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Utiful Coaching by Sue

BeUtiful Coaching by Sue Sue:愛💖之錬金術師
魂魄之力專注於把愛凝聚於內心及家庭🫶🏻
讓靈魂體驗最閃亮版本✨💫
透過1對1 諮詢及主題性工作坊服務人群💜

BeUtiful is a personal enhancement service which provides coaching, hypnosis & training to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living their lives better, healthier & happier

23/10/2025

人生再長也不該被他人牽絆
人生沒有平衡,只有取捨

唯有讓自己更有價值
你才能悟得快樂的道理

你嚮往何種工作
就能擁有何種人生
千萬別讓自己活得像廉價品
你要隨和,卻不能隨便

~沒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事  
~讓時間告訴你留得住的才夠格
~謝謝你的巴掌讓我看見職場的暗黑

漫漫人生一路走來
你會和許多人走失
也會有些角色主動離場
留下來的人,自會明白你的

你不必總是循規蹈矩
但要對得起自己
誠實面對人生的選擇
每個結束,都是另一種開始

世界總為我們帶來考驗
但也為我們帶來各種可能

摘錄自:『不要在最好的年紀,吃得隨便、過得廉價』
作者: 蔡侑霖Danny Tsai

#人生的加減乘除不是計算是取捨
#一生是有不同的選擇累積而成的

#職場慧眼

愛❤️以另一種方式回來❣️你有覺察到她/他/牠的存在嗎?或許這個ta對你太重要,傷心到心已冰封,不想去觸碰。時隔良久,封存了的愛是時候溶解,讓愛再度連結;縫合那個曾經淌血的傷口。把那份溫度再次流入心,成為前行的力量!從過去的排列個案所呈現,...
22/10/2025

愛❤️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你有覺察到她/他/牠的存在嗎?
或許這個ta對你太重要,
傷心到心已冰封,不想去觸碰。
時隔良久,封存了的愛是時候溶解,
讓愛再度連結;縫合那個曾經淌血的傷口。把那份溫度再次流入心,成為前行的力量!

從過去的排列個案所呈現,
離世的親人、寵物大多數的時間都在我們身邊一直守護。只是我們看不見、聽不見而已。

你會想知道ta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如何?
你有沒有東西一直想表達而沒有機會?
你想再次感受ta的存在嗎?
你想知道ta用什麼方式來連繫你嗎?
你渴望重拾久違了的那份愛?

「Hello & Goodbye 工作坊」讓你與珍重的往生者 / 寵物再次聯繫,了解現況並且説出過去一直未能説的話,拾回靈魂碎片,圓滿彼此;帶著互相的㊗️福和愛往前走❗️
日期: Oct 29 重陽節
時間: 14:00-18:00
費用: $1500
地點: 上環

✅報名請直接按以下連結
🔗https://api.whatsapp.com/send?phone=85290318800&text=報名Hello&Goodbye工作坊
請留下名字及電郵
🔸按FB「參加」未能留位,收到轉款才可確定位置
🔹不設退款
📱whatsapp查詢@90318800

💔❤️‍🩹Sue Chow 個案分享❤️
客人的男友之前毫無徵兆、突然離世。走了差不多1年,至今仍未能平復。

我感應到我係要做男友代表而吾係透過小物件做排列。整個過程都好平靜,一直刻意保持距離,害怕捉緊對方後更難以忘懷。只見當事人呆呆瞪著我便已經哭😭😭😭成淚人。待情緒過後,我們交換角色,邀請當事人扮演男友,個process亦都係表現得好平靜,雙方保持一樣距離;而我作為當事人代表就喊到崩潰。

過程中讓當事人感受男友的現況及情緒、説出之前沒有說的話、拆解了一些疑問,我一路聽一路狂喊一路facilitate一路feel身體的微妙變化…..漸漸地感受到內心的崩緊及心酸的感覺慢慢消退;接受了這個已經是事實並且感到釋懷!

親人離逝的傷痛,好容易被壓抑。事情剛發生時,有很多的安排需要運用理性去處理。身後事完成後,收到的慰問大多是「節哀順變」,彷彿是不應該再傷感流淚。然而悲傷難過係需要完全被釋放,假若情緒一直在抑壓,會讓我們的心漸漸關閉,失去愛自己及愛人的能力。中國人的智慧是「守孝3年」,3年是一個合適嘅時間去進行哀悼。思念亡者時,想😭便哭,想😄便笑。這些都是愛的印記❣️

愛♥️不會消逝,只是用另一種方式回來!

導師簡介:Sue Chow🦋
宗旨是「以家庭的愛💓為原動力,活出靈魂的藍圖💎」

發展助人事業超過10年,曾在4A廣告公司任職高級管理層。收到calling後,毅然全職投入身心靈事業。把源源不絕的創意投放在設計和帶領不同主題的工作坊上。
工作範疇:1對1個人咨詢、主持排列及主題性工作坊。專長處理原生家庭、個人成長和內在小孩 等議題。曾多次接受雜誌、香港三大電台、電子媒體訪問及撰寫文章。
每日定期在FB分享善知識。
FB:BeUtifulcoachingbysue
FB: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協會

專業資格:
-身心整合教練
-家庭系統排列導師
- NLP高級導師 , 美國 NLP 大學🇺🇸
- 臨床催眠治療師師師
- 阿卡西靈魂解讀師
- 人類圖生命探索解讀師
- 聲音能量治療師
- 蕯滿療癒治療師
- Access Bar 療癒師

