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媽媽

醫師媽媽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醫師媽媽, Doctor, Hong Kong.

覺知育兒
藉育兒 觀照自己身心
與孩子同成長,邁向健康、成熟、自由、豐盛

黎可欣醫師 育有一女 懷二胎中
華德福教育|在家分娩|全埋身餵哺|BLW
黎醫師診室 mslaitcm.com|
🇭🇰註冊中醫師|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士

youtube.com/
youtube.com/

覺知育兒whatsapp爸媽谷:bit.ly/ecmamawtspgp

歡迎交流、合作~ 推行「覺知育兒」,透過緊密的親子連結,培養孩子從內到外:
- 敏銳的覺察
- 正確認識身體、情緒以致世界
- 心裡柔和安定

黎可欣醫師 育有一女
華德福教育|在家分娩|全埋身親餵哺|BLW
香港註冊中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士

設有 醫師媽媽 覺知育兒 youtube channel,分享教養心得

另有 醫師媽媽|mamaEC youtube channel,分享中醫知識及情緒健康資訊

歡迎交流、合作~

🤩🤩超級興奮~~ 終於出片了~~~是在家分娩分享喔~(少量啦😜)第一次邀請嘉賓對談,都幾緊張😛 是很好的學習😝超感恩分享到令自己很有感觸的分娩知識🥰超實用的~☺️希望每位產婦都能信任自己的身體💪🏼在敬畏自然的分娩中,經歷並欣賞上帝的奇妙創造...
05/07/2025

🤩🤩超級興奮~~ 終於出片了~~~
是在家分娩分享喔~(少量啦😜)

第一次邀請嘉賓對談,都幾緊張😛 是很好的學習😝

超感恩分享到令自己很有感觸的分娩知識🥰
超實用的~☺️
希望每位產婦都能信任自己的身體💪🏼
在敬畏自然的分娩中,經歷並欣賞上帝的奇妙創造~🙌🏻
讓身心自由😇

有興趣就留言啦~ 看看遲下有無機會再進深分享😌
關於home-birth、free-birth~🥰

好高興同 醫師媽媽 對談❤️
講吓靜觀分娩、順產
以及點樣透過靜觀呼吸、疼痛練習
可以縱容一啲面對陣痛🌟
(留言有影片連結)

如果你睇完影片之後
想了解更多靜觀分娩與教養課程
歡迎你參與8月舉行的簡介會🥰

#靜觀分娩
#靜觀教養

超~級~開~心~🤩昨日約了Ailey與孩同步  對談討論分娩如何更順利、無痛、安全☺️Ailey剛完成課程,成為「靜觀分娩及教養」受訓導師😍醫師媽媽也分享了在家分娩的經歷與對「分娩創傷」的看法🤪下星期YouTube 出片,️敬請期待唔想錯過...
21/06/2025

超~級~開~心~🤩
昨日約了Ailey與孩同步 對談
討論分娩如何更順利、無痛、安全☺️
Ailey剛完成課程,成為「靜觀分娩及教養」受訓導師😍

醫師媽媽也分享了在家分娩的經歷與對「分娩創傷」的看法🤪

下星期YouTube 出片,️敬請期待
唔想錯過就subscribe定,㩒埋🔔等通知🥰
http://YouTube.com/

第一次拍對談形式的片,希望輕鬆易入口得來又可以增進知識
喜歡的話記住like同留言😆

孩子一定無法抗拒糖果嗎?(續上回,前post見留言)細佬在3次診症下,手部濕疹受控、逐漸減少不只身體的好轉讓人放心看著孩子就診變情願、服藥變爽快也令媽媽嘖嘖稱奇言談間,媽媽還提到孩子對吃糖的態度轉變「他居然向我自首!說偷偷吃了一粒糖」其實首...
20/06/2025

孩子一定無法抗拒糖果嗎?

