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輔導室的事

那些在輔導室的事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那些在輔導室的事, Mental Health Service, Wan Chai.

22/07/2023
「您有權捍衛自己珍惜的事情」小麗在別人眼中,她是一個沒有什麼主見的人她處處就著別人,常常讓著身邊的人在家中,父母有三位女兒,她排名第二她交的家用最多,做的家務又是最多,任勞任怨相反,兩個姐姐相對較懶,放工回家後什麼也不做小麗的口頭嬋是:「只...
07/06/2023

「您有權捍衛自己珍惜的事情」

小麗在別人眼中,她是一個沒有什麼主見的人

她處處就著別人,常常讓著身邊的人

在家中,父母有三位女兒,她排名第二

她交的家用最多,做的家務又是最多,任勞任怨

相反,兩個姐姐相對較懶,放工回家後什麼也不做

小麗的口頭嬋是:「只要大家開心就好」

果不其然,小麗在工作中,也是被同事和上司欺負的那一個

但了解多一點後,原來她也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媽媽叫她多交家用,讓姐姐去讀碩士

她心中很不情願,覺得自己也要儲錢進修啊,但想到最後,還是乖乖的加了家用

上司給她多做額外工作,她心中很不樂意,覺得很不公平,但最後也是乖乖同意了

最後的升職機會,她當然沒有份

她很是沮喪,她說已習慣了這種生活

她說過:「她覺得自己沒有權利發聲,只希望別人開心就好」

但同時,這樣亦令她感到很大壓力

近日,她說修讀了一個文憑課程,導師十分嚴厲,功課繁重

在學習的過程中,她非常辛苦,放工回家後仍是要讀書溫習

我除了給她支持外,我問她:「如果修讀完這個課程,您會給自己什麼獎勵?」

她想了一想說:「我想去一個旅行,是屬於自己的」

對的,生活中總不是樣樣別人也要佔一份,有些事情是自己的

她說工作了這麼多年,又供養家人多年,很想獎勵一下自己

我詢問她旅行的地點和計劃

她顯得十分興奮,說自播出後,便很想去北海道

她滔滔不絕地說出北海道的景點,北海道的好去處,好餐廳

她覺得這是一個獎勵自己的旅行,多年的努力

一天, 她告訴我,媽媽知道她要去旅行,就說要帶妹妹同去

妹妹更表示想改變行程,由北海道改到大板。

小麗很不開心,雖然一臉委屈,但口中仍說著:「妹妹也很久沒有去旅行了吧。」「其實就著她也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的」

我心想:「又來了?!」

每一次有這種事情,她總會自圓其說,內心雖然一萬個不願意,最後便找一堆藉口,聽從別人的期望。

小麗正在猶豫之際,說道:「但這是我的旅行啊,媽媽怎可以這樣做呢?」

隨後又說:「畢竟妹妹也很久沒有去旅行了,其實我也應該帶她去旅行的,我的旅行其實也不太重要。」

我突然說:「你為何不聽媽媽說呢,她說得對啊,你「應該」要帶妹妹去」

她有點疑惑的看著我,說:「但這是我計劃的旅行來的。」

我打斷她:「但你剛剛才說你的旅行根本不重要,不是嗎?」

小麗說:「不是的,其實也重要的」

我不放過她:「不,一點也不重要,您自己籌備多時的旅行也可以為家人放棄,你自己的事情又怎會重要呢?」

小麗有些憤怒,說:「那個旅行對我來說很有意義。」

我打斷她,說:「就像您努力工作,上司不晉升您一樣,就像之前三姐妹要你交最多的家用一樣,你總是默默忍受,您認為你自己不。重。要!」

小麗突然站起來,情緒激動,大聲說:「我的事情很重要的!請不要打斷我的說話!」

小麗愈說愈激動:「同樣,我不想別人打斷我的旅行,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計劃,不要再打斷我了!」

