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2019
想不到「經皮毒」居然這麼毒!
2016-08-04 由 科學育兒創新社 發表于健康
「經皮毒」是指經過皮膚吸收,沉積在體內的毒素。我們日常所用的洗護用品,包括洗髮水、沐浴露、化妝品、藥膏等都含有非常微小的化學元素,它們能夠破壞皮膚的防護壁,進入到我們的體內,形成毒素。
在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是怎樣接觸到不同的化學物質的呢?早晨洗漱的洗面奶、牙膏;洗碗用的洗滌劑、消毒液;洗衣服用的洗衣粉、漂白粉;晚上的卸妝水、洗髮水、沐浴露等等;除此之外,寶寶的紙尿褲、女性的生理用品、日常使用的防蟲劑、除濕劑等等都含有化學物質。
由於經皮毒是經由皮膚吸收,並且難以分解,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傷害,因此需要媽媽們格外注意。
大家都知道水和油是無法混合到一起的,這就好比是合成洗滌劑的原理:為了讓本來無法混合到一起的物質混合到一起,就添加一些合成界面活性劑,利用化學反應使其混合到一起並安定。
這種混合合成技術在市面上的商品中廣泛使用,包括沐浴露、洗髮液、護髮素、漱口水、洗滌劑、牙膏、化妝品、洗衣類產品、芳香劑、除草劑等……因此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由皮膚進入身體的「經皮毒」了。
皮膚作為身體最大的組織器官,擔負着保護、排汗、呼吸以及排出體內多餘垃圾油脂的作用。但由於上類商品中所含的合成界面活性劑對皮膚的皮質層有着極強的破壞作用,使得一些有害物質直接經由皮膚滲透進體內,堆積在血液和脂肪中,增加大腦和排毒器官的負擔。
我們身體各部位皮膚對於毒素的吸收力都不相同,詳見下圖↓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生殖器對於經皮毒的吸收能力特彆強,因此建議媽媽們給寶寶洗澡的時候,使用乾淨的清水為寶寶清洗生殖器官。
有害物質對大腦和免疫力造成很惡劣的影響,大腦組織有六成是脂肪,有害物質極易在脂肪中堆積。當大腦輸入口發現有害物質侵入的時候就會及時關閉血液通道,但也有一些微小的有害物質會直接進入腦部,對大腦造成傷害。容易產生多動症、自閉症、對環境適應困難等。
經調查,2000年日本幼兒哮喘病的發病率相較1982年增加了21倍。這是由於身體吸收了這些有害物質,免疫力遭到破壞,產生疾病,除了哮喘病之外,還極易產生皮膚炎症、過敏、氣管及支氣管炎症等過敏性疾病。
2016年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對市面上60款沐浴露進行了化學物質、微生物及防腐劑效能的檢測。結果顯示其中有超過一半的樣品含有污染物——二噁烷,23款樣品中含有致命的防腐劑——MIT、CMIT。美國接觸性皮膚炎協會將MIT評為年度致命物質!
二噁烷又叫二氧六環,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呈無色液體狀,稍有香味,具有微毒。它對皮膚、眼部和呼吸系統有刺激性,並且可能對肝腎功能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二噁烷急性中毒也可能會導致死亡。
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在2015年12月的報告中指出,化妝品及洗護用品中的二噁烷含量低於10ppn(濃度水平)為安全。
洗護用品在正常使用下會被沖洗掉,二噁烷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太大傷害。但根據經皮毒的一些特質來說,由於化學物質的繁多,使得一些物質之間會存在一些因果關係,但這些副作用並不是立刻就能顯現出來的,因此孕婦、有過敏體質的人群,以及為寶寶挑選洗護用品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
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經皮毒呢?
1. 細閱產品成分資料。容易出現皮膚敏感,患有濕疹及其他皮膚病的人群需要特別注意。避免使用含有MIT、CMIT及其他含有甲醛成分的產品。
2. 建議選購明確標註生產日期、使用期限及開封后期限的產品。
3. 產品使用後注意皮膚的反應。是否出現瘙癢、紅腫,特別是首次使用某一產品的時候。
4. 如果產品沒有詳盡的成分資料,建議不選購。
5. 切勿盲目聽信廣告宣傳。即便是該類產品聲稱通過皮膚敏感測試、醫生推薦等。
接觸少量的化學物質對於我們的身體而言並不會呈現出中毒的跡象,但日積月累的接觸會使毒素積累在體內。通常情況下,通過口、鼻吸入的毒素通過身體自身機能的調節,會通過嘔吐、排泄等方式排除,但經皮毒是經由皮膚進入身體,沉積在血液和脂肪粒,根本無法排出。可以說經皮毒是一種沒有出口的毒素!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接觸經皮毒等化學物質呢?
1. 選擇可以重複使用的器物,儘量避免使用塑膠製品。
2. 少買東西,學會斷舍離,儘量少製造垃圾。
3. 儘量選擇陶瓷器皿,減少使用塑膠器皿,特別是寶寶的器物。
4. 在選購日常生活用品的時候,考慮其實用性及使用價值。
5. 用傳統方法替代化學物質。
6. 儘量使用清水沖洗衣物。
7. 如果媽媽未能為寶寶挑選到足夠安全的洗護用品,例如牙膏、沐浴露等。可以使用清水進行清潔,拉長清潔時間即可。
我們的免疫力就好比是杯里的水,有害物質超量,水就會溢出來。這就是體內的經皮毒過多就會使得免疫力減少,從而導致各種疾病,例如前面提到的兒童多動症、自閉症、對環境適應困難等。雖然我們生活的時代存在着各種各樣的經皮毒,但只要媽媽們用心,有意識地為自己和家人守護身體健康,那麼對於經皮毒的攝入量也會隨之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