(續上回,前post見留言)
細佬在3次診症下,手部濕疹受控、逐漸減少
不只身體的好轉讓人放心
看著孩子就診變情願、服藥變爽快
也令媽媽嘖嘖稱奇

言談間,媽媽還提到孩子對吃糖的態度轉變
「他居然向我自首!說偷偷吃了一粒糖」

其實首診媽媽已經表達過
對孩子吃糖感到束手無策、很無奈
聽見家姐「一天一包糖」,醫師我簡直「眼都突埋」

當時我無法理解
因為她的親子關係很好,孩子應不會做反
教養也得當,不會毫無界線、一味放任寵溺孩子
怎會在吃糖這事上失控了呢?

「孩子從學校、親戚都收到很多糖,阻擋不了
不讓他們吃,他們就悄悄把糖藏起來
曾經因為抽屜惹了很多蟻才發現
偷偷吃更無節制,就不敢禁了」

「細佬本來不是那麼嗜甜
可是看著家姐吃的起勁,也被影響了」

而「一天一包」,竟已是權衡輕重下的決定......
嗯... 我尊重... 但真的很難接受

奇妙的是,2次診症後
細佬竟對「吃糖」多了遲疑
並為未能控制嘴饞而愧疚,竟向媽媽自首

我想明白了
有效的健康教育,必須與身體覺察連結!
否則大人說「不能吃糖」
對孩子來說只是死板的規條、是空中樓閣
看不見因由、也沒有後果
誰要理會呢?

透過診症教育
細佬開始意識到「吃糖」與爛手的關係
不是「媽媽不讓」吃
而是「自己看見」身體承受不了

在合適的契機和引導下
我看見細佬從無覺察身體的意識
到著意覺察身體
到知道為自己的身體負責任
他進步了很多

他展現了生命本有的自覺、自我完善的趨向
而我為有幸參與、見證他的成長而感恩
我深知這不只是一次濕疹治療,而是健康教育的好開始

—-----------------------------------------------

很多人問我,為何育兒信念如此堅定......
除了觀照自身經歷,內化出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外,
還因為我每天都看著自己和病人孩子成長
只要家長夠開放、夠配合
加上適時的引導
就能看見孩子進步神速
常表現出驚人的成長、「超齡」的素質

診完症,臨走時,這位媽媽詫異地問
「為何妳家會有芒果,還這麼香?」
(對,家裡剛好買了很大的芒果,全屋果香瀰漫)
「天予不也濕疹不能吃嗎?」

『是啊!她不能吃,不代表我不可以啊!
她知道自己吃了會癢就選擇不吃,
看見、聞到、摸到也不會動心啊!』
『所以我可以不避嫌咯
她知道自己痊癒了就能吃了』

幼兒能有如此強大的自制力,我也是從天予身上領略的
初時,我也一樣被震撼到
我也曾懷疑,是不是天予天賦異稟,能人所不能?
結果我慢慢從孩子病人身上也看見了
這種成熟絕非偶爾,而是在覺知中培養的

不過說「自制力」,好像不太對
其實天予的思路不複雜,就是:
總選擇善待身體

有效的健康教育、敏銳的身體覺察,會從小造就孩子
所以天予長大了我也能放心
我總能信任她
不怕她在我背後放縱
因為她懂得、也情願為自己作最優選

—----------------------------------------------

那麼,健康,一定要「就診」才能教嗎?
當然不!
只要有覺察意識、配合方法
天天都可以在家實踐健康教育

從最微小的感覺開始
引導孩子感受身體
認識身體和生活、飲食的關係
把身、心、理智連結起來

讓孩子心裡情願、也有知識經驗
自主為身體作出最佳選擇

前提是... 爸爸媽媽你...... 覺察自己的身體嗎?
你懂得方法、從而引導孩子嗎?

如果你也渴望提升孩子的身體覺察,裝備孩子走上健康的路
只是沒有方法、未夠了解身體

歡迎你pm我,了解我的網上課程
我將濃縮自身的教養經驗、中醫知識和診症發現,藉課程讓你:
✅認識身體的運作原理
✅明白培養健康體魄的底層邏輯
✅分辨孩子的體質,針對孩子的需要調整生活習慣
✅培養出從小對身體覺察、對健康有把握的孩子

希望你和孩子都受益,能健康快樂成長!

