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韋琳博士言語治療顧問

何韋琳博士言語治療顧問 靠著專業,透過關懷、服務、分享,發掘出受眾隱藏著的寶石。

今日下晝4-7會泊喺銅鑼灣百德新街,大家有時間過去睇吓啦。
08/06/2025

今日下晝4-7會泊喺銅鑼灣百德新街,大家有時間過去睇吓啦。

16/10/2023
08/09/2023
13/06/2023
10/06/2023

家長問:「孩子以往的報告寫著發展遲緩,我怎麼知道孩子是否智力障礙而需要入讀智障兒童學校呢?」

答:「衞生署兒童評估中心的心理學家一般會在學童六歲左右(幼稚園高班)才診斷學童是否智力障礙,如孩子在嬰幼時期已被診斷為發展遲緩,並在S位、I位、E位或O位就讀,按孩子初診斷時的嚴重程度,家長或者會在孩子接近六歲的時候收到衞生署發出的「訓練進度問卷」,家長需要把填好的問卷寄回,兒童評估中心的心理學家會按家長及幼兒老師填回的資料,決定是否邀請兒童回中心接受智能評估,或是否需要入讀智障兒童學校。如果孩子已過了六歲,家長仍未收到問卷,但又想知道孩子是否智力障礙,可致電回兒童評估中心查詢。但如孩子之前沒有接受任何評估或學前特殊需要兒童服務,則需獲得西醫轉介才能獲得評估機會。

衞生署兒童評估中心網站
https://www.dhcas.gov.hk/tc/index.html

家長問:「智障兒童學校和主流學校課程有什麼不同?」

答:「主流學校的主科為中、英、數、常識;智障兒童學校的主科為語文、數學、常識、生活技能。智障兒童學校也有英文科,但不是主科。生活技能科的內容包括由基本的日常自理(穿衣、飲食、如廁)、家事常識,到飲食習慣、安全知識、個人生活安排等,範疇廣泛,目的為提升學生自我照顧能力,以學生畢業後能自我照顧,獨立生活為目標。在高中時期,學校亦會提供工作相關經驗給學生,安排學生在校內、校外接受相關訓練,包括酒店房務、餐飲及廚藝、美容化妝、園藝、庶務、清潔等,為學生安排合適的出路。智障兒童學校和主流學校另一個最大的分別,就是智障兒童中學畢業前不會參加公開考試。

14/11/2022

談談智障兒童學校

根據教育局網頁的分類,香港的特殊學校分為視障、聽障、肢體傷殘、智障兒童學校、群育學校及醫院學校。視障、聽障、肢體傷殘通常會在嬰幼期被發現和診斷,所以家長大多數較早接受孩子需要入讀特殊幼兒中心和特殊學校。智力障礙則大多於5、6歲,孩子升小一前由兒科醫生或心理學生作評估,5、6歲前,孩子通常被診斷為「發展遲緩」,但亦有部分孩子在嬰幼期未曾接受兒科醫生或心理學生評估,直至升上小學後跟不上學校課程,家長帶孩子往接受評估,才知道孩子屬於智障,需要轉往智障兒童學校就讀;部分孩子接受評估後或被診斷為讀寫障礙,學童可以留在主流學校就讀,但學校需要在課程和測驗考試上為個別學生作出調適。除了智障和讀寫障礙,仍有其他可能性孩子跟不上學校課程,不在此詳述,孩子必須要接受兒科醫生或心理學家的評估,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孩子被診斷為智障,家長一般的反應是「否認」(Denial),我通常聽到家長對我說:
「兒科醫生/心理學家做過啲乜就話我個仔/女係智障呀?又唔畀我睇!」
「佢哋做啲嘢都唔生活化,唔識都唔出奇呀!」
「陌生環境又陌生人,阿仔/女唔合作一啲都唔奇呀!」
「我個仔/女好怕羞,又慢熱,會坐喺度咩度唔做㗎!」