[Sue Chow訪問🫶🏻重温]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LkQNiIZ8xg&list=PLTesNMAaAC_me7ljKM5F93O2VxBQCDxge

22/10/2025

近日不約而同有身在管理層的讀者向我反映,坊間教打工仔職場生存的刊物及資訊資料多的是,對他們來說,總是有點不着邊際不怎麼「實用」亦不「到肉」,想我以「實戰型」角度寫多幾篇過多幾招。

做好管理必先調整心態

做管理要管及理得好,經驗固然重要,不過不是首要以及最重要。從實踐中累積經驗慢慢得心應手然後爐火純青,看似正路但並非必然,否則職場中不會有那麼多經驗老到,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管理廢柴的存在。

多難做的事一樣有辦法做得來,而且解決之後就無阻,對各方面都有利。難搞的人,製造麻煩問題層出不窮後患更加無窮,疲勞轟炸疲於奔命,耽擱正事。歸根究柢,最難管理的,是人!

要做好管理,必須先調整好心態,做足準備工夫,一有機會升職,即可派上用場,而不是等有職升之後才學,敢寫包單撞板多過食飯。所以升職並不一定是好事,不升好過升的例子,我們見得還會少嗎?

團隊贏勝過自己一人贏

開始時有職升一定是由於自己工作表現好,升職之後要管理的,絕大部份人會以為只是集中火力管下屬。這個錯,錯很大!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燒死關係,第二把燒死身邊上下所有人,最後一把火燒死自己。好大喜功,何嘗不是職場人生一大忌?

單打獨鬥贏自己,光環永遠落在自己一個人頭上,這些所謂管理層管理人,格局小胸襟窄最要不得!做管理的要用自己的贏成就團隊的贏,犧牲小我在所不惜只求成全大我,光環照耀所有人。

這就是我講必須先調整好的心態,令所有同事及通贏!至於準備工夫,定要「自小」訓練,觀察力要強,心思要縝密,思路要清晰,分析要仔細,做事要條理,心術要公正。大家必須記住管理者要管理的從來不只是下屬,公司上下裏外各式人等,尤其管理老闆,更是一門極難學的「藝術」。

Son姐醒你:「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貽。」

#管上管下點樣管

#經得起時間考驗

#職場慧眼

21/10/2025

聰明人都在做的18個自我提升秘訣,你也能輕鬆掌握

智慧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積月累的修練。想要變得更聰明,不只是天賦的賜予,更是透過持續培養一系列塑造思維和滋養心靈的習慣而實現的。

真正的智者或許天生就具備某些優勢,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懂得透過每日的習慣,鍛造並維繫自己的智慧系統。

無論是領導力錘煉,商界博弈還是藝術的創作中,或是其他任何領域,那些卓越的人才都在不斷突破自我,推動認知邊界。智慧,是一種習慣的累積,是對未知的好奇與探索,是在複雜世界中保持清晰思考的能力。

以下18個習慣將引導你邁向智慧,助你在思維的深度廣度上不斷成長,成為能駕馭未來、洞察本質的人。

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終結
最重要的是始終繼續前進的勇氣

質疑一切,絕不輕信

智慧始於懷疑。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質疑成為保護我們免受誤導的盾牌。因此別輕信常識、權威或傳統認知。因為真正危險的不是無知,而是「以為自己知道」。

正如史蒂芬霍金曾說:「無知的最大障礙,是知識的幻覺。」我們越是沉溺於現成的答案,心智越容易悄然蒙塵。唯有不斷發問,才能撕開表象、觸及真相。
質疑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思考訓練,是對思考惰性的反擊。它讓我們不被表象迷惑,跳脫固有框架,培養批判性思維,從而發現隱藏的盲點和新的可能性。

時間會證明:只有勇於質疑、反思、提問的人,才配擁有真正的智慧。

讓閱讀成為日常

閱讀不僅是獲取資訊的手段,更是塑造智慧的根基。真正意義上有價值的閱讀,遠離浮光掠影的娛樂八卦和碎片化內容,而是對思想的深度浸潤和持續滋養。書籍是跨越時空的對話,是前人智慧與當代思考的交會。透過深度閱讀,我們不僅擴展視野,也學會從多維度角度檢視世界,培養批判性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在資訊氾濫的時代,專注而有深度的閱讀成為抵禦淺薄認知的利器。讓我們在紛雜的現實中保持清醒,沉澱心性。讓閱讀成為日常的儀式,智慧會在不知不覺中沉澱,成就更卓越的自己。

找出你的熱情所在

發現真正激發你熱情的領域,是保持學習動力和智慧成長的核心。讓興趣引領你的探索之路,智慧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只有當你找到令自己心馳神往的話題,學習才會輕鬆且充滿樂趣。無論是科學、藝術或商業,深入探索你感興趣的內容,會讓思維更加活躍,專注力更持久。
同時,選擇適合的資訊取得方式也至關重要。無論是播客、報紙,或是紀錄片,找到能激發你思考的媒介,這種有意識的精神滋養,能持續激發創新和洞察力。

