題☺️

———————————————————————————

🌿運用漢代《傷寒雜病論》醫理及藥理

🌿堅持三大原則:
1. 藥量足,使用農本方中藥沖劑,有品質保證
2. 重視脈診及診斷準確性,以「傷寒論辨脈法」診症,希望真正治本
3. 拒絕為病人提供過度治療,強調治療要恰到好處

🌿營業時間及收費:請參照Story

——————————————————————————

#中醫 #中醫養生 #中藥 #針灸 #經絡 #體質調理 #養生 #調理身體 #中醫師 #中醫保健 #中醫治療 #中醫美容 #中醫調理 #中醫食療 #五行 #體質改善 #健康管理 #穴位 #內外調理 #生活養生 #虹膜炎 #免疫系統 #強身健體 #關節炎 #乾燥肌 #濕疹 #牛皮癬

雖然突然黑雨,不過來都來了照常應診啦
29/07/2025

雖然突然黑雨,不過來都來了
照常應診啦

偏頭痛偏頭痛係全球最常見嘅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大概有10億名患者女性患者係男性嘅三倍,特別影響15-49歲人士時痛時唔痛,但痛起上嚟真係咩嘢都做唔到而現代醫學一直都搵唔到成因以至發病機制等等都未完全清楚但最近台灣研究團隊就有所突破台北榮總聯手...
23/07/2025

偏頭痛

偏頭痛係全球最常見嘅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大概有10億名患者
女性患者係男性嘅三倍,特別影響15-49歲人士

時痛時唔痛,但痛起上嚟真係咩嘢都做唔到
而現代醫學一直都搵唔到成因
以至發病機制等等都未完全清楚
但最近台灣研究團隊就有所突破
台北榮總聯手陽明交大、中研院及國衛院
用五年時間,終於研究到用抽血方式診斷偏頭痛
及分辨出偏頭痛風險
研究團隊發現只有喺偏頭痛發作期
部份微核糖核酸(mRNA),如miR-183、miR-1307-5p等作有改變
同時發現呢啲mRNA 改變涉及雌激素、催乳素等荷爾蒙傳遞路徑
即係反映偏頭痛同荷爾蒙改變有關
為臨床診斷、觀察、治療等等提供重要方向

日後可以透過抽血分析急性偏頭痛情況
分辨出高危人士、觀察臨床變化
以及評估治療成效等等

咁中醫呢?西醫可以抽血檢驗
中醫診斷上有無啲方法可以檢測到偏頭痛?
最簡單就係用脈象去判斷
首先左、右脈兩側脈形可以完全唔同
而太陽穴位置屬少陽經
因此如果脈診時發現單側少陽脈象
即好大機會有單側頭痛
若果兩邊脈象都同時出現少陽脈
咁就係雙側頭痛啦
當然除咗頭痛外,都要睇睇有無其他少陽病共證
例如忽冷忽熱、暈、欲吐等等
但用脈象去判斷頭痛位置基本都好準確
因為脈象一般早於症狀出現之前已經有改變
透過脈診就可以了解到體內有咩嘢變化
例如唔少女士都會體會過
醫師用脈診可以喺排卵期或經前診斷出頭痛
(某程度上都乎合台灣研究發現偏頭痛同雌激素、催乳素傳遞有關)

所以中西醫未必喺完全抵觸
更多時只係觀點角度問題
切入點不同,但本質其實都係一樣
都係同一個人,同一個症狀
都係從一啲微細改變去搵出生理、病理變化
再作出診斷
真理會愈辯愈明,過多幾十年,或者好多不治之症都會搵到根治方法

