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腦脊中風及痛症資訊網 The Hong Kong Brain & Spine, Stroke & Pain Information Web

  • Home
  • Hong Kong
  • Kowloon
  • 香港腦脊中風及痛症資訊網 The Hong Kong Brain & Spine, Stroke & Pain Information Web

香港腦脊中風及痛症資訊網 The Hong Kong Brain & Spine, Stroke & Pain Information Web Neurosurgery Specialized in Brain, Spine, Stroke, Pain concerning central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腦神經外科, 專科治療腦、脊柱、中風、痛症等中樞神經及周邊神經症狀

我們是一隊經驗豐富的腦神經外科專科註冊護士和腦神經外科顧問醫生。幾十年來, 我們以專業知識,專科藥物治療,微創顯微手術,為患有腦部及顱底,脊椎,中風及腦神經血管,痛症的患者提供專業醫療。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在治療中風患者及患有其他腦和脊椎問題,痛症問題的病人。 我們還提供24小時的緊急醫療諮詢,援助和治療。

除了在香港照顧本地病人外,我們亦為澳門,中國內地及其他國家的病人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包括遠程遙距醫學諮詢,國際醫療救援和疏散,安排空中或地面醫療護送等。

We are a group of experience registered nurses of neurosurgery training and a group of experience neurosurgeons who subspecialized in skull base, spine and neurovascular surgery. For decades, we have been treating stroke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other brain and spine problems. We also provide 24 hours emergency medical advice, assistance and treatments. Apart from taking care local patients in Hong Kong, we also serve patients in Macau, Mainland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erms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including Distant Tele-medicine Advic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cue and evacuation, arranging medical air-transfer or ground-transfer, medical es**rt, etc..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dhEc4Qdm/?mibextid=wwXIfr
27/10/2025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dhEc4Qdm/?mibextid=wwXIfr

50歲詹姓貨車司機,日前凌晨下班回家時,想用熱水澡洗掉一天的疲憊,但左手感覺不太到溫度,原以為是太累而不以為意,隔天一覺起來發現兩邊臉的感覺不同,覺得左臉刺刺麻麻的,感到不對勁而至急診就醫,聽到詹先生的主訴,醫師說這恐是腦中風,讓他住院安排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急性梗塞性腦中風,所幸發現得早,經口服抗血小板藥物並搭配復健治療,約一周內便大幅改善並出院返家。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鄭耕兆醫師表示,患者兩側的肌力正常,不過有出現感覺缺失(如身體兩邊對觸覺、痛覺及溫度的敏感度不一樣)、吞嚥問題(如喝水會嗆到)等症狀,且右側眼瞼下垂,經接受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確診是腦幹中風。

鄭耕兆醫師說,患者本身有高血壓,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他血管梗塞的部位在右側延腦處,延腦是腦幹的一部份,主要控制心跳、呼吸和血壓,因此當延腦受損時,可能會造成生命威脅。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疑似中風症狀快送醫

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是十大死因第五位,腦中風來得突然,且嚴重可能致殘,造成整個家庭的壓力。鄭耕兆醫師提醒,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若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者應依照醫囑按時回診及服藥,當有疑似中風之症狀一定要提高警覺,盡快送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中風 #腦中風
#面歪 #暈眩
#高血壓 #手腳痲痺
#手腳無力 #行路不穩
#中風風險評估 #磁力共振
#預防中風 #腦外科 #神經外科
#腦神經外科 #腦神經外科醫生
#腦動脈瘤




相關內容: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中風/中風表徵/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健康檢查/腦部檢查/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腦/腦部護理/

中風風險 https://www.brain-spine.hk/zh/strokerisk

認識腦中風:
https://youtu.be/C4VCdxaMRug

中風徵兆和治療:
https://youtu.be/9eI_aDPVVag?si=bLPZuMyEcTGL07HM

原文:
https://tw.news.yahoo.com/share/8e6c79a0-b89e-359c-b440-27dc45500acf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SJjtSd7Z/?mibextid=wwXIfr
25/10/2025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SJjtSd7Z/?mibextid=wwXIfr