用新方法做舊事

創新的本質,是敢於用全新的視角審視日常,將創造力置於對錯誤的恐懼之上。
真正的創新者,懂得在重複中尋找突破,把每次「出錯」視為成長的契機。即使最平凡的日常瑣事,也能透過不同的方法打破慣性思維,激發出意想不到的靈感。
當你勇於挑戰常規、不斷試錯,生活便不再只是機械的重複,而變成一場充滿創意的探索。每一次小小的改變,都是對想像力的致敬,也是對自我邊界的拓展。
想像力並不虛幻,它是改變現實最有力的工具。拒絕慣性,才是創造力的起點。

與睿智的人為伍

巴菲特曾說:「周圍的人會塑造你未來的樣子。和那些你欽佩的人在一起,你會變得越來越好。」因為:智慧不是獨行者的修煉,而是被更高水準激發的結果。與睿智的人交流不僅能拓寬視野,更能激發深層的思考。他們的話題新穎而富有洞見,能帶領你跳出舒適區,挑戰固有認知,思考也會變得更加開放和敏銳。讓自己置身於思想火花碰撞的環境中,別怕被碾壓,那是你認知被拓寬的起點。選對圈層,就選對了成長的速度和方向。

總是保持「學徒心態」

每位大師都曾是初學者。真正的成長,源自於對未知的謙遜與對學習的熱情。
托爾斯泰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學習的慾望。」無論身處何種階段,每次接觸新領域都保持學徒心態,能不斷突破自我局限,實現認知的越遷。
生活從不吝嗇給我們教訓和啟發,因此不要畏懼起步時的笨拙與無知,因為正是這些經歷,構成了通往卓越的必經之路。只要你願意虛心接受,成長便無止境。
讓「終身學習」成為你的信念,你會發現,智慧與能力會在不斷嘗試和探索中悄悄積累,最終成就更強大的自己。

學會隨時反思

我們習慣在任務之間匆匆切換,卻很少停下來思考這些經驗的意義。
事實上,反思是智慧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僅幫我們整理所學、總結經驗,更讓我們從日常瑣事中提煉出深刻的洞見。
有意識地為自己留出反思的時間,我們能夠辨識自己的成長軌跡,發現思考中的盲點,調整前進的方向。反思讓學習不止於表面,而是轉化為內在認知和智慧。
在這個訊息爆炸、節奏加快的時代,隨時反思是一種自我校準的儀式。能讓我們在喧囂中保持清醒,在忙碌中找到意義。

健康的體魄是前提

許多人在追求認知提升時,往往忽略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但身心是一體的,智慧的成長離不開對身體的精心照顧。
思維的敏銳與創造力,深植於健康的體魄之上。規律的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能,更能促進腦部釋放多巴胺、腦內啡等神經傳導物質,提高專注力和學習效率。
自律是保持健康的核心。無論是堅持運動、合理飲食或保證充足睡眠,都需要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這種自律也會反哺到精神層面,提升意志力和抗壓性。

推動自己提升生產力

忙碌不等於高效,只有將時間精力聚焦在真正有價值的任務,才能塑造理想未來。
智慧的人深知,未來是由今天的行動所鑄就,因此他們善於規劃,透過建立科學的時間管理體系和優先排序,避免無意義的消耗,將每天都活得充實而有目標。
提升生產力不僅是外在的行為調整,更是內在自律與專注力的體現。它要求我們不斷審視自己的行動,摒棄拖延和分心,讓生產力成為習慣,而非偶爾的衝刺。

持續激發創意

每天主動激發新想法,是保持創造力和思考敏銳的關鍵。隨時及時記錄靈感,無論大小,都為思維自由流動提供空間。
重要的是培養打破慣性的習慣,勇於用新視角看待問題。每週回顧和整理這些創意,經過反覆打磨,不僅鍛鍊批判性思維,也提升了將創意轉化為行動的能力。

這個過程讓記錄和反思成為日常儀式,創造力不再是天賦,而是習慣。持續思考與優化助你不斷突破自我,走向卓越。

勇敢面對恐懼

恐懼源自於未知與不確定,但唯有跨越障礙才能激發內在潛能,培養堅韌與勇氣。
每一次敢於挑戰自己害怕的事,都是自我極限的突破,也是智慧深化的契機。這樣的經驗不僅能讓你變得更勇敢無畏,更能提升應對複雜人生挑戰的能力。
人生中,真正豐厚的回報往往藏在讓人心生畏懼的嘗試背後。將「面對恐懼」視為一種習慣,敢於踏出舒適區,才能發現新的可能,獲得更深層的成長與滿足。

用線上學習替代電視

與其沉溺於社群媒體或追劇,不如把這些時間投入到更有意義的自我提升中。
網路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 無論專業課程、公開講座或技能訓練平台,都能滿足不同領域的成長需求。
這種微小的習慣轉變,帶來的卻是巨大的回報。不僅能提升專業能力,拓展視野,更重要的是,持續學習讓生活充滿新鮮感與成就感,激發出源源不絕的動力。
讓線上學習成為日常儀式,用知識填滿碎片時間,讓成長成為生活的底色,你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帶來質的飛躍。

留意你所「吸收」的一切

我們每天接觸的訊息、環境和人際關係,都會悄悄影響思考方式和情緒狀態。
正面、正面的內容能夠激發動力和創造力,而負面、負面的訊息則可能侵蝕自信與判斷力。因此,學習辨別和篩選外在訊息,是守護內心健康的重要能力。
我們信念、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都由「輸入」塑造。有意識地屏蔽內外負面能量,才能為正向信念和正向思維騰出空間。
因此,主動掌控所吸收的訊息,讓每次選擇都成為成長的助力,你將擁有更堅定的內在力量,去面對生活的挑戰。

