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秉康醫生 Dr Derek Wong

黃秉康醫生 Dr Derek Wong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Neurosurgery

最近有一宗在印度發生的新聞,是完當地法院判決,指醫生的字跡太潦草難以明白,指令醫學院加入書寫課程 。然後我收到很多朋友轉發,再問我的字是否也像「鬼畫符」 。我的字體如何,大家自己評論,但這件事也引起我一些感受。不止一次,經過病房的時候,幾個...
05/10/2025

最近有一宗在印度發生的新聞,是完當地法院判決,指醫生的字跡太潦草難以明白,指令醫學院加入書寫課程 。然後我收到很多朋友轉發,再問我的字是否也像「鬼畫符」 。我的字體如何,大家自己評論,但這件事也引起我一些感受。

不止一次,經過病房的時候,幾個護士會圍在一起研究另一位醫生寫的到底是什麼,偶爾也會詢問我的意見。坦白說,有時真的要運用非凡想像力,再配合前文後理,才可以估得到 。很多時候我給的建議是直接聯絡那位醫生詢問,畢竟準確溝通才是最重要!

其實真正重要的,不是字體的美觀,而是用心的處理臨床治療,當中包括準確而有效的溝通。

所以只要全部改用電腦就沒有這個問題了?我覺得並非如此。寫字可以隨便太潦草,用電腦也一樣可以輸入資料不準確、不齊全。我最近看了一個出院撮要,六版資料當中全部都是用舊資料複製的,當中有所錯漏之餘,病人入院進行的手術卻隻字不提,根本沒有達致有效溝通,也阻礙了病人的後續治療 。😔
另一個個案,在電腦系統中詳細輸入了用藥的詳細指示,但原來軟件出錯,並未在藥物資料上反映,直到病人詢問才發現相關漏洞。🤷

醫護工作當中,其實很大部份也是溝通的工作,而手寫文字就是溝通的其中一個媒介,用心將要交代的事情準確傳遞,才最重要。而「可閱讀」的字體,大概是基本吧 。

如果下次分享更多關於抄寫和電腦應用的事情 ,你們有興趣嗎?
#醫者閒聊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今個星期來討論一些有關腦出血(出血性中風)的迷思 。🤔有關中風的資訊,可以參考:https://brainhealth-hk.org/%E4%B8%AD%E9%A2%A8%E5%A4%A7%E8%87%B4%E5%8F%AF%E5%88%8...
28/09/2025

今個星期來討論一些有關腦出血(出血性中風)的迷思 。🤔
有關中風的資訊,可以參考:https://brainhealth-hk.org/%E4%B8%AD%E9%A2%A8%E5%A4%A7%E8%87%B4%E5%8F%AF%E5%88%86%E7%82%BA%E7%BC%BA%E8%A1%80%E6%80%A7%E4%B8%AD%E9%A2%A8%E5%8F%8A%E5%87%BA%E8%A1%80%E6%80%A7%E4%B8%AD%E9%A2%A8_%E9%BB%83%E7%A7%89%E5%BA%B7/

中風是因為「爆血管」?
腦血管破裂導致出血性中風只佔中風個案中約20-25%,大部分跟高血壓有關,亦可能與腦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血管病變有關 。

出血性中風比較嚴重?
其實不論缺血性還是出血性中風,都可以有不同的嚴重程度和影響不同的身體機能,主要視乎受影響的範圍大小和該位置所負責的功能而定 ;但跟據統計,出血性中風的確嚴重一點,但每名患者的情況也有所不同 。

出血性中風要止血?
其實大部分病人也不是不停的流血(否則短時間內已經死亡…),但的確要儘快控制血壓,減低血塊變大的機率;然後要確定出血的原因,加以控制。假如出血是由於動脈瘤破裂,可能要盡快安排手術避免再次出血 。如果是因為高血壓而導致,血壓的控制就是關鍵。

腦有瘀血要用藥物去「散瘀」?
坊間有不少人誤解,腦出血後要服用「行氣活血」的藥物幫助瘀血吸收。但這樣做可能適得其反,導致患者再次出血!暫時醫學上還沒有證據這些藥物(包括中藥)可以幫助患者加速復原 。

腦出血一定要手術處理?
其實腦內的瘀血會自行慢慢吸收,除非瘀血體積大而導致顱內壓力上升,否則不一定需要手術處理。而腦內的瘀血吸收也不一定跟復原有直接的關係,所以動手術取出瘀血未必能夠令患者加速復原 。

預防勝於治療,要避免中風,還是要從年輕開始關注自己健康,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留心血壓控制。

