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啟福中醫博士

鍾啟福中醫博士 中醫博士。二孩之父,兩貓之奴。喜歡發怖健康資訊,分享成功案例。養生?

06/10/2025
秋天來臨,隨著陽氣漸漸下沉,氣溫漸降,燥氣徐徐上升,會較容易出現與乾燥有關的身體問題。香港屬嶺南地區,由於地理近海,幸而香港的秋天相比起北方地區來說,不是太過乾燥,而溫度忽高忽低的轉變,卻容易令人致病,如感冒、咳嗽等問題會較多。由於季節已由...
03/10/2025

秋天來臨,隨著陽氣漸漸下沉,氣溫漸降,燥氣徐徐上升,會較容易出現與乾燥有關的身體問題。

香港屬嶺南地區,由於地理近海,幸而香港的秋天相比起北方地區來說,不是太過乾燥,而溫度忽高忽低的轉變,卻容易令人致病,如感冒、咳嗽等問題會較多。由於季節已由陽轉陰,溫度上沒有盛夏那麼炎熱,人體沒有了夏季陽氣充足這個天然屏障,抵抗能力會相對較遜。若你夏季過食生冷、貪涼冷氣,踏入秋冬便會開始容易生病,就算得了感冒,也好得較其他人慢,咳嗽時常纏著自己,這反映了你自身恢復能力不足,即是陽氣弱了,如這時你仍不注意保護陽氣,把陽氣收斂好,冬天便更不堪設想。

從屬性上來說,秋天不只單單與肺,而是整個肺臟系統關係密切。肺司呼吸,是人體防禦病邪的第一道關口,如咽喉、鼻、氣管等;肺亦主皮毛,因此入秋後容易出現皮膚乾燥等問題。秋屬肺,五行屬性是金,肺氣充足則保證夏秋陽氣交接順利。金生水,亦有利冬天腎臟的運作。所以養好肺臟,腎氣便能充足,抵禦能力便增強。
所以,做好秋季的養生,十分重要。

先談睡眠養生,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秋天的睡眠時間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即早睡覺,早起床,不要敖夜,要早休息。起床時間與晨起的雞鳴時間差不多,早起可令肺氣得以舒展,加上適當的活動能使身體各器官靈活起來,身體動力徐徐上升,人會更加精力充沛、精神爽利。

在情志養生方面,《黃帝內經》在秋季對精神的調攝之中,有特別的描述。就是《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言的「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的法則,這樣才能減少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在秋季萬木凋零、悲情肅殺的季節裡,要保持情緒時常處於平穩,生活在高節奏的香港中,有時會覺得困難。而《黃帝內經》亦道出「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情緒的收斂與情感的淡泊,能帶動體內陽氣的內收,這就是情志養生使陽氣收斂的重要方法了。《黃帝內經》提到我們要做到「恬淡虛無,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既要控制情志的變化,同時要減少慾望,心境便越能平靜。

  乾燥天的飲食應偏於滋潤,不可太過滋膩,以免阻礙脾胃功能,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秋天的養生原則是「收」,而不能「散」,應避免食用辛辣煎炸食物,因其辛辣會令陽氣向外散越,不利秋天「收藏」的養生原則,而燥熱傷津,如咖啡、煎炸食物、蔥、蒜、辣椒等,應嚴禁煙酒。酸味有收斂作用,有助肺臟收斂陽氣的功用,酸甘可化陰。梨是很好的生津水果,秋天可多吃梨子。它能生津止渴、滋養肺胃、滋潤皮膚。

玄麥甘桔茶
材料:麥冬4錢、玄參4錢、桔梗3錢、甘草1錢
做法:將以上材料洗淨放入鍋中,加1升水煎至400毫升去渣取汁即成
用法:每天2次,每次200毫升
功效:潤肺利咽

《明報》健康專欄 – 鍾啟福博士撰文,養肺減秋燥,遠離咳嗽痕癢

#秋天 #養肺 #咳嗽 #乾燥 #痕癢 #中醫 #中藥 #鍾啟福

八珍湯,作為中醫補益方劑中的經典之作,由四君子湯(補氣)與四物湯(補血)合方而成,具有「氣血雙補」之功。其藥性平和、組方嚴謹,歷代醫家廣泛應用於氣血虛弱、脾胃不健、面色萎黃等症,堪稱調理體質、恢復元氣的基礎方劑之一。本文將從方劑組成、功效機...
29/09/2025

