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婚姻教育舍

香港婚姻教育舍 我們相信美好的夫妻關係可造就幸福的家庭生活,下一代才有健康的成長環境,社會狀況也會變得更正面。希望透過遊戲和活動教學,讓更多夫婦學習維繫婚姻的方法,令關係有所提升,保持或重回愛的軌道。

別讓你的婚姻,進入父母模式的輪迴 在婚姻中,表面上我們是在與自己的配偶相處,其實是不斷重新經歷自己過去與父母的關係。很多看似夫妻的問題,實質不是夫妻問題,而是原生家庭(各自父母的家庭)帶來的心理成長問題;以前沒有得到的滿足,現在要加倍得到。...
13/05/2025

別讓你的婚姻,進入父母模式的輪迴

在婚姻中,表面上我們是在與自己的配偶相處,其實是不斷重新經歷自己過去與父母的關係。

很多看似夫妻的問題,實質不是夫妻問題,而是原生家庭(各自父母的家庭)帶來的心理成長問題;以前沒有得到的滿足,現在要加倍得到。

過去的心理創傷,在與親密的人互動關係中最常浮現,成為一種“病症”,而不是“病根”。

原生家庭指人從小成長的家庭,也就是有父母照顧的家。

原生家庭塑造人的個性,影響人格成長,培養管理情緒的能力,為個人成長後人際互動的模式定型。

人在原生家庭裡形成的情感習慣和思維模式叫做「原生情結」。

每個人都是帶著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開始自己的成長歷程的。

例如:家中排行、成長背景、內在誓言(也可以說是成長經驗中的“座右銘”,或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某種理念,成為我們人生的最高指導原則。成長背景無形中灌輸我們很多信念,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斷影響著我們。 )

可以說,原生家庭也是影響我們最早,持續力也最久的環境及系統。

你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影響夫妻關係

據調查顯示,個性、價值觀不同,是導致離婚第一大原因,其次才是第三者介入和性生活不和諧。

所謂價值觀不同,就是與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人的個性、價值觀是在原生家庭形成的,特別是我們中國人。

婚姻不是男女雙方兩個人的事,一樁婚姻背負著兩個家庭、甚至兩個家族利益的沉重包袱。對“婚姻”這兩字的解釋,婚就是指男方家庭,姻則是指女方家庭。

我們如何“排斥”著父母的婚姻模式

一位女兒從小看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很強的處事能力,在生活中處處受到他人欺侮,那她長大後,可能就會期望自己的丈夫是一位很強勢的男人,在她的頭腦中,父親的懦弱是自己痛苦生活的根源。

所以,在她自己的婚姻中,她就要無論如何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因此,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形成的“原生情結”,會在成長後在夫妻相處中不受意識控制地重複出現。

從而使很多夫妻在一定程度上“內化”了父母的行為方式,以致婚姻中關係中夫妻雙方的行為、認知、情緒等也起了連鎖反應,並且在日常生活中毫無防備、意想不到的時刻,以超凡的強度,被我們生命中最親近的人(通常是配偶)引爆。

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們是在與自己的配偶相處,其實是不斷重新經歷自己過去與父母的關係。

婚姻關係,可以說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互動模式的重現。

從原生情結剝離
別再演出心力交瘁的生活劇

不同的原生家庭,在家庭文化、關係模式、家庭規則方面自然不同,兩個來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的人,帶著各自家庭的影子組成新的家庭。

如果沒有意識到這種差異,也處理不好這種差異的話,上演的不是兩敗俱傷,也是心力交瘁的生活劇。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就在不知不覺間複製著前輩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代代相襲,進入無法掙脫的死循環:
這就需要我們要潛意識主宰狀態轉成意識主宰狀態,了解過去帶來的影響,並學會如何從“原生情結”中剝離出來。