今年45歲的吳先生,日前睡前要喝水時,突然發現左手沒力氣,連水杯都拿不穩,左側身體隨即出現麻木刺痛,警覺的他,當下懷疑是腦中風,立即請家人撥打119送醫,一抵達急診室後,立即安排抽血及腦部電腦斷層等檢查,果然診斷為急性腦中風,也因為從進急診到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僅44分鐘,迅速處置讓腦部損傷降到最低,避免了嚴重的癱瘓後遺症。

吳先生到急診時,收治的台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急診醫護團隊立即啟動中風小組,經評估後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待度過急性期後,積極展開復健,順利於三週之後出院,經過一段時間的復健治療與回診追蹤後,幾乎完全恢復,重返工作崗位。

雙和醫院副院長陳龍指出,影像檢查顯示吳先生腦部的雙側額葉皮質下區域出現缺血性中風,與長年高血壓病史且未規律服藥控制有關,進一步導致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根據當時NIHSS評估分數為6分,屬中度腦中風。

幸好搶救及時!陳龍說,吳先生從凌晨2點21分進入急診檢傷櫃台,安排相關影像檢查、會診神經內科醫師,於凌晨3點5分即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且於凌晨3點30分安排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和磁振造影,確認病患腦部大血管狀況,從人到急診到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僅44分鐘,迅速處置才讓腦部損傷降到最低。

陳龍強調,雙和醫院開院第二年即成立中風中心,急性腦中風病人到院後的治療比例與成功率均持續上升,根據院內最新統計,近三年透過靜脈血栓溶解或取栓(EVT)治療的比例,已由2023年的15.2%提升至2025年的24.8%,顯示醫療團隊在緊急處置能力上持續精進。

值得注意的是,陳龍說,腦中風病人透過救護車轉送到院的比例也從三成左右提升至近六成,代表近年「微笑、舉手、說你好,有問題立刻打119」的衛教宣導成效浮現,有效縮短到院時間,讓更多病人能及時接受評估與治療,連帶提升臨床成效,包括,腦中風患者失能評估小於3分之比例達六成;而血栓取出手術之血管打通率突破九成。

#中風 #腦中風
#面歪 #暈眩
#高血壓 #手腳痲痺
#手腳無力 #行路不穩
#中風風險評估 #磁力共振
#預防中風 #腦外科 #神經外科
#腦神經外科 #腦神經外科醫生
#腦動脈瘤




相關內容: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中風/中風表徵/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健康檢查/腦部檢查/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腦/腦部護理/

中風風險 https://www.brain-spine.hk/zh/strokerisk

認識腦中風:
https://youtu.be/C4VCdxaMRug

中風徵兆和治療:
https://youtu.be/9eI_aDPVVag?si=bLPZuMyEcTGL07HM

原文:
https://tw.news.yahoo.com/share/a400833e-1c89-339e-a183-b604b6d60d89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PEszf2Nm/?mibextid=wwXIfr
24/10/2025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PEszf2Nm/?mibextid=wwXIfr

世界中風組織自2006年起,將每年的10月29日定為世界中風日,以提醒關 注中風問題,提高預防中風及治療的意識。現時全球中年及青年人的中風發病率均有上升趨勢,中風在香港更是第四大最常見致死疾病,根據衛生署及政府統計處數據,於2024年共錄得2911宗因中風致死的個案,當中有7.7%為55歲以下人士,任何人對中風都不應忽視。

中風會引致肢體麻痺行動不便,咀歪、視力模糊等,情況嚴重更可致命。當出現相關症狀應立即求醫。

根據醫院管理局的臨床研究數據顯示,於2001年至2021年的20年間,本港「年輕中風」的發病率增加逾三成!18至55歲人士的中風粗發病率,由2001年每10萬人的41.8宗,上升至2021年每10萬人的59.7宗。