八珍湯,作為中醫補益方劑中的經典之作,由四君子湯(補氣)與四物湯(補血)合方而成,具有「氣血雙補」之功。其藥性平和、組方嚴謹,歷代醫家廣泛應用於氣血虛弱、脾胃不健、面色萎黃等症,堪稱調理體質、恢復元氣的基礎方劑之一。本文將從方劑組成、功效機理、臨床妙用等方面,深入探討八珍湯的多重妙用。

🌿 一、方劑組成與藥性解析
八珍湯由八味藥物組成,分為補氣與補血兩大系統:
• 補氣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 健脾益氣,提升元氣。
• 補血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
→ 養血活血,改善血虛症狀,滋養臟腑。
此方藥性溫和,既補氣又補血,並以茯苓健脾滲濕、甘草調和諸藥,使整體方劑補而不滯、和而不燥,適合長期調治虛弱體質。

二、功效機理
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互為依存,缺一不可。八珍湯正是針對氣血雙虛的病機設計,透過補脾益氣促進氣的生成與運行,同時養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與滋養功能。

此外,川芎活血行氣,防止補血藥物過於滋膩;白朮健脾助運,避免補氣藥物滯留中焦。整體方劑協調有序,補益而不壅滯,適合多種虛弱狀態。

三、臨床妙用與應用場景
1. 病後體虛、術後恢復
患者在大病初癒或手術後常出現精神疲乏、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等氣血虛症,服用八珍湯可加速康復,提升體力與免疫力。

2. 女性月經不調、產後調理
女性因經、孕、產等生理特性,易出現氣血虛弱。八珍湯可改善月經量少、色淡、經期延遲等症,亦常用於氣血不足的產後調養,促進乳汁分泌。

3. 老年人虛弱體質
隨年齡增長,脾胃功能減弱、氣血生化不足,容易出現四肢乏力、畏寒、記憶力下降等。八珍湯可作為日常保健調理,改善虛弱狀態。

4. 慢性病輔助療法
如貧血、慢性疲勞症候群、癌症放化療後等患者,在正規治療基礎上配合八珍湯,有助於提升整體機能、減少併發症。

四、使用注意事項
雖然八珍湯藥性溫和,但仍需辨證使用,實熱體質者、濕熱內盛者及感冒期間應避孕服用,以免助火傷陰。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根據個人體質加減方藥,以達最佳療效。

五、結語
八珍湯不僅是補益經典,更是中醫「氣血同調、脾胃為本」理念的體現。它不僅補氣養血,更能調和臟腑、改善體質,適用於多種虛弱狀態。在現代生活中,若能善用此方,配合飲食、作息與情志調養,將有助於提升健康水平、預防疾病,真正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急性濕疹與慢性濕疹雖同屬濕疹類型,但在症狀表現、病程發展及治療方式上有顯著差異。以下從症狀、中醫治療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討兩者的分別。一、症狀差異1.急性濕疹急性濕疹通常突然發作,病程短,症狀明顯。常見表現包括:• 紅腫、丘疹、水泡:皮膚出現紅...
26/09/2025

急性濕疹與慢性濕疹雖同屬濕疹類型,但在症狀表現、病程發展及治療方式上有顯著差異。以下從症狀、中醫治療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討兩者的分別。

一、症狀差異
1.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通常突然發作,病程短,症狀明顯。常見表現包括:
• 紅腫、丘疹、水泡:皮膚出現紅斑,伴隨小丘疹或水泡,甚至滲液。
• 劇烈瘙癢:患者常因搔抓導致皮膚破損,形成滲出、結痂。
• 局部熱感與疼痛:發炎反應強烈,皮膚可能感到灼熱或刺痛。

2.慢性濕疹
慢性濕疹則是長期反覆發作的皮膚炎症,症狀較為緩和但持久,常見表現包括:
• 皮膚乾燥、粗糙、苔蘚化:長期搔抓導致皮膚增厚、紋理加深。
• 色素沉澱或脫屑:皮膚可能呈暗褐色,伴隨脫屑現象。
• 持續性瘙癢:癢感持續,影響生活品質。

慢性濕疹多由急性濕疹未能妥善治療或反覆刺激所致,也可能與體質、環境、情緒等因素有關。

3. 類固醇依賴紅皮症(Topical Steroid Addiction / Red Skin Syndrome)
當濕疹患者長期或不當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時,可能出現一種嚴重副作用——類固醇反彈或更進一步的類固醇依賴紅皮症(Topical Steroid Addiction / Red Skin Syndrome)。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對患者的生理與心理影響極大。