———————————————————————————

🌿 希望大家可以Follow我哋👉🏼

🌿 Like & Share我哋嘅Post

🌿 我地會勤力啲update,希望同大家分享健康相關嘅資訊💪🏼

🌿 歡迎Signal/WhatsApp/FB/IG DM我哋,醫師好樂意解答大家嘅健康問題☺️

———————————————————————————

🌿運用漢代《傷寒雜病論》醫理及藥理

🌿堅持三大原則:
1. 藥量足,使用農本方中藥沖劑,有品質保證
2. 重視脈診及診斷準確性,以「傷寒論辨脈法」診症,希望真正治本
3. 拒絕為病人提供過度治療,強調治療要恰到好處

🌿營業時間及收費:請參照Story

——————————————————————————

#中醫 #中藥 #針灸 #拔罐 #推拿 #穴位 #健康 #飲食 #食譜 #茶葉 #茶包 #茶 #花茶 #調理 #養生 #月經 #婦科 #月經不調 #痛症 #痛症治療 #偏頭痛 #頭痛 #按摩 #放鬆 #按摩舒壓 #止痛 #消炎 #免疫力

「自身免疫疾病」呢個名未必人人知但如果講類風濕關節炎(RA)、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強直性脊椎炎(AS)呢啲病大眾基本都認識,而呢啲病全部都係「自身免疫疾病」2023年Lancet上有一篇名命為“Incidence, prevalenc...
21/07/2025

「自身免疫疾病」呢個名未必人人知
但如果講類風濕關節炎(RA)、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強直性脊椎炎(AS)呢啲病
大眾基本都認識,而呢啲病全部都係「自身免疫疾病」

2023年Lancet上有一篇名命為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co-occurrence of autoimmune disorders over time and by age, s*x,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22 million individuals in the UK”嘅論文指出於2000-2019年,英國總共有22,009,375個自身免疫疾病個案
涵蓋19種自身免疫疾病,佔人口10.2%,女性比男性患者較多
而且發病率有增加趨勢
所以不容忽視

「自身免疫疾病」故名思義就係「自己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
免疫系統製造一啲可以針對身體組織嘅抗體或免疫細胞(例如T細胞)
呢啲抗體同免疫細胞就會無差別咁攻擊身體組織
去到邊打到邊,對健康正常細胞、組織、器官造成傷害

常見「自身免疫疾病」包括:
愛迪生氏病、強直性脊柱炎
一型糖尿病、格雷夫病
橋本氏甲狀腺炎、炎症性腸病
多發性硬化症、重症肌無力
銀屑病、類風濕關節炎
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化病

要診斷自身免疫疾病都需要抽血
檢查血液當中有無自身抗體,同埋各種發炎指標
包括抗核抗體(ANA)、類風濕因子(RF)、C-反應蛋白(CRP)、血沉降(ESR)、抗雙鏈DNA抗體(Anti-dsDNA)、抗磷脂抗體(APL)、全血統計(CBC)等
配合各種臨床症狀以作出診斷

針對自身免疫疾病治療方面,暫時都以緩解症狀為主
常見如用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生物製劑、消炎藥等
即使生物製劑好強,不過一樣會有副作用
長期用都會影響效果,而且價格都高
一般情況如果用其他藥物可以緩解症狀
都盡量避免過早使用生物製劑

正因為呢啲病複雜,而且暫時無法根治
病人都嘗試以中西藥結合治療
對緩解症狀或有更大效果
例如台灣都有案例以「桂枝芍藥知母湯加味」治療修格蘭氏症候群合併系統性紅斑狼瘡
雖然個案數量仍不足,仍然需要更多研究
但或者為各類自身免疫疾病帶嚟一啲新希望

———————————————————————————

🌿 希望大家可以Follow我哋👉🏼

🌿 Like & Share我哋嘅Post

🌿 我地會勤力啲update,希望同大家分享健康相關嘅資訊💪🏼

🌿 歡迎Signal/WhatsApp/FB/IG DM我哋,醫師好樂意解答大家嘅健康問題☺️

———————————————————————————

🌿運用漢代《傷寒雜病論》醫理及藥理

🌿堅持三大原則:
1. 藥量足,使用農本方中藥沖劑,有品質保證
2. 重視脈診及診斷準確性,以「傷寒論辨脈法」診症,希望真正治本
3. 拒絕為病人提供過度治療,強調治療要恰到好處

