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2025
多作善舉助人兼可退 “焦"🤔
根據政府早前一項有關香港市民情緒健康狀況的研究顯示,當中大概有10%及14%人分別疑似有抑鬱及焦慮☹️徵狀,相等於大概每7-8個人中便有一個帶有不同程度/類別的精神情緒問題!於臨床角度建議,想有治療或舒緩抑鬱焦慮徵狀,主要可透過藥物💊或心理治療的非藥物療法。
根據美國 The Ohio State 大學近日一項針對改善抑鬱及焦慮徵狀的研究反映,原來做好事/作善舉不但可有助舒緩抑鬱、焦慮症人士的徵狀,更可大大提升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及與社會的連繫感。該項研究分別邀請了二批確診中度抑鬱或焦慮人士作為期5個星期的測試。他們被要求期間每週二天或以上,作出一些可幫助他人(包括義務工作)或可令他人開心😍的事。於測試期完結後從參與者的報告中反映,不但自身的抑鬱或焦慮徵狀有明顯的改善、對生活的滿意度有所提升📈;更發現他們的思想模式較前正向、與社會的連繫感以及歸屬感均有所提升。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構,所反映的結果可因為以下原因導致:
~人們於聚焦尋找助人機會的過程中,會令大腦暫時奔放下對負面心情緒的處理,令人減低受負面情緒😟的影響。
~於助人過程中,因見到自己的付出令他人有所得著,會有成功感並帶出滿足感😊
~因受助者所表達的謝意可令助人者感到欣慰,從而帶出開心感覺🥰
~於對他人作善行的過程中,令人增加對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接觸面,從而提升個人對社會的歸屬感,帶出安全感以及個人良好的自我感覺。
若然大家感覺自己正受抑鬱、焦慮徵狀困擾的話,除可考慮尋求專業協助外,更可嘗試多作善舉,幫助他人同時亦可有助自己擊退 “焦” 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