一、什麼是類固醇反彈?
類固醇反彈是指在停止使用外用類固醇後,原本控制的濕疹症狀迅速惡化,甚至比原來更嚴重。常見表現包括:
• 皮膚泛紅、灼熱、刺痛
• 瘙癢劇烈,甚至影響睡眠
• 滲液、水泡、脫屑
• 症狀擴散至原本未受影響的部位
這種反彈現象通常發生在長期使用中高強度類固醇後突然停藥,皮膚失去激素支持,導致炎症失控。

🔥 二、類固醇依賴紅皮症(TSW)
類固醇依賴紅皮症是類固醇反彈的進一步發展,患者對類固醇產生依賴性,一旦停藥即出現嚴重紅腫、灼熱、滲液等症狀。特徵包括:
• 廣泛性紅皮症:皮膚大片泛紅,類似燒傷。
• 皮膚變薄、脫屑、乾裂:皮膚屏障受損,易感染。
• 寒顫、發熱感:雖無感染,卻有類似發熱症狀。
• 情緒困擾:患者常因外觀改變與慢性不適而焦慮、抑鬱。
這種症狀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恢復過程漫長且痛苦。

三、成因與高危因素
• 長期使用中高強度類固醇
• 胡亂使用,「停下又用下」,未遵醫囑合理地逐步減藥

🌿 中醫治療方法戒斷類固醇
中醫從體內功能失衝調整,內外兼治。

急性濕疹
• 內服中藥:如龍膽瀉肝湯、四妙丸等,清熱解毒除濕,調治過敏體質。
• 外洗草藥:如黃柏、苦參、地膚子、白鮮皮煎水洗患處。
• 避免刺激物:如香料、清潔劑、染料等,減少皮膚負擔。

慢性濕疹
• 內服養血潤燥藥物:如四物消風散加減,改善皮膚乾燥、苔蘚化。
• 治理脾胃:如參苓白朮散,減少濕疹復發。
• 保濕:如凡士林、乳膏,維持皮膚水分。
• 心理輔導:針對壓力或焦慮引起的濕疹反覆發作。

中醫強調辨證論治,以治本為方向,根據個人體質與病情調整方藥,治療更具個性化。

🧠 四、總結
急性濕疹與慢性濕疹在症狀上呈現急性與持續性之分,中醫治療上則分別以治療過敏本質及修復皮膚為主,強調內外調治與體質改善,以達到長期有效控制的目標。

#濕疹 #急性濕癢 #慢性濕疹 #痕癢 #中醫 #中藥 #治本

脂肪肝,又稱脂肪性肝病,是指肝細胞內脂肪堆積超過肝重的5%,可分為酒精性與非酒精性兩大類。近年來,隨著飲食不節、生活型態久坐不動,脂肪肝已成為常見的都市病,甚至年輕化。脂肪肝的成因脂肪肝的形成與多重因素有關,常見原因包括飲食過量,長期攝取高...
25/09/2025

脂肪肝,又稱脂肪性肝病,是指肝細胞內脂肪堆積超過肝重的5%,可分為酒精性與非酒精性兩大類。近年來,隨著飲食不節、生活型態久坐不動,脂肪肝已成為常見的都市病,甚至年輕化。

脂肪肝的成因

脂肪肝的形成與多重因素有關,常見原因包括飲食過量,長期攝取高脂、高糖及高熱量食物,導致脂肪合成增加;缺乏運動,令脂肪代謝減慢;肥胖與代謝症候群,如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也會增加風險。此外,酗酒使肝臟產生過多脂肪酸並損傷肝細胞;而營養不良或過度節食則因蛋白質不足,影響脂肪運輸,也可能誘發脂肪肝。

中醫體質分型與治療原則

中醫雖無「脂肪肝」病名,但多歸屬於「痰濕」、「脅痛」、「積聚」等範疇。根據體質與證型,可分為以下四型。

肝膽濕熱型,又稱濕熱型脂肪肝,常見於喜食辛辣油膩者,或有口苦口乾、小便黃等濕熱內蘊特徵。此型患者多見脅痛、腹脹、大便黏滯等症狀。中醫認為濕熱蘊結肝膽,阻礙氣機,應以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為治療大法。常選方藥為茵陳蒿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

脾虛痰濕型,為脂肪肝中常見的證型之一,主要與飲食過量、久坐不動及脾運失健有關。這類患者往往形體肥胖、精神不振、舌苔厚膩,並伴隨腹脹、疲倦、便溏、水腫等症狀。治療當以健脾化濕、消痰祛脂為主,常用方劑如二陳湯合平胃散加減。