探索平時不會接觸的領域

跳脫日常舒適圈去探索那些平時不會接觸的領域,是開啟新視野的重要途徑。
花點時間尋找陌生的話題或興趣,無論科學前沿、哲學思辨或文化藝術,這種跨界閱讀不僅豐富了知識結構,更激發了創新思維,幫助你打破固有認知的限制。
偶爾涉獵不同領域的內容,能為思維注入新血,讓智慧更加立體和深邃。保持好奇,勇於探索未知,你會發現,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那些意想不到的角落。

分享並傳遞

學習本身固然重要,但唯有將所學傳遞給他人,知識才會從個人累積轉化為社會的創造力。每一次分享與傳播,都是自我認知的再梳理與深化。
當你試著向他人解釋複雜概念或新獲得的見解,潛意識中會主動結構化思維,補足理解的空白,使知識內化為智慧。
同時,分享知識還能激發交流與碰撞,反過來推動你不斷改進、擴展認知邊界。這種良性的循環不僅讓知識更具實踐意義,也讓學習之路充滿成就感。
讓「分享」成為習慣,你會發現,智慧因傳遞而倍增,成長也因此變得更有意義。
學以致用

學習的真正意義不在於單純累積知識,而在於將所學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只有把知識靈活應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智慧才能真正紮根,激發持續進步的動力。
那些智慧之人致力於用所知創造更深遠的價值,讓學習不再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成為解決問題、提升能力的利器。

真正的成長源自於行動中的積累,實踐使知識鮮活,透過不斷反思調整,讓學習形成良性循環,促使智慧不斷昇華,唯有如此,知識才能成為塑造價值人生的基石。

堅持寫日記

日記不僅是自我表達的工具,更能內省和自我提升。每天花幾分鐘用文字反思能夠理清思路,加深對經驗的理解與吸收。
研究表明,寫作反思能夠激活大腦,提高認知能力,使我們從經驗中真正學習和成長。透過記錄所思所想,思想得以沉澱,情感得以梳理,智慧也不斷累積。
將每日記錄所思所想作為習慣,你會發現,智慧正是在不斷總結和反思中悄悄發生,幫助你成為更聰明、更有洞察力的自己。

選擇性社交

在社交選擇上,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更加謹慎和有意識,不再執著表面的「朋友圈廣度」,而是更注重關係的品質與深度。
隨著智慧的增長,對自我認知的掌握愈發清晰,於是智者會主動篩選,只與能帶來正面影響和共同成長的人深交。這種選擇並非孤僻,而是對時間和精力的珍惜。
他們深知,身邊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思考方式、行為習慣和人生方向。時間有限,與其消耗在無意義的社交中,不如投入那些真正有價值的社會關係。
選擇與誰同行,就是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擇友而交」,精簡社交圈,讓自己始終處於積極和充滿啟發的環境中。

⚛️ 推薦好書:
📕 智慧湧現:不完備的對稱
📕 AI時代的關鍵能力:現在改變過去的重塑力
📕 https://ppt.cc/fjsGzx
📗 認知覺醒:發掘天命內驅力的能量之旅
📗 https://reurl.cc/YVG190

本文源自網路。

此刻的你,事業上…..帶給你滿足感還是有點兒沮喪?返工令你感到頭痛、有壓力嗎?你是否站在樽頸位,還未找到向前的方向?渴望每天的工作能發揮所長,滋養身心嗎?當你能夠將人生意義與事業掛鈎🪝找到事業背後的價值和動力,便能真正享受你熱情所在🔥的事業...
21/10/2025

此刻的你,事業上…..
帶給你滿足感還是有點兒沮喪?
返工令你感到頭痛、有壓力嗎?
你是否站在樽頸位,還未找到向前的方向?
渴望每天的工作能發揮所長,滋養身心嗎?

當你能夠將人生意義與事業掛鈎🪝
找到事業背後的價值和動力,
便能真正享受你熱情所在🔥的事業!

試圖去想像每天早上起來,帶著微笑😊及愉悅感⋯⋯過著身心合一的生活,
用喜悅的心情與不同的人事物交流互動,
輕鬆不費力地展現自己的工作才華,
時刻感到滿足和踏實❣️

工作坊協助你
💪🏼 清晰事業的現況
💪🏼 找出現時的卡點
💪🏼 提升內在的力量和潛能
💪🏼 激發自信及積極的思維模式
💪🏼 啟動內在的創造力
💪🏼 落實事業拓展的方向
💪🏼 感受到豐盛和滿足感

導師Sue Chow 會分享自己如何在事業上轉跑道,藉此引領參與者向著理想的仕途去發展。

若你準備好要蛻變 ,重整一個有意義💯的事業,這個工作坊很適唔你👇🏼

事業拓展工作坊
日期:Oct 26 ( Sun)
時間:10:00-17:00
費用:$2222
地點:上環
✅報名請直接按以下連結
🔗https://api.whatsapp.com/send?phone=85290318800&text=報名事業拓展工作坊」
請留下名字及電郵
🔸按FB「參加」未能留位,收到轉款才可確定位置
🔹不設退款
📱whatsapp查詢@90318800

