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心靈輔導室

德慧心靈輔導室 A Page to introduce good books and stuff concerning Christian Mind Formation , Becoming Human and Sp

很值得看的兩本暢銷書👀小編的對談會報道也很到位👍
27/09/2025

很值得看的兩本暢銷書👀
小編的對談會報道也很到位👍

華人傳統家庭的愛與痛──《長女病》與《家鎖》作者對談會

這個對談會沒有重覆的報名人數差不多到上限的300人,在線人數也過百。報名者眾多反映出《長女病》與《家鎖》所關注的議題,引起不少讀者的共鳴,往往更是切膚之痛,這甚至是兩位作者在寫作之時未曾想像過的。原來這個年代,書寫和閱讀仍是抵抗社會文化的有效工具:作者在寫作之時獲得治癒,讀者在閱讀之時感覺被了解,書也成為了一道藥方,一而再地被送出去、被介紹到同受困難的朋友和親屬那裡。

《長女病》作者小花媽的一句「社會需要長女病」帶出個人、家庭、文化和社會的糾纏和其中權力架構的運作。然後《家鎖》作者Vivian將我們的目光轉到男性的身上:男性看來是長女病的得益者,但其實也可以是受害者;他們的權力和責任也要被好好安頓。小編在現場聽著,就想到其實社會沒有所謂「男女平等」,只有彼此互相的操控;真正的男女平等,其實是彼此成全。

許多參加者也關注如何從長女病或者不同形式的家鎖掙脫出來。Vivian強調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理想化去處理,反而要「貼地」一些:有需要就求助、可以預先安排的就安排,要有一些反叛才可以抽離於家庭、文化和社會的綑綁。坦坦白白,承認問題,「貼地」,彼此聆聽、支持和成全,小編認為這些豈不也是當今華人教會和信徒需要學習之處嗎?來一點反叛、加一點自強不息(無論是身體和心靈),豈不也是反抗社會文化不公最貼地的方式嗎?然後也會發現,我們從來不是孤身面對的。

---------------
德慧文化主辦、游擊文化 及 春山出版 協辦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和《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這兩本書面世後,隨即引起華人讀者的關注。無論是生活在香港、台灣、北美的華人,他們總是受到華人家庭文化,就如長幼有序、重男輕女等傳統觀念,深刻地被影響。《長女病》與《家鎖》的兩位作者,透過她們的著作讓讀者直面傳統華人家庭的痛處,以對談和交流尋找改變的出路。
日期:9月25日(星期四)
時間:19:00-20:30
形式:Zoom(Zoom link將於對談會日期前1~2天寄到登記電郵。)
語言:國語
費用:免費
講者:
張慧慈(小花媽)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作者
長女,喜歡說話跟寫東西。最近在研究命理,夢想成為命理大師,讓更多人想跟她講話。畢業於台大社會所、清大人文與社會學系。著有《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乾脆躺平算了》。經營臉書粉專「小花媽」,並有Podcast節目《南臺灣大姑娘》 聯絡方式 littleflowergimini@gmail.com
譚蕙芸
《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作者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講師,獨立記者。著有《天愈黑,星愈亮:反修例運動的人和事》、《文字欲:回應時代的特寫新聞》等書。
德慧網店購買 / 預購: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https://pse.is/7yt62l
《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
📌https://pse.is/83jyq2 (預購中)

#德慧文化 #游擊文化 #春山出版
#長女病 #張慧慈 #小花媽
#家鎖 #譚蕙芸
#華人傳統家庭的愛與痛 #對談會

 #本日聖言默想詩篇25篇10-13節~思高譯本對待持守上主的盟約和誡命的人,上主的一切行徑常是慈愛和忠誠。上主,為了你聖名的原故,求你赦免我重大的愆尤。不論是誰,只要他敬畏上主,上主必指示他應選的道路,他的心靈必要安享幸福,他的後裔必能繼...
04/09/2025

#本日聖言默想

詩篇25篇10-13節
~思高譯本

對待持守上主的盟約和誡命的人,
上主的一切行徑常是慈愛和忠誠。
上主,為了你聖名的原故,
求你赦免我重大的愆尤。
不論是誰,只要他敬畏上主,
上主必指示他應選的道路,
他的心靈必要安享幸福,
他的後裔必能繼承領土。

