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en Ng Counseling & Psychotherapy 悉心伴行輔導及心理治療

Karen Ng Counseling & Psychotherapy 悉心伴行輔導及心理治療 為臨床心理及婚姻家庭治療師。主要提供各類個人及婚姻家庭輔導/治療服務

係勤力工作定係 ………抑鬱😓徵兆?每當有自殺事件發生時,很多時傳媒都會試圖向逝者身邊人了解當事人尋死的原因,而我們不時都會聽到當事人的家人或同事作以下的回憶述說~唔覺得他/她有特別唔開心的表現喎!見佢近日仲好勤力咁做嘢,晚晚OT 到唔願走咁...
09/07/2025

係勤力工作定係 ………抑鬱😓徵兆?
每當有自殺事件發生時,很多時傳媒都會試圖向逝者身邊人了解當事人尋死的原因,而我們不時都會聽到當事人的家人或同事作以下的回憶述說~唔覺得他/她有特別唔開心的表現喎!見佢近日仲好勤力咁做嘢,晚晚OT 到唔願走咁!
根據美國近日一項有關抑鬱症研究的結果反映,一個人的抑鬱徵狀除了一般人所認識的情緒低落😥、常覺疲倦欠動力、失去原本之興趣外,原來從某人在公司裡的表現中,都可窺視到反映那人可能正受著抑鬱症入侵的徵兆!
若發覺身邊有同事出現以下徵狀的話,可能他/她其實已受著某程度的情緒困擾,甚至可能已達至抑鬱情況:
1)較平日更積極進取~某人不但突然變得異常勤力,甚至會積極地爭取負責一些較“麻煩"或需出差的工作項目;晚上加班的員工作亦似較已往為多
2)傾向離群~對工作以外的同事活動🤼‍♀️,總會以各種籍口作推遲,傾向於默默地聚焦於個人的工作事務🖥️上
3)未能按時⏰完工~雖則某人看似每日很勤力地工作,但不知怎的總是未能按指定時間完成相關之工作。較之已往似未曾出現類似的情況
4)迴避工作會議~已往總是依時出席工作會議,甚至熱衷於發表個人想法的某人,突然頻密地因著各種原因迴避出席工作會議;或即使有出席都只是沉默地坐於一角🤐少有發言
5) 變得火爆~已往性情平和溫純的他/她,突然變得情緒較易波動。往往會因為同事一句看似無傷大雅的說話,或某些無心之失的舉動令他/她大發雷霆👿!旁人看在眼裡往往會有“莫名奇妙”的感覺
6)失去工作熱誠~表面看某人似是很勤力地工作,但細看下他/她似乎欠缺了已往對自身工作的那份熱誠投入。漸漸地更只以“得過且過"對工作欠缺興趣的態度作應對
若見到身邊有同事出現以上之狀況,反映他/她可能情緒正受著某程度的困擾,企圖透過“忘形地”工作來逃避面對自身的問題!可嘗試作進一步關心了解他/她的狀況,看是否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

關係結束了,如何走下去?🤔“ 我和某某開始正式拍拖哪 "!我們從身邊朋友口中聽到以上說話時,都會自然地感受到當事人那份喜悅、幸福🥰以至充滿期盼的心情。但當一段戀愛關係開展後,於過程中往往會因著各種原因導致關係不能像預期般繼續!面對一段曾帶給...
14/05/2025