認識中風症狀 出現突發問題立即求醫
當你突然感覺劇烈頭痛、口齒不清或難以理解事物、面部、手或腿部(身體某一側)麻痺、嘴歪、不停流口水、視力模糊或偏盲、無故暈眩、嘔吐或失去平衡,又或突然吞嚥困難等中風會出現的症狀,便不要猶豫,「分秒必爭」立即求醫診治,有機會救回一命。

中風是大腦部分區域血液被切斷而引致腦組織受損,主因可以是因血栓阻礙腦部血液流通(缺血性中風),又或因血管破裂引致腦部血液中斷(出血性中風)。因應受阻塞或出血位置的分別,以及腦部損傷的不同情度,可導致包括半身不遂、語言障礙、喪失視覺、大小便問題等,情況嚴重更有機會引致猝死。

改善生活習慣 有助減病發風險
導致中風的風險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血壓高(收縮壓)、懸浮粒子污染、吸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固體燃料造成的居家污染、高鈉飲食、空腹血糖過高、腎功能障礙、進食水果不足、酗酒、體重指數過高、接觸二手煙、運動不足,以及進食蔬菜不足等,當中又以高血壓引致的風險為最高(56.8%)。只要改善其中的生活習慣,保持均衡飲食、多做運動,戒煙戒酒,遠離污染物等,便可減低中風的風險。

#中風 #腦中風
#面歪 #暈眩
#高血壓 #手腳痲痺
#手腳無力 #行路不穩
#中風風險評估 #磁力共振
#預防中風 #腦外科 #神經外科
#腦神經外科 #腦神經外科醫生
#腦動脈瘤




相關內容: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中風/中風表徵/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健康檢查/腦部檢查/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腦/腦部護理/

中風風險 https://www.brain-spine.hk/zh/strokerisk

認識腦中風:
https://youtu.be/C4VCdxaMRug

中風徵兆和治療:
https://youtu.be/9eI_aDPVVag?si=bLPZuMyEcTGL07HM

原文:
https://www.am730.com.hk/健康/關注中風問題-提高預防及治療意識-改善生活習慣-及時求醫減風險/611619?utm_source=am730webshare&utm_medium=copy_link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Sv275DAj9/?mibextid=wwXIfr
22/10/2025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Sv275DAj9/?mibextid=wwXIfr

由於添加糖會危害健康,許多人轉而使用人工甜味劑,但今年5月出版的一篇研究發現,廣泛使用於食品與飲料中的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 (Aspartame) 可能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是心臟病與中風。研究團隊發現,這....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RA8WZhDqu/?mibextid=wwXIfr
21/10/2025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RA8WZhDqu/?mibextid=wwXIfr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吃甚麽很關鍵!惟很多常見的早餐恐隱藏健康陷阱,有心臟科醫生點名9大常見早餐,若長期進食不僅會令血糖急升、引發慢性疲勞,更會大大增加心血管病風險,醫生揚言:「給錢也不吃!」

9款早餐地雷
據外媒《CNBC》報道,美國心臟科專科醫生Sanjay Bhojraj表示,經過行醫治療心臟病、動脈阻塞和代謝功能障礙20年後,他發現許多患者即使有運動習慣,仍會有心血管疾病等問題。

他指出,這恐怕與患者們的日常飲食有關,特別是一些標籤「有益心臟」、「全植物飲食」或「低脂」這類看似無害的食物,可能隱藏著一些會加劇發炎、令血糖升高,並隨著時間推移悄悄損害動脈的成分。

因此,Sanjay Bhojraj分享9款會損害心血管健康的早餐食物:

