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Tific Centre 艾德斐耳鼻喉中心

The ENTific Centre 艾德斐耳鼻喉中心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The ENTific Centre 艾德斐耳鼻喉中心, Otolaryngologist (ENT), 18A, Entertainment Building, 30 Queen’s Road Central, Central, Hong Kong.

每10個港人一個患扁桃腺結石 醫生:嚴重可影響呼吸有指每10名港人就有一名是扁桃腺結石患者,患者除受口臭困擾,亦會疼痛發燒,甚至出現口腔異物感導致吞嚥困難。有醫生向《東呼即應》表示,結石積聚加上細菌感染,有機會扁桃腺發炎,嚴重者更會影響呼吸...
30/09/2025

每10個港人一個患扁桃腺結石 醫生:嚴重可影響呼吸

有指每10名港人就有一名是扁桃腺結石患者,患者除受口臭困擾,亦會疼痛發燒,甚至出現口腔異物感導致吞嚥困難。有醫生向《東呼即應》表示,結石積聚加上細菌感染,有機會扁桃腺發炎,嚴重者更會影響呼吸,又不建議患者自行取結石,以免增加感染風險。有中醫建議,扁桃腺結石或易有扁桃腺發炎的患者,多為實熱、虛熱者,前者可服用銀菊露、野葛菜水、五花茶,後者則減少熬夜。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杜永禧表示,扁桃腺位於喉嚨後方兩側,表面如同月球一樣布滿凹凸洞,容易導致食物殘渣堆積,經口水或氧化後便形成扁桃腺結石。患者通常會有口臭,亦有部分喉嚨出現異物感或影響吞嚥,部分可將扁桃腺結石吐出來,另有部分患者甚至會耳朵痛。他又指,若結石長期積聚,加上細菌感染,有機會扁桃腺發炎,引致高燒、喉嚨痛,嚴重者扁桃腺周邊組織有機會含膿,甚至乎影響呼吸。

至於如何治療,杜永禧表示,會鼓勵患者盡量在口腔清潔方面多下工夫,例如使用鹽水或無酒精漱口水漱口,亦會建議患者多喝水,減少結石產生。他提醒,患者不應自行用牙籤或匙羹撩取結石,除了可能看不清楚結石位置,亦有機會導致扁桃腺受損流血,增加感染風險,建議由醫生檢查及清理。他又指,若患者持續有扁桃腺結石,或反覆有扁桃腺發炎,則建議患者接受扁桃腺切除手術。

註冊中醫師古鎧綸表示,扁桃腺結石或易有扁桃腺發炎的病人,通常分為「實熱」及「虛熱」兩種,前者經常吃煎炸熱氣的食物,以青壯年為主;後者則經常熬夜、少喝水。若屬於實熱,患者可服用銀菊露、野葛菜水、五花茶或綠豆沙;若屬於虛熱,患者則需減少熬夜,亦可定期飲用花旗參。

古鎧綸又介紹兩款滋陰湯水調理虛熱體質,其中一款是花旗參海底椰湯,成分包括花旗參、海底椰、百合、沙參及南北杏,適合咽喉不適、有咳嗽的人士飲用。另一款是甘霖潤燥湯,成分包括螺片、淮山、杞子、蜜棗、玉竹、雪耳及陳皮,滋陰潤肺之外,亦有化痰作用,適合熬夜晚睡或咽喉容易不適的人飲用。

原文: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50925/bkn-20250925191329086-0925_00822_001.html

23/09/2025
3歲小潔有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最近出現發燒、嚴重咳嗽回診,檢查發現雙側耳膜充血、光反射消失,小潔爸爸才想起前一天,小潔耳朵不舒服,三不五時就抓耳朵,後續臨床診斷為中耳炎合併氣喘急性發作,給予抗生素和氣喘急性期用藥,5天後回診已退燒且症狀改善。...
23/09/2025

3歲小潔有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最近出現發燒、嚴重咳嗽回診,檢查發現雙側耳膜充血、光反射消失,小潔爸爸才想起前一天,小潔耳朵不舒服,三不五時就抓耳朵,後續臨床診斷為中耳炎合併氣喘急性發作,給予抗生素和氣喘急性期用藥,5天後回診已退燒且症狀改善。

