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是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搜羅本地最新醫療資訊,並提供線?

29/02/2024

醫院管理局歡迎​2024至25年度《財政預算案》

主席范鴻齡特別感謝特區政府在面對公共財政壓力下,仍然增加醫管局的撥款,加強公營醫療服務...

29/02/2024

中大醫學院就財政預算案回應

對多項支持生命科技研究及醫療服務的建議,表示歡迎和支持

28/02/2024

港府早前公布擴大醫療券於大灣區使用,當中包括於深圳增設牙科服務,香港牙醫學會對規管兩地制度表達關注

盧寵茂約見香港牙醫學會代表:「我相信香港牙醫業界會尊重其他地區,包括內地的牙醫同行」

28/02/2024

衞生防護中心公佈銅鑼灣一間餐廳同時涉及兩宗懷疑食物中毒個案

第一宗涉及一男兩女,第二宗涉及八名男子,兩宗均於同日到該餐廳晚膳,受影響人士曾進食多種共同食物,包括生蠔和刺身...

27/02/2024

《新增一宗懷疑外地輸入麻疹個案》

涉及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22歲男子,由於病人在本港沒有接觸受感染人士,並曾於潛伏期內到訪馬來西亞,故此列為懷疑屬外地輸入個案...

27/02/2024

明愛醫院公布一宗護士學生及職員懷疑被非禮事件,涉及一名眼科病房86歲男病人

明愛醫院表示非常關注事件,並向該名護士學生及病房助理致以慰問及提供支援...

26/02/2024

東京電力公司宣佈,星期三將開始福島第一核電站核處理水第四次排放入海

食安中心指過去三日未有發現輻射水平超出安全標準

22/02/2024

禁毒常務委員會公佈2023年吸毒和毒品情況,指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較2022年上升,全年涉及毒品罪行的被捕人數則較2022年下降15%

禁常會主席:隨着香港於2023年走出新冠疫情全面復常...

22/02/2024

衞生防護中心公佈一宗人類感染甲型流感(H9)個案,涉及一名22個月大女童

初步調查指病人於潛伏期內曾到中山,最近沒有直接接觸禽鳥,亦沒有進食未經煮熟的家禽或接觸病人...

21/02/2024

自去年11月起,本港接連發生10宗非洲豬瘟個案,銷毀最少17457頭活豬

有議員問環境及生態局局長有何政策協助業界預防和應對非洲豬瘟,以及支援豬場在發生非洲豬瘟後復業...

20/02/2024

世衞獲沙特阿拉伯通報約半年間新增了4宗中東呼吸綜合症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再次呼籲市民注意安全,充分考慮到訪地方的健康風險。在中東地區呈報的個案中,大部分病人均曾接觸駱駝、飲用駱駝奶,或曾接觸已確診中東呼吸綜合症的病人...

20/02/2024

南韓首都圈五大醫院實習和住院醫生集體辭職罷工,醫療系統可能癱瘓

尹錫悅重申絕不姑息!!

19/02/2024

盧寵茂宣布「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新增五間醫療機構,以幫助照顧在廣東省養老的香港長者

當中包括廣州、南沙、中山、東莞及深圳,連同港大深圳醫院一院兩個服務點,合共增至七間...

【醫療資訊】中大開發與多種癌症相關的纖維母細胞分子分類方法 助進一步了解癌症進展並改良治療方案iMeddy網站全文內容:https://www.imeddy.com/content/815.html・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最近識別出四種與癌症相...
19/02/2024

【醫療資訊】中大開發與多種癌症相關的纖維母細胞分子分類方法 助進一步了解癌症進展並改良治療方案

iMeddy網站全文內容:https://www.imeddy.com/content/815.html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最近識別出四種與癌症相關的纖維母細胞分子聚集,大大促進對複雜腫瘤微環境的理解。
・這項突破性發現有助開發更具針對性和更有效的方案,以治療多種癌症。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在癌症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研究團隊帶領兩位醫科生共同開發一個與多種癌症相關的纖維母細胞分子分類方法,有望提升對癌症進展和治療策略的理解。該項研究結果已於國際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發表。

