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6/2025
小時候媽媽會說飯後不要跑動,否則會患上盲腸炎,需要開刀做手術來治療。學醫後知道媽媽這個說法其實沒有根據,同時亦發現坊間一般稱呼的盲腸炎,其實字眼上不算準確,比較準確的名稱,其實是闌尾炎 (appendicitis) ,盲腸(caecum)和闌尾(appendix)嚴格來說是兩個不同的部位,一般常發炎的位置是在闌尾,不過它和盲腸是相連的,所以一般大眾慣以盲腸炎稱呼。我們約有7-10%的機率會患上闌尾炎,雖然大多好發於孩童及年輕人,不過其實任何年齡人士都可以發病。
最近新聞提及一名48歲女子因闌尾炎(appendicitis)進行微創切除手術,卻誤被切除了輸卵管。作為外科醫生當然特別關注這種新聞,畢竟闌尾炎手術都是在外科醫生初初受訓的時候較常接觸而且想盡快學懂能自己處理的手術。我在公營醫院接受外科訓練的年代正是闌尾炎切除手術由傳統開放形式轉為微創形式的開始。還記得剛剛開始推行微創闌尾炎切除手術時,只有女子才會以微創進行,因為那時如果病人臨床診斷為腹膜炎,在晚間便會安排緊急手術,那時候判決是否進行手術未必會經過影像的診斷,以往早上或許有機會能安排到超聲波檢查,但電腦掃描那時在急症引用上仍未算普及,女士如果有下腹疼痛,可以是婦科的問題,而未必一定是闌尾炎,因此以微創形式為女士進行手術,便是希望以腹腔鏡的檢測從而分辨出到底是闌尾或是婦科器官的問題。當然隨着時代進步,現在大部份闌尾炎的病人,手術前大多有影像作為診斷,而不論男女都可以微創形式進行切除手術。反而我會認為新世代的醫生,未必太習慣以傳統的方式在病人右下腹進入腹腔。
對於今次這個醫療事故,因為不清楚實質的情況,所以不會對醫生和醫院作出評論。但輸卵管跟闌尾的位置的確接近,如果闌尾炎的發炎情況嚴重,可導致附近組織極為腫脹及黏連,錯誤把輸卵管誤認是闌尾的確是有可能。闌尾本身的位置亦因每個人有所不同(如圖),藏於較後位置的闌尾有時即使發炎,痛楚的症狀也可以出現得較遲,而且病人能忍耐的時間亦可能較長,導致見醫生作出診斷及治療的時間相對較遲。越早發現闌尾炎並且能盡早進行切除手術,處理相對較容易,而能夠以微創形式完成的機會亦較高。相反,已經持續發炎了數天才進行手術,闌尾有可能已發炎至穿破,甚至形成膿腫,闌尾周圍的器官及組織,包括大腸、小腸及婦科器官亦可以非常腫脹甚至出現黏連,手術難道大大增加,有時甚至未能安全地以微創形式進行,需要在右下腹以傳統開放傷口甚至有可能要在腹部中間以大傷口去完成手術。我記得當年有前輩跟我說過,闌尾炎可以由很輕微到很嚴重,嚴重的闌尾炎甚至乎可以導致盲腸(Caecum)穿破,需要切除部份大腸才能解決問題,因此要懂得如何切除右方大腸及接駁,闌尾炎手術的學習才算真正畢業。
#闌尾炎
#盲腸炎
#腹膜炎
#輸卵管
#微創切除手術
#腹腔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