我溫和地看著她怒氣沖沖的樣子

她開始明白,我是要她說給自己聽的

對的,您有權利拒絕別人「打斷你的計畫」

您亦有選擇保護您自己、捍衛自己珍視的事情

不是要您兇別人,而是學會禮貌地SAY NO

當小麗情緒抒發後,最後決定要拒絕母親的要求,不帶妹妹去旅行

要真正的給予自己「獎勵旅行」

我們一起練習如何有禮地和母親說明此事

令她感到驚訝的是,母親得知小麗不想帶妹妹去旅行時,母親明白和接受

妹妹也表示可以找朋友去大板

令小麗在生活經驗中明白,「其實,說出自己的想法,大部份人是會接受的」

反而,不顧自己的想法,只順著別人,只會令自己生活愈來愈不開心

02/06/2023

太恐怖了,希望政府給予更多資源精神健康和情緒支援服務,讓每人的心聲和煩惱都被聽得見

21/01/2023
小俊因情緒困擾而接受我們的服務他說他妻子很斯文、皮膚白晰,在政府部門任職,他們二人是讀書相識,妻子總給人純品斯文的感覺。小俊那天回家不但沒有說破,反而加倍對妻子溫柔作為男性的我很是不解,若果是我就會對著妻子大吼:「你對得起我嗎?!」他說低著...
16/12/2022



小俊因情緒困擾而接受我們的服務

他說他妻子很斯文、皮膚白晰,在政府部門任職,他們二人是讀書相識,妻子總給人純品斯文的感覺。

小俊那天回家不但沒有說破,反而加倍對妻子溫柔

作為男性的我很是不解,若果是我就會對著妻子大吼:「你對得起我嗎?!」

他說低著頭說:「自己讀書不多,只讀到中六,妻子賺錢比我多,很多時都全數負責家中的開支…妻子有時也是很溫柔的」

他沒有說下去,我明白他的意思

我聽人說過:「一生人總有一次為愛一個人,沒有了自己」

自卑是戀愛的毒藥

隨後,夫妻二人在家中更少說話,親密行為如接吻、性行為,更是沒有

二人感情冷冷漠漠的,像朋友,多於夫妻

我常常想,妻子明明都不愛小俊了,為何不離婚呢,這些話我沒有說出口

小俊有次解答了我

他說:「妻子總覺得對不起我,而受害者的我也不抗議,她又為何要撕破臉皮,硬要說離婚呢」

人云當局者迷,這一次,小俊看得很透徹

我曾和他商量不如做一些事情去挽救婚姻,重拾二人間的激情

例如去燭光晚餐,去拍拖聖地等

小俊總說、會考慮,但沒有行動

我知道,他是怕被妻子拒絕

我覺得很納悶,進又不進、退又不退,是怎麼一回事

但每次在網上輔導室,小俊又會出現很多負面情緒

究竟怎樣才能解決問題?

我腦中突然想起大學時老師教導的心理治療第一個鐵則:

「我們不保證能解決當事人的問題,但我們保證,輔導員會給予100%關注和陪伴給當事人」

有時我很心急想解決問題,反而看不清局勢

小俊的妻子外遇,他必定很多情緒,憤怒、傷心、沮喪,他現在一定很亂

他需要的是什麼?他需要的是時間,需要有一個人在他身邊,陪他「亂」,並告訴他:「你可以不開心、可以很亂的」

而且,我們是義務輔導,又不用給我錢,見多數次是沒有問題,我沒差,我有時

有時只要靜下心來,就是知道輔導的方向了。

在網上輔導室中,坐著一位叫小雯的女士,她二十九歲,外貌娟好擔任大型公司的高階主管,衣食不愁她來找輔導的問題是:找不到男朋友我有點鄂然,這樣的背景和外表,不會吧她說她嘗試過約會過不同的男士那些男士很多時約了一兩次就失去聯絡再了解多一點細節小雯...
12/09/2022