「知識是一種開放的力量。」當許多華人教會對「理性」保持距離時,張慧嫈卻選擇逆流而行。她透過出版與輔導,打造出一個能思考、提問與對話的平台,讓人敢於探索,也敢於面對真實的自己。在她眼中,信仰不該只是情感的安慰,也不是單一的規範,而是一種能與思...
01/09/2025

「知識是一種開放的力量。」當許多華人教會對「理性」保持距離時,張慧嫈卻選擇逆流而行。她透過出版與輔導,打造出一個能思考、提問與對話的平台,讓人敢於探索,也敢於面對真實的自己。在她眼中,信仰不該只是情感的安慰,也不是單一的規範,而是一種能與思想、文化和心靈對話的整合力量。她深信:信仰不是逃避問題,而是勇敢追問;不是壓抑情感,而是讓理性與靈性攜手前行。

閱讀,在她手中不只是翻閱書頁,而是一種心靈的行動;輔導,也不只是方法或技巧,而是一種深刻的邀請——邀請人看見生命的盼望,回應上帝的呼召。

點擊閱讀專訪,看張慧嫈如何在人生下半場,走出一條整合心靈與理性的信仰之路,也為我們的時代提供一種嶄新的想像。

德慧的創立,就是我們“讓生命發聲”的回應,在文字與輔導中,為信仰留下一道真誠的光。

 #好書推薦 #腦神經靈修學首部曲
25/08/2025

#好書推薦
#腦神經靈修學首部曲

#全新書系
//Joy:腦神經的新世界,就像一本屬靈版的劇場手冊,
帶你看懂這座大腦劇院的運作,
教你怎麼用靈修,讓焦慮的演員退場、
喜樂的音樂悠揚,在觀眾的眼前發光。

信仰不是跳脫現實,是學著在日常這齣戲裡,
好好演出盼望。每一次禱告,都是一次彩排,
預備我們在人生的主場,喜樂飛翔。//

【走出羞愧:用大腦重寫你的靈魂故事│寇特.湯普森】
#德慧網店:📌https://pse.is/7svese

【內容簡介】
⚝꙳.*‎全新書系登場
⚝꙳.*‎腦神經靈修學首部曲
——走進喜樂的生命,看見不羞愧的靈魂——

你是否曾聽見過心底那句熟悉的聲音:「我不夠好?」

羞愧,是我們靈魂深處最隱密、卻也最具破壞力的聲音。它讓我們害怕暴露、選擇隱藏、築起高牆,在內心深處不住的論斷,使我們懷疑自我的價值與被愛的可能。

在《走出羞愧》一書中,精神科醫師寇特.湯普森結合神經科學、人際神經生物學、心理學、臨床經驗與聖經敘事,深刻描繪羞愧如何悄然滲入我們的思想、關係、信仰生活,扭曲我們對自己與他人的認識。他引導我們看見:只有在與他人分享我們的故事時,我們才能真正被理解、被認識。而治癒羞愧的關鍵,往往正是在那些看似違反直覺的行動中展開——敞開脆弱、尋求連結、活在光中。

這是一本充滿療癒與生命力的書,不僅幫助我們辨識羞愧感的聲音,也帶領我們展開一段靈魂故事的修復之旅。透過關係的建立、故事的重塑、信仰的實踐,我們將重新拾回創造力,活出自由與喜樂的生命。

無論你是走在自我療癒旅程中的個人、關心孩子情緒健康的父母、領導團隊的主管,或是陪伴他人的輔導者等,《走出羞愧》都是一本兼具靈修與實用的同行指南。邀請你一同踏上這段從羞愧到喜樂的轉化之路,進入那個神早已為你預備、充滿愛與盼望的真實故事。