參加者回饋:
非常感恩參加了是次工作坊,在Sue的帶領及其他同事的啟發下,令我回歸內心,認清自己的本質和天賦,擺脫不是屬於「我」的框架、觀念和對事業的追求。從此不再白忙、乾焦急。一直以為努力工作就一定有回報,其實一直損耗自己的電池。
我會好好記住這把燃點起來的烈火,在往後的日子都記起這份感動,這份燃料會助我發展往後的事業,甚至乎禆益人生各個領域。
做回自己,既熱情又安寧!
找回事業發展方向,自然水到渠成。

導師簡介:Sue Chow🦋
宗旨是「以家庭的愛💓為原動力,活出靈魂的藍圖💎」

發展助人事業超過10年,曾在4A廣告公司任職高級管理層。收到calling後,毅然全職投入身心靈事業。把源源不絕的創意投放在設計和帶領不同主題的工作坊上。
工作範疇:1對1個人咨詢、主持排列及主題性工作坊。專長處理原生家庭、個人成長和內在小孩 等議題。曾多次接受雜誌、香港三大電台、電子媒體訪問及撰寫文章。
每日定期在FB分享善知識。
FB:BeUtifulcoachingbysue
FB: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協會

專業資格:
-身心整合教練
-家庭系統排列導師
- NLP高級導師 , 美國 NLP 大學🇺🇸
- 臨床催眠治療師師師
- 阿卡西靈魂解讀師
- 人類圖生命探索解讀師
- 聲音能量治療師
- 蕯滿療癒治療師
- Access Bar 療癒師

[Sue Chow訪問🫶🏻重温]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LkQNiIZ8xg&list=PLTesNMAaAC_me7ljKM5F93O2VxBQCDxge

21/10/2025

《每次呼吸都在變有錢: 30個富養自己的日常實踐》內文摘要
作者:森瀬繁智

◇ 鬆開心裡的枷鎖後,問問自己

諮商中聽到「該拿什麼事情當作工作才好?」這樣的問題時,
我通常會回答: 「拿你做起來會興奮雀躍的事情當工作就好了。」

然而,遲遲無法行動的人常會說:「雖然我也想這樣,但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

一、潛意識裡的枷鎖

仔細觀察,他們的潛意識裡,常藏著一個信念:

「不管做什麼,工作都很痛苦;所以如果可以,我根本不想工作。」

這樣的信念,就像心裡的一道枷鎖。

二、要鬆開它,先從一個問題開始——

「如果現在你有很多錢……」

問問自己:「如果現在我有很多錢,那我想做什麼?」

可能有人會說:
* 「我想每半年去夏威夷旅行。」
* 「我想每三個月買一個名牌包。」
* 「我想週末去能看見漂亮夜景的飯店吃晚餐。」

三、先別管工作,想想什麼讓你嘴角上揚

請暫時不要考慮「工作」這件事,單純去想那些你真正喜歡、想做的事情。

若有一件事,光是想像就讓你忍不住微笑,請把那件事抽出來,讓那個畫面更清晰、更鮮活。

會發現自己露出久違、燦爛無比的笑容。

四、從想像到行動的轉變

當你感受到那份真實的喜悅,心裡自然會浮現兩種力量:

「為了實現這件事,就先笑著努力工作吧!」
「這份工作不夠, 我要讓自己能去做收入更好的工作!」

這時,「工作很痛苦」的枷鎖,就轉化為「努力工作讓我更接近喜歡的事」的信念。

五、幸福的人,都樂在工作裡

幸福的有錢人,往往分不清工作與興趣的界線。

因為他們的生活,本來就被熱愛的事物填滿。

所以,如果你也說:「我找不到想做的工作」,那就先試著邊竊笑邊想:

「如果我有很多錢,我想做什麼?」

六、當你笑著思考時,奇蹟就開始發生

當笑容重新回到臉上,你會發現

> 人會被笑容吸引,
> 金錢會被笑容吸引,
> 幸運也會被笑容吸引。

於是,你一步步走向那個「萬事順心如意」的自己。

 #生命成長
20/10/2025

#生命成長

閱讀人專題讀書會:《別被AI淘汰》——在時代洪流中提升人生

,掌握未來:一本全面的升級指南

今天共讀的書籍《別被AI淘汰》,副標題是「駕馭AI,掌握未來:創業者、職場人、學生必備的升級指南」。作者李尚龍是一位千萬冊的暢銷作家,同時也是專注於AI早期投資的創始合夥人。他將自身在人生、努力與方向上的見解,結合AI時代的趨勢,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破局之道,涵蓋了機會、財富、社交和學習力等面向。

作者強調,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來臨,未來將會劃分為兩群人:一群是會運用AI的人,他們能將技術化為力量,成為真正厲害的人;另一群則是不願意使用或完全排斥AI的人,最終可能淪為被取代的「螺絲釘」。

正如作者所言:「只有理解了時代趨勢,我們個人努力才會有意義。」如果我們不能跟上未來的發展,再怎麼努力,都可能只是在做一些很快會被淘汰的「老方法」。當AI能在不到一分鐘內生成精彩的畫作,甚至創作音樂,其效率已遠超人力。因此,學會運用AI,將能使我們在人生的選擇權和發展機會上多出許多。

這本書的四大核心目標包括:
1.搶佔機會:在技術變革中卡位新賽道。
2.累積財富:運用人機協同打造成長模式。
3.高效社交:用AI放大影響力,建立高價值人脈圈。
4.幸福生活:在智能時代發揮人性的優勢,減少心靈內耗。



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許多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出路。作者提供了三個維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1.政策趨勢:關注國家和全球的未來發展形勢,如ESG、綠色能源等,這些領域通常擁有較穩定的發展機會。

2.當下流行:把握當下最熱門的趨勢,如AI。同時,活在當下還需養成「持續學習」的好習慣,以避免被時代淘汰。

3.熱愛與喜好:找到自己的熱愛,並重新定義成功。真正的成功,在於是否能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付出一輩子的時間。

作者提醒,只有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應該保持開放,多方嘗試,少說「不」,為自己創造更多新的機緣。此外,應當拓寬閱讀範圍,觸類旁通,從不同的作品中獲得人生啟發。

他還建議,在不考慮金錢等外在因素的情況下,問自己兩個問題:
1.你最想做什麼工作?
2.有沒有從小到大能讓你迅速進入心流(FlowState)的事情?