也邀請你加入whatsapp 媽媽group:bit.ly/ecmamawtspgp
訂閱醫師媽媽Youtube:youtube.com/

一起覺知育兒~

怎樣讓孩子願意吃中藥?昨天一對姊弟來診,9歲、7歲,濕疹這是我們第3次見面,每次都是媽媽帶的我甚欣賞這位媽媽態度開明一拖二總是manage到診間也默默學習她的二胎教養技巧除了對孩子吃糖苦無對策以外,其他一切都好話說回來,我想說的是細佬5月初...
18/06/2025

怎樣讓孩子願意吃中藥?

昨天一對姊弟來診,9歲、7歲,濕疹
這是我們第3次見面,每次都是媽媽帶的

我甚欣賞這位媽媽態度開明
一拖二總是manage到
診間也默默學習她的二胎教養技巧
除了對孩子吃糖苦無對策以外,其他一切都好

話說回來,我想說的是細佬

5月初診,媽媽本不抱期望
一來是他濕疹輕微,只見肘窩膕窩少量淺色疹點
(診症重點是家姐);
二來媽媽說他很抗拒服中藥
其實連就醫也不悅,不合作
有過不愉快的服藥經驗,喝了一口就引發了嘔吐
所以媽媽說,且看他肯不肯吃藥吧

這些孩子最難
從未看過中醫的孩子,毫不抗拒就服完藥
而有過不好的經驗的(出現不良反應、被強硬餵藥引發驚恐憤怒對抗的......)
他真的一口也不喝,你也沒辦法

醫師媽媽從不強迫孩子喝藥
之前真的遇過連「試味」都不肯,直接打道回府的孩子

但這位細佬還好,第一次肯試藥,即場飲

喝了一口,作勢要吐,嚇到媽媽
「很苦!」
可醫師我看出這是心理抗拒的反應

我讓他剩兩口給媽媽試味
(中藥沖劑比較濃縮,全藥也只有6口左右的份量)
媽媽試了藥,竟是甜的?!
隨即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下巴掉到地上
「苦??!」
她不能理解細佬的表現

我笑笑說:始終是中藥啦,孩子不慣很正常
沒有否定細佬的感受
反而肯定他,讚他願意嘗試
開藥3天,在家也要勇敢喔~

二診時,已經隔了整整一個月
嚇見細佬濕疹大爆發,瀰漫四肢!

媽媽說本來好好的
但進入考試週後,壓力甚大
細佬因煩躁而不住抓癢,病情自此惡化
成了這個樣子
尤其是手指間,皮膚肥厚腫脹、含膿、裂開、流滋
連屈伸都有困難
慘不忍睹

我開了清熱利濕的藥,同樣即場飲
今次一點甜味都沒有
不只不甜,還苦,有一味黃芩
只見細佬試了一口
隨即爽快地飲,彷彿喝水般,就飲完了

我問說,藥味道怎樣?
「還好」「比上次的好喝」
我就知道:藥開對了
開藥5天,要乖乖飲藥喔~

媽媽再次感到意外
雖然沒親試藥,但她知道細佬以往在外醫治濕疹都很抗拒
服藥從未如此順利過

再隔一星期覆診,就是昨天,濕疹明顯好轉
沒有抓癢了,手指變靈活
雖還有裂傷結痂,但指間膿點已消失不見
入睡變輕鬆,睡眠時間也延長了

而細佬診症的態度也有明顯的變化
更輕鬆、更合作、更情願

-------------------------------------

日前,我在別的媽媽群組看見有人發問:孩子不願吃中藥怎麼辦?
有人說,加蜜糖/麥芽糖;
有人說,含着糖果送藥;
有人說,與奶粉混着飲⋯⋯
而不同中醫師都有不同做法

自從育兒以來
並在診間觀察愈來愈多孩子
讓我的看法不得不改變

藥對不對,孩子比我們更清楚!
不是看見療效才知道
而是藥一入口,孩子的身體憑藥味就知道了!