急性中耳炎好發3歲以下兒童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蘇軏表示,急性中耳炎是兒童最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好發於3歲以下兒童,中耳與鼻咽部之間透過耳咽管連通,當鼻過敏或感冒時,耳咽管可能發生阻塞、功能失調,使得細菌容易進入中耳造成感染,臨床上常見兒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後1~7天左右,併發中耳感染。

根據統計,本身有過敏性鼻炎的兒童罹患中耳炎的機率是一般兒童的2~4倍,3歲前,約8成至少得過1次中耳炎,而3歲以下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時,約有3成併發中耳炎。

過敏兒容易中耳炎

為何過敏兒比較容易發生中耳炎?蘇軏說,過敏性鼻炎、氣喘患者受到過敏原刺激時容易有鼻黏膜、呼吸道黏膜發炎、水腫變化,而影響耳咽管功能,分泌物也會增加,當分泌物過多,就會需要常常擤鼻涕,而擤鼻涕時產生的壓力,也容易讓含有病毒、細菌的分泌物逆流進入耳咽管,使得病菌容易在中耳孳生,引起中耳炎。

三不五時就抓耳朵,原來是不舒服!蘇軏解釋,急性中耳炎發生在較小的幼兒時,除了發燒、偶爾抓耳朵外,常常沒有特定症狀表現;較大的兒童,臨床表現可能會有耳朵痛、耳鳴、聽力受損、暈眩等症狀。在耳鏡檢查時可能會發現耳膜充血、光反射消失、不透明、膨出甚至穿孔等變化。

急性中耳炎治療要吃抗生素

治療急性中耳炎以抗生素為主,會依照兒童的年齡、疾病嚴重程度、病史、過敏史等,選擇適當的抗生素及療程,針對合併發燒或耳朵疼痛症狀患者,會搭配消炎止痛藥緩解不適。蘇軏補充,中耳炎若未經適當治療,可能影響聽力,也可能出現內耳炎、乳突炎、中樞神經感染等併發症。

蘇軏提醒,1周內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若出現新的發燒或耳朵疼痛等疑似中耳炎的症狀,應盡快就診評估是否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有過敏性鼻炎的兒童比一般兒童更容易罹患中耳炎,當出現疑似呼吸道感染時,應特別當心。

🏥🩺💊🎋👨‍👧‍👧👩‍⚕️👨‍⚕️✍️❤️🦠🧾📊🔍
#艾德斐 #耳鼻喉 #游泳 #中耳炎 #耳屎 #耳鳴 #耳朵 #耳朵痛 #耳塞 #發炎 #聽力 #長者 #暈眩 #採耳 #運動 #兒童 #健康 #生活 #香港 #中環 #九龍 #尖沙咀

生活習慣不佳隨時滿口「白色珍珠」引致口臭!部分市民經常有口臭問題,很多時是因扁桃腺結石所致,台灣有醫生更曾遇過病情嚴重的病人口藏近20粒「亂石」。有耳鼻喉科醫生提醒,4大常見壞習慣容易引致結石形成,大家在生活上必須多加注意。據台灣媒體報道,...
16/09/2025

生活習慣不佳隨時滿口「白色珍珠」引致口臭!部分市民經常有口臭問題,很多時是因扁桃腺結石所致,台灣有醫生更曾遇過病情嚴重的病人口藏近20粒「亂石」。有耳鼻喉科醫生提醒,4大常見壞習慣容易引致結石形成,大家在生活上必須多加注意。

據台灣媒體報道,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生羅盛典近日分享指,不少患者因喉嚨痕癢及口臭問題求診,誤以為是喉嚨發炎或牙周病,實際是扁桃腺結石積聚於喉嚨中,他曾遇上嚴重個案,患者扁桃腺隱窩呈「外窄內寬」構造,看似只有1至2顆結石,實際上藏有10至20顆結石,必須立即開刀剔走結石。

耳鼻喉科醫生黃德彰接受《晴報》訪問指出,由於扁桃腺充滿罅隙,令食物殘渣在隱窩易入難出,2至3日後便會與唾液、細菌混合,形成帶有臭味的結石。如果市民發現口腔有呈白色或黃色,質地軟綿且帶臭氣的奇怪顆粒,則有可能是扁桃腺結石。

黃醫生續指,藏於隱窩的結石一般可以透過飲水沖走,但長期口乾則會使之難以沖走、積聚在內,故大家應避免以下4大壞習慣:

• 飲水不足
• 用口呼吸
• 進食後沒有漱口
• 長期吸煙、飲酒

黃醫生指出,一般情況下扁桃腺結石只會釀成口氣問題,但如果長期忽略口腔衛生,便會大大增加扁桃腺發炎機會。至於坊間流傳不少自行清理扁桃腺結石的方法,如以牙籤或棉花棒按壓扁桃腺結石隱窩,如處理不善易令扁桃腺受損流血,甚至造成傷口感染及發炎問題,故黃醫生並不建議。

黃醫生指出,醫生一般會以帶鉤工具及吸管取出結石,過程僅需數分鐘,通常不用麻醉或僅局部麻醉,如病人反覆受扁桃腺結石困擾,可直接進行手術切除扁桃腺,過程約30分鐘至1小時,期間需要全身麻醉,但可有效減低食物殘留在扁桃腺的機會。

#艾德斐 #耳鼻喉 #眩暈 #飲食 #感冒 #吞嚥困難 #痛 #喉嚨 #喉嚨痛 #口臭 #長者 #健康 #健康生活 #扁桃腺 #煙 #肥胖 #喝水 #扁桃腺結石 #壓力大

鼻塞原來也是鼻咽癌徵兆?一名50歲男子反覆鼻塞伴隨1個症狀,一開始以為只是熱氣,求醫後卻驚揭自己患上鼻咽癌,醫生估計恐與他平日3個不良飲食習慣有關。男子揭患鼻咽癌 曾因鼻塞伴隨1症狀以為熱氣 鼻咽癌有甚麼徵兆?該名50歲患有病態性肥胖與高血...
09/09/2025

鼻塞原來也是鼻咽癌徵兆?一名50歲男子反覆鼻塞伴隨1個症狀,一開始以為只是熱氣,求醫後卻驚揭自己患上鼻咽癌,醫生估計恐與他平日3個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男子揭患鼻咽癌 曾因鼻塞伴隨1症狀以為熱氣

鼻咽癌有甚麼徵兆?該名50歲患有病態性肥胖與高血脂的男性患者,因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就診。醫生並進一步詢問是否有其他的症狀。該男子表示,已持續半年反覆鼻塞,近三個月更出現擤鼻涕帶血絲情形,卻誤以為是火氣大而沒有重視。醫生經了解後,發現他同時有鼻塞、輕微流鼻血與淋巴腫大的情況,高度疑似與鼻咽癌有關,當天立刻要求該男子轉診到耳鼻喉科。醫生經檢查後,確診為鼻咽癌。

3大飲食習慣易引發鼻咽癌

為何症狀持續惡化?該男子原來由於有以下3大飲食愛好:

• 經常喝酒
• 經常吸煙
• 常吃檳榔

該男子後續的治療除了由耳鼻喉科進行鼻咽癌手術與放射治療外,也要由減重代謝科同步控制其肥胖與高血脂問題。雖然患者最終痊癒,但他提醒大家若特定症狀持續逾1個月未改善,應立即就醫檢查。

鼻塞也是徵兆?小心8大鼻咽癌症狀

流鼻血有機會是患鼻咽癌警號?據本港醫管局資料,鼻咽的位置十分隱蔽,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出現,但隨著腫瘤的增大並擴散到周圍組織時,耳、鼻、頸側及神經4大部位就可能出現以下8種症狀:

• 鼻塞、流鼻血或咳嗽帶血
• 聽力減退、耳鳴或耳道流膿
• 頸側淋巴核脹大
• 持續性偏頭痛
• 面部麻痺、眼中影像重複、聲音沙啞
• 吞嚥困難
• 牙關緊閉
• 體力下降、消瘦等

鼻咽癌常見於男性 2招保護鼻咽

根據衞生署資料,鼻咽癌是鼻咽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多數出現於男性身上。要預防鼻咽癌,就應遵守以下2大護鼻方法:

• 避免進食鹹魚或煙薰食品
• 不吸煙

如果發現自己出鼻咽癌徵狀,就應立即就醫。為了正確診斷是否患上鼻咽癌,醫生可能會進行各種檢驗,包括驗血及進行手術抽取組織樣本進行化驗。

#艾德斐 #耳鼻喉 #眩暈 #流鼻血 #鼻塞 #鼻涕 #喉嚨痛 #發炎 #腫瘤 #喝酒 #空氣 #電腦 #長者 #健康 #男性 #香港 #中環 #九龍 #尖沙咀

聽力損失是引發失智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醫師指出,聽力損失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功能退化問題,但如果能及早使用助聽器可以減緩,甚至如果是本身有合併一些神經退化疾病,助聽器能減少48%失智症退化風險,而且不是聽不到才要用,只要造成生活困擾,例如溝通上...
02/09/2025

聽力損失是引發失智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醫師指出,聽力損失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功能退化問題,但如果能及早使用助聽器可以減緩,甚至如果是本身有合併一些神經退化疾病,助聽器能減少48%失智症退化風險,而且不是聽不到才要用,只要造成生活困擾,例如溝通上聽不清楚,容易誤會他人意思,就應該及早就醫治療評估。

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隨人口老化速度加快,聽力健康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與失智症風險息息相關,而早期檢測與預防能有效降低失智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冠華表示,聽力損失是退化、老化過程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出現,且聽力損失的嚴重程度和失智症風險成正比。現在已經了解及早使用助聽器能扭轉神經退化功能問題,如果本身就是合併有一些神經退化疾病,助聽器的功效會更顯著,能夠減少48%失智症退化風險。

陳冠華說明,2023年美國醫學會 JAMA Neurology 期刊即指出使用聽覺輔具可以降低19%認知功能下降風險。而有聽力損失的失智症患者戴上助聽器後,短期內可以增加3%的認知功能分數,有效降低憂鬱症狀,對聽力損失的個案建議早期診斷、早期介入、定期追蹤。

中華民國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蔡鋕鑫指出,聽力損失和退化是不可逆的,因此助聽器的介入時機對聽損者相當重要,聽力損失一般在30至40分貝左右時便會逐漸影響到日常溝通與生活品質,輕度聽損時應考慮使用助聽器。

蔡鋕鑫也提到,對於某些聽力損失風險較高的族群聽力檢測特別重要,例如50歲以上的成年人、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的工作或聽音樂者、或曾有耳疾或耳朵感染者。

蔡鋕鑫提醒,生活中簡單就能發現聽損的警訊,如果發現您或您的家人看電視、講電話越來越大聲,也有「聽不到」、「聽不清楚」或是「聽不懂」的狀況時,就要開始注意聽力健康,尋求專業聽力檢測,並且積極採取行動。

台灣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陳巧宜指出,因為失智症與聽力的關聯性強,預防失智除了維持頻繁社交互動、多動腦、多運動之外,聽力障礙與視力喪失等因素也不可忽視。

陳巧宜提醒,在與患有失智症的家人溝通時,須注意說話內容盡量簡短清楚,善用肢體語言,如果聽力受損時也需要配戴易操作、音質好以及耐用的輔具。

🏥🩺💊🎋👨‍👧‍👧👩‍⚕️👨‍⚕️✍️❤️🦠🧾📊🔍
#艾德斐 #耳鼻喉 #耳朵痛 #外耳炎 #耳屎 #耳鳴 #失智 #耳痛 #耳塞 #成年人 #工作 #聽力 #弱聽 #香港 #中環 #九龍 #尖沙咀

食飯不小心咬損舌頭,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然而,網上流傳內地有男子食飯時不慎咬到舌頭引發潰瘍,一個月後竟誘發口腔癌,致人心惶惶。有耳鼻喉專科醫生指出,單純一次咬損舌頭而罹患口腔癌的機會不大,但經常咬損而導致潰瘍,或有機會引發舌頭或口腔的癌病變...
26/08/2025

食飯不小心咬損舌頭,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然而,網上流傳內地有男子食飯時不慎咬到舌頭引發潰瘍,一個月後竟誘發口腔癌,致人心惶惶。有耳鼻喉專科醫生指出,單純一次咬損舌頭而罹患口腔癌的機會不大,但經常咬損而導致潰瘍,或有機會引發舌頭或口腔的癌病變。

酗酒增加患口腔癌風險

有關報道指,去年浙江一位65歲姓鄭男子,食飯時不慎咬到左側舌頭,幾天後發現該位置出現潰瘍(即痱滋),服食十多天消炎藥後痱滋不但沒有好轉,而且愈長愈大,愈來愈痛。檢查後發現患了口腔癌(又稱舌癌)。主診醫師分析鄭男的病史後,指出咬到舌頭是患上口腔癌的起因,而酗酒的習慣則導致口腔黏膜發生變異,從而增加患癌的風險。