在網上輔導室中,坐著一位叫小雯的女士,她二十九歲,外貌娟好

擔任大型公司的高階主管,衣食不愁

她來找輔導的問題是:找不到男朋友

我有點鄂然,這樣的背景和外表,不會吧

她說她嘗試過約會過不同的男士

那些男士很多時約了一兩次就失去聯絡

再了解多一點細節

小雯約會時總會遲到半小時或一小時,有一次更嚴重,遲到了兩小時

她說:「我也知道我不對,但男生等一等女孩有什麼問題」

WTF?!我嚥回剛吐出來的一口血

我問:「這些想法是誰教你的?」

她說:「沒有誰教的。」我隱隱看到她眼泛著淚光

我問及她對上一次戀愛的情況

她曾與一位男士談戀愛,但同時,她內心有很多規則

覺得要做到###,才是好男友,要做到###,才是合格的伴侶

例如:做男友的,一定要送她回家,做男友的,一定要放她在第一位等

當男友違反了,等於判了死刑

有一次就是男友陪朋友忘了覆她訊息、剛好電話又放下了,致電不通

她便大發脾氣,要男友買一個昂貴的名牌手袋給她才能息怒

在不希望結婚,躺平的年代。

男人願意宅在家,剩男不想結婚的時代

一個刁蠻的公主更難有人要

小雯簡直就是不折不扣的港女,我真的想草草拋下一句,「那也沒有辦法啊,你不體諒男人,就很難找男友」

但我的內心卻告訴我「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內心在說著:「你做義務輔導的目標不就是理解社會上不被理解的人嗎?如果因為你自己的個人感覺而完結服務,這樣是你的初心嗎?」

TMD,我有時頗討厭內心這把聲音,它總是這樣赤裸裸地說出我的問題

好吧,我再試一試

我耐著心一次又一次進行輔導,關係也建立得不錯

有一次,我問及她第一次戀愛時的情況,她說她那時候很遷就男友

初戀男友對她不理不睬,又不會將她放在第一位

但那時候她總是默默的期待著,靜靜地享受著與男友少有的共存時光

我心中很奇怪,為什麼這麼不同呢

「那最後怎樣?為什麼分手了?」

原來那男友出軌了,那時候的她患上了抑鬱症

每天只喝水,和吃一兩塊餅乾,之後拼了命的工作

在我認識的小雯,堅強,獨立,甚至有點「巴辣」「很難服待」

但我很難忘記她說起此事時

哭著說:「那時我真的很難過」,之後忍著不哭,但眼淚仍掉下來的情景

我才明白現在對男友的「要求」,「規則」

就是一個保護牆、防波堤

只有做到不同「要求」,才能代表男人的忠誠

每個人背後也有自己的原因和故事

重點是我們有沒有耐心去聆聽吧了

多麼希望呢
07/09/2022

多麼希望呢

街上人潮如水,在網上輔導室中,坐著一位四十多歲,西裝畢廷的男士,他在公園與我們會面他叫啊KEN,是一個私人公司管理層已經是晚上8點了,他仍在公園中我當然知道原因,因為他、不、想、回、家KEN說:「已經和老婆分房兩年了,感情像愈來愈淡」KEN...
04/08/2022



街上人潮如水,在網上輔導室中,坐著一位四十多歲,西裝畢廷的男士,他在公園與我們會面

他叫啊KEN,是一個私人公司管理層

已經是晚上8點了,他仍在公園中

我當然知道原因,因為他、不、想、回、家

KEN說:「已經和老婆分房兩年了,感情像愈來愈淡」

KEN近年和妻子少有吵架,一直相安無事

甚至可以說是相敬如賓,夫妻間像家人,不像是夫妻,沒有了激情

我問他:「為什麼你們會分房睡呢?」

KEN說:「那時候我有睡眠窒息症,其實也不是太嚴重啦,只是妻子要上早班,便分房睡了,我們又沒有生孩子,之後我的病情有改善,但我們也是分房睡。」

我追問:「那在你睡眠窒息好了之後,太太對分房睡有沒有不滿呢?」

KEN說:「沒有不滿啊,她也無所謂、我也習慣了。」

「無所謂」、「習慣了」,都一點一滴磨蝕夫妻間的親密和愛意

KEN說:「老實說、整整有兩年沒有行房了,慢慢地,連拖手都覺得尷尬。」

感覺很生疏,連吵架也懶得吵了

我問:「那你找我們是因為?」

KEN吞吞吐吐,說:「公司有一位女同事,和我差不多大年紀,對我很有意思,常想約我外出食飯,我本來不搭理她的,我是有婦之夫,但漸漸,心中很想試一試。」

我立即追問:「你想試什麼啊?」

這個問題很重要,究竟他想試什麼,想試出軌?想試外遇嗎?