為纖維母細胞分子作分類 有助開發更具針對性和更有效的癌症治療策略

纖維母細胞是腫瘤微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促進或抑制腫瘤生長的雙重作用。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全面研究12種實體腫瘤的轉錄組圖譜,在多種實體腫瘤類型中觀察到四種纖維母細胞的分子聚集,分別是「先驅纖維母細胞 (proCAF)」、「炎症性纖維母細胞 (iCAF)」、「肌纖維母細胞 (myCAF)」及「基質產生肌纖維母細胞 (matCAF)」。

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杜家輝教授表示:「此發現對於了解腫瘤微環境複雜的動態生態系統有莫大幫助。纖維母細胞分子分類法可廣泛應用於多種癌症研究,有助開發更具針對性和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研究的一大重要發現是識別出matCAF亞型。該亞型與多種實體癌症類型,包括乳癌和胃癌較差的疾病預後相關。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原花青素C1(PCC1)可以抑制matCAF,降低腫瘤活性,或可成為抗癌治療的新策略。

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助理教授康偉教授解釋:「我們很興奮得知PCC1具備抑制matCAF的潛力,因為我們有機會藉此改善癌症患者的預後。這項研究深入揭示纖維母細胞影響癌症進展的機制,或會因此改變癌症的治療策略。」

另一方面,研究發現對免疫療法反應較差的「冷」腫瘤,腫瘤微環境中較少出現iCAF亞型的纖維母細胞分子。此發現亦為提高癌症治療效果開闢了新路向。

實戰經驗助醫科生邁向「醫學科學家」目標

現正修讀中大醫學院內外全科醫學士(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五年級的陳韋諾及梅津瑋同學,與博士後研究員陳博南在杜教授和康教授的指導下參與該項研究。這也是兩位醫科生第二個於國際期刊發表的研究。

杜教授表揚他們的貢獻,並稱:「該研究得以成功,團隊成員陳同學、梅同學及博士後研究員陳博南的貢獻和努力功不可沒。」

陳韋諾同學表示:「參與這項研究對我來說是一次奇妙的學習之旅。從學習單細胞分析技術,到結合基礎研究與臨床知識,為我未來成為醫學科學家的目標打下基礎。」

梅津瑋同學感謝各導師於研究期間的指導,並表示:「參與研究可以有系統地改進我的科學思維方式,也學到許多研究論文的寫作技巧。我非常感謝醫學院對我的栽培,並給予是次寶貴的研究機會。」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線上醫療平台 #健康資訊

------------------------------------
歡迎讀者分享健康資訊、留言及分享貼文,下載iMeddy App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imeddy.client&hl=en_US&gl=US

IOS: apps.apple.com/hk/app/imeddy/id1507871536

16/02/2024

新增一宗兒童感染甲型流感情況嚴重個案

一名有長期病患的七歲男童於1月26日開始發燒、喉嚨痛、咳嗽帶痰及氣促,期間多次求醫未有好轉,2月14日到瑪嘉烈醫院求醫被轉往兒童深切治療部,臨床診斷為甲型流感併發肺炎,現時情況嚴重...

16/02/2024

《新增一宗猴痘確診個案》

涉及一名有長期病患的48歲男病人,潛伏期內曾到訪新加坡及有高風險接觸,本港至今共錄得57宗猴痘確診個案...

【醫療資訊】中大為亞洲先驅引入「刺激舌下神經植入術」治阻塞性睡眠窒息症iMeddy網站全文內容:https://www.imeddy.com/content/814.html中度至嚴重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患者通常以連續正氣壓呼吸機進行治療,但這...
15/02/2024

【醫療資訊】中大為亞洲先驅引入「刺激舌下神經植入術」治阻塞性睡眠窒息症

iMeddy網站全文內容:https://www.imeddy.com/content/814.html

中度至嚴重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患者通常以連續正氣壓呼吸機進行治療,但這非根治方法,而且需每晚使用才見效,導致患者的依從性偏低。「刺激舌下神經植入術」是一種新型的外科手術,為接受標準正氣壓呼吸機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使用困難的患者提供一個新治療選擇。

