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0/2025
                                            最近有一宗在印度發生的新聞,是完當地法院判決,指醫生的字跡太潦草難以明白,指令醫學院加入書寫課程 。然後我收到很多朋友轉發,再問我的字是否也像「鬼畫符」 。我的字體如何,大家自己評論,但這件事也引起我一些感受。
不止一次,經過病房的時候,幾個護士會圍在一起研究另一位醫生寫的到底是什麼,偶爾也會詢問我的意見。坦白說,有時真的要運用非凡想像力,再配合前文後理,才可以估得到 。很多時候我給的建議是直接聯絡那位醫生詢問,畢竟準確溝通才是最重要!
其實真正重要的,不是字體的美觀,而是用心的處理臨床治療,當中包括準確而有效的溝通。
所以只要全部改用電腦就沒有這個問題了?我覺得並非如此。寫字可以隨便太潦草,用電腦也一樣可以輸入資料不準確、不齊全。我最近看了一個出院撮要,六版資料當中全部都是用舊資料複製的,當中有所錯漏之餘,病人入院進行的手術卻隻字不提,根本沒有達致有效溝通,也阻礙了病人的後續治療 。😔
另一個個案,在電腦系統中詳細輸入了用藥的詳細指示,但原來軟件出錯,並未在藥物資料上反映,直到病人詢問才發現相關漏洞。🤷
醫護工作當中,其實很大部份也是溝通的工作,而手寫文字就是溝通的其中一個媒介,用心將要交代的事情準確傳遞,才最重要。而「可閱讀」的字體,大概是基本吧 。
如果下次分享更多關於抄寫和電腦應用的事情 ,你們有興趣嗎?
 #醫者閒聊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