#中風 #出血性中風 #高血壓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當年在急症室工作的時候,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還有疑病症的病人,經常因為頭痛到急症室求診,並要求「照腦」。由於根據病歷在短期內已多次進行電腦掃描,醫生取出電筒,真的就幫她「照一照」 。🤷當然只是笑話一則 。其實頭痛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根據...
15/09/2025

當年在急症室工作的時候,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還有疑病症的病人,經常因為頭痛到急症室求診,並要求「照腦」。由於根據病歷在短期內已多次進行電腦掃描,醫生取出電筒,真的就幫她「照一照」 。🤷
當然只是笑話一則 。

其實頭痛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超過一半的人受到頭痛影響 。確實,並不是所有的頭痛個案都必須立刻進行影像檢查,但有些時候及時的影像檢查可以確診情況,避免惡化 。那麼醫生什麼時候會建議進行影像檢查?以下是幾種需要特別注意的情況。

一、突發性嚴重頭痛
任何突發的情形,主要擔心血管問題。出血性中風、血管瘤破裂,都可以引致髗內壓力上升,患者會突然出現嚴重頭痛。

二、長期出現的頭痛
一般的壓力性頭痛,通常在休息後都會改善。如果相關痛症長期出現,就應該找出頭痛根源。很多時候也需要進行影像檢查,因為很多病變例如腦部腫瘤,也會導致頭痛 。

三、中年以後才出現的頭痛
隨着年紀增長,各種腦部病變出現的機率也提升,所以如果出現頭痛,就更值得進行影像檢查,排除腫瘤、積血等問題。

如果頭痛伴隨有其他病徵,也記得要告訴醫生,因為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情形,考慮是否值得進行相關的影像檢查。其實頭痛可以有很多原因,而現代的影像檢查先進,是診斷和處理頭痛的其中重要一環 。

想知多一點,可以瀏覽網站 。
https://shorturl.at/tvL9o

#頭痛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一名曾經患癌的病人,最近出現言語不清、頭暈的,初步懷疑腦內有腫瘤,進行磁力共振後緊張的問我 。這樣簡單的一個問題,讓我想足了一星期 。是有腫瘤了,是壞消息吧⋯⋯但腫瘤很大機會可以完全切除,算是好消息吧!卻還未知道是良性還...
10/08/2025

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一名曾經患癌的病人,最近出現言語不清、頭暈的,初步懷疑腦內有腫瘤,進行磁力共振後緊張的問我 。這樣簡單的一個問題,讓我想足了一星期 。
是有腫瘤了,是壞消息吧⋯⋯但腫瘤很大機會可以完全切除,算是好消息吧!卻還未知道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腫瘤,又如何知道是好是壞?

我們很多時候也習慣了二元思維 ,事情只有好壞兩極,但世事又豈能如此清晰界別?最好的事情也不完美,所謂完美的就只會迎來往後的衰敗;最壞的事情上往往讓人進步,在黑暗中更容易找到光源。主沒應許天色常藍,但賜常存的平安 。
“你們應該一無掛慮,凡事要藉著禱告和祈求,懷著感恩把你們的需要告訴上帝。 這樣,上帝那超越人所能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
‭‭腓立比書‬ ‭4‬:‭6‬-‭7‬ ‭CCB‬‬

最後手術順利將腫瘤都切除了,壞消息確認是惡性腫瘤轉移到腦部,要配合電療減低復發的機會;但好消息是確認身體暫時已經沒有剩餘的腫瘤,病癥也正慢慢改善 。願平安 。

#腦腫瘤 #醫者閒聊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在戶外的時候遇到閃電如何處理?天熱的時候瀕臨中暑、熱衰竭如何處理?遇到毒蛇、蜜蜂、野豬又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在我過去參與越野賽的時候,真的經常要自己去面對。我實習以後,第一個工作崗位剛好是瑪麗醫院急症室,也有機會遇到以上的問題。所以昨天晚上主...
07/08/2025

在戶外的時候遇到閃電如何處理?天熱的時候瀕臨中暑、熱衰竭如何處理?遇到毒蛇、蜜蜂、野豬又如何應對?