1. 含糖早餐麥片

一些含糖早餐麥片會標榜有益健康,但大多數本質上都是偽裝的甜點。它們會令血糖飆升,令人在上午就感到昏昏沉沉,還會令胰島素激增,使新陳代謝加速,久而久之,還會損害血管系統。Sanjay Bhojraj指,一些病人出現胰島素抗性、慢性疲勞和心血管併發症,這些都與這個早餐習慣有關。

建議食用:鋼切燕麥配莓果和肉桂,這是真正的膳食纖維、抗氧化劑和穩定的能量。

2. 加工熟食肉類

這類食物便於攜帶,但熟食肉類通常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保存,這些物質在體內會轉化為致癌化合物。不僅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還會令血壓上升,並導致長期動脈損傷。

建議食用:新鮮切片的烤火雞或雞胸肉。

3. 蘇打和能量飲料

這些飲料會令血糖飆升、腎上腺超負荷運轉,以及身體充滿發炎化合物。低熱量版本的能量飲料對身體更差,人工甜味劑會破壞腸道菌群,而腸道菌群對新陳代謝和心臟健康都至關重要。

建議食用:檸檬蘇打水或涼茶。

4. 油炸的快餐

油炸食品是用工業種子油烹製的,在高溫下會氧化,形成潛在的有毒副產品。這些副產品會嵌入動脈壁,促進斑塊積聚,並增加高血壓、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

建議食用:用橄欖油或牛油果油烘烤的食物。

5. 精緻碳水化合物

這類食物會迅速分解,導致血糖飆升、體力下降、脂肪堆積和胰島素抗性。久而久之,就會增加罹患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建議食用:100%全麥或發芽穀物麵包。

6. 人造奶油

許多人造奶油仍然含有反式脂肪,這些脂肪經過化學處理以延長保質期,但實際上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反式脂肪會提升低密度脂蛋白(LDL,壞膽固醇),並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膽固醇),並導致動脈硬化。即使少量攝入,也會損害血管內皮。

建議食用:草飼奶油或特級初榨橄欖油。

7. 高度加工的植物性「肉類」

許多肉類替代品都經過了超加工,含鈉、發炎油脂、甲基纖維素和大豆分離蛋白等合成添加劑。某些食物不含肉並不意味著它對身體有益。

建議食用:扁豆、豆類或少量加工的豆腐。

8. 高鈉罐頭湯

一碗罐頭湯就可能含人體每日鈉攝取量的80%到100%。過量的鈉會令血壓升高、加重腎臟負擔,並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

建議食用:自己煲湯,加入新鮮蔬菜、香草和海鹽調味。

9. 調味咖啡奶精

早晨沖泡的奶精通常是一堆化學混合物:氫化油、人工香料和添加糖。這些成分看似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就會導致發炎和動脈斑塊。

建議食用:無糖杏仁奶或燕麥奶,加肉桂或香草精。

#中風 #腦中風
#面歪 #暈眩
#高血壓 #手腳痲痺
#手腳無力 #行路不穩
#中風風險評估 #磁力共振
#預防中風 #腦外科 #神經外科
#腦神經外科 #腦神經外科醫生
#腦動脈瘤




相關內容: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中風/中風表徵/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健康檢查/腦部檢查/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腦/腦部護理/

中風風險 https://www.brain-spine.hk/zh/strokerisk

認識腦中風:
https://youtu.be/C4VCdxaMRug

中風徵兆和治療:
https://youtu.be/9eI_aDPVVag?si=bLPZuMyEcTGL07HM

原文:
https://skypost.hk/article/4024549/%E9%A3%B2%E9%A3%9F%E6%94%BB%E7%95%A5-%E6%97%A9%E9%A4%90%E9%A3%9F%E9%8C%AF%E6%81%90%E8%87%B4%E4%B8%AD%E9%A2%A8%E5%BF%83%E8%87%9F%E7%97%85-%E9%86%AB%E7%94%9F%E9%BB%9E%E5%90%8D9%E5%A4%A7%E5%B8%B8%E8%A6%8B%E6%97%A9%E9%A4%90%E9%BB%91%E5%90%8D%E5%96%AE-%E7%B5%A6%E9%8C%A2%E4%B9%9F%E4%B8%8D%E5%90%83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qQFWcd5e/?mibextid=wwXIfr
20/10/2025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qQFWcd5e/?mibextid=wwXIfr