我入行以來,只遇過一位家長很開心地對我說她的孩子被診斷為智障,我問她為什麼這麼開心,整個人輕鬆了,她回答:「我以前成日以為阿仔唔專心、懶惰,原來佢係智障,唔怪之得佢學嘢咁慢啦,搵到原因,可以直接面對情況,雖然我唔係十分清楚智障兒童學校係點,但係我諗個個同學情況差唔多,估計老師都了解佢哋智障係點,識得睇佢哋情況按步就班訓練佢哋,我又唔使諗佢升小一之後點樣同佢溫默書、測驗、考試,或者再遠啲,升中學後點樣考公開試,咪成個人都輕鬆晒囉。」

這位欣然接受孩子入讀智障兒童學校的家長實在罕見,大多數主流幼稚園學生被診斷為智障後,家長都接受不了「智障」這個標籤,又或者覺得無論如何都要試過主流學校,唔得先去智障兒童學校。家長這種心態,無可厚非,但這些家長忽略了讀主流學校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我見過不少從主流小學,甚至中學才轉往智障兒童學校就讀的學生,他們一般都缺乏與人溝通和相處之技巧、不善表達、缺乏學習動機和自信,轉到智障兒童學校需要以年計的時間才能慢慢改變過來,越遲轉到智障兒童學校便越難改變。更甚者,部分學生在主流學校經常缺課,不願返學,轉到智障兒童學校也不可能改變過來,因為不返學已經成為一個習慣,孩子也不會因為轉了學校而突然會返學。相反,一些由一年級已經開始在智障兒童學校就讀的學生,因為課程適切學生的能力和需要,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學習,沒有默書測驗考試的壓力,學生大多享受學習。

我勸喻家長,儘早接受現實,把被診斷為智障的孩子送到智障兒童學校就讀。不過,現實有不少「漏網之魚」,許多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去到小學也從未接受兒科醫生或心理學家的評估。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學的成績是全部或差不多全部不及格;又或者在幼稚園高班,但仍只能說句子,未能組織說話說出程序圖卡或短故事,又或者未能辨認顏色和數數,我建議你和學校老師深入傾談,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相信老師也能給予合適的建議和轉介。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選擇合適的小學每年的統一派位,家長都會心大心細,不知道選擇那一間學校才適合,要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選校的話,家長就更加煩惱了。要知道那一間小學較為適合,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問下S、E、I、O位的老師,因為她們或多或少...
17/01/2022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選擇合適的小學

每年的統一派位,家長都會心大心細,不知道選擇那一間學校才適合,要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選校的話,家長就更加煩惱了。

要知道那一間小學較為適合,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問下S、E、I、O位的老師,因為她們或多或少都會聽到畢業生家長講述孩子升到小學後的情況,學校有什麼支援,會否進行調適和怎樣調適,老師和同學對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態度等。

另一個方法就是自己去到教育局網址的小學概覽
https://www.chsc.hk/psp2021/index.php?lang_id=2
之後click入所屬區份,click入各間學校,在學校資料內看教師資料,資料內有已經接受特殊教育培訓教師的比例:

例如圖示兩間學校便分別有0%及50%教師接受了特殊教育培訓。當然,多些教師接受了特殊教育培訓,亦即多些教師了解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需要怎樣的幫助。不過,這個比例只是其中一個資料,要更了解有什麼支援,還是要到各學校網址,留意網址內的資料提及如何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才可,畢竟學校的做法、人手和課程上的配合可以有很大差別。

當然,家長還有其他考慮,例如家長心儀自己的母校、兄姐就讀的學校等。有時會見到家長去到小學階段才為孩子安排轉校,可惜的是,我遇見很多太遲才轉校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變得缺乏自信、抗拒學習等。尋找合適的學校只是其中一步,家長了解及接受孩子的情況、鼓勵孩子、陪伴孩子,親子關係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長基石。

15/01/2022

S位、E位、I位、O位

經常有家長問這四個「位」的分別,在此介紹一下:

S位即「特殊幼兒中心」"Special Child Care Centre"
E位即「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Earl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re"
I位即「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Integrated Programme in Kindergarten cm Child-care Centre"
O位即「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On-site Preschool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社會福利署相關服務的網址:
https://www.swd.gov.hk/tc/index/site_pubsvc/page_rehab/sub_listofserv/id_daytraining/id_specialchi/
https://www.swd.gov.hk/en/index/site_pubsvc/page_rehab/sub_listofserv/id_daytraining/id_integrated2/
https://www.swd.gov.hk/tc/index/site_pubsvc/page_rehab/sub_listofserv/id_daytraining/id_earlyeduca/
https://www.swd.gov.hk/oprs/index_tc.htm

S位特殊幼兒中心較適合中度至嚴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二至六歲兒童,中心內所有兒童都是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一星期五天到中心返學,幼兒老師全為特殊幼兒工作員,亦有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言語治療師為兒童提供專業治療服務。

E位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的服務對象為零至六歲的兒童,如兒童於零至二歲被評定為需要早期介入,例如早產、胎兒出生時出現併發症,便會被安排早期教育及訓練服務,家長需要於平日帶孩子到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接受所需訓練及治療,可能包括特殊幼兒老師提供的訓練、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或言語治療。兒童於兩歲或會被安排轉往其他服務(S位、I位、O位),或會被安排在E位繼續接受訓練。

I位和O位都較適合輕度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

I位,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是一間普通的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內,兼收6、12、18或24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幼兒中心每收6位二至六歲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社署便會資助幼兒中心聘請一位特殊幼兒工作員負責訓練兒童,另外,社署亦把全港分為八個區域,安排非政府機構派言語治療師到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提供言語治療服務。

O位,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是透過非政府機構的跨專業服務團隊,為參與服務的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就讀的兒童提供到校服務,服務可能包括特殊幼兒工作員提供的訓練、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或言語治療。

要留意的是,因為I位及O位是到校服務,服務時間可能是安排在兒童平時上課時間,把學童抽離課室的課堂接受訓練,但因為是到校服務,其好處則是地點較方便,不用如E位要家長帶孩子到另一處地方接受訓練。

至於學童接受那樣服務較「好」,我通常建議,如果屬於較嚴重的情況,就一定是S位較好,但很多家長都不能接受「特殊」這個字眼,以為入了「特殊幼兒中心」便跟著要去特殊學校,不能離開「特殊」這個標籤。事實上,有些在「特殊幼兒中心」的兒童,接受較密集的訓練後,可以回到「普通」的幼稚園或小學就讀,但當然較嚴重的兒童到小學階段還是要到特殊學校就讀。

I位和E位及O位的最大分別是I位只有幼兒老師及言語治療師,沒有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所以如果要接受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則選擇E位或O位較適合。E位要家長帶去中心接受訓練,但不會影響到兒童平時上課;O位可以在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接受訓練,但就有可能影響到兒童平時上課。

溫馨提示:如兒童於兒童評估中心接受評估後被確定需要接受以上服務,家長又想孩子儘快接受服務,記得問評估中心排那一條隊較短呀?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轄下社會企業商務中心積極推動照護食發展,為吞嚥困難患者、照顧者及業界提供不同的「照護食」資訊及緩解方案。有需要的話可以click入去呢個網站睇下https://www.carefood.org.hk
26/06/2021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轄下社會企業商務中心積極推動照護食發展,為吞嚥困難患者、照顧者及業界提供不同的「照護食」資訊及緩解方案。

有需要的話可以click入去呢個網站睇下
https://www.carefood.org.hk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轄下社會企業商務中心積極推動照護食發展,為吞嚥困難患者、照顧者及業界提供不同的「照護食」資訊及緩解方案。

17/07/2020

https://youtu.be/qyeHI6REzSw

*656照顧者好幫搜*
*全港一站式護老資訊互動平台*

👨🏼‍🦳👵🏻本港人口愈趨老化,長者經歷「中風」、「認知障礙症」或「跌倒骨折」的情況愈見平常,不少人一夜之間擔起照顧家中長者的責任,往往手足無措, 壓力倍增。護老資訊互動平台 *656照顧者好幫搜* 明白照顧者的徬徨無助及煩惱,更明白支援照顧者的重要!