透過本書,你將學習如何:
🅥 辨認並命名內在羞愧感的聲音
🅥 建立安全的連結群體,讓真實的自己被看見、被接納
🅥 透過脆弱的敞開與坦誠分享,重新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
🅥 在家庭、婚姻、教會、職場中,培養不以羞愧感為動力的成長環境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寇特.湯普森(Curt Thompson)
寇特.湯普森是一位精神科醫師,畢業於萊特州立大學醫學院(Wright State University),創立「被認識中心」(the Center for Being Known),致力於開發資源、教育與培訓領袖,幫助他們理解人際神經生物學與基督教靈性塑造之間的交會。他也是《心靈解剖學》(Anatomy of the Soul,暫譯)的作者,與具有臨床社工師執照的妻子菲莉絲(Phyllis),住在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育有二名子女。

譯者簡介/謝佩知 政大國貿系、輔仁翻譯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譯有《時間神學》及《天堂的力量》。

【目錄】
推薦序:與雲彩般的見證人一起走出羞愧/歐雨虹

前言:羞愧感試圖講述的故事

1 我們與羞愧感的問題
2 羞愧感如何瞄準我們的心智
3 喜樂、羞愧感與大腦
4 你正在活出的羞愧感故事
5 羞愧感與聖經敘事
6 羞愧感的解藥:脆弱
7 雲彩般的見證人帶來醫治
8 在互助的社群中救贖羞愧感
9 更新召命的創造力

致謝
問題討論
註釋
參考書目

#德慧文化
#校園書房出版社 #總代理
#走出羞愧 #靈魂故事 #湯普森

 #聖靈降臨後第七主日 【禱告:認識自己瞥見神】創十八20-32;詩一三八;⻄二 6-15;路十一 1-13禱告是信仰的實踐、生命的旅途,你只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逐漸體會那看似石頭的,竟是天上來的嗎哪,那叫人困惑甚至迷失的迂迴仄徑,原來是通往...
27/07/2025

#聖靈降臨後第七主日


【禱告:認識自己瞥見神】
創十八20-32;詩一三八;⻄二 6-15;路十一 1-13

禱告是信仰的實踐、生命的旅途,你只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逐漸體會那看似石頭的,竟是天上來的嗎哪,那叫人困惑甚至迷失的迂迴仄徑,原來是通往天國的棧道。這一切必須始於讓禱告成為生活的每一部分,就如呼吸一樣地普通,卻是必須、尋常而不能缺乏。禱告之可能, 只因為那位天上的父。如果鄰舍會因為人半夜不斷的請求而勉為其難地起來給予需要,如果不義的法官因為寡婦的哀求,儘管無利可圖還是為 她斷案(路十八 1-8),何況是父親?甚至是不怎麼樣的父親?

禱告就如呼吸般必須堅持,不是因為我們堅持而能呼吸,而是呼吸使我們能以堅持。無論我們是否知道空氣的成分,空氣進入血液如何與其他細胞元素組合在身體裡運行,呼吸使我們活著,呼吸使我們相信、 繼續相信。禱告亦如是。

除非我們在禱告中認識自己,瞥見天父。我們應該每一刻都在禱告,真誠地認識自己的生命,你的成與敗,你的夢想和失落,你愛與恨的人,你要緊或不在乎的人或物。除非你在禱告裡認識自己,否則你並不知道你祈求的是什麼,你也不會知道/在乎聆聽你禱告的那位。

除非我們在禱告中認識自己,瞥見天父。我們應該每一刻都在禱告,相信天父在聆聽我們的禱告,哪怕我們在恐懼和不信中禱告,哪怕我們不知道自己在求什麼。無論我們懷著怎樣的動機禱告,祂總會將最好的賜給我們―聖靈。「聖靈會用說不出來的嘆息為我們禱告」(羅八 26)。因為這個「給予」,無論我們個人以至信仰群體的禱告,必須從中產的迷思和滿足中悔改回轉。看見自己、瞥見天父:「主的靈在我身 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宣告:被擄的得 釋放,失明的得看見,受壓迫的得自由,宣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四18-19)

(摘錄自《言說基督——他是全地的主》頁212-213,孫寶玲,葡萄紙文化出版,2023年9月)