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會頭暈眼花?小心不是低血壓,而是姿勢性高血壓作祟!醫師表示,目前普遍將從坐姿站起來的時候,收縮壓上升≥20 mmHg為姿勢性高血壓標準之一,並將其視為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認知功能障礙的重要潛在風險因子。

突然從椅子站起來頭暈?小心是姿勢性高血壓
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許芷瑜分享一篇最新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文獻,研究人員針對31,124名平均年齡67.6歲,包含已確診高血壓患者與尚未確診但血壓偏高的成人資料,進行統合分析。結果發現約17%受試者出現姿勢性高血壓,比姿勢性低血壓(9%)還常見。而在高血壓的年長患者中,姿勢性高血壓亦是影響死亡率的重要預測因子。一項追蹤4年半的研究顯示,若出現姿勢性高血壓,其死亡風險比沒有此現象的人高出87%。

高血壓又胖、血糖高會中風、腎臟病
許芷瑜表示,除了年齡、酒精之外,肥胖與代謝症候群也是高血壓的風險因子。在《英國醫學期刊》這篇統合分析中,有38.5%姿勢性高血壓患者屬於肥胖。如果高血壓患者同時還有肥胖、血糖控制不佳等問題可能進一步提高中風、腎臟病、甚至是認知障礙等共病風險。

5招降血壓
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研究也發現,只要積極控制血壓,可降低7%姿勢性高血壓的發生機率。許芷瑜說,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外,日常生活也可參考5個簡單又實用的小撇步:

控制體重:只要減少5%~10%體重,就可有效改善血壓與血糖。

飲食調整:避開含糖飲料,並減少精緻澱粉與油炸食物,穩定血壓也能控糖。

規律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如快走、騎腳踏車,有助心血管健康。

避免久坐:久坐會影響血液循環,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至少5~10分鐘。

自我監測血壓:建議平時在家以「722原則」規律測量,也就是連續7天,在每天早上起床後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血壓,每次都量2遍,取平均值後並記錄,若出現異常波動,應盡速就醫評估。

#中風 #腦中風
#面歪 #暈眩
#高血壓 #手腳痲痺
#手腳無力 #行路不穩
#中風風險評估 #磁力共振
#預防中風 #腦外科 #神經外科
#腦神經外科 #腦神經外科醫生
#腦動脈瘤




相關內容: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中風/中風表徵/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健康檢查/腦部檢查/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腦/腦部護理/

中風風險 https://www.brain-spine.hk/zh/strokerisk

認識腦中風:
https://youtu.be/C4VCdxaMRug

中風徵兆和治療:
https://youtu.be/9eI_aDPVVag?si=bLPZuMyEcTGL07HM

原文:
https://tw.news.yahoo.com/share/31fd599c-21fb-3c19-be8c-fd2628e889ac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2A2dQJq9/?mibextid=wwXIfr
18/10/2025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2A2dQJq9/?mibextid=wwXIfr

耳鳴看似無害並不會影響生活,但這可能是身體的警訊。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耳鳴、壓力及焦慮造成自律神經失調有很大的關係,時常會造成睡眠障礙。另外,若耳鳴只發生單側,且持續發生,恐是鼻咽癌或聽神經瘤徵兆,千萬不可輕忽。

楊聰財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指出,耳鳴是一種現代文明病,造成的原因有很多,壓力大、焦慮時,自律神經會亂放電,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就會引發失眠,研究指出,65%以上耳鳴的人,都有睡眠障礙。