🌿營業時間及收費:請參照Story

——————————————————————————
#中醫 #中醫養生 #中藥 #針灸 #經絡 #體質調理 #養生 #調理身體 #中醫師 #中醫保健 #中醫治療 #中醫美容 #中醫調理 #中醫食療 #五行 #體質改善 #健康管理 #穴位 #內外調理 #生活養生 #紅斑狼瘡 #免疫系統 #強身健體 #關節炎 #乾燥肌 #免疫力 #增強抵抗力 #增強免疫力

蕁麻疹,即係大眾認知嘅風癩其實有好多種,包括急性、慢性而慢性蕁麻疹又可以分為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及 慢性誘發性蕁麻疹慢性誘發性蕁麻疹當中膽鹼激素性蕁麻疹係相對比較常見當患者體溫升高,如運動、進食辛辣食物等等正常情況下都會刺激身體排汗散熱而呢...
18/07/2025

蕁麻疹,即係大眾認知嘅風癩
其實有好多種,包括急性、慢性
而慢性蕁麻疹又可以分為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及 慢性誘發性蕁麻疹

慢性誘發性蕁麻疹當中
膽鹼激素性蕁麻疹係相對比較常見

當患者體溫升高,如運動、進食辛辣食物等等
正常情況下都會刺激身體排汗散熱
而呢個時候皮下啲神經末端就會釋放膽鹼(Acetylcholine)
而患者就會因為自身對膽鹼過敏而誘發膽鹼激素性蕁麻疹
導致皮膚紅腫等症狀

但有研究指出膽鹼激素性蕁麻疹患者常見症狀包括汗液減少
特別係嚴重個案
研究人員發現患者汗腺表皮細胞當中膽鹼受體CHRM3及膽鹼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減少
或與患者汗液減少有關
另外有論文研究提出恆常出汗或有助治療膽鹼激素性蕁麻疹

無獨有偶,傳統中醫治療部份蕁麻疹患者
其實就係用汗法
用中藥發汗藥例如麻黃桂枝類湯劑,令病人緩緩出汗
減輕蕁麻疹發作頻率,甚至完全唔發作

所以中醫同西醫即使背景、發展可能好唔同
但對人、病認知有時就係咁出奇地巧合
只係認知、角度唔同,但實際操作可能有其相似之處
呢啲就要等醫學界繼續研究

皮膚病情況比較複雜,如果你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或者直接DM我哋傾吓。

———————————————————————————

🌿 希望大家可以Follow我哋👉🏼

🌿 Like & Share我哋嘅Post

🌿 我地會勤力啲update,希望同大家分享健康相關嘅資訊💪🏼

🌿 歡迎Signal/WhatsApp/FB/IG DM我哋,醫師好樂意解答大家嘅健康問題☺️

———————————————————————————

🌿運用漢代《傷寒雜病論》醫理及藥理

🌿堅持三大原則:
1. 藥量足,使用農本方中藥沖劑,有品質保證
2. 重視脈診及診斷準確性,以「傷寒論辨脈法」診症,希望真正治本
3. 拒絕為病人提供過度治療,強調治療要恰到好處

🌿營業時間及收費:請參照Story

——————————————————————————

#中醫 #中醫養生 #中藥 #針灸 #經絡 #體質調理 #養生 #調理身體 #中醫師 #中醫保健 #中醫治療 #中醫美容 #中醫調理 #中醫食療 #五行 #體質改善 #健康管理 #穴位 #內外調理 #生活養生 #免疫系統 #強身健體 #皮膚炎 #乾燥肌 #濕疹 #蕁麻疹 #皮膚 #皮膚痕 #皮膚護理 #皮膚管理