關係結束了,如何走下去?🤔
“ 我和某某開始正式拍拖哪 "!我們從身邊朋友口中聽到以上說話時,都會自然地感受到當事人那份喜悅、幸福🥰以至充滿期盼的心情。但當一段戀愛關係開展後,於過程中往往會因著各種原因導致關係不能像預期般繼續!面對一段曾帶給自己無限甜蜜溫馨關係的終結,有人可以瀟灑自若的態度接納、放下,再繼續尋覓/等候另一段關係的來臨。
但現實中,眼見不少人正是因為和愛侶分開後,無法如常地生活、工作而前來尋求輔導的!從心理角度分析,一段相關係的結束,不但會對“被分手”的一方帶來極大的衝擊及傷痛😭,即使對提出分手的一方,同樣會帶來各種情感上的影響,包括會出現無奈及內疚😞等情緒。
若你現在正受著分手後的折騰影響,無法正常地投入個人生活或工作中;或是見到身邊有朋友正受著相關困擾的話,可參考以下由美國婚姻及家庭關係博士Dr. Ronald Houng提供的5個小錦囊,以助自己可早日走出分手的陰霾,重經過正常愉快😍生活:
1)安靜整理思緒~於剛分手後的時間,對大多數的當事人來說,會係思緒最混亂難受的時刻,此時最恰當的做法,是先讓自己處於安靜的環境下,一方面透過某些個人喜歡的食物🍧或娛樂活動🎮即時舒緩一下複雜的愁緒;另一方面讓自己透過有條理的反思/分析,悟出導致關係完結的各種原因。這不但可幫助當事人因為理解令自己可以較平靜的心態接受狀況,更可讓自己於歷程中舒緩個人各種情緒感受!避免負面情緒受壓抑而阻礙康復前行的過程。
2)重尋快樂之源~拍拖期間我們大多會沉醉於與愛侶的各種活動裡,對那些純粹個人的娛樂往往會被擱置一旁!於一段關係結束初期,我們都會似不受控的不斷於腦內重溫拍拖👫期間的甜蜜溫馨💖畫面,令自己感覺那個開心世界😍彷彿已是一去不返似的!事實係大家可趁自己回復 “自由身"的機會,積極回想那些從前曾令自己享受陶醉的各種個人娛樂活動,那怕只係簡單的煲劇📺、親手炮製自家蛋糕🎂等,都可讓自己在投入的過程中重享各種開心感覺,這可有助舒緩分手帶來的各種負面情緒😥。
3)從接納中悟出啟示~當大家從失戀後的各種複雜情緒冷靜下來,並開始慢慢地接受分手的事實時,可再仔細地檢視一下導致關係終結的各種原因;以及從反思🤔中悟出個人方面可作的改善。更可讓自己再次憧憬一下個人期望見到的幸福畫面。這不但可助自己總結於之前一段關係中的各種體驗或得著,更可有助自己在之後的愛情路上覓得更合乎個人期望的理想關係。
4)終止相關之媒體連結~當關係結束後,被分手的一方往往會因著那份不捨的依戀繼續 “偷看"和前度相關的社交平台🤳;期望於精神上仍可知道他/她的各種狀況。從心理學角度解說,這真實是讓自己承受“二度傷害"的做法!為了令自己可於分手後早日“康復"過來,重整自己繼續尋找幸福的人生路;大家應學習於關係結束後同時向相關之社交平台說再見,終止已無意義的連結。
5)重投親人懷抱~當整理好自己於關係結束的思緒後,應鼓勵自己重新積極地與家人及朋友👩‍❤️‍👩作聯繫。透過投入與他們的活動中,不但可讓自己有訴說心中各種感受的機會,更可從各人的安慰💝/關懷聲中感受到當中對自己的愛錫,讓自己可從中得力繼續向前邁進!
若然發覺自己於一段關係結束後,未能透過以上之方法舒解內心困擾,未能正常地重投昔日的生活、工作🗃️以至社交活動的話,應考慮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應對婚姻衝突4大法則於前來尋求婚姻輔導的夫婦個案中,不少是因著關係中不斷出現的大小爭執事故,導致嚴重影響關係甚至引發雙方萌生離婚💔的想法!事實係,當倆個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人於同一空間內生活時,期間自然會因為雙方存在有差異的價值觀、行為習慣以...
10/02/2025