 #聖靈降臨後第五主日 【證明自己有理】申三十 9-14;詩二十五 1-10;⻄一 1-14;路十 25-37在西方,「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是不折不扣的經典。因記載在路 加福音裡的這個的故事,「好撒瑪利亞人」成了典故,意指對陌生的落 難者施...
13/07/2025

#聖靈降臨後第五主日


【證明自己有理】
申三十 9-14;詩二十五 1-10;⻄一 1-14;路十 25-37

在西方,「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是不折不扣的經典。因記載在路 加福音裡的這個的故事,「好撒瑪利亞人」成了典故,意指對陌生的落 難者施以援手之士。按此解讀方向,路加福音十章 30-35 節是德育故 事,教導人樂於助人,不論親疏。德育教導是好,但這比喻是這個意思 嗎?放在耶穌和律法師對話中的比喻,是這個意思嗎?

敘事始於一個問題:「老師,我應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呢?」 律法師請教耶穌永生之道,但問題背後的動機實為試探(路十 25)。耶穌與律法師之間的對話,暗中較勁,寸土不讓。耶穌反守為攻,問律法 師如何理解律法教導,後者馬上引經據典地回應(申六 5;利十九 18)。 耶穌隨即回應:「如是行,遂得生。」故事沒有因而結束,「那人想證明 自己有理」,反問耶穌,「誰是我的鄰舍」這比喻出自一段唇槍舌劍的論爭,目的並非德育故事。

耶穌對律法師說:「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那人的 鄰舍呢?」律法師說:「是憐憫他的。」耶穌對他說:「你去,照樣做 吧!」照樣去做什麼?這比喻的前文是,律法師問耶穌:「誰是我要愛 他如己的鄰舍呢?」這個「我」,是那自以為擁有權力,可以選擇對象 施予善行的「我」。比喻後,耶穌問:「誰是這落在強盜手中的那人的鄰 舍呢?」其中,律法師口中的「我」,已經淪為落難人。他需要的是別 人的施予和幫助。律法師需要的不是一個答案,而是生命的亮光和認 識,對自己、別人和上主的認識。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答 案,而是認識自己、別人和上主的亮光。

是的,瞥見上主的亮光。那落難的猶太人會不會是耶穌?他落在強盜手中,被脫光衣服,被打個半死,又為祭司和撒都該(利未人)所撇棄的猶太人,豈不是那正走向耶路撒冷的耶穌? 將要被羅馬強盜打個半死、為祭司、長老所厭棄,最後死在十架上?至於那施予援手的撒瑪利亞人,不就是耶穌曾經講過的,一杯涼水,一件衣服,一個探望,一段 同行,凡做在小子中一個的,就是做在我身上嗎?(太二十五 40)

「你去,照樣做吧。」除非我們能認識自己自以為有理,才能看見 別人,瞥見耶穌,我們才會行當行的。

(摘錄自《言說基督——他是全地的主》頁201-203,孫寶玲,葡萄紙文化出版,2023年9月,圖為梵谷作品,1890,網上截圖)

 #聖靈降臨後第四主日 【隱世醫師 】王下五 1-14;師三十;加六 7-16;路十 1-11, 16-20這是一個尋找隱世醫師的故事(王下五 1-14)。這是一個尋找隱世醫術的故事。但這更是一個上主在那裡工作、怎樣工作的故事。你認為上主會...
06/07/2025

#聖靈降臨後第四主日


【隱世醫師 】
王下五 1-14;師三十;加六 7-16;路十 1-11, 16-20

這是一個尋找隱世醫師的故事(王下五 1-14)。

這是一個尋找隱世醫術的故事。但這更是一個上主在那裡工作、怎樣工作的故事。

你認為上主會透過怎樣的人工作?上主會透過才智出眾、口若懸河、滿有魅力和恩賜的傳道牧者行事。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上主一樣會透過卑微的人工作。就像乃縵家裡的一個婢女、行伍裡的一個僕人。 上主可以透過平庸的人工作,上主可以使用微小和稚嫩的人工作。這是 上主的工作。