醫師好少分享臨床經驗,覺得中醫本來就係一套方法論並非(完全)經驗論,無太大需要去放大自己啲「經驗」不過家母多番提出要我分享一事,又機緣巧合之下同港大醫學院幾日前一則新聞有啲關係所以就發文講講事緣家母患上虹膜炎,但並非單純急性虹膜炎而係同自身...
07/07/2025

醫師好少分享臨床經驗,覺得中醫本來就係一套方法論
並非(完全)經驗論,無太大需要去放大自己啲「經驗」
不過家母多番提出要我分享一事,又機緣巧合之下
同港大醫學院幾日前一則新聞有啲關係
所以就發文講講

事緣家母患上虹膜炎,但並非單純急性虹膜炎
而係同自身免疫系統有關
免疫系統會攻擊身體各種組織,包括虹膜,所以會反覆發作
發作時會眼紅、眼痛、影響視力等等,甚至有短暫眼壓升高
醫院基本都係處方類固醇眼藥水,抑制免疫力
但無講治療期大概要幾耐,視乎虹膜炎情況
不過當持續用一段時間類固醇,就更多大大小小症狀出現
例如手腳冰冷、肌肉酸軟等等,同時虹膜炎都無完全消失
所以佢要求用中藥試試
拋開當中一堆複雜中醫邏輯問題去講
當時當刻佢身體狀態、脈象表現,一個字:「弱」
不論係因為類固醇又好,或者單純因為病程已經有一段時間
整個人身體狀態轉弱
呢啲情況治療方向都好簡單,真係要溫補氣血
直接講就係根據傷寒論用藥
「少陰病,脈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榮衛不和故也,當歸四逆湯主之。」
「若其人內有久寒者,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主之。」
所以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無詳細記錄,最嚴重時好似加埋炮附子)
但效果就係,即使一路用類固醇都有眼紅
用中藥後呢啲眼紅消失,身體大大小小奇怪症狀都有改善,如皮膚痕等等
當然,唔可以稱為「Cured」,只可以話中藥對治療自身免疫疾病係有效

講番港大醫學院幾日前發表嘅文章
經過佢哋分析過去40年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等五種常見自身免疫疾病的1,640種中藥複方
發現黃芪係臨床最常用的傳統藥材
於是研究團隊從黃芪當中抽取「毛蕊異黃酮」
與西藥「甲氨蝶呤(MTX)」聯合使用
發現可以有效改善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等自身免疫疾病的慢性炎症反應
解決患者長期用藥導致的抗藥性和副作用問題
MTX作為臨床治療自身免疫疾病一線藥物,但長期用有可能會帶來副作用、毒性等問題
而黃芪當中「毛蕊異黃酮」可以有效抑制Tfh細胞
Tfh細胞會攻擊正常細胞,引起慢性炎症
MTX不單無抑制Tfh細胞,反而令其輕微上升
而黃芪當中「毛蕊異黃酮」可以配合MTX使用,產生協同療效
為治療各種過往被視為無法根治嘅自身免疫疾病帶來新方向

其實早於呢項研究之前,關於黃芪都有好多大大少少研究
根據神農本草經提到「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瘻,補虛,小兒百病。」
古時黃芪已經應用喺「補虛」呢方面
至於佢補邊到虛?可以從以下方面分析
1.本草經提到黃芪治瘡瘍,而瘡就正正喺表面
2.傷寒雜病論當中帶有黃芪藥方,如桂枝加黃芪湯、防己黃芪湯、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建中湯等,都不乏惡寒、汗出等症狀,所以簡單講就係表面虛弱
即係從古代角度去睇,黃芪已經用係各種表虛嘅情況