這些問題的答案,往往指向你最內在的熱情與潛能。

:與AI連接的三要素

在當今這個「個人IP時代」,人人都可透過網路平台展示專長與能力。要成功打造個人品牌並與AI合作,需要三個要素:

1.專業能力的利基:你的專業技能必須是有人需要且有「錢」可賺的,能夠讓你活下來並成為一個專業。

2.專業圈子的認證:你的專業應得到特定領域專家群體的認可,可能透過證照、學歷,或是在專業社團中言之有物、獲得肯定。

3.有血有肉的故事:展現真實的自我,分享個人的觀點、生命故事和家庭生活等,使你的品牌更具人性化和獨特性。

面對淘汰風險,我們必須把能量集中在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人事物上。這包括遠離重複性高、沒有成長的工作,以及那些充滿負能量、習慣打壓他人、讓你無法做真實自我的朋友。

#專注優勢,一專多能

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彌補短板,而在於「放大你的優勢」與「特質」。未來更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人才,即在某個專業領域深耕的同時,也能夠在其他領域有所涉獵,觸類旁通。對於不擅長的領域,則可以透過「外包」或與他人「合作」來彌補。

若想找到自己的優勢,可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你每天早上都愛做什麼?(尋找你精神最好的時候所做的事情)
2.過去幾個月,別人找你最多是什麼事情?(尋找潛在的合作與賺錢機會)
3.過去長時間內,有沒有什麼特別喜歡,且讓你感到「越來越棒」的事情?

將專長與AI結合,透過提問與發問,能夠讓你的優勢更加凸顯。此外,作者提醒我們要屏蔽那些與人生目標無關的人、事、資訊,甚至可以嘗試每週留出一段「斷網」時間,專注於深度思考和學習。

#投資自己:掌握賺錢的工作和行業

與其盲目尋找賺錢的行業,作者建議先找到「熱愛」。因為足夠的熱愛會驅使你精進,做得更好,進而賺取更多財富,形成良性循環。

在新時代,要找到賺錢的工作和行業,有以下五個關鍵:

1.熱愛的工作:持續的熱愛是穩定和動力的來源。

2.大城市資源:大城市通常擁有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優秀人才,能提供更廣闊的眼界。

3.大公司發展:在大公司,有機會接觸到篩選後的精英,有利於累積共同價值觀,並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和創業累積人脈。

4.新路機會:與其在傳統領域中競爭,不如探索新興產業,如人工智慧、綠色能源、自媒體等。

5.關注健康:不要選擇會影響健康的內耗型工作,如導致失眠、掉髮或壓力過大的工作。應選擇能積蓄能量、讓你持續成長的工作。

#向上社交:成為值得別人認識的人

年輕人最值得投資的不是房地產或股票,而是「投資自己」——包括時間、認知資本和人際社交。人脈往往是翻身的關鍵,能夠帶來更多機會。因此,年輕人應當先提升自己,成為值得別人認識的人。

「向上社交」是有效的成長路徑,其核心在於「提供價值」,而非諂媚或功利。要讓貴人看到你的潛力,願意支持和引導你。

方法包括:
1.參與成長:參與厲害人會去的活動,如新書發表會,主動請教、尋求建議。
2.大膽主動:透過寫信、私訊或在他們文章下用心留言,吸引他們的注意。
3.等價交換:讓對方覺得與你合作很舒服、有價值、能有發展機會。

#掌握下班後生活,對抗焦慮

要掌控下班後的生活並對抗焦慮,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儀式感:透過洗澡、換衣服等行為,重新奪回時間的主動權。

2.運動:即使再累也要動起來,因為運動能加速血液流動、改善身體狀態、提高效率並緩解焦慮。

3.經營自我:利用下班時間進行有益於個人成長的活動,如經營自媒體、學習短片製作、練習寫作或參加線上讀書會。

最後,作者提醒我們,在人生發展中,可能會經歷三次「背叛」:

1.背叛原生家庭:認知到父母也是普通人,學會與他們產生觀念上的分歧。

2.背叛過去的圈子:為了人生升級,可能需要與那些不希望你進步的朋友減少交集。

3.背叛過去的自己:挑戰舊的觀念和思維模式,突破既有的認知。

面對社會期望與內心焦慮,我們需要專注於四個內心建議:

1.關注自己的感覺:優先考慮自己的情緒和健康,遠離會讓你生病的環境。
2.練習課題分離:別人的批評是他們的事,專注於對自己的評價。
3.聚焦具體事情:聚焦在能改善的具體事情上,而非人或別人的評價。
4.尋找積極認可你的人:將精力投入在那些支持、鼓勵、給你能量和幫助你成長的人身上。