借著“情緒過激”反應做一次心靈回溯

“心靈回溯”即當事人由當前人際關係引發的強烈情緒深入意識,探討過激的情緒在原生家庭中的根源。

個人特別憤怒或過度受傷的“情緒過激”反應,通常是與小時候的原生家庭“原生情結”有關。

夫妻雙方可以藉著“原生情結”被引發的機會,做一次哪怕是痛苦的心靈回遊,瞭解自己在成長歷程中曾發生的事。

學習用現在的、較為成熟的、更客觀的立場檢視探尋自己和對方性格形成的源頭,走出父母婚姻的陰影,説明彼此成長,在成長中重建美好、和諧的婚姻關係。

因此,認識彼此內在心理狀態,也是解決衝突、建立親密關係過程中不可缺的一環。

特別指出,「心靈回溯」是相當情緒化的過程,有些人甚至會暫時產生心理退化(regress)的現象,重新經歷兒時的傷痛,陷入強烈的情緒當中,一下子分不清楚自己到底人在何處、身處何時(在過去某段對日或是現在)。

在你深入探索心靈脆弱的部分時,任何“批評”、“論斷”、“越界”(cross—over),或對你所吐露的心事做種種負面臆測與闡釋,都可能使你再度受傷。

所以,身旁最好有人關心你、支援你,懂得細心傾聽,給你安全感。

雖然,心靈回溯可以在一個人獨處時自行運用,不過,如果藉助催眠師來幫助我們一步步經歷上述過程,將會更有效果。

清理各自的原生家庭

夫妻雙方各自會從自己生長的家庭裡帶來不同的規則。如何把兩個家庭版本的規則變成一個版本,是婚姻中非做不可的必修功課。

分析各自原生家庭里的種種陷阱,利用好擁有的資源,制定出一個我行我素、他邊走邊退的雙邊協定,最後成功實施雙方達成的協定。

平和還是大發雷霆覺察過度強烈的情緒反應

對大多數人而言,有著某些特別敏感、一觸即髮、人際殺傷力特強的“痛點”,這些“痛點”往往最容易被親近的人引爆。

許多人在外面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但一回到家就會大發雷霆。

日常生活中,每當自己對某些事或情境產生超乎尋常的情緒反應時,就要加以留意,尤其是那些特彆強烈,又一再出現的情緒,很可能背後掩藏著“原生家庭”裡的“原生情結”。

分清此刻和過去的界限

一種強烈情緒宣洩出來後,要留意哪些是針對現在的人和事的,哪些是借題發揮的,屬於過去的。

不要把屬於過去對父母的情緒摻雜進來,投射併發洩在丈夫(妻子)身上,令對方莫名其妙和不能接受。

在過去和現在的情緒之間設一道防火牆,不讓過去的情結繼續糾纏在現在的婚姻裡。

找出新的應對模式

與所有的社會系統一樣,家庭有它基本的需求:價值感、安全感、成就感、親密感等等。
我們的小家庭缺什麼補什麼,多什麼去什麼。

丈夫自己僅有的那點價值感、成就感還不夠,還需要妻子的欣賞,妻子就給他一點,這可事半功倍的機會。

丈夫想成為決策者,就送他點權力。

他想成為父親那樣的權威者,就多給他點面子......

這些招式省心省力還低成本,不妨試試。

我們每一個人從小生活的家庭,不僅塑造了我們的形象、性格,還給了我們各種各樣的生活模式。

有反省能力的人,會對這些模式進行修改、取捨。 她們的生活會過得有滋有味。

另外,再生家庭與原生家庭的交往,要保持平衡狀態。心理學家曾奇峰形容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我們應警惕自己,莫讓過去的創傷延續到現在,勿用憤怒向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討債”,而要以理性、愛心慢慢解決問題,還可能一不小心創造出一份天下獨一無二的浪漫婚姻模式。

本文源自網路。

願天下母親身體健康💕幸福快樂🌸母親節快樂🌈
11/05/2025

願天下母親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母親節快樂🌈

Address

偉業街118號
Hong Kong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18:00
Tuesday 10:00 - 18:00
Wednesday 10:00 - 18:00
Thursday 10:00 - 18:00
Friday 10:00 - 18:00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香港婚姻教育舍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