如果孩子喜歡這藥(尤其是有碗話碗的嬰幼兒)
常獲佳效

如果孩子試味,覺得這藥不能入口
那就是藥沒有回應他的身體需要
以致他的身體出於自保本能,拒絕接受

孩子沒有錯,是我要換藥
是我診斷用藥不夠精準,甚至治療方向錯了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神
我不敢代表同行說這話
我也沒有聽過別的中醫師這樣說

可這就是我生活上、診症間的觀察
讓我愈來愈相信,也愈讚嘆
身體真奇妙

--------------------------------------------

不要試圖欺騙身體,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因為孩子比我們更清楚
他們的身體感受敏銳而實在

待孩子以温柔,對身體以誠實
鼓勵孩子練出敏銳的覺察
以開放的心,聆聽、理解、尊重他們

當我們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
孩子會以信任回應我們的引導

當我看見病人孩子愈來愈合作
服藥愈來愈情願,愈來愈主動
甚至帶着愉快的心情來,彷彿我們只是傾偈玩玩
我心裏滿是感恩,知道這是正路

如果你的孩子也不願服藥,歡迎你帶他來診症
我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只看有沒有能幫忙的
希望孩子不委屈,爸媽不困擾,育兒更輕鬆~

診症預約: mslaitcm.com
想一起覺知育兒?
歡迎加入whatsapp媽媽group: bit.ly/ecmamawtspgp
Youtube: youtube.com/

聽懂孩子的身體呼聲一連2晚,天予半夜3點左右哭醒初時是靜靜的、克制的啜泣我以為她在做噩夢,只輕輕地發出安慰的聲音告訴她媽媽在身旁,她不孤單可是她不受安慰隨時間,哭聲漸漸變得強烈,令同床睡的我清醒了第一晚她說不睡了,睡不了,要出廳(玩)我以盡...
14/06/2025

聽懂孩子的身體呼聲

一連2晚,天予半夜3點左右哭醒

初時是靜靜的、克制的啜泣
我以為她在做噩夢,只輕輕地發出安慰的聲音
告訴她媽媽在身旁,她不孤單
可是她不受安慰

隨時間,哭聲漸漸變得強烈,令同床睡的我清醒了

第一晚
她說不睡了,睡不了,要出廳(玩)
我以盡量溫柔的聲線拒絕她,說:
現在黑孖孖,不是玩的時候,要睡了。
心想:這麼反常?

她委屈地哭,說:我想尿尿

陪完尿尿過後,她又說,不睡,要玩。

媽媽知道了!
隨即問她,是不是肚痛?
再摸着她的肚子問:是不是這裏不舒服?
她點點頭,哭聲變了,不委屈了。
願意跟媽媽回到床上,靜靜躺着,媽媽給她上驅風油。

媽媽發現上衣太短
在不斷翻滾的睡眠姿勢下,肚子應是大開了
摸上去,冷冷的,在空調下受涼了
用驅風油按着,大約45分鐘,天予都沒有出聲
只覺肚子慢慢暖和起來,就靜靜睡着了

第二晚,媽媽特意讓天予穿了被袋才睡
半夜又再聽見哭聲
今次媽媽沒有問,直接摸一下肚子
硬硬的,又着涼了

同樣方法,驅風油落在肚臍上,按着
15分鐘,就睡回去了

-------------------------

孩子半夜哭醒,令我醒了久久沒法再入眠,才寫了這文

對此,我沒有半句責備/埋怨
因為我認識天予

我知道她不是故意令我難受
她不是「不乖」
只是有特別需要,超出了自己的控制範圍,需要媽媽幫助

同時,我有足夠的醫學知識
能聽懂她身體的呼聲,辨明狀況,及時、適切地回應
以致當孩子有反常的行為,我不困惑,不責難

這2天回想,我都為此感恩

如果我是天予,我一定會深深地信任媽媽
因為她理解我
即使我不懂說,她也能聽明白!

媽媽願意幫助我,也有能力幫助我!
若我以後遇到困難,我還要找媽媽幫助!