《別被AI淘汰》雖然主題與AI相關,但實質上是關於個人成長、財富積累、人際關係和心靈健康的指南。在這個需要大量與AI合作的時代,我們必須裝備自己,避免被時代淘汰。

20/10/2025

兩位同事遇到同樣的工作挫折,一個整天唉聲嘆氣認定自己時運不濟,另一個卻把這當作發現問題、提升能力的契機。三個月后,他們的職業發展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這不僅僅是心態的差異,更是一種可以被訓練的思維能力。

心理學研究發現,能夠主動將消極思維轉化為積極思考的人,不僅抗壓能力更強,在解決問題時也更容易找到突破口。

就像黑暗中點亮一盞燈,轉念之間,困境往往就變成了機遇。

那些總能在危機中找到轉機的人,其實都掌握了一個共同的秘訣——而這正是接下來要與你分享的核心...

🪽🪽排列諮詢|主題工作坊|Zoom Class |專業培訓|| 訪問重溫 🤍🤍[導師 Sue Chow訪問及排列演示重温]👇🏼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LkQNiIZ8...
19/10/2025

🪽🪽排列諮詢|主題工作坊|Zoom Class |專業培訓|| 訪問重溫 🤍🤍

[導師 Sue Chow訪問及排列演示重温]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LkQNiIZ8xg&list=PLTesNMAaAC_me7ljKM5F93O2VxBQCDxge

🫶🏻🫶🏻🫶🏻🫶🏻🫶🏻🫶🏻🫶🏻🫶🏻🫶🏻🫶🏻🫶🏻🫶🏻🫶🏻

個人排列諮詢服務 Zoom |現埸 by Sue Chow
-處理關鍵議題的核心、和解、轉化
日期📅: Oct 2025
時間⏰:12:00-20:00
詳情🎯: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Apmtqj9T1/?mibextid=wwXIfr

💼事業拓展工作坊by Sue Chow (現埸及Zoom)
-找出現時工作上的卡點
-如何更有效地精進自己
日期📅: Oct 26 ( SUN)
時間⏰:10:00-17:00
詳情🎯: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M4Xcz9UnE/?mibextid=wwXIfr

Hello & Goodbye 工作坊by Sue Chow
-跟已離世的摯親摯友再次連繫
-圓滿未完成的事
- 再來一次深情的溝通
日期📅: Oct 29 重陽節
時間⏰:14:00-18:00
詳情🎯: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9gNbjxvtQ/?mibextid=wwXIfr

TRE 壓力紓解第五班by 吳浩然
- 透過簡易的7個動作協助減壓、有助睡眠、紓解情緒和痛症
日期📅: Dec 2,9,16,23,30 & Jan 6
時間⏰:19:00-20:30
詳情🎯: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BK71AtRaz/?mibextid=wwXIfr

查詢: WhatsApp 90318800

#家庭系統排列 #家庭系統排列師
#內在小孩 #創傷 #恐懼 #憤怒
#心理治療 #心理諮詢 #專業培訓

對於死亡,中國人一般是很忌諱的!很少提起、甚至乎是盡力淡忘。「節哀順變」這句說話更是死穴,令人覺得好像過去了,不應該再悲傷。然而不看不說,並不代表那份哀傷、悲痛、懷念不存在。一直被壓抑了的情感,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趁著重陽節,我們把...
16/10/2025

對於死亡,中國人一般是很忌諱的!
很少提起、甚至乎是盡力淡忘。「節哀順變」這句說話更是死穴,令人覺得好像過去了,不應該再悲傷。然而不看不說,並不代表那份哀傷、悲痛、懷念不存在。一直被壓抑了的情感,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趁著重陽節,我們把內心的潘朶拉盒子打開,與離逝的親友來一場好好的對話。

一般而言,當至親離逝,我們心裏面的一塊「靈魂碎片🧩」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跟隨著亡者離開,彷彿是把某部份的自己伴隨對方左右。形同心裏面永遠有一個傷口、坑洞🕳️沒有被填補。嚴重的會從此封閉了內心,不再感到傷感,自以為是已經跨越了。另一種情況仍是在不斷思念當中,走不出來;失去原有的生命力,一直活在過去當中,再沒有愛自己及愛人的能力!

假如至愛離逝得很突然,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內裏對「無常」產生恐懼的陰影、增添很大的不安感。如逝者是自殺,內心深處會有一份很大的遺憾和痛苦,怪責自己之前沒有好好關懷、陪伴亡者走出陰霾。若直接或間接做成對方死亡,那份愧疚感更加是揮之不去,會透過不容許自己快樂來懲罰自己!