應對婚姻衝突4大法則
於前來尋求婚姻輔導的夫婦個案中,不少是因著關係中不斷出現的大小爭執事故,導致嚴重影響關係甚至引發雙方萌生離婚💔的想法!
事實係,當倆個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人於同一空間內生活時,期間自然會因為雙方存在有差異的價值觀、行為習慣以至處理問題的手法,引發各種不滿導致出現衝突狀況;若是每次的衝突事件未能得到恰當解決的話,不但會令夫婦二人衍生各種負面情緒,甚至會引發雙方出現不同程度的報復行為。隨著時間越耐相關行為累積越多,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會越趨嚴重,最終導致無法挽回的局面!
想要維繫一段美滿的婚姻💞,期間夫婦二人除了要努力注入甜蜜💝元素外,更要學會有效應對衝突的方法!以下給大家分享一下,來自美國婚姻及家庭關係博士Dr. Gollery 提出應對婚內衝突的4個有效法則作參考:
1)改變自己態度不作堅持~很多時我們往往只因伴侶某些行為習慣與自己的不一樣,或與個人期望不相乎而產生不滿; 繼而嚴肅地要求伴侶作改變,見到效果不乎要求時便會引發爭拗! 很多事情往往只是小事一宗,對伴侶並沒有造成實質的損害或影響。在這情況下大家不妨冷靜下來,學習以包容態度接納伴侶的某些行為習慣,避免雙方關係受到不必要的爭執影響!
2)遇上大問題、雙方先坐低~很多衝突的出現往往因為雙方各持己見,同時不願給予伴侶機會訴說心中所想或相關之感受!大家應學習於遇上這情況時先行冷靜坐下,給予對方有解說個人想法/感受的機會,再透過用心聆聽理解當中狀況,繼而在雙方對伴侶有充分理解情況下,透過理性客觀的分析討論應對問題!
3)慎選討論時間⏰~當遇上重大問題時,大家應學會安排適合傾談的時間再作討論。避免於雙方處於激動、憤怒😡,或時間倉卒的時段開展對話!最理想是安排於雙方都處於輕鬆,無特別事情需處理的時間才作討論
4)避用 “惹火"🔥字眼~很多時人們會以“你………”作對話的“開場白”,這會容易引發伴侶反感/憤怒情緒,帶來更激烈的爭吵! 大家可學習透過運用 “我地唧問題在於……”或 “我地可以點樣改善…..”等含有 “共同”意思的字詞進行對話,可有助於融洽氣氛下處理問題。
若然發覺未能和伴侶透過以上方法妥善地應對衝突的話,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避免婚姻關係進一步受影響。

別讓抑鬱找上你🙅‍♀️🙅相信大家都曾聽到現今城市人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致患上各類精神/情緒病患的人數亦越來越多 📈,當中最常見的便是抑鬱症。根據英國劍橋大學精神科教授Barbara Sahakian花了超過9年時間對接近300,000英國人進...
30/12/2024

別讓抑鬱找上你🙅‍♀️🙅
相信大家都曾聽到現今城市人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致患上各類精神/情緒病患的人數亦越來越多 📈,當中最常見的便是抑鬱症。根據英國劍橋大學精神科教授Barbara Sahakian花了超過9年時間對接近300,000英國人進行了一項有關抑鬱症的研究,當中12,916人為抑鬱症確診者。她發現除遺傳基因這個無法控制的因素外,個人生活習慣對患上抑鬱症的機會有著重大的影響。
她從中歸納出7種有助降低患上抑鬱症機率的生活習慣,現給大家逐一介紹作參考:
1)充足睡眠🛌~若能於晚上睡上7-9小時的充足睡眠的話,可有效降低22%患上抑鬱症的風險
2)社交活動👯‍♂️~能維持恆常社交活動的話,可有效降低患上/防止抑鬱症復發的風險達18%
3)避免吸煙~研究反映吸煙習慣與抑鬱症有一定之關連;吸煙習慣越頻密者患上抑鬱症的機率會越高;相對沒有吸煙習慣者可減低患上抑鬱症的機率達20%
4)恆常運動🏃‍♀️~研究指出每週進行 150 分鐘左右之帶氧運動,可有效降低患上抑鬱症的機率達14%
5)避免久坐🪑~若每天可適度控制坐著工作/進行活動的時間,避免長時間姿勢不變地久坐的話,可有效降低患上抑鬱症的機率達13%
6)減少酒精份量🍺🍷~若可控制每天飲用酒精飲品份量至少於2杯(男性)及1杯(女性)的話,可有助降低患上抑鬱症的機率達11%
7)均衡營養~研究指出若可保持均衡營養之飲食習慣的話,可有助降低6%患上抑鬱症的風險
若想有效避免患上抑鬱症的話,大家應鼓勵自己及身邊人盡早養成以上所述之良好生活習慣。若發覺當中存在某些個人未能控制之狀況的話,可向相關之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23/10/2024