而作為一個INTJ,當見到港大呢篇新聞嘅時候
唔係對黃芪產生好奇
相反,係有一個假設,就係各種自身免疫疾病會唔會都有一啲共同症狀
而呢啲症狀又正正反映喺肌表呢?
而根據John Hopkins Medicine資料
常見自身免疫疾病共同症狀包括:疲倦、關節腫痛、皮膚問題、腹痛或腸胃症狀、反覆發熱、腺體腫脹等
而疲倦、關節腫痛、皮膚問題、反覆發熱,上面提到呢啲藥方都可以處理到
甚至腹痛本身就係建中湯主要針對問題
當然呢啲只係一啲好粗糙推論
但多少反映緊古人對人體疾病切入點不同、看法不同
但本質或者有其相近之處
呢啲就留待醫學繼續去探究

———————————————————————————

🌿 希望大家可以Follow我哋👉🏼

🌿 Like & Share我哋嘅Post

🌿 我地會勤力啲update,希望同大家分享健康相關嘅資訊💪🏼

🌿 歡迎Signal/WhatsApp/FB/IG DM我哋,醫師好樂意解答大家嘅健康問題☺️

———————————————————————————

🌿運用漢代《傷寒雜病論》醫理及藥理

🌿堅持三大原則:
1. 藥量足,使用農本方中藥沖劑,有品質保證
2. 重視脈診及診斷準確性,以「傷寒論辨脈法」診症,希望真正治本
3. 拒絕為病人提供過度治療,強調治療要恰到好處

🌿營業時間及收費:請參照Story

——————————————————————————
#中醫 #中醫養生 #中藥 #針灸 #經絡 #體質調理 #養生 #調理身體 #中醫師 #中醫保健 #中醫治療 #中醫美容 #中醫調理 #中醫食療 #五行 #體質改善 #健康管理 #穴位 #內外調理 #生活養生 #虹膜炎 #免疫系統 #強身健體 #關節炎 #乾燥肌 #濕疹 #牛皮癬

改善月經周期四部曲可能你都會曾經問過以下問題「係咪要等月經完哂先可以食中藥?」「係咪月經前睇一睇中醫就可以?」「有PMS有無得斷尾?」「睇月經問題係咪要好長時間,慢慢調理?」「懷孕期間出意外,之後仲有無機會再有?」無論你有無計劃生育,月經都...
03/07/2025

改善月經周期四部曲

可能你都會曾經問過以下問題
「係咪要等月經完哂先可以食中藥?」
「係咪月經前睇一睇中醫就可以?」
「有PMS有無得斷尾?」
「睇月經問題係咪要好長時間,慢慢調理?」
「懷孕期間出意外,之後仲有無機會再有?」

無論你有無計劃生育,月經都係你生活一部份
不單單係月經來潮呢一星期先會有身體變化
而係成個月因應唔同階段,都會有不同變化
今次呢篇文內容唔係教大家去自行亂用藥,所以內容唔會涉及任何藥方
目的係教育大家,等大家對「中醫如何在不同階段治療婦女月經問題」有一個概念
會更加清楚中醫治療方向,亦可以自行判斷邊啲時候要主動求診
就唔會不知所措,或者無了期咁一直治療而唔知有無效果

點樣簡單判斷一下自己有無月經問題?
✰正常月經周期平均為28日 ,少於24天或多於35天要注意
✰經期維持大概3-7日
✰一年少於8次經期都建議求診
✰經量太多引起頭暈等不適都被視為月經大出血,嚴重者都建議求診
✰經痛嚴重
(資料來源:港大李嘉誠醫學院)

月經周期分為四個階段
Day 1-7 :生理期,即月經來潮
Day 1-13 :濾泡期,即卵泡發育期間
Day 14 : 排卵期
Day 15-28 :黃體期,即身體分泌大量黃體素,為著床及胚胎發育作準備

咁中醫喺呢幾個階段當中有啲咩嘢幫到手呢?
講以下內容之前,必須強調一點
中醫治療任何一種病,其實無所謂定律定法
都需要整體判斷,根據實際情況,分清先後緩急去處理
有急病時,例如經前外感,就唔好拘泥於調理月經,應先處理急病
所以以下講嘅內容,僅供參考

