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2025
很值得看的兩本暢銷書👀
小編的對談會報道也很到位👍
華人傳統家庭的愛與痛──《長女病》與《家鎖》作者對談會
這個對談會沒有重覆的報名人數差不多到上限的300人,在線人數也過百。報名者眾多反映出《長女病》與《家鎖》所關注的議題,引起不少讀者的共鳴,往往更是切膚之痛,這甚至是兩位作者在寫作之時未曾想像過的。原來這個年代,書寫和閱讀仍是抵抗社會文化的有效工具:作者在寫作之時獲得治癒,讀者在閱讀之時感覺被了解,書也成為了一道藥方,一而再地被送出去、被介紹到同受困難的朋友和親屬那裡。
《長女病》作者小花媽的一句「社會需要長女病」帶出個人、家庭、文化和社會的糾纏和其中權力架構的運作。然後《家鎖》作者Vivian將我們的目光轉到男性的身上:男性看來是長女病的得益者,但其實也可以是受害者;他們的權力和責任也要被好好安頓。小編在現場聽著,就想到其實社會沒有所謂「男女平等」,只有彼此互相的操控;真正的男女平等,其實是彼此成全。
許多參加者也關注如何從長女病或者不同形式的家鎖掙脫出來。Vivian強調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理想化去處理,反而要「貼地」一些:有需要就求助、可以預先安排的就安排,要有一些反叛才可以抽離於家庭、文化和社會的綑綁。坦坦白白,承認問題,「貼地」,彼此聆聽、支持和成全,小編認為這些豈不也是當今華人教會和信徒需要學習之處嗎?來一點反叛、加一點自強不息(無論是身體和心靈),豈不也是反抗社會文化不公最貼地的方式嗎?然後也會發現,我們從來不是孤身面對的。
---------------
德慧文化主辦、游擊文化 及 春山出版 協辦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和《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這兩本書面世後,隨即引起華人讀者的關注。無論是生活在香港、台灣、北美的華人,他們總是受到華人家庭文化,就如長幼有序、重男輕女等傳統觀念,深刻地被影響。《長女病》與《家鎖》的兩位作者,透過她們的著作讓讀者直面傳統華人家庭的痛處,以對談和交流尋找改變的出路。
日期:9月25日(星期四)
時間:19:00-20:30
形式:Zoom(Zoom link將於對談會日期前1~2天寄到登記電郵。)
語言:國語
費用:免費
講者:
張慧慈(小花媽)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作者
長女,喜歡說話跟寫東西。最近在研究命理,夢想成為命理大師,讓更多人想跟她講話。畢業於台大社會所、清大人文與社會學系。著有《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乾脆躺平算了》。經營臉書粉專「小花媽」,並有Podcast節目《南臺灣大姑娘》 聯絡方式 littleflowergimini@gmail.com。
譚蕙芸
《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作者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講師,獨立記者。著有《天愈黑,星愈亮:反修例運動的人和事》、《文字欲:回應時代的特寫新聞》等書。
德慧網店購買 / 預購: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https://pse.is/7yt62l
《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
📌https://pse.is/83jyq2 (預購中)
#德慧文化 #游擊文化 #春山出版
#長女病 #張慧慈 #小花媽
#家鎖 #譚蕙芸
#華人傳統家庭的愛與痛 #對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