你認為上主會在哪裡工作?偉大的場景,如好萊塢式的場面,從設計、燈光、音樂和效果,震撼奪目得叫人目瞪口呆?也許。不過這個故事卻說,上主也在那狹小又不甚起眼的約旦河裡工作。不錯,上主在偏鄉,一間再普通不過的教會裡工作,就是在那沉悶和平凡的團契裡、沒 有激情的主日崇拜裡、沒有太多堆砌修飾的講道裡,上主在那裡工作。 這是上主的工作。

你認為上主工作的方式會是怎樣的一回事?驚天動地、刻骨銘心的經歷?激奮人心的特會?也許。不過這個故事卻說,在狹小泥濘的約旦河裡沐浴七回。在約旦河裡浸浴七回,這不是很讓人沮喪嗎?但這豈不是也很真實嗎?不錯,就在教會裡、家庭中、人際間......七回、十七回、七十回、七百回。每一次的浸浴,會是多麼的厭煩和枯燥?但每一次的浸浴,也許會洗滌我們的心靈、洗掉我們的自恃和驕傲。直到一 天,我們赫然發覺,我們竟像小孩子般潔淨。

[⋯⋯]

在我們的生命裡,同樣免不了創傷和苦痛,也許是身體的,也許是心靈的。或多或少,我們總是期盼和尋找隱世的醫術、特別的經歷。今天的經文說,上主是工作和醫治的上主。哪怕是不起眼、平庸和沉悶,上主仍然隱蔽地工作和醫治。甚至,上主會藉著尋常普通的婢女、僕 人,你和我,施行醫治。這是上主的工作。

(摘錄自《言說基督——他是全地的主》頁197-198,孫寶玲,葡萄紙文化出版,2023年9月。圖片乃網上截圖。)

 #給為人父母的朋友「上帝是一位信任孩子、願意冒險的父母,無論如何都要給子女權力和自由,讓孩子能活出最完整的人生。任何一個做父母的都知道,這是自己所能給的最痛苦也最有價值的禮物。孩子有可能誤用這份權力和自由,但我們若不賦予他們能力去發揮他們...
05/07/2025

#給為人父母的朋友

「上帝是一位信任孩子、願意冒險的父母,無論如何都要給子女權力和自由,讓孩子能活出最完整的人生。
任何一個做父母的都知道,這是自己所能給的最痛苦也最有價值的禮物。孩子有可能誤用這份權力和自由,但我們若不賦予他們能力去發揮他們的最佳信念而活,那麼無論我們或孩子,都不可能成為完全的人。」

~巴默爾《行動靈修學》

「瑪利亞的靈修是現代的、外向的和以他人為中心的。他聚焦在以正義和愛,去服務我們周圍的人。也關注能否於當下與上主的計劃配合。這也是我們要關注的。」
01/06/2025

「瑪利亞的靈修是現代的、外向的和以他人為中心的。他聚焦在以正義和愛,去服務我們周圍的人。也關注能否於當下與上主的計劃配合。這也是我們要關注的。」

 #復活期第五主日 #丙年經課講章分享 #孫寶玲牧師【復活的間隙(一)】徒十一 1-18;詩篇一四八;啟二十一 1-6;約十三 31-35耶穌基督的復活在高牆鑿開了間隙,讓困苦無助絕望之人,看見牆外是光明,終局是光明。2025 年五月 18...
18/05/2025

#復活期第五主日
#丙年經課講章分享
#孫寶玲牧師

【復活的間隙(一)】
徒十一 1-18;詩篇一四八;啟二十一 1-6;約十三 31-35

耶穌基督的復活在高牆鑿開了間隙,讓困苦無助絕望之人,看見牆外是光明,終局是光明。

2025 年五月 18 日,我們因為身處的地方或身心的經歷,是否像在拔摩島上的約翰?如果我們細讀上主藉他寫給亞細亞七個地方的教會的信息,屬於上主的教會無一例外地面對形形色色的困難、迫害和試探。羅馬帝國的權勢是勢不可擋的獸,羅馬帝國所及之處,猶如厚厚的高牆,讓人以為黑暗是惟一的現實⋯⋯耶穌基督的復活卻在高牆鑿開了間隙,讓約翰看見牆外是光明,終局是光明。他甚至看見驅趕黑暗、更新 一切的上主: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和先前的地已經過去 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裏,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娘打扮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和他們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痛苦,因為先前的事都過去了。」那位坐在寶座上的說:
「看哪,我把一切都更新了!」他又說:「你要寫下來,因為這些話是可信靠的,是真實的。」他又對我說:「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開始,我是終結。我要把生命的泉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啟二十一 1-6)

