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09/2023
(轉載自信報2023年9月1日以刀結緣湯偉聰醫生專欄)
核廢水與你無關?
遺傳基因掌管細胞一切功能,在自然界,基因的不穩定性令每種動物個體都有所不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越的個體連同基因會得到繁衍,次等基因會逐漸被淘汰,所以動物,包括人類,才可以進化,在人類的進化史中,基因的不穩定性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現時人類已經沒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環境挑戰,醫療日益發達,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基因的不穩定性反而為人類帶來疾病,癌症正是由基因突變所致,是人類第一大殺手。在過往二、三十年時間,眼看很多癌症比率越來越高,例如肺癌、腸癌、甲狀腺癌等,身邊有很多醫生、朋友都是受害者。以往患上肺癌的病人多為吸煙人士,現時肺癌多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多為非吸煙、生活規律人士。
究竟什麼因素令到這些癌症比率提升?肺部是接觸環境第一線的器官,試想一下,如果每天呼吸的空氣受到污染,肺癌的比率怎可能不上升;再試想一下,會否在30年前有一次環境污染,令到食水、空氣帶有致癌物質,這件事情可能不為人知。但到了30年後的今天,肺癌的比率漸增,亦不可能查出30年前發生了甚麼事、會否是導致現時肺癌比率飆升的主因?
另一個接觸環境第一線的器官是腸道,大腸癌比率亦不斷增加,會否與環境因素有重要關係?會否是一次大規模的地溝油事件導致?如果你發揮無限的想像,可能自己也會吃一驚。
日本政府將核廢水排出大海,核元素雖然經過稀釋,但總排量不變,大量稀釋令其行動符合國際排放條件,但在大自然內累積下來的總量並不會改變。肺部與腸道每天都接觸到空氣與水,是接觸環境的第一道防線,不難聯想到日後癌症比率提升會與環境核污染掛鉤。
而甲狀腺癌亦是另一個癌症比率大幅提升的疾病,甲狀腺是內分泌器官,賀爾蒙主要的原材料是碘,甲狀腺是常見吸引放射性物質的器官,核排放會否令甲狀腺癌大幅提升?這等等的疑問,即將由一個人類的大實驗證明,你與我就是實驗中的主角。
日本排放核廢水,與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