KEN急急忙忙地說:「不要誤會,我是很愛我老婆的,我不是想出軌,這幾年總覺得夫妻的感情淡了,想和別的人約會一次,試一試是否真的淡了。」

正如小時候我很想去迪士尼樂園,最回味的,是期待去的那段時間,那時候,每晚睡前,對迪士尼樂園總有無限想像

「如果能去迪士尼樂園,我一定開心得上天了。」我總幻想著

到有一次我真的到訪迪士尼了,總覺得沒有想像中的好,沒有「開心得上天」,只是「還好」

在之後的會談中,我問及KEN如何追求妻子的

他說以往和太太有一首定情之歌,「STAND BY ME」

那時候,在一首「STAND BY ME」的播放下,襯托著柔和的燈光,KEN第一次親吻太太(那時是女朋友)

我問他:「你回想第一次親吻太太的感覺是如何的?說多一點給我聽?」

他的答案是什麼?不重要

我只看到他回想是嘴角微笑,眼神中透出溫柔

在下一次的輔導中,KEN問:「那位同事又再約我了,你覺得我應該外出嗎?」

我問他:「你真的只是想試一試和妻子是否感情淡了嗎?」

KEN堅定地說:「對的!」

我說:「那你不用跟女同事外出啊,但你要做一件事,今晚和妻子靜靜地聽一次「STAND BY ME」,一邊握著她的手,你看看是否有感覺就知道了」

KEN恍然大悟

很多時我們以為塵世間的兩個人,住在一起,便是相處了,便是一起了

其實,只有心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一起

感情、感覺都需要培養和經營,感覺不會自然出現,感情也不會無故地增進,一起的雙方都付出、用心,互相哄大家,感情才會好,才會親密

我相信,今晚KEN會重拾追求妻子的感覺,再一次感到他對妻子的愛意

28/07/2022

如果看完意外影片感到不安,緊張,焦慮
可放下手機,不要不停loop影片啊,願傷者平安

在網上輔導室中,今日坐著一位長者,她叫杜婆婆她愁眉苦臉,哭著說養的狗隻剛剛去世狗狗跟了她十年,腎衰竭走了,不幸的是,杜婆婆也患有腎癌婆婆眼睛患有黃斑點病變、左眼全失明,右眼只剩下五成視力舉目無親,陪著自己的是長期病患我終於明白為何那麼多長者...
30/06/2022



在網上輔導室中,今日坐著一位長者,她叫杜婆婆

她愁眉苦臉,哭著說養的狗隻剛剛去世

狗狗跟了她十年,腎衰竭走了,不幸的是,杜婆婆也患有腎癌

婆婆眼睛患有黃斑點病變、左眼全失明,右眼只剩下五成視力

舉目無親,陪著自己的是長期病患

我終於明白為何那麼多長者說「等死」

我能理解她的難過與沮喪

但她的復原速度快得驚人

一個月後,她左手抱著一隻新養的小貓咪,精神很好

我常常關心她的癌病情況,她總說:「放心、沒事、天要我活多久就多久吧,其實我現在生活也算開心了。」

我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我不理解她為何會生活得「開心」

我運用輔導中的評估,想「挖掘」出她的隱藏抑鬱情緒

但事實是,並沒有

她的情緒抗逆力很好,我不明白,杜婆婆教育程度少,人生又發生太多不如意事

她常說:「無計架(沒有辦法),生活都要過。」

她說起以往的工作,自少外出打工,幫補家計

家中有個嗜賭的父親,她用了很多工資幫家庭還債

供弟弟讀書,因心繫家庭,加上不同原因,她一直單身

在了解她的經歷後,我明白了為何她的抗逆力那麼強

她一直很努力生存、一直找不同方法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困苦讓人實際,讓人臨在

假如你今日不去工作,明天你就沒有飯吃

所以你要頂著壓力向前,你更要學習控制你的不安和擔心

或者這樣說,從困難中你能學到的,是「沒有任何事情你能控制」

你只能控制你自己

這樣大腦就會形成習慣,習慣無常,習慣接受挑戰

不用去上什麼放鬆、心靈治癒課程

他們慣於接受現況,隨遇而安

困苦讓人實際,讓人臨在

困苦讓人面對困難、讓人成長

有時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心態

面對對將來的不安和擔心時,我們也要懂得說一句:「無計架(沒有辦法)」

不是無奈,而是事實上有時我們現時能力、資源不足

未能控制到很多事情,只能見步行步

著重現時可以盡力去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這句話的重點是「現時」,不是「去做」什麼