肝胃不和型,亦即氣滯型脂肪肝,常見於情緒壓力大、性情易怒及食慾不振者。中醫認為,情志不暢易致肝氣鬱結,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導致脂肪代謝異常。患者通常有脅肋脹痛、胸悶、經常打嗝、胃脘不適等表現。治療上以疏肝理氣、和胃消滯為原則,常用方劑為柴胡疏肝散加減。

肝腎虧虛型脂肪肝,多見於病程較長或年長體虛者,常見症狀包括脅肋隱痛、形體消瘦、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失眠健忘等,並伴有情志抑鬱或易怒。治療以滋補肝腎、養陰清熱為主。常用方劑為六味地黃丸合一貫煎加減。

飲食原則

控制總熱量攝取,避免暴飲暴食,減少油炸、甜食、加工食品。增加膳食纖維,如全穀、蔬菜、水果。適量攝取優質蛋白,如豆類、魚肉、蛋白。要戒食宵夜。

脂肪肝雖多為無症狀,但若不及時調理,可能進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中醫強調辨證論治,配合飲食與生活方式調整,能有效逆轉脂肪肝。養肝之道,貴在日常。

#脂肪肝 #脂肪性肝炎 #肝纖維化 #肝硬化 #中醫

22/09/2025

足三里穴的妙用——治療與養生

在中醫經絡學中,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重要合穴。此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下三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古人有言:「肚腹三里留」,意指凡腹部疾病,皆可取足三里穴治之。

一、治療功效:百病可調,臟腑皆應
足三里穴的治療範疇極廣,涵蓋消化、免疫、神經、循環等多個系統。其主要功效如下:

1. 調理脾胃、促進消化
足三里屬胃經,最擅長調理脾胃功能。對於食慾不振、腹脹、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狀,皆有顯著療效。現代研究亦證實,刺激足三里可調節胃酸分泌、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腸胃功能。

2. 增強抵抗力、扶助正氣
足三里穴可提升機體抵抗力,對於預防感冒、改善過敏及慢性疲勞等免疫失調症狀有良好作用。

3. 鎮痛止暈、調節氣血
對於頭暈、耳鳴、失眠、焦慮、憂鬱等神經系統疾病,足三里穴能調和氣血。

4. 通絡止痛、強筋健骨
足三里位於下肢,對於膝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風濕痹痛等有良好療效。配合艾灸或針刺,可有效改善肢體麻木、關節僵硬等症。

二、養生妙用:延年益壽,日常可行
足三里不僅是治病良穴,更是日常養生的寶藏。此穴被譽為「長壽大穴」、「保健第一要穴」,其地位可謂舉足輕重。

透過簡單的按摩、艾灸或拍打,有保健身體的效果。

1. 每日按摩,強身健體
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足三里穴,每次3-5分鐘,以酸脹感為宜。長期堅持可改善體質、提升精神、預防疾病。
2. 艾灸溫補,調和氣血
使用艾條對足三里穴進行溫和灸法,每次15分鐘,有助於補中益氣、溫陽散寒,特別適合脾胃虛寒者。
3. 拍打刺激,疏通經絡
拍打足三里穴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疏通氣血,適合久坐不動或下肢循環不佳者。
4. 配穴應用,效果加乘
足三里可與中脘、三陰交、氣海等穴位搭配使用,針對不同症狀進行調理。例如配中脘可治胃痛,配三陰交可調月經,配氣海可補元氣。

足三里,人人可用的養生寶穴

足三里穴不僅是中醫臨床常用穴位,更是每個人都能掌握的自我保健工具。無論是用於治療疾病,還是日常養生,只要方法得當、持之以恆,都能收穫健康與活力。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不妨每天花幾分鐘關注自己的足三里穴,讓這個「長壽大穴」成為你健康路上的得力助手。

#足三里 #針灸 #經絡 #穴位

濕疹與牛皮癬(銀屑病)屬於常見皮膚病,不僅反覆發作,還常令患者身心俱疲。現代醫學常以外用類固醇控制病情,但長期使用或會引起副作用,例如皮膚變薄等。相較之下,中醫以整體觀念出發,透過內外兼治,有助於改善病情、減少類固醇依賴,達到穩定控制的目標...
18/09/2025