中醫大新竹附院在官網指出,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的耳鳴並非由身體器官病變,例如耳朵結構受損、聽神經異常等所衍生的問題,而是由心理影響生理,臨床上來看,這族群的患者多半對聲音很敏感,常同時伴有失眠、煩躁緊張以及其他身體不適如胸悶,頭痛,喘不過氣等狀況。且當睡眠不佳或壓力增加,耳鳴會有加重的狀況。

楊聰財表示,若耳鳴只發生在單側的情況,就要特別注意,有可能鼻咽癌、聽神經瘤及美尼爾氏症;家醫許書華也指出,若單側或雙側的耳鳴超過48小時以上,且感覺聽力明顯下降、有劇烈的暈眩,就要趕緊就診。

奇美醫院官網指出,耳鳴聲音非常多樣化,發作時間長短、影響生活的嚴重度、有無伴隨其他症狀,如眩暈、頭痛、聽力喪失、耳痛等,進一步抽絲剝繭來判斷病因。至於鼻咽癌造成單側耳鳴、耳悶塞感的原因,是因為腫瘤若位於鼻咽側壁,會造成耳咽管開口的阻塞,影響了中耳的通氣與壓力,進而造成中耳積水,就會出現耳鳴、耳悶塞感。單側耳鳴常見的病因,除了鼻咽癌外,還須注意突發性耳聾、內聽道或小腦橋腦角腫瘤(如聽神經瘤或腦膜瘤等)、中耳腫瘤(如血管性腫瘤)等。

#耳鳴 #聽覺神經瘤

#磁力共振 #腦腫瘤
#臉部麻痺
#面部神經 #聽覺神經
#聽力下降 #失去聽覺
#失聰 #暈眩 #頭暈
#微創腦外科顯微鏡手術
#數碼導航刀 #放射治療 #伽瑪刀
#三叉神經痛 #腦外科 #神經外科
#腦神經外科









相關内容: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zh-hant/耳嗚/令人煩擾不安的耳鳴/

https://www.brainandspine.com.hk/健康檢查/磁力共振造影

易被誤診的腦腫瘤:聽覺神經瘤
https://www.brain-spine.hk/zh/understandingacousticneuroma

https://www.brain-spine.hk/zh/tumor

原文:
https://health.setn.com/news/1639545

Address

尖沙咀堪富利士道 8 號格蘭中心1107室
Kowloon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18:00
Tuesday 10:00 - 18:00
Wednesday 10:00 - 18:00
Thursday 10:00 - 18:00
Friday 09:00 - 18:00
Saturday 09:00 - 14:00

Telephone

+8522367611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香港腦脊中風及痛症資訊網 The Hong Kong Brain & Spine, Stroke & Pain Information Web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香港腦脊中風及痛症資訊網 The Hong Kong Brain & Spine, Stroke & Pain Information Web: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關於我們 - About Us

我們是一隊經驗豐富的腦神經外科專科註冊護士和腦神經外科顧問醫生。幾十年來, 我們以專業知識,專科藥物治療,微創顯微手術,為患有腦部及顱底,脊椎,中風及腦神經血管,痛症的患者提供專業醫療。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在治療中風患者及患有其他腦和脊椎問題,痛症問題的病人。 我們還提供24小時的緊急醫療諮詢,援助和治療。 除了在香港照顧本地病人外,我們亦為澳門,中國內地及其他國家的病人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包括遠程遙距醫學諮詢,國際醫療救援和疏散,安排空中或地面醫療護送等。 We are a group of experience registered nurses of neurosurgery training and a group of experience neurosurgeons who subspecialized in skull base, spine and neurovascular surgery. For decades, we have been treating stroke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other brain and spine problems. We also provide 24 hours emergency medical advice, assistance and treatments. Apart from taking care local patients in Hong Kong, we also serve patients in Macau, Mainland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erms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including Distant Tele-medicine Advic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cue and evacuation, arranging medical air-transfer or ground-transfer, medical es**rt, 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