刺激舌下神經植入術於2014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阻塞性睡眠窒息症,近年開始於亞洲引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於2023年2月開始使用此嶄新醫療科技,讓香港成為日本及新加坡之後,第三個引入刺激舌下神經植入術的亞洲地區。團隊至今已經完成三個手術,成功改善病人睡眠窒息情況。

刺激舌下神經植入術助睡眠窒息症患者解決常規治療的依從性問題

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是普遍的睡眠呼吸疾病,患者上呼吸道肌肉在睡眠時放鬆,造成上呼吸道受阻而缺氧,令患者難以進入深層睡眠得到足夠休息,以致出現日間瞌睡、難以集中精神及記憶力衰退等症狀。如沒有接受適當治療,患者會較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衰竭和中風。根據研究資料顯示,中年男性的發病率為5%,女性則為2%至3%。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陳英權醫生表示:「連續正氣壓呼吸機是用於治療阻塞性睡眠窒息症的常見儀器。患者在睡眠時通過面罩吸入加壓的空氣,使上呼吸道在整個呼吸過程中都能保持暢通。但由於儀器問題或其他臨床原因,如漏氣或鼻塞等,睡眠窒息症病人的治療依從性偏低,亦成為全球普遍的現象。」

刺激舌下神經植入術是一種新興的外科介入手術,以治療患有中度至嚴重阻塞性睡眠窒息症、但接受標準正氣壓呼吸機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使用困難的病人。醫生為患者在鎖骨以下植入一個體積如心臟起搏器大小的神經刺激儀,儀器向舌下神經發送電刺激脈衝,帶動舌骨肌肉活動以助患者於睡眠期間擴張咽部。儀器置於第四節肋骨的感應部分讓治療過程與患者的呼吸節奏同步。

舌下神經刺激治療手術難度高 需多專科且具經驗的醫療團隊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梁滿華醫生表示:「刺激舌下神經植入術在美國已得到肯定,證實可以持續保持病人睡眠期間呼吸道暢通,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病人植入儀器後,入睡時無需再佩戴其他醫療設備。然而,這是一項技術要求極高的外科手術,由於舌下神經是人體系統中最細緻的神經之一,負責舌部大多數肌肉的運動,因此需要一支經驗豐富的多學科團隊,包括睡眠技師、麻醉師、深切治療護理團隊和手術室護士,支援複雜的術後和隨訪程序。」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團隊至今完成三例,均取得滿意成效。醫學界一般根據睡眠窒息指數(患者睡眠時每小時出現上呼吸道受阻的次數)劃分睡眠窒息症的嚴重程度,完成刺激舌下神經植入術的三位病人於術後的睡眠窒息指數平均減少77%,由平均每小時44次出現上呼吸道受阻大減至10.3次,成功將他們的睡眠窒息程度由嚴重降至輕微。

陳醫生補充說:「我們感謝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的資助,讓部分病人可以接受這項新型治療。許多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患者長期飽受健康及睡眠問題困擾,卻未能接受奏效的療法。我們希望能協助推廣相關手術培訓,讓更多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患者得益。」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線上醫療平台 #健康資訊

------------------------------------
歡迎讀者分享健康資訊、留言及分享貼文,下載iMeddy App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imeddy.client&hl=en_US&gl=US

IOS: apps.apple.com/hk/app/imeddy/id1507871536

15/02/2024

男士們以後多一個藉口食偉哥,最新研究指可能有助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

情深款款mode:老婆,我食偉哥都只係唔想有機會忘記你...

Address

長沙灣荔枝角道888號南商金融創新中心15樓A5室
Kowloon
00000

Telephone

+85255352145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iMeddy線上醫療平台

我們是一群專注互聯網及醫療科技的工程師,致力透過互聯網技術,優化線上醫療場景,建立優質的用戶體驗服務。除了最新的醫療原創資訊外,平台為用戶提供多項創新功能包括醫生配對、醫療服務產品比較、線上問診等,目前iMeddy 的fb專頁有超過10萬名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