這些問題在我過去參與越野賽的時候,真的經常要自己去面對。我實習以後,第一個工作崗位剛好是瑪麗醫院急症室,也有機會遇到以上的問題。所以昨天晚上主持的一輯醫生與你,請到我過去的上司作嘉賓,討論這些熟悉的課題,特別有親切感。加上輕鬆的氣氛,大家真的不要錯過,記得網上重溫!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doctorandyou2021/episode/1035522

#醫生與你 #港台電視31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人家問我,做醫生是不是壓力很大,很多時候都會輕描淡寫的回答,其實有些時候也不懂如何去解釋。今個星期分享幾件事,都讓我感受頗深的,或許透過事情會更容易將感受去分享。一個長者來看診,就覺得自己記性差是因為腦中風,我看她的紀錄覺得她中風的機率不太...
03/08/2025

人家問我,做醫生是不是壓力很大,很多時候都會輕描淡寫的回答,其實有些時候也不懂如何去解釋。今個星期分享幾件事,都讓我感受頗深的,或許透過事情會更容易將感受去分享。

一個長者來看診,就覺得自己記性差是因為腦中風,我看她的紀錄覺得她中風的機率不太高,也不想她破費去進行影像檢查,但她堅持。回來看報告前她一直擔心,結果是原全正常的,她立刻就高興起來,又說自己不需要再被魔鬼帶來的憂慮折磨了。有時候病人的想法,不是單靠數據可以說服的 。她要的是平安 。

一位患有腦癌的病人,經過手術、電療、化療,但腫瘤不受控制。病人和家人都樂觀面對,始終這類型腫瘤的展望很差,大家都有準備,也不願接受一些會有很多副作用的治療。他們想趁身體狀況還許可時去旅行,我非常鼓勵他們,複診後他們就去買機票,隔天就出發了 。她們要的是生活,不單是治病的日子。

一位相識六年的病友,當年頭痛而發現腦內生長腦膜瘤,我記得她笑著輕鬆面對手術的樣子,順利進行手術,良性腫瘤割除了理應都安好;豈料數年後復發,竟然發現演變成極度罕有的惡性腫瘤,雖然經過手術、電療等治療,但仍然復發及蔓延,但她依然樂觀面對 。不久前知道她離開了,我會記得她的笑聲。感謝她讓我可以和她一起面對生命中的一段困難,雖然沒有辦法將每一個問題都解決,生命短暫而無常,但主恩帶領當中滿有平安喜樂。

遇有很多人和事,難以都一一記下;可能都不是甚麼驚天動地的故事,但感受都是有份量的,情感都是有力量的,我都記在心中。所以這個周末,要讓自己身心靈都休息、沉澱。感恩,明天繼續努力。

#醫者閒聊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27/07/2025

旅居海外的一位中年女士,因為一隻眼睛視力模糊而在外地求診。眼科醫生沒有發現明顯的眼睛問題,但發現眼底的視神經比較蒼白,所以回港後安排了影像檢查,才赫然發現大腦內有一個約三厘米的腫瘤,壓着視神經線,所以導致視力模糊的情況 。

在眼睛後方常見的腫瘤例如腦膜瘤、垂體瘤,都屬於良性的腫瘤,生長速度一般比較慢,患者很多時候因為視力逐漸惡化,但初期病徵不明顯,所以直到腫瘤體積相對較大的時候才發現。

會影響視力的,也不局限於眼睛後方這個位置的病變 。眼睛發出有關視力的訊號,一直傳送到大腦後方的枕葉負責分析處理,所以這個路徑上的病變,例如枕葉的腫瘤,也可以導致視力模糊。

由於初期病徵只影響視力,見過不少病人將精力都放在處理眼睛相關的問題,例如白內障、黃斑病變等等 ;但如果處理好這些問題,視力依然沒有改善,就更應該進行腦部影像檢查了!

這類腫瘤越早處理,視力恢復的機率就越高;反則而言,延遲了處理,除了視力更差以外,也可以導致其他問題,而且要處理的話風險更高!

P.S. 圖中眼睛後白色的是腦膜瘤
#腦腫瘤 #視力模糊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在這颱風襲港的週日,來點輕鬆的。很多人問我打風時有沒有需要返回醫院,答案是:從來都沒有因為颱風影響工作行程,在公立醫院如是,現在私營執業也如是,因為只要病人還在醫院留醫,就需要醫生,儘管外邊十號風球也沒有分別。記得第一年在瑪麗醫院工作,颱風...
20/07/2025

在這颱風襲港的週日,來點輕鬆的。很多人問我打風時有沒有需要返回醫院,答案是:從來都沒有因為颱風影響工作行程,在公立醫院如是,現在私營執業也如是,因為只要病人還在醫院留醫,就需要醫生,儘管外邊十號風球也沒有分別。

記得第一年在瑪麗醫院工作,颱風前問資深的同事相關安排,得到的回覆是「必須的」員工就要回去。何謂必須?有人說是當值的、有人說是有正在跟進的病人在留院,莫衷一是。結果,大部份醫生也回到醫院!這個習慣,二十年來也沒有改變。