濕疹與牛皮癬(銀屑病)屬於常見皮膚病,不僅反覆發作,還常令患者身心俱疲。現代醫學常以外用類固醇控制病情,但長期使用或會引起副作用,例如皮膚變薄等。相較之下,中醫以整體觀念出發,透過內外兼治,有助於改善病情、減少類固醇依賴,達到穩定控制的目標。

中醫對濕疹與牛皮癬的認識
中醫將濕疹歸類為「濕瘡」,牛皮癬(銀屑病)則屬「白疕」範疇,辨證多與風、濕、熱、血燥、血瘀等有關,加上內在功能失調,導致皮膚失養、瘀滯於肌膚而成。

常見的致病體質有:
• 肝鬱化火型:情緒易怒、皮膚癢痛、舌紅苔黃。
• 脾虛濕盛型:食慾差、身體重墜、皮膚滲液明顯。
• 血熱型:皮膚紅斑片狀、舌質紅、脈弦數。
• 血燥型:皮膚乾燥脫屑、瘙癢劇烈、夜間加重。

內服中藥治理:辨證論治是關鍵

中醫強調「辨證施治」,根據患者體質與症狀選擇適合的方劑:
• 血熱型:可用「五味消毒飲」清熱涼血,改善紅疹熱毒。
• 濕熱型:選用「龍膽瀉肝湯」、「四妙丸」等清熱利濕降毒。
• 血燥型:以「當歸飲子」、「四物消風飲」養血潤燥止癢。
• 脾虛濕盛型:可服「參苓白朮散」健脾化濕,減少滲液。

針灸輔助療法
• 針灸:可選用「曲池」「血海」「三陰交」「合谷」等穴位,具有疏風止癢、調整氣血的作用。

外治法:中藥洗劑
中醫擅於內外合治法:
• 使用「苦參」「黃柏」「馬齒莧」等藥材熬水清洗濕疹患處,可收清熱止癢之效。
• 使用「楮桃葉」等藥材熬水清洗牛皮癬患處,可收清熱潤膚之效。

生活調養:配合飲食與作息管理
• 飲食建議:忌辛辣刺激、海鮮與牛肉,多食新鮮蔬果。
• 作息規律:減少熬夜,保持充足睡眠,促進皮膚修復。

【案例分享】
濕疹案例一
患者先外用類固醇藥膏去治標,但停用1週後更加反覆,紅疹皮損增多,顏色十分鮮紅。經過家人介紹來我診所治理,紅疹佈滿雙下肢及上臂,皮膚乾燥,顏色鮮紅,伴有少許滲液,明顯是濕熱毒蘊型濕疹,遂處方清熱涼血、祛濕解毒的中藥以治其本,頭2個月皮疹鮮紅減,痕癢減輕,再服1個月中藥鞏固體質,濕疹及色素已退。

濕疹案例二
此濕疹案例正是冬日氣候不穩,加上飲食不節而導致。患者初期外用類固醇治療,停用10天後皮膚濕疹反彈,遂來求診。這類濕疹過敏情況明顯,雖然沒有滲液,然而紅疹、乾燥、痕癢明顯。治療時一定要清熱祛濕解毒,再配合戒口。經過一個月內服中藥治其本,濕疹已明顯控制,再服一個月調理鞏固體質,濕疹已癒。

銀屑病案例三
這位病人患上銀屑病(牛皮癬)多年,曾經外用類固醇治療,但停藥後越來越反覆。牛皮癬是體內的免疫失調的皮膚疾病,治療慢性皮膚問題,必須調好體內失調的免疫功能,才是治本的方法。透過中醫辨證論治,這位病人以清熱涼血潤燥為主要方向,同時調整內在失衡的免疫力,再輔以活血化瘀等中藥,加速皮損的修復。這個案例治療了2個月後皮損逐漸減少,再服3個月中藥鞏固後,皮損已退。治療期間,患者配合戒口,放鬆心情會對病情有幫助。

#濕疹 #牛皮癣 #銀屑病 #乾癬 #痕癢 #中醫 #中藥

🌿 金銀花的妙用:中醫藥中的清熱解毒良方在中醫藥的浩瀚寶庫中,金銀花是一味歷史悠久、用途廣泛的藥材。又稱「忍冬花」、「二花」。金銀花不僅是中藥方劑中的常客,更是現代人日常用藥的好選擇。🌼 一、性味與功效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金銀花性寒、味甘...
17/09/2025