----------------------

要充分理解孩子(尤其是幼兒),需要明白身體的基礎知識
他們還小,身體不適,說不出來

所以診間,我看見很多孩子委屈
「他不乖,就偏食!不聽話!」
(其實孩子脾胃不好,吃了就胃脹胃痛)

「他總是不肯睡!只顧着玩」
(其實孩子睡不着、很不安)

「濕疹總是抓,叫極都不肯停,他真的想好起來嗎?」
(痕癢確實難耐,尤其對孩子而言,忍不住也很正常,何況還加上焦慮)

我是醫師媽媽,香港註冊中醫師
受過系統的醫學訓練,理解孩子的身體不難

同時,我也希望裝備爸媽
認識身體的運作原理,掌握聽懂孩子身體的能力

我相信這不只是為建立孩子的身體
而是不再讓他們委屈,有能力理解和尊重他們
這樣,相信親子衝突都會大大減少,關係和信任也會飛躍進步

你渴望同樣理解孩子嗎?

想聽懂孩子的身體呼聲,歡迎pm我,了解我的網上課程

課程將教你:
✅認識身體的運作原理
✅辨別導致孩子反常行為的身體訊號
✅明白培養健康體魄的底層邏輯
✅分辨孩子的體質,針對孩子的需要調整生活習慣
✅培養出從小對身體覺察、對健康有把握的孩子

祝願你育兒順遂,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10/06/2025

最近有家長再次提起手寫字的問題。我在偏鄉觀察到越來越多小孩沒辦法好好書寫文字,其實錯別字的問題本來就不是一天兩天了,畢竟大家3C用慣了,大人的手寫都會退步,何況孩子。但,現在問題被拉到了另一個層次。

有家長認為寫字不行,至少要會打字,但孩子不同意。

「我兒子說,以後都用語音輸入就好了,為什麼要學打字?」

就這樣,手寫問題的戰場現在轉到了「還要不要學注音?」、「還要不要學輸入法?」這裡,我進一步問家長的想法,他們雖然覺得焦慮,總覺得哪不對,卻又說不上來。

我想起我國中的時候,老師曾經對我說,我的字太醜了,以後會吃虧。我回老師:

「以後都用電腦打字就好了啊。」

老師笑了,跟我說:

「好啊!你以後就當科學怪人,走到哪都揹著一台電腦!」

事隔多年,老師的一句笑話,某部份成了事實。唯一不同的,他以為我要揹的是重到不行的舊型電腦(那年連液晶螢幕都不普及),而我們現在的電腦輕又薄,更不用說智慧型手機了。

然而,手寫字到底還有沒有意義呢?

我有一個不是很樂觀的想法。

我認為手寫字有一天會被學校教育淘汰,雖然慢,但總有那麼一天。現在學校當然還有要求,只是那個要求的力道一年比一年弱,連理由都牽強。

但手寫字是不是對學習毫無意義呢?

好多年前我曾到麻省理工參訪,那次經驗對我來說很重要,直至今日,我依然受影響。我記得我們在走廊上看到一台很大的木造彈珠台,大概有一公尺多高。

我問朋友麻省理工怎麼有這東西,才發現那不是普通的彈珠台,而是可以透過機關計算不知道幾元幾次方程式的「無電力計算機」。把機關調整好,就意味著設定好算式,而後將黑色球球放下去,他就會掉到正確答案的位置。

聽說那是某年學生送給教授的生日禮物。我當時很驚訝,因為這個鬼東西完全「不實用」,但偏偏又需要複雜的計算與設計頭腦,還有手作、操作機具的能力。至少我在台灣很少看到這種東西,這倒不是因為台灣學生做不出來,真正的問題是:到底誰這麼無聊,會去花時間搞這東西出來?

我們的教育多半只願意讓孩子把時間花在「有用」的事情上,而殘酷的是,家長的判斷往往與其文化資本有關,每個階層的人對「有用」的認知不一樣,教育投資的標的也不一樣。(在我看來,每年都有海量的補習費被丟到海裡。)