Day 1-7 :生理期
女士常見生理期反應可以分為寒熱兩大類
一部份女士月經來潮就表現不同寒象,如手腳凍、出冷汗、面青青、經痛、腹瀉等
另一部份就表現不同熱象,如怕熱、多汗、情緒不穩、失眠、便秘等
要按女士生理期表現用藥處理
有寒象就要考慮用溫熱藥方去溫中散寒
有熱象就視乎具體病位,選用藥方清熱

Day 1-13 :濾泡期
一般情況先處理生理期不適,等月事將近結束或月事完結就可考慮治療濾泡期
先講月事將近結束,因為不少女士都會發現經血遲遲未止
量唔多,不過就係止唔到
呢啲情況一樣都可以分寒熱去處理,視乎具體症狀表現採用溫陽藥方或清熱化瘀藥方,幫助身體止血
月事完結之後,一般而言女士身體都需要時間復原
可能有幾日會特別疲倦,呢啲情況下就可以調養身體,藥方以補氣血為主
等卵泡順利發育

Day 14 : 排卵期
女士排卵期前後都有機會感到不適,如下腹脹滿、腰痛等等
中醫可以就呢啲個別情況去針對用藥,或用利水藥,或用清熱瀉火等等,視乎具體表現而定
另外都有一部份女士即使排卵期,但症狀不明顯,只感到特別疲倦,甚至頭暈等等
中醫都可以視乎具體情況,採用補氣血藥方,或溫中散寒藥方等等,改善女士排卵,以至之後嘅黃體期

Day 15-28 :黃體期
女士喺黃體期一般表現包括體溫升高、情緒波動、腹脹、胸脹、分泌轉少/黏稠等等
所以一般而言,大多表現不同程度嘅熱象,視乎具體位置,選用不同藥方清熱就可以
清熱藥方可以有助減少經前綜合症帶來的不適
但另一部份女士,即使黃體期可能依然手腳冰冷、怕凍、疲倦、頭暈、腹瀉等等
有可能因為黃體不足,導致基礎體溫低,甚至黃體期過短等等
呢啲情況就唔可以用清熱藥方,相反要考慮補氣血,甚至溫中散寒等等

睇到呢到,大家可能覺得好複雜
無錯,婦科問顯本來就咁複雜
唔係每個階段都要補氣血,亦唔係人人都適合
所以要清楚每個階段身體各種表現先可以判斷邊啲藥方真正適合自己
如果你有任何疑問,唔建議你自行服藥
主動求醫,了解清楚身體真正需要
咁先係真正幫到自己,等你可以計劃將來生育大計

仲有啲咩問題,都歡迎留言/DM話比我哋知

———————————————————————————

🌿 希望大家可以Follow我哋👉🏼

🌿 Like & Share我哋嘅Post

🌿 我地會勤力啲update,希望同大家分享健康相關嘅資訊💪🏼

🌿 歡迎Signal/WhatsApp/FB/IG DM我哋,醫師好樂意解答大家嘅健康問題☺️

———————————————————————————

🌿運用漢代《傷寒雜病論》醫理及藥理

🌿堅持三大原則:
1. 藥量足,使用農本方中藥沖劑,有品質保證
2. 重視脈診及診斷準確性,以「傷寒論辨脈法」診症,希望真正治本
3. 拒絕為病人提供過度治療,強調治療要恰到好處

🌿營業時間及收費:請參照Story

——————————————————————————

#中醫 #中藥 #針灸 #拔罐 #湯水 #穴位 #健康 #美容 #美顏 #豐胸 #調理 #養生 #月經 #婦科 #月經問題 #經痛 #腰痛 #子宮肌瘤 #朱古力瘤 #卵巢囊腫 #助孕 #暖宮 #宮寒 #暖宮療程 #艾灸 #暖宮治療 #生育 #育嬰