當我們回到現時現刻,情緒會較為穩定

人心啊,很容易回到過去,追悔以前自己做得不好

很容易飛到將來、擔心未來不能控制的事情

只要現時現刻,才是真實和踏實的

27/06/2022

當年在立場新聞的投稿,我覺得自己寫得幾好啊,分享給大家。

https://collection.news/thestandnews/articles/156986

美麗夜景令香港成為「東方之珠」,中環地區在晚上八時,仍閃耀著絢爛奪目的夜色,五光十色的背後是無數「打工仔」默默耕耘地加班,辦公室燈火通明而得來的。

根據調查,香港人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指數全球排行首五名,九成港人感到無比壓力,尤其抗疫持續近兩年,病毒肆虐,擔心被隔離、害怕感染及經濟不景等因素都日復一日地增加了我們的焦慮、擔心和抑鬱等負面情緒。

網上輔導行業在香港不算盛行,但在歐美地區則屢見不鮮,例如 Betterhelp、Talkspace 等輔導機構亦十分有名。究竟網上輔導是否真能幫助情緒困擾人士?我現在試分析其優點和缺點,最後再作總結。

什麼是網上輔導
網上輔導是心理治療師透過網上平台,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專業的心理治療和輔導服務,形式包括:視訊會談(如 Zoom、Google Meet 等)、電郵、即時溝通軟件(如 WhatsApp、Signal)等。
網上輔導的優點
1) 方便及彈性
傳統的實體輔導服務中,如果受輔者所在的地點與輔導機構稍遠,交通來回加上服務時間動輒三個小時或以上。在香港地,「打工仔」和全職照顧家庭的朋友壓力最大,偏偏他們的時間亦極為寶貴,老實說「有時間都自己唞下啦」,一聽到要花三小時進行「心理治療」,大多都卻步於求助。

相反,網上輔導省卻通勤時間,受輔者只需安坐家中,以電腦或手機便可接受服務。

香港人生活忙碌,以我觀察,人們一天最有空的時間為,晚上八時至十時,而大部份實體輔導機構在這個時間已閉門休息,不能提供服務。

網上輔導的服務時間相對彈性,治療師可在晚上八至十時,在家中提供線上服務,讓受輔者在一天中最安心和放心的時間進行輔導。

2) 提高接受服務的安全感
社會上對接受輔導存有誤解,「好人好姐」怎會要心理治療?「係咪心理有問題/心理變態?」正如不少人求診精神科醫生一樣,從家中出發到診所及等候治療的過程中,會讓他們感到無比壓力,產生焦慮。

而就輔導而言,聽過不少受輔者憂慮到訪輔導機構給家人或朋友見到,擔心輔導員看到他的外表而歧視他等等。

對於一般人而言,上述當然是不合邏輯的擔心,但對於情緒困擾或患有焦慮症的朋友而言,這些焦慮就是生活的一部份。

相反,網上輔導中,他們有著私隱的選擇,他們可選擇文字輔導,純粹文字的溝通讓受輔者感到被保護。即使是視像會議,也可以選擇關閉鏡頭與治療師進行溝通,當受輔者感到安心和安全感時,他們會增加接受心理治療的動機。

3) 科技進步
自疫症爆發後,網上會議大行其道,大部份的線上實時溝通,都沒有出現延遲或卡頓,科技發達令網上輔導和實體輔導更為貼近,治療師能在網絡中即時回應受輔人,實時觀看到受輔者的反應,加強治療成效。

另外,科技發達、網上數據量的增加,亦讓人們在可任何地方上網,並有著良好的網絡流暢性,例如在我們的義務輔導服務中,有些受輔者不想家人知道,便到樓下公園中一個安靜的地方以手機進行網上輔導,過程亦十分順利,可見科技的發展大大加強網上輔導的可行性。

4) 配合個別人士之需要
網上輔導適合在家中難以外出的人士,例如:殘疾人士或社交焦慮症患者,固然網絡溝通可讓他們在家中接受服務,更重要的是,殘疾人士可以調整視訊角度,讓他們看起來和正常人沒有分別,甚至可以選擇關閉視訊來溝通,讓他們不會因外表而感到尷尬或有負面情緒,至少,能在網上以正常人的身份溝通。