有人問我為甚麼要這樣,打電話問一問就好;我回答都很簡單:「這是醫生的責任呀」。事實如此,術後的病人在醫院,作為外科醫生如何可以不去看顧?而且,醫生不是唯一在颱風中工作的人,整個醫院的同事,由護士、病房助理,到餐廳的同事,都在努力工作中,醫生又何以可以例外?況且,沒有看到病人的情況,作為醫者也不放心。

希望今次這颱風沒有對社會影響太多,願大家都平安。

#行醫日記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神經外科和骨科也會處理脊椎問題,有不少病人因為頸痛、腰痛等問題,來到我的診所查詢相關的手術。很有趣的觀察:很多人對手術有所誤解,有人不一定需要手術,但誤以為手術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另外有些病人情況明顯要進行手術,卻寧願抵受病徵折磨,不願進行手...
12/07/2025

神經外科和骨科也會處理脊椎問題,有不少病人因為頸痛、腰痛等問題,來到我的診所查詢相關的手術。很有趣的觀察:很多人對手術有所誤解,有人不一定需要手術,但誤以為手術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另外有些病人情況明顯要進行手術,卻寧願抵受病徵折磨,不願進行手術 。

其實自我們直立走路活動以來,脊柱就開始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支撐着脊柱的就是旁邊的肌肉,如果長期姿勢不良,核心肌肉力量不足等,也會令很多人的脊柱受力不均要加速退化 。常常在影像中見到的骨刺、椎間盤突出等,其實都是退化的結果,但不一定是痛楚或病徵的根源。

要處理脊椎問題,首先要知道病徵的原由,對症下藥 。例如一個頸痛、腰痛病人,影像見到各種退化性病變,但痛楚的根源可以是嚴重繃緊的肌肉;另一個患者,差不多的影像,痛症卻可以是來自不穩定的脊椎關節;也有可能在影像上見到相同的退化情況,但患者完全沒有相關病徵!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我經常跟病人說,我要醫治的是人、不是影像 。

上星期主持《醫生與你》討論脊柱變形,我非常認同教授分享,手術主要用於嚴重的痛症、或神經線嚴重受壓的情況。面對這些嚴重的問題,或者甚至可能出現嚴重痛症、走路不穩定、四肢嚴重麻痹等,手術可能是必須的。但除了手術以外,還要留意日常對脊柱的保護,改善姿勢和核心肌力!

記得留意下面連結,重溫上星期的節目內容 。
https://youtu.be/fe57k2BhF7Y?si=NrJMmibB9esbe-0N

#脊椎退化 #神經外科 #醫生與你 #黃秉康醫生

04/07/2025

想知乜嘢係腦震盪?唔好錯過!

02/07/2025
腦動脈瘤並非腫瘤,是血管的一個弱點,突然出血可以有生命危險。見過不少腦動脈瘤出血的病人,有不幸的出血後腦部嚴重受損,返魂乏術,很年輕就遺下妻兒離開了……大部份的患者,突然出血以後導致永久的殘障,影響日常生活。可以好像今次的受訪者,出血後只有...
21/06/2025

腦動脈瘤並非腫瘤,是血管的一個弱點,突然出血可以有生命危險。見過不少腦動脈瘤出血的病人,有不幸的出血後腦部嚴重受損,返魂乏術,很年輕就遺下妻兒離開了……大部份的患者,突然出血以後導致永久的殘障,影響日常生活。可以好像今次的受訪者,出血後只有嚴重頭痛情況,處理後康復進展理想,可算是不幸中之大幸 。

有些人在身體檢查時,赫然發現腦動脈瘤,但因為擔憂手術的風險而決定觀察,我非常尊重他們的決定,但大前提是不可以過度憂慮,令血管瘤未出血已經拖垮身心健康。

但我較早前遇到另一個案,動脈瘤出血了,出現嚴重頭痛,但患者初時不願接受手術,拖延治療了。結果在過多月內不知出血多少次……最後頭痛越演越烈,甚至出現意識模糊的情況,原來顱內積存大量瘀血,要立刻進行開髗手術處理!其實這樣的個案,如果早一點處理,應該可以考慮微創導管手術,後遺症也會比較少。

大部份人也不知道自己患上腦動脈瘤,因為未出血時大多沒有病徵。所以萬一出現突發性的嚴重頭痛,不要掉以輕心。感謝TVB最強生命線本星期分享有關腦動脈瘤的資訊,記得重溫!
https://youtu.be/YkGiILk-Mjw

#腦動脈瘤 #神經外科 #黃秉康醫生

Address

Hong Kong

Telephone

+85293611555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黃秉康醫生 Dr Derek Wong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黃秉康醫生 Dr Derek Wong: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