很多家長以為自己在投資孩子的未來,其實只是在消除自身的焦慮。

話說回麻省理工。我真正震撼的,是他們對「動手做」這件事的重視。

我記得他們的校徽是一個哲學家與一個工匠,主張的精神就是手腦並用、從做中學。而這個精神在台灣不能說沒有,事實上概念早已存在,只是推行起來困難重重。

學校體制要顧及的面向太多,大多數動作與其說是為了教育,不如說更傾向於「管理」。

我真的、真的沒有要批判這件事的意思。我幾年前會罵,但隨著經歷的事情越多,我越來越覺得管理有其必要性,或是必然性。簡單來說現實就是如此,資源就是不夠,貿然把理想倒到現實裡,就是幫渾沌日鑿一竅,未必有幫助,更可能造成破壞。

我在偏鄉做的事情,與其說是改革或補救,不如說是純粹提供協助與選擇。我開始想辦法與體制內密切合作,甚至重操起幾年前不屑為之的「補教事業」,為體制內孩子們上點「課內」的東西,突破、思辨什麼的,是急,卻也急不得。

只有願意到書屋全自學的孩子,我才有可能規劃更完整的體驗課、思辨課。

我前面說有點不樂觀的看法,來自這段時日的觀察。我認為只有最有眼光、有餘裕的家庭,才會讓孩子去學各種看似「無用」的東西。

就像人們明明已有現代廚房,但許多城市裡的孩子都有露營的經驗,讓孩子學著生火、搭帳篷甚至到野外「微求生」,對許多父母來說有其重要性。

這是一個處處都追求自動化的時代,但真正殘酷的事情是,越有能力不依靠機器、電腦自動完成一件事的人,往往就是那個領域最頂尖的人。

就像《絕命毒師》的主角,能在很普通甚至克難的環境之下,依靠化學知識製造出純度99%的冰毒。人類的文明飛速前進,但真正掌握資源的、有教育眼光的人,依然會選擇用大量接近原始的方式介入孩子的教育。

富人一邊歌頌著科技的美好,一邊卻嚴格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3C,當語音輸入、AI語言模型讓偏鄉的孩子嚮往起不用學習打字、寫字的未來,城市裡的菁英家庭,從父母到孩子都維持書寫與閱讀紙本書的習慣。

我所不樂觀之處在此。在不知多久的將來,如手寫字這類較為原始的學習方式,可能只會被菁英家庭保留,而他們往往有能力把孩子送到資源充足的地方學習,老師不會過勞、情緒失控,學生也可以真正擁抱學習的快樂,而不需要被用低時間成本的方式規訓、管理。

我能做的,就是在我的小地方,在北海岸繼續我的理念。用極為有限的資源,試著讓孩子能有最豐富的「體驗」。

我有一次到漁港買了一隻章魚,那是少數在地可以捕撈到的漁獲(其餘多數是進口或外地來集貨的),就這樣活生生的拎回學校,讓孩子摸摸、看看。

有的孩子會怕,我請他迴避。至於敢面對的,我把刀交在他們手上,告訴他們怎麼殺章魚,而後,他們在我的引導下一邊用微微顫抖的手,一邊與章魚道謝、道別,料理自己的午餐。

孩子在書上看過章魚的構造,知道章魚有三個心臟,但從未碰觸過活體。我相信在那堂被突襲的自然課裡,他們學到了更多,也留下深刻的記憶。

這些經驗,是AI或其他科技無法給予的,是真正屬於人的,有靈魂的學習。

意外成為實驗小學校的校長後,我至今依然堅持學校的孩子每天都要動手做飯,與老師一起。他們自己學會主動打掃環境,自己蓋小溫室、種菜種花、也自己鋪設草皮。他們會鬧事、搞破壞,會拿颱風的倒樹蓋基地,會生火,會製造各種不同的小東西。

手寫字只是我展開這一連串思考的一環,而我始終相信,無論孩子是否願意練習手寫字,只要能有大量的機會讓他們「動手」,都會是很好的。

我始終記得,父親當年的工廠在八里的河邊,我在荒地撿拾芒草和垃圾,搭建了一個不怎麼像樣的瞭望台。那是我童年重要的記憶,對我成長的幫助,遠遠超過學校自然課、美術課的總和。