香港大概有100萬人受便秘問題困擾,唔知你會唔會都係其中一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指出便秘症狀如下:* 每星期少於三次大便* 大便時需用很大的力氣* 便後感到大便不清* 大便成粒狀或便質硬* 感到腸道閉塞* 需用人工方法來排便以往一般建議都係...
30/06/2025

香港大概有100萬人受便秘問題困擾,唔知你會唔會都係其中一個?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指出便秘症狀如下:
* 每星期少於三次大便
* 大便時需用很大的力氣
* 便後感到大便不清
* 大便成粒狀或便質硬
* 感到腸道閉塞
* 需用人工方法來排便

以往一般建議都係進食多啲蔬菜,因為饍食纖維有助排便
但臨床都發現唔少便秘病人其實一直都多進食蔬果,而排便問題未有改善
都有論文研究饍食纖維能否改善便秘
發現部份便秘患者因為減少或完全避免進食纖維,反而減少便秘症狀
點解會咁?係咪以前啲理論錯?
其實係因為便秘成因好多,饍食纖維不足只係其中一種成因
對於其他情況,食多啲纖維就未必有效

便秘成因大概有幾種:
生活習慣影響:饍食纖維不足、飲水不足、活動不足
藥物影響:如部份鴉片類止痛藥、抗抑鬱藥物、精神科藥物、抗胃酸藥物
疾病影響:如糖尿病、腸易激綜合症、炎症性腸病、柏金遜症等等
荷爾蒙影響:婦女排卵期/經前便秘
不明成因:稱為慢性特發性便秘

如果你恆常進食蔬菜而便秘未有明顯改善,甚至令腹痛、腹脹、腸氣加劇
要避免部份可酵解食物,如小麥、黑麥、大麥、洋蔥、大蒜、豆類、蘋果、梨、蜂蜜
呢啲食物經大腸內細菌分解後產生氣體,或令便秘症狀加劇
另外,如果唔係生活習慣問題而便秘
你就需要咨詢一下專業人士,針對個別病因作處理
診斷往往比治療更重要,胡亂處理可能只係徒勞無功

大家對於便秘有啲咩疑問都歡迎留言講低,或PM我哋

———————————————————————————

🌿 希望大家可以Follow我哋👉🏼

🌿 Like & Share我哋嘅Post

🌿 我地會勤力啲update,希望同大家分享健康相關嘅資訊💪🏼

🌿 歡迎Signal/WhatsApp/FB/IG DM我哋,醫師好樂意解答大家嘅健康問題☺️

———————————————————————————

🌿運用漢代《傷寒雜病論》醫理及藥理

🌿堅持三大原則:
1. 藥量足,使用農本方中藥沖劑,有品質保證
2. 重視脈診及診斷準確性,以「傷寒論辨脈法」診症,希望真正治本
3. 拒絕為病人提供過度治療,強調治療要恰到好處

🌿營業時間及收費:請參照Story

——————————————————————————

#中醫 #中藥 #針灸 #推拿 #健康 #健身餐 #調理 #養生 #運動 #生酮 #生酮飲食 #生酮食譜 #飲食 #飲食控制 #飲食紀錄 #健身 #瘦身 #瘦肚 #減脂 #瘦身產品 #纖體 #便秘 #排毒 #排毒酵素 #內分泌失調 #水腫 #內科 #婦科 #兒科

Address

淘大商場三期2樓S163鋪
Hong Kong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14:00
15:00 - 19:30
Tuesday 10:00 - 14:00
15:00 - 19:30
Wednesday 15:00 - 19:30
Thursday 10:00 - 14:00
15:00 - 19:30
Friday 10:00 - 14:00
15:00 - 19:30
Saturday 10:00 - 14:00
15:00 - 17: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漢方藥林中醫診所 Kanpo Forest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漢方藥林中醫診所 Kanpo Forest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