💡「656照顧者好幫搜」由傳統智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發,網站 656carer.com 是一個專為護老者而設的資訊互動平台,提供全面簡明的照顧資訊,讓護老者能快捷找到適切的服務及實用知識,功能包括:

🗺️全港18區 *安老資源地圖*
🗣️ *護老者討論區* 讓同路人互相分享互相支持
💬 *聊天機器人* Chatbot解答照顧問題
📱WhatsApp Chatbot: https://wa.me/85265116566?text=hi

🌟 656carer.com
*長者資訊幫你搜*

策劃:聖雅各福群會
核心夥伴及贊助:陳廷驊基金會
https://www.facebook.com/656carer/

賽馬會656照顧者好幫「搜」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發,專為護老者搜尋及配對適切的服務,共同規劃照顧方案。

31/12/2019

口吃(二)

口吃患者/家屬通常會問:「我/孩子為什麼會有口吃呢?我/孩子的口吃會不會痊癒呢?」目前,對這兩個問題還沒有確實的答案。有些口吃的小孩,經過一段時間,會自然變得說話流暢;但亦有些小孩,口吃說話不流暢的情況可能持續至成人階段。近年,學者主要從遺傳因子和腦部結構兩方面研究口吃的成因。有學者觀察到,一些口吃人士,其家族中有父母、子女或很多直系親屬同時有口吃情況,亦有學者觀察到同卵雙生的比異卵雙生的兄弟/姊妹有較大機會同時有口吃情況,相信口吃與患者的染色體出現問題或突變有關,形成較大傾向有口吃,在適合的環境下會出現口吃的情況。另有學者透過功能性磁力共震,發現口吃患者腦部語言區的活動異於常人,相信口吃與患者的腦部結構異常有關,令控制口腔肌肉出現問題,出現口吃情況。

雖然,口吃的成因還未確定,但通過言語治療,仍可改善說話不流暢的情況。許多成年患者,因為習慣了口吃的情況,抱有口吃是不能改變的成見,就必須先要放下成見,改變想法。雖然,言語治療不能立即令患者變成說話流暢,但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患者能掌握控制口吃的方法,會令說話變得流暢。一般,我先幫助患者尋找說話較流暢的時刻,例如,通過讀文章,訓練患者掌握控制口吃的方法,再逐步提升難度,令患者在對話時,也懂得用這些方法。如顧先生這樣嚴重的患者,經過幾節治療後,已能在一星期內,間中有一、兩天是完全沒有口吃的情況,他相信自己多練習,應該可以每天熟練地運用控制口吃的方法,流暢地說話。到此,他不必繼續治療了。

小孩的情況則較為複雜。因為,開始治療的時候,可能會令孩子更緊張,口吃情況更嚴重。如朗朗經常說:「e…e…」或重覆句子的頭一個音節,情況尚算輕微。所以,我建議媽媽觀察朗朗一年,並給予以下建議:不要叫孩子慢慢說,媽媽減慢說話速度作示範。不要打斷孩子的說話或幫他完成要說的話,要耐心聆聽,同時,要教導其他親友或小孩按照上述的建議跟他說話。不要只著眼於孩子說話的情況,甚至責罵他說得不好,要多讚賞孩子做得好的事情(例:收拾玩具)。讓孩子知道你正在留心他說話的內容,而不是他說話的方法。

(本文曾於2015年在報章發表)

Address

New Territories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9:00
Tuesday 09:00 - 19:00
Wednesday 09:00 - 19:00
Saturday 09:00 - 13:00

Telephone

+85291891723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何韋琳博士言語治療顧問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何韋琳博士言語治療顧問: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