最後,提供給所有想讓孩子「動手」搞點事的家長, 野渡書屋的營隊還有最後名額,請加緊腳步報名。

這次營隊分成「山」與「海」兩大主題,我們會走到海岸、山裡,有真正的、來自土地的走讀,要一起煮飯、一起整理二手書、一起策展、一起編寫劇本或歌曲。

假期2日帶着天予,完全冇空間出post🙈過晒時仍然想記錄下,手工系媽媽超級療癒的親子日🥰感謝 Soil4Life  宣傳,有幸參與由Save the Children Hong Kong 香港救助兒童會主辦的Generation hope系...
01/06/2025

假期2日帶着天予,完全冇空間出post🙈
過晒時仍然想記錄下,手工系媽媽超級療癒的親子日🥰

感謝 Soil4Life 宣傳,有幸參與由Save the Children Hong Kong 香港救助兒童會主辦的Generation hope系列活動

首先是自然脈絡 Natural Network🌱帶領的海玻璃吊飾工作坊,親子手作同時教育孩子海洋環保的訊息。
💎海玻璃真是美麗又獨一無二的材質!扭轉了海洋垃圾的命運,同時富有教育意義。

配合保護海洋主題🌊,媽媽把海玻璃畫成天予最喜愛的企鵝🐧(醫師媽媽常常與天予一同觀看動物紀錄片,這是我們的screentime)。
繫上頸繩前,看見天予拿着企鵝仔把玩,心頭一暖💕
帶着作品回到日常生活,相信孩子都深刻記得要保護海洋。

之後是南豐紗廠導賞團🧺,了解紗廠的前世今生、從棉花到紗線、成衣的製作過程,媽媽長見識了。
天予最喜愛的,倒是為數眾多的、不同種類的可愛狗狗🐶😆

雖然後續的繪本活動意外取消,甚可惜。
但午膳過後,驚喜被邀請參加 縫補寶康健服裝 工作坊🤩 認識了劉姑娘(縫補寶創辦人),並由她親自教授下製作了拼布髮圈😍😍 超lucky!
感謝劉姑娘的信任,讓媽媽自選環保布料配搭🥰,交流間亦甚欣賞她對車縫及服侍老友記的熱誠,為便利老友記製作不同的康健服裝👩🏽‍🦼,及善用環保布料。
雖然天予的髮量有排未用得上髮圈,但坐巴士回家途中,髮圈已被當成軚盤把玩🤣🤣
媽媽看着自己手製的作品受孩子喜愛,怎能不甜入心🥰

最後,非常感謝各主辦、協辦單位
希望遲下再有機會參與這些高質素的親子活動🥰

//中醫看重體質差異,亦有一套對餵奶的完整認識。不夠母乳,是有明確原因,可以調整的。奶不是勉強擠就擠得出的。母乳,是媽媽的氣血,是媽媽的能量和營養。正因為是人的氣血,直接讓BB飲用,才會吸收得這麼快這麼有效、營養比例剛剛好,最符合人體的需要...
21/05/2025

//中醫看重體質差異,亦有一套對餵奶的完整認識。

不夠母乳,是有明確原因,可以調整的。奶不是勉強擠就擠得出的。

母乳,是媽媽的氣血,是媽媽的能量和營養。
正因為是人的氣血,直接讓BB飲用,才會吸收得這麼快這麼有效、營養比例剛剛好,最符合人體的需要。

那怎樣的媽媽才有足夠的奶供養BB呢?

就是媽媽本身的氣血很充足。
所以氣血充足的媽媽
(體型微胖而非水腫、有做開運動、氣血旺盛面色好)
通常奶量充足,甚至有許多多餘的奶可以泵出來。

相反,
素體虛弱、文弱書生類、缺乏運動、體型瘦削、
面色蒼白/萎黄、常感疲累體能差的媽媽,
或因產後大出血而氣血大量流失的媽媽,
餵奶會遇到相當的困難。

因為媽媽本身都不夠氣血,
身體資源匱乏,自然沒有餘裕分給BB,額外供養一個生命成長。

如果勉強餵奶,媽媽身體機能可能都會受到影響,
例如頭暈、體力不支、防衛抵抗力不足,
容易着涼生病、關節痛等等,
對媽媽的身心造成非常大的耗損。

所以,不夠奶都是媽媽的錯?
又不能這麼說!