(摘錄自《言說基督——他是全地的主》頁159,孫寶玲,葡萄紙文化出版,2023年9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華信義神學院2025 牧關線上講座📖 主題|如何與負面情緒者同行🗓 時間:6/2(一)上午 9:00–12:00😔「讓『失能者』教我們...
17/05/20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華信義神學院2025 牧關線上講座
📖 主題|如何與負面情緒者同行
🗓 時間:6/2(一)上午 9:00–12:00

😔「讓『失能者』教我們如何成為教會」這句話,引發另一個思考:是否也能讓負面情緒者教我們如何成為教會。
🌀 負面情緒者未必會被標籤為「失能者」,然而我們怎樣容納、承載有負面情緒的自己、他者及群體呢?
📍 負面情緒只是拖垮人心,還是也蘊藏成長的動能?
本次講座將與你探討「負面情緒」為牧關、協談及照顧者帶來的成長。

🎙 講員:陳張慧嫈 師母(德慧文化 執行董事)

🔗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cWeqU7ESktgZPXrz5
(5/28上午 9:00報名截止)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考報名表單

講座方式:線上舉行(Google Meet),自由奉獻(我想為講座奉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操練生命與生活的逾越 這張照片是2025年復活節(昨天)傍晚在香港元朗市區拍下的,用來迎接「復活期」的開始,感覺很搭調://我們即將展開50天的復活期,這被稱為「偉大的50天」(the Great Fifty Days),想必是要我們...
21/04/2025


#操練生命與生活的逾越


這張照片是2025年復活節(昨天)傍晚在香港元朗市區拍下的,用來迎接「復活期」的開始,感覺很搭調:

//我們即將展開50天的復活期,這被稱為「偉大的50天」(the Great Fifty Days),想必是要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深思復活的意義,並省思「基督的復活」是否也使我們生活的逾越了世俗的盼望與視野?期待我們以這樣的反省之心,善用這段節期的靈修時間,再度喚醒生命的力量。

首先,我們知道復活節不是單一的節日,復活期Easter Season 是指自復活節主日算起之後五十天的節期,又稱為「五十天的大日子」(the Great Fifty Days),從復活節主日的黃昏到聖靈降臨主日,期中經歷了五十個「大日子」中,大約有七個主日,我們統稱作「復活期 / Easter Season」,這是基督教年曆中最富慶典及歡樂氣息的節期,所以傳統上教會此時用白色或金色佈置聖壇,或作為節期代表的禮儀顏色。

這段節期間主要是紀念基督復活與升天,以及在歷史上第一個復活節時賜下的聖靈(約翰福音20: 22-23)等重要事蹟及其意義。到了大約第四世紀,這節期中的第四十日開始有「升天節 Ascension day」的記錄,這節日通常是在禮拜四。升天節是紀念耶穌升天離世,升天節後的十天又稱作Ascensiontide,信徒們專注等候聖靈降臨節。所以在升天節(日)後的主日,傳統上又稱作「希望主日The Expectation Sunday」,強調信徒等候、期待基督所應許的保惠師─聖靈的來到,也期待主的再來。

古代基督教團體稱這段節日為「逾越」Pasch節期,Pasch這個字顯然是由希伯來文pesah引申而來,這個字含有「釋放」deliverance以及「逾越、跨越、或通過passover」之意。//

(節錄自「那偉大的五十天:生命的逾越,復活期的靈修」~龐君華牧師)

Address

荃灣南豐中心19樓1908室
Tsuen Wan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20:30
Tuesday 10:00 - 20:30
Wednesday 10:00 - 20:30
Friday 10:00 - 20:30
Saturday 10:00 - 19:30

Telephone

24074117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德慧心靈輔導室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