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5
【東方日報】香港註冊脊醫 王俊華 Dr. Antonio Wong
強健骨骼 點只補鈣咁簡單?
每年10月20日被定為「世界骨質疏日」,旨在提升全球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別以為只有長者才是高危人士,近年有年輕化趨勢。今次請脊醫兼營養學家王俊華及中醫師毛淑敏,教大家從飲食和日常生活入手,保持骨骼健康。
三大元素 營養攝取量
很多人以為強健骨骼最緊要補鈣,脊醫王俊華指出,鈣、鎂和維他D3才是護骨的鐵三角。鈣是骨骼和牙齒健康的主要素,對神經傳導、肌肉收縮和血液凝固有重要作用。「正常來說,1至3歲幼童每日鈣建議攝取量為300毫克、4至8歲小朋友約1,000毫克、9至18歲青年為1,300克、
19至70歲成人約1,000至1,200毫克,至於老人家每天約需1,200毫克鈣。大家可從牛奶、乳酪、綠葉蔬菜、豆腐等食物攝取。」
鎂有參與骨骼結構、能量代謝和神經肌肉功能,年齡屆乎1至18歲的每日攝取量按階段在80毫克至410毫克,成人至老年人在310毫克至420毫克之間,鎂會因性別攝取量略有不同,孕婦及運動員可能需要更多,可從杏仁、全穀物、菠菜、香蕉、黑豆或黑朱古力等食物攝取。至於維他命D3有助促進鈣質吸收,維持骨骼健康和支持免疫系統,1至18歲每日攝取量為15至25微克,成人為15至40微克,老人為20至50微克,維他命D3基本可從曬太陽獲得,再透過三文魚、鯖魚、蛋黃等食物攝取。
知多啲!提升吸收率
脊醫王俊華指當血液中的鈣濃度過高,可能代表骨骼正在流失鈣質。若補充的是吸收率低或品質不佳的鈣,身體便無法有效利用,反而造成鈣在體內積聚,有機會引發腎石風險或其他問題。
此外,單獨補充鈣而缺乏鎂與維他命D3,亦會令鈣無法有效轉化為骨質。有些人會以補充劑輔助,他指鈣與鎂主要於小腸吸收,若藥丸在胃中被胃酸破壞,吸收率便會降低,選擇膠囊補充劑便能有效保護營養。
中醫補肝腎安神
從中醫角度來看,毛醫師指出骨質疏鬆與肝腎健康有密切關係,腎主骨、藏精、生髓,骨骼以髓來充養;肝主筋,主泄、藏血,筋指的是筋膜、肌腱和韌帶等。故要補鈣、護養關節或解決骨質疏鬆問題,最好從肝腎入手處理。黑色食物入腎,如黑豆補腎滋陰、健脾利濕、袪風除痹,
黑芝麻補肝腎又養血,其他如紫菜和髮菜等對腎都有正面作用。
日常生活方面,可於早上7時到19時(脾胃經)和下午5時到7時(腎經)曬太陽或進行適量運動;閒時可按壓於足內側部,肉踝尖和腳跟腱間凹陷處的「太溪穴」,此乃腎經的補腎大穴。另可雙手擦熱,於腰背位置塗壇香按摩油,由上往下重複擦熱5至10分鐘至有熱感,可補腎安神。
#脊醫 #脊醫王俊華
#骨質疏鬆 #世界骨質疏鬆日 #補肝腎 #鈣
#鎂
#毛淑敏中醫師 #營養師 #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