除了氣血不足的虛弱體質外,餵奶的另一個大阻礙是......//

母乳對BB最好!對媽媽又是不是最好?|唔夠奶的原因竟是...?|媽媽原罪?三姑六婆也可能是兇手!|中醫詳解母乳餵哺困境|有咩出路?|懷孕媽媽可以提早準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dog5i95W8

🎉感謝 Soil4Life  老闆娘的邀請🎊第一次準備共學講座😆題目是自訂的~~😆 「如何培養不焦躁、不內耗的孩子?」很興奮呢~Mark定時間~ 23/5(五)一起Zoom參與~~立即入group報名~ 👍🏻
09/05/2025

🎉感謝 Soil4Life 老闆娘的邀請🎊
第一次準備共學講座😆
題目是自訂的~~😆 「如何培養不焦躁、不內耗的孩子?」
很興奮呢~

Mark定時間~ 23/5(五)一起Zoom參與~~
立即入group報名~ 👍🏻

*5月Soil4life家長共學Zoom*——
*【休息教育 の 如何培育「不焦躁,不內耗」的孩子】*💆🏻‍♂️💆🏻‍♀️💆🏻

「努力不一定會被看見,
但休息一定會。」 - 打工仔網絡金句🚬
(如果你識得苦笑,你已經可以直接跳去報名😎🙌🏻)

我們都是在效益至上的社會中長大,在那裹,*努力到至死方休被視為美德,「休息」是生活奢侈品、很多時與懶惰睇齊、甚或令人感到愧疚*。漸漸地,我們的身心跟不上這不合理的使用方式,病——作為最後的警號亦油然而生。

然後有一天,我們成為了父母,*無意間、毫無覺察下*,把這份不得休歇的生活同樣地放了在孩子身上;結果我們的教育,傳承着的是焦慮、躁動、不安、內耗……

或許相關的心理、個人成長、教育向的講座我們都有涉獵過,所以Soil4Life家長共學今次反其道而行,邀請到 *醫師媽媽 從「身」出發——從「認識身體需求」的角度,一齊探討點為之「真正的休息」* :到底在百忙中,如何調整身體,休息得更有效?作為家長又可以怎樣為生於焦躁世代的孩子解毒,重拾無價的身心健康?

誠邀你一齊來和醫師媽媽共學,為家庭把把脈,來一場育兒上的望、聞、問、切之旅:
👀望——
看見自己和孩子的身心需要
👂🏻聞——
察覺自己病(都市病及過勞問題)的根源
❔問——
反思十全大補式教育的潛在問題與出路
🫴🏻切——
相互交流,感受不同家庭的教養脈搏

嘉賓簡介:黎可欣醫師(又稱醫師媽媽)
育一女、香港註冊中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士、
「覺知育兒」實踐者:透過緊密的親子連結,培養孩子從內到外:敏銳的覺察;正確認識身體、情緒及致世界;內在柔和安定。
《醫師媽媽mamaEC》及《醫師媽媽 覺知育兒》 YouTube Channel 創辦人

主持:四月 (營養師媽媽,專注兒童飲食教育的非牟利組織「家嚐」創辦人)

日期:2025年5月23日(五)
時間:晚上8:15-9:30(HKT)
地點:Zoom meeting
(一星期內可重看錄影)
對象:有休息困難的家長、百忙纏身的家庭、希望/正嘗試走出洪流的孩子父母

主辦:Soil4life & 家嚐 Savor Hut • 做孩子的營養師

* 報名方法見留言

醫師媽媽 YouTube Channel:
www.youtube.com/
醫師媽媽 覺知育兒 YouTube Channel:
https://m.youtube.com/

#家長共學 #休息教育 #覺知育兒
#身體需求 #焦慮 #不安 #躁動 #內耗
#正確休息 #解毒 #無為而治
#醫師媽媽 #黎可欣醫師
#泥土學習室 #家嚐
#冷知識 #打工仔網絡金句其實出自諾貝爾得主 #扭曲了的是都市人的我們

Address

Hong Kong

Website

http://youtube.com/@ecmamaparenti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醫師媽媽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