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7/2025
濕與熱
很多病人,除了問「寒底」與「熱底」之外,還很喜歡問,那麼我「濕熱」嗎?也有很多病人溫「濕」是怎麼形成的呢?
其實濕熱是由「濕」和「熱」兩種病邪共同結合而產生出來的一種證型。濕本身就是一種病理因素。而熱也是獨立一種病理因素。
那麼為什麼我們經常都會講濕熱呢?
因為濕是一種彌漫性的病理物質。它可以由外界濕邪侵擾人體而致病;也可以由體內水液運化失常而引起的。如果濕氣困鬱於體內過久,又或者體內本身有熱,濕邪就會與熱邪相互結合,形成了濕熱之邪。
那麼,到底濕是怎麼形成的呢?
在外在的因素來講,濕可以由淋雨下水,居處濕地,臥地而睡,冒受霧露等情況形成,在這些情況底下發生的濕,一般稱為外濕,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肢體困重,酸痛等,或者可以發現皮膚濕癢,輕度怕冷,微微發熱等表現。這些都是因為濕邪鬱結於肌膚的表面,阻滯經氣的運行而引起的。另外, 濕也可以因為脾胃的運化失常,也就是說消化系統,吸收系統,體內水液運輸的共同失調,引起過多的水停留在體內,肌肉,經絡,皮膚,腸道,脾胃等等。也可以因為過多地進食油膩,嗜酒酗酒,喜飲生冷等形成,一般稱為濕濁內生,其症狀以脘腹痞脹,惡心嘔吐,便溏等為主,這是由濕邪阻滯氣機,脾胃運化功能衰弱而引起。
而熱邪(實熱)往往是由於外界陽熱之邪侵襲人體,如高溫勞作,感受溫熱邪毒,火熱燒灼傷,過食辛辣之品,或者寒濕等邪蘊結過久而化熱,也可因為情緒多極而化藿,也可因為臟腑氣機過於旺盛,使體內陽熱之氣過盛,陰液未能御制陽熱之邪而引起。
熱邪(實熱)以發熱,惡熱,煩躁,口渴喜冷飲,汗多,便秘或大便乾結,小便短赤,面色黃為主要臨床表現。
如果兩種病邪的臨床表現皆具備,那麼很明顯地就是濕熱兩種邪氣已經結合,稱為大家常聽到的濕熱之證。
濕熱常見誘發的有尿道炎,主要表現為小便赤痛,淋瀝不暢,或小便癃閉不通,小腹急滿,口乾咽燥。這時候我們通常用八正散治療。
濕熱初起,或暑熱夾濕,則出現頭痛怕冷,身體疼痛,肢體怠倦,面色淡黃,胸悶不感饑餓,午後身熱等症狀。此時常以三仁湯治療。
如濕熱進入腸胃,可誘發腸胃炎,引起上吐下瀉,胸脘痞滿,心煩躁擾,小便短赤等表現。這時候,可以連朴飲治療。
若懷疑自己已經有濕熱,那麼應該諮詢一下你的註冊中醫師了。
#濕熱 #濕 #熱 #濕氣 #熱氣 #中醫理論 #中醫學 #中醫 #針灸 #中醫診所 #中藥 #香港中醫綜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