網上輔導的缺點
1) 不適合嚴重成癮或精神病患人士
嚴重成癮行為或重性精神病患的人士,需要高強度和密集的治療,在輔導的過程中需要緊密的觀察,很多時更需家人或其他專業人士協助,故此類人士比較適合實體輔導服務。

2) 未能應付極度危機事件
對於有強烈自傷或自殺傾向的受輔者,網上輔導未能即時阻止和協助,此類人士則較適合尋求實體的心理治療服務。

3) 身體語言難以觀察
當受輔者使用文字進行網上輔導時,例如 WhatsApp、Email 或 Telegram 等、輔導員往往不能觀察到其社交提示(Social Cue),例如眼神、語氣等,而不少文字溝通也有雙重意思(Double Message),例如:「我都幾憎我家姐 XD 😂」,那究竟是真的討厭?還是關係不錯?看不見身體語言的文字溝通,必然會阻礙輔導員評估受輔者的情緒和感受。

總結
香港生活急速,大部份人為口奔馳,對精神健康並不看重,不少人連身體患病都以忙碌為藉口,延遲求醫,又怎會抽三個小時接受所謂實體的「心理治療」呢?而網上輔導的便利性正正可推動不少情緒困擾人士嘗試接受心理治療服務,尋求專業人士協助,解開自己的心結。

以我們網上輔導的經驗而言,網上輔導對於輕度至中度抑鬱傾向、焦慮傾向或情緒困擾的朋友而言,成效良好,很多受輔者從來沒有接受過輔導服務,現在透過網絡,便可以與專業人士傾訴心事,一嘗盡心抒發負面情緒的經驗,讓輔導員協助自己釐清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作者自我簡介:「那些在輔導室的事」義務網上輔導組織創辦人,註冊社工,組織是為社會上有需要人士提供義務網上輔導服務,義務輔導員全為註冊社工或護士。

啊華是一個陽光大男孩他的外表年青而有活力,但這一進入網上輔導室,他整個人陰雲密佈他勉強笑了出來,他的笑容像虛假的陽光,溫暖不了別人的心他說:「我又肚痛了,昨天又發燒,看了多次醫生他也說我沒事。」啊華是一個重讀生,上年一次公開試考得不好,成績...
19/06/2022