重見窩心的家🏚️
大家可從上一個帖文中 (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gxvgPHBK3XXhw99H/?mibextid=WC7FNe )意識到,現代都市人之所以容易感到孤單寂寞☹️導致衍生各種情緒問題,甚或產生輕生/自毀念頭,都與現代家庭隨著科技進步,令成員間之溝通互動模式變得疏離欠親密感有著莫大關連!這現象並非香港人獨有,根據近日美國一項大型相關研究反映,有近半數美國成年人都會經常感到孤單寂寞!狀況更是與他們投放於各種社交媒體💻的時間成正比!
按研究之解讀,現代家庭成員間之實體傾談內容大都只是聚焦於一般的生活需要,對表達自身想法🙇/感受之交談機會則是越見罕有!從心理角度解構~表達個人感受/想法,繼而被身邊人理解明白,並給予相關之肯定認同/安慰與支持💪,是人類的本能心理需要。現代人普遍正是因著長期與家人欠缺有深度之情感互動,感受不到當中的親密感而衍生孤單寂寞😥感覺;情況不但會令人情緒低落,更容易導致失去生活意義及動力!
若想享受充實愉快的生活,我們得從擁有充滿正能量的積極心態😍開始。而積極滿足的心態很大程度上來自自身家庭給予我們的那份親密/歸屬感!想要建構一個窩心溫暖的家,大家可參考以下的小tips:
🦉當與家人或伴侶唯一起進餐時,盡量建立共識把手機或電腦等高科技產品暫時放下,一起聚焦於欣賞眼前的食物🍤並作相關之交流分享
🦉與家人共識每天可於飯後或睡前撥出15至30分鐘時間,讓各人可有機會分享🗣️/訴說一下當日自身的某些想法或特別之情緒感受
🦉大家應學習當家人在表達自身感受時給予耐性作細心聆聽👂,並嘗試以同理角度作理解;更重要的是至於聆聽後給予相關之回應(可以是認同讚賞/安慰或是情感上的支持)
🦉於日常生活中嘗試多加留意/觀察家人之身心狀況,並主動給予關心慰問
🦉若對家人某些說話或行為產生疑問的話,應以平常心向當事人作了解,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影響大家關係
🦉於日常生活中多主動表達個人的想法或意見,以加深成員間之互相了解
期望透過以上之做法,可有助大家重建一個 “有人氣”,令人感受到窩心溫暖❤‍🔥、有親密感的家園🏠。透過擁有幸福滿足🥰的心態重享健康生活樂趣!