🌿 金銀花的妙用:中醫藥中的清熱解毒良方

在中醫藥的浩瀚寶庫中,金銀花是一味歷史悠久、用途廣泛的藥材。又稱「忍冬花」、「二花」。金銀花不僅是中藥方劑中的常客,更是現代人日常用藥的好選擇。

🌼 一、性味與功效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以下症狀:
• 外感風熱:如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初期感冒症狀。
• 熱毒痢疾:金銀花能清腸熱、解毒止痢。
• 膿腫癰疽:外用或內服皆可,有助於消熱解毒排膿。
• 常見皮膚疾變:如濕疹、痤瘡、粉刺等皮膚問題皆可用金銀花治理。
金銀花常見於經典方劑如「銀翹散」,與連翹合用,針對風熱感冒療效顯著。

🍵 二、日常應用
1. 銀翹散
由金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荊芥穗、淡豆豉、竹葉及蘆根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利咽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發熱等初期溫病症狀。

2. 五花茶的成份與功效全解:清熱解毒的涼茶之選
• 五花茶是廣東地區常見的傳統涼茶之一,屬於藥茶類,具有清熱、解毒、消暑、祛濕等多重功效。它不僅是夏日消暑的良伴,更是中醫理論中對「濕熱」體質的妙品。
材料:金銀花10g、菊花10g、槐花10g、木棉花15g、雞蛋花10g
做法:
1. 所有材料沖洗乾淨,浸泡15分鐘;
2. 加水煲滾後轉小火煮30–45分鐘;
3. 可加入片糖或蜜糖調味,隔渣後飲用。

🌱 五、結語:古今皆宜的清熱良藥
• 金銀花作為中醫藥中的清熱解毒代表,不僅在古代醫書中備受推崇,也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展現出強大的抗菌、抗病毒與免疫調節能力。無論是作為治療感冒的藥材,還是日常保健的茶飲,金銀花都展現出其價值。
• 金銀花雖好,仍需根據個人體質與病情適量使用。若能在中醫師指導下合理應用,金銀花將成為現代人抗疫、養生、清熱、皮膚疾病的得力助手。

#金銀花 #中醫 #中藥 #感冒 #溫病 #皮膚病 #濕疹

最近很多人都感冒了,而有些人感冒後各種感冒症狀消失了,唯獨是咳個不停,當各種止咳藥、化痰藥,甚至各種抗生素都已用上,可是咳嗽卻依然不好。         一般來說,咳嗽主要分為「外感及內傷」。一些正氣充足的人,通常外感很快就可以復元。可是,...
16/09/2025

最近很多人都感冒了,而有些人感冒後各種感冒症狀消失了,唯獨是咳個不停,當各種止咳藥、化痰藥,甚至各種抗生素都已用上,可是咳嗽卻依然不好。

一般來說,咳嗽主要分為「外感及內傷」。一些正氣充足的人,通常外感很快就可以復元。可是,正氣不足的人,外感仍然困在體內,由於感冒未清,所以仍然會有咳嗽、鼻涕、咽喉不適的症狀,這種情況需要去解表,外感咳嗽才能痊癒。

臨床上一些感冒後咳嗽不癒的個案亦有可能與氣管敏感有關。這種咳嗽和細菌、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不同,所以為何在這種情況下服用多次抗生素都好像沒有改善咳嗽,有時反而會增加咳嗽程度。當接觸到外界各種刺激物質後,如冷氣、凍飲、油煙、香水、花粉等,會引起咳嗽、氣緊、甚至氣促。有時勞累的時候,咳喘也可以加重。

明明外感症狀已經大致消失,但仍然持續咳嗽,有些病人更咳嗽十天或以上,這種咳嗽就像「一係唔咳,一咳就係咁咳」,喉嚨痕癢,說話多的時候,又或者遇到冷空氣就會加重,比較容易在晚上出現,痰都是清稀的白痰,會伴有氣緊的感覺。這種寒飲伏肺的情況如果不處理好,就容易走向哮喘這個疾病發展。有一個代表方劑去處理這類咳嗽就是「射干麻黃湯」。

咳嗽日久如沒有及時根治,他日有機會發展成為慢性氣管炎或哮喘,早期診斷及治療對於控制這類咳嗽非常重要。

中醫對咳喘的認識早在《黃帝內經》中便有記載,並有多種有效治療方法,療效顯著,除對急性發作期外,還有緩解期的治療方法,給予「扶正固本」,以增強患者肺部功能,這對治療咳喘起到重要作用。