啊華是一個陽光大男孩

他的外表年青而有活力,但這一進入網上輔導室,他整個人陰雲密佈

他勉強笑了出來,他的笑容像虛假的陽光,溫暖不了別人的心

他說:「我又肚痛了,昨天又發燒,看了多次醫生他也說我沒事。」

啊華是一個重讀生,上年一次公開試考得不好,成績很差,故他決定重考。

不論是今年、前年,他在校內成績是很好的,都排在前十名內

但不知為何,上午公開試卻失手了

今年重讀,壓力大了不少

他說:「我常常睡得不好,想著考試的場景,一想到要入試場,就緊張得不得了。」

我很明白,畢竟我也經歷過,我不會說「人生不只是考試」這一類廢話

在他眼中,現時的人生真的只想考好這個公開試

我問起他上年放榜後的情況

他說:「那時天都是灰暗的,看到同學們都考上心儀的大學,我…我真的很心痛,我恨自己這樣失敗!」

我們的考試制度沒什麼可取之處,最利害的就是製造很多「失敗者」

學生都將考試不成功等同個人失敗

學校的知識將來很多也用不著,我們不會用SIN、COS、TAN去買菜

我不怪眼前的孩子會自責,畢竟社會要他承受的壓力太大了

他說自己的心很痛,我心想「說出來吧,發洩出來吧」

臨近重考,現在啊華常常有莫明的不舒服,不是發燒,就是肚痛

但醫生檢查過又沒有問題

我想可能是他壓力太大了

他說:「我常常想今次我是否能考上大學呢?一想到這裡就很大壓力。」

他接著說:「我也知道想來沒有用,但我就是控制不去想啊。」

對的,擔心將來的事情是很辛苦的。

因為根本未發生,所有事情無從確定、無法驗證。

對我來說,人生本就充滿壓力,可能我們真的沒辦法逃避

但我們最自豪的,就是頂著壓力前行

當中就要了解自己的初心和目的

我問他:「你為什麼而再接再厲,重考一次呢?」

他有點鄂然,很自然地說;「當然是要考得成功,上大學啊」

我當然知道,「還有呢?」我問

他說:「我想是我不甘心吧,我想盡力試一試。」

我說:「對的,「考得成功」這個目的我們很難控制,但「盡力試一試」我們可以來談一談,你覺得你現在盡力讀書了嗎?」

他說:「一般吧。」

我繼續追問:「就以上星期為例,你星期一放學後做了些什麼呢?」

他說:「放學後我沒有去玩,就去補習,到晚上六點回家後,玩了半小時電話就去做數學練習,因為星期二有一個小測」

「那星期二呢?」我問

他聲線開始有信心:「星期二我小測很好,很多題目我也答對了,那天沒有補習,同學約我去街,我拒絕了,我去了自修室溫習化學,化學有多不明白,但我沒有放棄,我會去問老師或同學。」

他滔滔不絕地說著,老實說,我根本沒有仔細聽他的內容,我重視的是他漸漸說得有信心

因為他看到了自己多麼的拚命

他最後說了一句令我很深刻的話:「我不像別人有資源,我能做的,就是拼命去努力了」

盡力就好了,加油

在網上輔導室中,坐著一位年青女士,她叫小雯,樣貌絹好,十分斯文她雙眼通紅,一看就知她昨晚沒有睡好,更可能是整晚在哭她說,她現在跟蹤了前男友三個月在前男友的工作地方等他,跟蹤他到書店裝作偶遇我微微感到震驚,多麼有毅力的人啊這樣的跟蹤,為的是要...
21/05/2022



在網上輔導室中,坐著一位年青女士,她叫小雯,樣貌絹好,十分斯文

她雙眼通紅,一看就知她昨晚沒有睡好,更可能是整晚在哭

她說,她現在跟蹤了前男友三個月

在前男友的工作地方等他,跟蹤他到書店裝作偶遇

我微微感到震驚,多麼有毅力的人啊

這樣的跟蹤,為的是要前男友回心轉意

小雯說:「他怎麼可以這樣就和我分手、我怎樣也不會接受的!」

我嗅到憤怒的氣味,我更感到憤怒背後的傷口

在對話中,感到「不接受被分手」,多於「想念前男友」或「愛著前男友」

我有點奇怪,但不以為意

為了跟蹤,為了要復合,小雯辭去了工作,加上情緒抑鬱、焦慮,令自己十分疲憊。

但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男友被她誠意感動,願意與她重新一起

我很為她高興,在現今社會,精誠所至的故事不多,更多的是無動於衷,冷漠對真心的例子則比比皆是

但在下一次輔導時,小君卻愁眉苦臉,她說和剛復合的男友感情生變

我急問怎樣一回事,不是剛復合了嗎?

她吞吞吐吐的說,好像對男友沒有感情了

你不是跟蹤他三個月了嗎?為何又沒有感情了?

她也答不出來,在持續的輔導下,對小雯有更多的了解

小雯在單親家庭成長,父親在她中學時便因病去世了

父親的去世對她打撃很大,母親又體弱多病,令小雯很成熟堅強

一直努力上進,在事業上有很好的成就。

一次,我說:「在妳父親去世後,令你變得很獨立、堅強,事業十分成功。」

她的回答令我至今難忘。

小雯說:「如果我有得選擇,我寧願我不獨立、不堅強、事業一事無成,換回我的父親。」

很多時我們總想說「好話」,忘了世事總是殘酷

那時我突然明白了,父親的「分離」對小雯的打撃

我問了她一句,「對於前男友,你只是害怕失去,所以你不接受「被人分手」的感覺,對嗎?」

她沉默了一會,說:「我想是的!我很害怕「分離」的感覺吧,所以我才跟蹤他吧」

對的,對比起懂得珍惜,有些人更多的是害怕失去

這樣一切也是解釋到了,因害怕分離,而很想復合,但復合後,沒有了分離的焦慮和驚恐,便

在之後的輔導中,小雯了解到父親離去對自己的影響,對於男女間的分手也漸漸能以正常看待,不再感到驚恐害怕。

在網上輔導室中,啊君很是「勞氣」,不斷投訴她的丈夫和奶奶。啊君年約30多歲,生有一女,女兒約4歲,啊君頭髮散亂,不修邊幅,雙眼有著很大的黑眼圈,看似十分疲憊。「投訴」,我略感奇怪她說:「我女兒患有哮喘,丈夫和奶奶都不懂得照顧她。」啊君覺得除...
22/04/2022