經常咬損或引發癌病變

耳鼻喉專科醫生黃德彰醫生解釋,口腔癌有各種風險因素,當中最常見的為吸煙和喝酒,而經常飲用熱飲、經常口腔發炎、口腔衛生差亦都可以誘發口腔癌。他指出單純一次咬損舌頭而罹患口腔癌的機會不大,「但如果經常因咬損、假牙刮損等而產生口腔潰瘍(痱滋),或有機會影響癒合過程,引發舌頭或口腔的癌病變。」

其他已知風險因素

.檳榔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
.鱗狀細胞癌家族史
.過度曝曬
.蔬果攝入量過低
.免疫系統低下
.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GvHD)
.扁平苔癬
.遺傳病

痱滋久不癒合應求醫

黃德彰醫生醫生提醒,癌細胞會侵蝕其他細胞導致傷口出現,所以患者會一直生痱滋或者感覺口腔有突起物,而傷口未必會疼痛。由於痱滋康復時間因人而已,但若果持續超過3至4星期仍沒有康復,就可能要到專科醫生做組織檢查,抽取痱滋組織化驗,以確認是否有惡性細胞。他提醒,生痱滋後可以多飲水並用鹽水漱口,並確保飯後口腔清潔,可加快痱滋復原。

#艾德斐 #耳鼻喉 #喉嚨痛 #熱水 #舌頭 #飲 #飲食 #舌 #食飯 #口腔癌 #酒 #北上 #長者 #健康 #健康生活

鼻敏感發作,往往噴嚏打不停,除了影響睡眠質素及專注力,更有可能影響到人際關係。一名港女日前在網上發文,指自己自小患有鼻敏感,試過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法,都只能維持短期療效;每次發作都影響睡眠、平日亦無法自控狂打噴嚏,男友甚至因為無法接受一個症狀...
19/08/2025

鼻敏感發作,往往噴嚏打不停,除了影響睡眠質素及專注力,更有可能影響到人際關係。一名港女日前在網上發文,指自己自小患有鼻敏感,試過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法,都只能維持短期療效;每次發作都影響睡眠、平日亦無法自控狂打噴嚏,男友甚至因為無法接受一個症狀而決定分手,令她相當無奈。耳鼻喉科醫生黃德彰接受《晴報》訪問指出,患上鼻敏感成因很多,只要找出成因便可針到相應問題,便可通過手術或治療手段,紓緩7成以上症狀。

網民受盡鼻敏感折磨 鼻鼾聲太大慘遭分手

女事主於「連登討論區」發帖指,自小患有鼻敏感,惟鼻子猶如「用嚟裝飾咁,根本用唔到」,試過坊間多種療法後,不久又故態復萌,特別在春天或冷氣房內一定發作,令她每晚無法入睡、翌日又醒不過來。她自言平日亦鼻涕連連,一有冷氣又狂打噴嚏,令她非常尷尬。

除此之外,由於鼻敏感導致鼻塞,女網民睡覺時不自覺用口呼吸,引發強勁鼻鼾聲,令男友難以接受,最終決定分手。她無奈表示,有時服食抗敏藥,即使產品標榜無睡意,仍會含有令人睏倦的成分,導致反應變慢,變得「呆呆地」,令她崩潰詢問:「係唔係成世都係咁?」

拆解3大鼻敏感成因

不少香港人都有鼻敏感困擾,耳鼻喉科醫生黃德彰接受《晴報》訪問指出,鼻敏感主要成因,是由於身體接觸到令人體敏感的致敏原,例如塵蟎、花粉或動物毛等,令免疫系統作出反應,引發不同過敏症狀,常見成因包括:

1. 接觸致敏原 - 例如塵蟎、花粉 或動物毛

2. 家族史 - 親屬患有鼻敏感

3. 患有其他敏感病 - 例如皮膚敏感、哮喘等

黃醫生表示,鼻敏感致敏原可以非常廣範,不過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包括食物及空氣粒子:

食物:與鼻敏感有關的食物致敏原較少,但有些患者會對蛋及牛奶有敏感反應,從而出現流鼻水等過敏反應。

空氣粒子:空氣中常見致敏原包括塵蟎、貓狗等動物毛髮、花粉等,都較易令人出現過敏反應。黃醫生續指,霉菌其實亦是鼻敏感常見致敏原之一,在潮濕的季節期間,家中的洗手間亦容易充斥霉菌,患者接觸到時亦容易產生過敏反應。

患者感冒時症狀可更嚴重

坊間有傳言指出,鼻敏感反應容易轉變為感冒,令人身體變差。黃醫生解惑指,雖然兩者有部分症狀相似,但鼻敏感並不會轉變成感冒。

感冒成因是因為接觸過濾性感毒後,身體受感染所引發,患者會出現發燒、面痛、感到疲憊、鼻涕中有黃綠色分泌物等感染症狀,而鼻敏感則一般很少出現這類症狀。

不過醫生強調,鼻敏感患者經常鼻塞及流鼻水,由於鼻膜可能長期阻塞、發炎腫脹,因此在感染到新冠、感冒或傷風時,出現鼻塞、流鼻水等不適症狀時,情況很可能比普通人嚴重、而且引發鼻竇炎等其他問題的機率亦相對較高。

如何紓緩鼻敏感?

想從生活習慣上紓緩鼻敏感,黃醫生建議可先了解自身致敏成因,然後針對相關問題對症下藥,例如塵蟎敏感患者,可以多注意家居環境清潔,包括使用防塵蟎的床具用品、每周更換床單被鋪並以熱水清洗;小朋友避免接觸玩絨毛玩具等,都可有助減輕發作。黃醫生建議,患者平日亦可使用鹽水洗鼻,將鼻涕沖出鼻腔,亦可有效減低致敏原接觸鼻膜、紓緩不適症狀。

藥物方面,鼻敏感可服食一些含收鼻水及抗敏感功效成分的藥物,例如抗組織胺藥;另外亦可以用類固醇噴劑噴鼻,以抑制敏感症狀。

鼻敏感為何誘發鼻鼾 ?

黃醫生表示,由於鼻敏感會令到患者鼻腔腫脹,從而影響呼吸習慣,因此部分情況較嚴重患者,睡眠時可能會因此出現鼻塞、入睡時不自覺用口呼吸,令到口腔內的懸壅垂,俗稱「吊鐘」位置產生震動,觸發鼻鼾問題,嚴重者更會誘發睡眠症息。

如果飽受鼻敏感症狀困擾,想根治或「斷尾」,醫生建議可根據「阻塞性問題」或「敏感性問題」兩方面,進行手術或脫敏治療改善症狀,不少患者治療後可紓緩極大部分的鼻塞及過敏問題,在短期甚至幾年內都不必再依靠藥物,是一種比較徹底的治療手段:

「阻塞性問題」:經常鼻塞無法呼吸的鼻敏感患者,可以經檢查後確認成因為鼻膜腫脹,抑或是鼻甲骨彎曲問題,選擇進行「鼻甲骨切除手術」或「鼻中膈彎曲手術」

「敏感性問題」:患者可以經抽血確認體內致敏原後進行脫敏治療。醫生指,脫敏治療主要是將患者的致敏原成分,製成藥丸大小每日含於舌根令其融化,讓身體可以漸漸適應、不再過敏。黃醫生表示,一般患者在進行脫敏治療2年後,過敏症狀可減輕達七成,屬於較為治本的方法。

🏥🩺💊🎋👨‍👧‍👧👩‍👨‍⚕️✍️❤️🦠🧾📊🔍
#艾德斐 #耳鼻喉 #流鼻血 #鼻敏感 #鼻水倒流 #打鼻鼾 #睡眠 #鼻塞 #天氣 #空氣 #健康 #香港 #中環 #九龍 #尖沙咀

Address

18A, Entertainment Building, 30 Queen’s Road Central, Central
Hong Kong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14:00
15:00 - 19:00
Tuesday 10:00 - 14:00
15:00 - 19:00
Wednesday 10:00 - 14:00
15:00 - 19:00
Thursday 10:00 - 14:00
15:00 - 19:00
Friday 10:00 - 14:00
15:00 - 19:00
Saturday 10:00 - 14:00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The ENTific Centre 艾德斐耳鼻喉中心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