不論治療咳嗽、哮喘,中醫會以人為本,分辨正確體質,即辨証論治去達到治療效果。一般咳喘要分清寒、熱、虛、實,治療原則為寒者溫之,熱者清熱,虛則補之,而痰多者則要溫化痰飲。

對於慢性咳嗽、哮喘,中醫很重視緩解期的治療時機。在緩解期時,已無氣喘,可能仍有少許疏咳,此時面色好轉,在藥療中適當配合一些補肺健脾、溫化痰飲的中藥對鞏固咳喘療效有很大幫助,可選用黃芪、白术、茯苓、乾薑、淮山等,達到益氣補肺之目的。

還有,如果身體本身比較虛弱的人,咳喘日久後會容易出現「肺脾氣虛」這個證型。這種證型的人,咳嗽比較疏,症狀以疲乏、氣短、納差為主,說話時中氣不足,「成日都好攰,無晒精力、動力」。由於「肺主氣,脾主升清」,一個屬金,一個屬土,治療上需要同時健脾益肺,正氣便能改善,身體才能恢復。治療上可以運用「四君子湯」加減去進行調理。針灸亦是很好的方法,常用穴位有肺俞、脾俞、足三里、關元等。

外感咳嗽的醫囑,首先要避風寒,戒食生冷、辛辣、煎炸及粘滯難消化的食物,不可煙酒。要保持足夠休息,不能夜睡。讓身體的「正氣」及早復原。

#咳嗽 #感冒 #氣管敏感 #哮喘 #中醫 #中藥

《東周刊》健康專欄 - 中西匯醫‧親子天地又開學了,現在很多兒童很小便要配戴眼鏡,眼部問題須要多加注意。香港兒童功課量冠絕全球,連同課外活動、補習等,的確是非人生活,再加上香港生活空間狹窄,眼睛自然是受害者。從表面上看,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表...
15/09/2025

《東周刊》健康專欄 - 中西匯醫‧親子天地

又開學了,現在很多兒童很小便要配戴眼鏡,眼部問題須要多加注意。香港兒童功課量冠絕全球,連同課外活動、補習等,的確是非人生活,再加上香港生活空間狹窄,眼睛自然是受害者。

從表面上看,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表現一樣,即看遠模糊、看近清楚。一般是由於長時間近距離讀書,用眼姿勢不良,在桌上、床上或車裡看書,光線過弱使眼睛睫狀肌常常處於緊張及疲勞狀態,造成視力模糊,得不到應有的休息,晶體隨之變厚。這樣外界平行光線進入眼內,看遠處的東西自然就不清楚了。因為眼球前後徑並沒有加長,眼球結構並未發生實體變化,如果有適當休息和治療,注意用眼衛生,還可以恢復正常視力。如在假近視階段不及時糾正,繼續發展下去,眼球的前後軸變長,便會成為真近視。而中醫中藥對治療假性近視的確很有幫助。

在辨証分型上,可以分為這兩大類:
一. 脾虛氣弱,以視近清晰,視遠模糊,視疲勞,或病後體虛,多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舌淡紅苔薄白,脈弱為常見症的近視證候。
二. 肝腎兩虛,以視近怯遠,可伴隨頭暈耳鳴,夜眠多夢,生長較慢,舌淡脈細為常見症的近視證候。

脾虛氣弱者,可用「四君子湯」加減作調理之用;而肝腎不足的體質,可服用「杞菊地黃丸」,對保養眼睛會有一定效果。

按摩亦是防治近視的好方法。治療以滋肝明目,益氣養血,調節眼部經氣為治療原則。取穴太陽、睛明、肝俞、腎俞、陽陵泉、光明、風池。近視形成的重要原因在於用眼不衛生,造成睫狀肌的疲勞、痙攣所致,中醫穴位治療能緩解肌肉疲勞、痙攣的一個好方法,十分安全有效。臨床證明經絡穴位用於近視的治療,可以收到滿意的效果。

治療以外,亦要注重眼部的護理:
1. 每半個小時就要讓眼睛休息一會兒,不要躺著或者在較暗的燈光下讀書。
2. 在寫字後1小時左右遠眺大自然景色,使睫狀肌得到調節鬆弛,堅持每天做眼保健操,使眼睛得到放鬆。
3. 眼睛與書本要保持適當約30釐米為最佳
4. 多吃一些含有維生素A、C和β-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菠菜、胡蘿蔔、蘋果、豬肝等。
5. 適當運用補肝腎、明目的藥材,如枸杞子、決明子、杭菊花、黑芝麻等。