為臨床心理及婚姻家庭治療師。主要提供各類個人及婚姻家庭輔導/治療服務

23/09/2024

寂寞從家開始 🏠
相信若大家有留意新聞的話,都會察覺到近年有關自殺的新聞事件不但沒有隨社會進步而退減⬇️;相反,相關之新聞近日更有增加⬆️的趨勢!當中的“主角”更由已往以成人👫為主擴散至中、小學生👧🧑‍🦱!情況不但令很多市民感婉惜及擔心,甚至政府有關當局都因應情況於近日推出了一條情緒支援熱線☎️,希望可及早為情緒有需要人士提供支援,防止不幸事件發生!
從心理角度🧠理解有自殺念頭或行動的人,於心態上大都處於無助😭、無望或自我價值感低落狀態。根據報導當中大部分人士都有伴隨著各種情緒問題,尤以抑鬱症佔多數。雖然導至抑鬱情緒的原因眾多,但根據相關研究反映,當中一項與我們的生活環境有關的因素,卻與現今家庭的溝通模式🗣有著莫大關連!
現代家庭中成員間之互動,因著科技進步漸變得薄弱及欠缺質量!只要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現今世代家人間之真正互動溝通往往被各種電子媒體📱取代。即使一家人看似聚在家中,但往往從飯桌上以至飯後🍚,成員間都鮮有真正傾談互動,只是各自忙於低頭處理自身的媒體工具;即使偶爾有人談及自身的煩惱/情緒感受時,家人大都因為忙於應對手機/網上的東西💻而未有細心作聆聽👂,並給予所需的回應👄!這會令情緒有困擾人士感到不被理解/明白及關心,只是自己一人承受著各種困擾及壓力;這不但會令他們感覺孤單無助😔,更會導致家人關係疏離欠缺親密感!漸漸地這種有家的寂寞便成為現今很多都市人的自身寫照!
相信要想改變這現象,要從一個溫暖的家開始!但怎樣才可建構一個溫暖窩心的家🏘💞?大家可密切留意下一個帖文的分享!

為臨床心理及婚姻家庭治療師。主要提供各類個人及婚姻家庭輔導/治療服務

16/07/2024

給完美主義者的小Tips
大家於之前一個帖文中 (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rby9hT31r93jFJku/?mibextid=WC7FNe )可認識到,有關真正的完美主義者從心理學角度解構所附帶的某些特質。在這帖文中會給予完美主義者多個小tips 作參考。若然發覺自己或身邊人似是所述的完美主義者亦不用擔心;只需參照所給予的方法作改善,自可有助舒緩心理上的困擾狀況以及改善對各方面帶來之影響!
🦉減少接觸媒體📲~可有助減低自己受某些誇張不實的媒體資訊影響,令個人對自身產生不乎現實的期望,令個人情緒受困擾
🦉盡力meet deadline📅~積極定下每項工作需要完成的期限,並鼓勵自己盡力完成;即使在未盡乎合個人要求、未盡完美的情況下亦勇於把 “成品”交上
🦉不忘獎勵🎁自己~當見到自己可按時完成負責之項目,或因敢於嘗試而有突出表現時,應積極獎勵自己作為繼續努力的動力
🦉容讓犯錯❌~鼓勵自己積極作多方面的嘗試/探索,學習接受失誤並從中找出改善或修正方向。讓自己明白犯錯是每個人做事過程中的必然經歷,重要的是讓自己可從錯誤中覓得改善方法,令自己可不斷進步達至自我成長
🦉多讀名人傳記~從別人成功例子中讓自己明白犯錯與失敗往往是達至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過程
若發覺自己因著自身追求完美的性格特質,致令個人於生活、工作以至人際關係上受影響而備受困擾的話,應考慮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為臨床心理及婚姻家庭治療師。主要提供各類個人及婚姻家庭輔導/治療服務

你係咪一個完美主義者?🤔於日常生活中,很多時都會聽見身邊人帶有疑問的說道:覺得某某係一個完美主義者!之所以引發人們有這疑問,大都是因為見到某人於待人處事上,事事力求盡善盡美,稍有不足便會表現得異常不滿😡或沮喪😓。若從心理學角度解構,一個真正...
04/07/2024