Life after death [死後人生]這套紀錄片所提到亡者去到另一個世界,靈魂會繼續學習並且提升,過去未能釋懷的也會放下。亡者最渴望是親友們開放自己的心、好好地生活、真正的放下和釋懷;將歉疚化成去愛的力量,讓愛再次回歸心中心❣️

「Hello & Goodbye 工作坊」讓你與珍重的往生者再次聯繫,了解現況並且説出過去一直未能説的話,拾回靈魂碎片,圓滿彼此;帶著互相的㊗️福往前走❗️
日期: Oct 29 重陽節
時間: 14:00-18:00
費用: $1500
地點: 上環

✅報名請直接按以下連結
🔗https://api.whatsapp.com/send?phone=85290318800&text=報名Hello&Goodbye工作坊
請留下名字及電郵
🔸按FB「參加」未能留位,收到轉款才可確定位置
🔹不設退款
📱whatsapp查詢@90318800

💔❤️‍🩹Sue Chow 個案分享❤️
客人的男友之前毫無徵兆、突然離世。走了差不多1年,至今仍未能平復。

我感應到我係要做男友代表而吾係透過小物件做排列。整個過程都好平靜,一直刻意保持距離,害怕捉緊對方後更難以忘懷。只見當事人呆呆瞪著我便已經哭😭😭😭成淚人。待情緒過後,我們交換角色,邀請當事人扮演男友,個process亦都係表現得好平靜,雙方保持一樣距離;而我作為當事人代表就喊到崩潰。

過程中讓當事人感受男友的現況及情緒、説出之前沒有說的話、拆解了一些疑問,我一路聽一路狂喊一路facilitate一路feel身體的微妙變化…..漸漸地感受到內心的崩緊及心酸的感覺慢慢消退;接受了這個已經是事實並且感到釋懷!

親人離逝的傷痛,好容易被壓抑。事情剛發生時,有很多的安排需要運用理性去處理。身後事完成後,收到的慰問大多是「節哀順變」,彷彿是不應該再傷感流淚。然而悲傷難過係需要完全被釋放,假若情緒一直在抑壓,會讓我們的心漸漸關閉,失去愛自己及愛人的能力。中國人的智慧是「守孝3年」,3年是一個合適嘅時間去進行哀悼。思念亡者時,想😭便哭,想😄便笑。這些都是愛的印記❣️

愛♥️不會消逝,只是用另一種方式回來!

導師簡介:Sue Chow🦋
宗旨是「以家庭的愛💓為原動力,活出靈魂的藍圖💎」

發展助人事業超過10年,曾在4A廣告公司任職高級管理層。收到calling後,毅然全職投入身心靈事業。把源源不絕的創意投放在設計和帶領不同主題的工作坊上。
工作範疇:1對1個人咨詢、主持排列及主題性工作坊。專長處理原生家庭、個人成長和內在小孩 等議題。曾多次接受雜誌、香港三大電台、電子媒體訪問及撰寫文章。
每日定期在FB分享善知識。
FB:BeUtifulcoachingbysue
FB: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協會

專業資格:
-身心整合教練
-家庭系統排列導師
- NLP高級導師 , 美國 NLP 大學🇺🇸
- 臨床催眠治療師師師
- 阿卡西靈魂解讀師
- 人類圖生命探索解讀師
- 聲音能量治療師
- 蕯滿療癒治療師
- Access Bar 療癒師

[Sue Chow訪問🫶🏻重温]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LkQNiIZ8xg&list=PLTesNMAaAC_me7ljKM5F93O2VxBQCDxge

14/10/2025

自我揭露是一把雙刃劍,它需要勇氣,也會讓人感到暴露和脆弱。但正是在這種脆弱中,我們才有機會真正理解自己,並從中找到力量去改變。

13/10/2025

14件讓你感到幸福的小事

你覺得幸福是什麼?

對於村上春樹來說,幸福是摸摸口袋,發現居然有錢;是電話響了,拿起聽筒發現是剛才想念的人;是你打算買的東西恰好降價了;是排隊時,你所在的隊動得最快;是運動完後,喝到冰鎮透了的飲料......對他而言,幸福就是生活裡無數的“小確幸”。

在藝術家 Lisa Swerling 的世界裡,幸福也並不是多複雜的事,在她看來,幸福就在生活的細枝末節裡,就算是自己一個人生活,也一樣可以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幸福是...
給自己好好做一頓飯

幸福是...
看著沒有霧霾的藍天白雲,聽著自己喜歡的歌

幸福是...
簡簡單單活著

幸福是...
花時間寵愛自己

幸福是...
想哭就哭,難受和委屈都不必硬抗

幸福是...
讀到了一本很棒的書

幸福是...
有大把可以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裡的時間

幸福是...
做一切想做的事情,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幸福是...
餓的時候剛好路過最喜歡的麵包店

幸福是...
由內而外覺得自信

幸福是...
和陌生人交換了一個微笑

幸福是...
累的時候能好好睡一個安穩舒服的懶覺

幸福是...
自己閒逛一個下午,喜歡什麼就買什麼

幸福是...
讓自己難過的事情,終於放下了

其實幸福這件小事
根本不必我們辛苦去追
它就在我們生活的雞毛蒜皮裡
在於我們自己怎樣對待生活

喜歡就去追,不愛就拜拜
想吃就去吃,累了就睡覺
看上了就買,錢不夠就掙
胖了瘦回來,想學就開始

林夕說
“在快樂中,不必明白快樂是什麼。”
我想大概就是在說
我們不必問
幸福就是幸福
是心無掛礙
自然也不必糾結究竟是兩個人
一群人還是一個人

願你做平淡日子裡的英雄
把日子過得熠熠生輝。

⚛️ 推薦好書:
📕 智慧湧現:不完備的對稱
📕 AI時代的關鍵能力:現在改變過去的重塑力
📕 https://ppt.cc/fjsGzx
📗 認知覺醒:發掘天命內驅力的能量之旅
📗 https://reurl.cc/YVG190

本文源自網路。

Address

19-25 Jervois Street
Sheung Wan

Telephone

+85290318800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BeUtiful Coaching by Sue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BeUtiful Coaching by Su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