當代人越來越重視身心健康,而《黃帝內經》作為中醫養生的經典之作,其「四時養生」理論更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與實踐。今天就來分享一篇文章,帶你走進古人的智慧,學會順應四季、調養身心的生活方式。🌿《黃帝內經》四時養生法|順天而養,身心皆安你知道嗎?...
05/09/2025

當代人越來越重視身心健康,而《黃帝內經》作為中醫養生的經典之作,其「四時養生」理論更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與實踐。今天就來分享一篇文章,帶你走進古人的智慧,學會順應四季、調養身心的生活方式。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法|順天而養,身心皆安
你知道嗎?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就提出了「四時養生」的概念,強調人應順應自然節律,調整生活作息與情志,才能真正做到「未病先防」。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這句話揭示了四季養生的核心——順應陰陽變化,春夏注重陽氣的升發與宣洩,秋冬則重在陰氣的收斂與潛藏。

🌸春三月|養肝升陽
春天是萬物生髮的季節,人體肝氣旺盛,宜疏肝理氣。
• 作息:夜臥早起,晨起披髮緩行
• 飲食:多食辛甘發散之品,如蔥、韭菜
• 情志:保持愉悅,避免抑鬱
• 原文摘錄:「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夏三月|清心養陽
夏季陽氣最盛,心臟功能活躍,重在養心、祛暑。
• 作息:夜臥早起,無厭於日
• 飲食:清淡為主,苦以入心,如苦瓜
• 情志:心境平和,忌怒
• 原文摘錄:「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秋三月|斂神養肺
秋天氣候乾燥,肺氣易傷,宜收斂神氣、潤肺養陰。
• 作息: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 飲食:多食酸甘潤燥之品,如梨、百合、蜂蜜
• 情志:安寧平和,忌悲
• 原文摘錄:「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冬三月|藏精養腎
冬季萬物閉藏,腎氣旺盛,是養精蓄銳的好時機。
• 作息:早臥晚起,待日而作
• 飲食:溫補養腎為主,如黑豆、羊肉、核桃
• 情志:內斂沉靜,忌躁
• 原文摘錄:「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結語|順時而養,與道相合

《黃帝內經》不只是一本醫書,更是一部生活哲學。它教我們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如何在四季中找到身心的平衡。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這句話提醒我們:養生,從日常開始。不妨從今天起,依四季調整你的生活節奏,讓身體與天地同步,活出真正的健康與自在。

【濕疹案例分享】這位病人患上濕疹後,一向外用藥膏為主控制症狀,但病情十分反覆。下肢濕疹要考慮濕邪偏重這個方向著手,常用祛濕解毒藥物,如黃柏、蒼术。有很多人濕疹反覆,都是因為只用藥膏治標,而忽略了防治這個環節,但是藥膏的副作用會造成濕疹患者皮...
04/09/2025

【濕疹案例分享】

這位病人患上濕疹後,一向外用藥膏為主控制症狀,但病情十分反覆。下肢濕疹要考慮濕邪偏重這個方向著手,常用祛濕解毒藥物,如黃柏、蒼术。有很多人濕疹反覆,都是因為只用藥膏治標,而忽略了防治這個環節,但是藥膏的副作用會造成濕疹患者皮膚正常結構慢慢地改變,如變薄、變乾和色素變暗。久而久之造成濕疹皮炎的地方越來越乾旱,血液循環變差,「久病成瘀」就是這個意思。這類慢性濕疹除了養血潤燥外,增加一點化瘀通絡的藥物,便能加速修復皮損組織。

中醫學認為濕疹總由稟性不耐,風濕熱之邪客於肌膚而成,如脾胃虛弱者,蝦、蟹、牛肉、羊肉、牛奶、糯米等應戒掉,因它們可能是飲食致敏原。花粉、灰塵、塵蟎、油漆、酒精等也可以是接觸性致敏原。另外,精神緊張、休息不足、情緒不好等也是常見誘因,大家應找方法緩解工作壓力,作息要規律,不要熬夜。

#濕疹 #濕瘡 #痕癢 #皮膚 #中醫 #中藥

Address

九龍尖沙咀加拿芬道20-20C加拿芬廣場1605室(港鐵B2出口)
Hong Kong
852

Opening Hours

Monday 11:00 - 20:00
Tuesday 11:00 - 20:00
Wednesday 11:00 - 20:00
Thursday 11:00 - 20:00
Friday 11:00 - 20:00
Saturday 10:30 - 14:00

Telephone

+85223120438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鍾啟福中醫博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