你係咪一個完美主義者?🤔
於日常生活中,很多時都會聽見身邊人帶有疑問的說道:覺得某某係一個完美主義者!之所以引發人們有這疑問,大都是因為見到某人於待人處事上,事事力求盡善盡美,稍有不足便會表現得異常不滿😡或沮喪😓。
若從心理學角度解構,一個真正的完美主義者除事事追求完美外,更會附帶著因追求完美而衍生的多種內外特徵。現先讓大家認識一下一個完美主義者常有的七個特質:
1)常處壓力狀況~為要追求事事完美而承受具大壓力,引致情緒焦慮或長期感覺疲累、休息不足等
2)拖延~因覺得所做的事項未盡完美而不斷作修改,以至會出現遲遲未能於限期前完成所需工作,或完成預期之項目
3)失望😰~因眼見事情未能於自己感滿意的情況下好好地完成感失望、沮喪,繼而容易導致自我價值感低落
4)自我批判~往往會將各種缺失解讀作個人的能力不足所致,會因著強烈的自我批判引發持續的焦慮、失落情緒
5)不斷作比較~會經常與別人(特別是較自己優秀者)作比較,容易突顯自己的不足帶出不滿☹️情緒
6)欠缺創意~會為著避免出錯而拒絕作新嘗試或作創新造法,無形中會導致自己的創意被扼殺! 於別人眼中會被看成為做事無新意!
7)雄心被削弱~因要追求完美導致自己經常未能於deadline 前完成所需之工作/項目,在缺乏成就感下個人的雄心壯志會漸被削弱。在別人眼中容易被看作欠缺積極進取心態!
若發覺自己似擁有上述之完美主義者特質,並因而對個人造成各種相關之困擾的話,可密切留意下一個帖文!當中會有多個小tips可有助舒緩一眾完美主義者的困擾。

讓你抓著不放的真是那個“人”🧍‍♀️🧍?從眾多的輔導個案中,不時會接觸到那些因著想要抓著某些人或關係不放,導致個人情緒持續陷於焦慮困擾😰的狀態中,甚至對工作以至生活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從心理角度解構,所述的個案表面上是在盡力的抓著某些人或...
03/06/2024

讓你抓著不放的真是那個“人”🧍‍♀️🧍?
從眾多的輔導個案中,不時會接觸到那些因著想要抓著某些人或關係不放,導致個人情緒持續陷於焦慮困擾😰的狀態中,甚至對工作以至生活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從心理角度解構,所述的個案表面上是在盡力的抓著某些人或關係,但令他們真正放不下的往往是隱藏於潛意識內的東西,當中包括:
1)擔心😟~覺得那人甚麼事都需要自己幫上一把才行。擔心他/她若沒有自己在身邊的話,生活便會很糟糕!因而放不下對那人的照顧。其實當中亦隱藏著放不下自己被強烈需要的滿足感。
2)憤怒😡~因某人做了些令自己異常憤怒但卻拒絕認錯的事,令自己不甘心輕易放過他/她。心理上一直想伴隨那人身邊,期望可見到他/她突然醒覺向你誠懇地道歉的那一天,感覺這樣才可令自己釋懷!
3)被肯定/認同~在自己的人生中,似乎只有從某人身上才真正感受到被肯定/認同或欣賞。心理上會覺得唯有伴隨著那人才可繼續感受到相關之滿足感,或感受到自己之存在價值!故即使眼見那人想離開或再不理會自己,心態上仍帶著期待,期望某日那人會回心轉意再度接受自己,讓自己可尋回個人的存在價值!因而令自己甘願默默地作守候,一直不願把那人放下!
若然發覺自己因為想抓著某些人或關係不願放下,從而令自己情緒受困擾的話,可考慮尋求專業協助及早作梳理!

Address

Sheung Wan

Telephone

+85236282454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Karen Ng Counseling & Psychotherapy 悉心伴行輔導及心理治療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Karen Ng Counseling & Psychotherapy 悉心伴行輔導及心理治療: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