在網上輔導室中,啊君很是「勞氣」,不斷投訴她的丈夫和奶奶。

啊君年約30多歲,生有一女,女兒約4歲,啊君頭髮散亂,不修邊幅,雙眼有著很大的黑眼圈,看似十分疲憊。

「投訴」,我略感奇怪

她說:「我女兒患有哮喘,丈夫和奶奶都不懂得照顧她。」

啊君覺得除自己以外,身邊人都不懂得照顧患有哮喘的女兒。

了解下,事情源於三年前的一個晚上

啊君的丈夫以駕駛通宵巴士為職業,晚上通常得她獨自一人照顧女兒

那晚,啊君很累,睡得很沉,剛巧女兒哮喘發作,當啊君發現時,女兒的情況已經十分嚴重,臉色發紫,氣喘得十分嚴重,幸好最後能及時送院治療,沒有大恙。

但那一幕深深刻印在啊君的腦海中,自此,她對女兒的哮喘,愈來愈變得敏感和焦慮。

一次,一家三口外遊,丈夫抱著女兒,為她買一杯香草味雪糕

本是一副溫馨的父女相處畫面,但啊君卻氣沖沖地走過來

原來在雪糕車旁,正好有一架未熄匙的車子

啊君大罵丈夫,表示車子會釋出廢氣,影響女兒的氣管
老公倒也體諒啊君,連連賠罪,表示以後會注意一點。

又有一次,奶奶在家中照顧孫女,稍不留神,4歲的女兒想將手中的玩具想放入口中

一如既往,啊君看到後十分緊張,即時抱起她,又責怪奶奶,表示玩具有細菌,會影響女兒氣管。

啊君因為以前女兒哮喘的經歷,令她事事都要管,不放心交給別人。

女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她都要求嚴格。

明白的,女兒有病,母親當然緊張

啊君的問題是,每當別人負責照顧女兒的時候,都是不合她的期望100分的「要求」

當不合格,她便非常緊張和焦慮,又將工作搶回自己手中去做

就這樣把自己身心也弄得很疲乏

但她是認為「做人媽媽的,當然要緊張一些,那又有什麼問題。」

人最大的問題,就覺得自己沒有問題。

我在想,如何引發她的改變動機呢?

一次輔導時,我突然問她,丈夫照顧女兒時,他們會做些什麼?

啊君說:「他會和女兒去玩囉。」之後又碎碎念了一句:「只識得玩!」

於是,我交給她一個任務,要在下一個星期內,她要作為一個觀察者,觀察女兒和丈夫的互動情況。

在下一次輔導,她率先說起此事,很懷疑地說:「丈夫與女兒一起時,女兒的哮喘也發作少了。」

她說:「比起自己,女兒對著丈夫時,她的笑容多了很多。」

她開始明白,自己的緊張,會感染女兒,每一次她每次焦慮地「保護」女兒時,都會令女兒感到有壓力

我問:「妳希望女兒日後每次見到你,都感到擔心、緊張和害怕嗎?」

啊君搖頭。

我再問:「你想不想女兒看著你時,都是沒有笑容的臉?」

她明白,要改變自己的要求、想法和行為習慣了。

是時候了。

啊君開始不再投訴身邊人,不符合她照顧女兒的要求

而是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讓自己放鬆,讓家人分擔自己的照顧工作

而在實行中,她又發覺丈夫的照顧方式雖不及自己的完美,但女兒反而哮喘發作少了,笑容多了。

我想有時擊垮我們的情緒問題

不是一次性的巨大壓力

而是每天累積起來的壓力、焦慮和擔心。

只要找到改變的理由,每人都可以有很大的改善。

我們要願意相信別人、同時要準備只靠自己
13/04/2022

我們要願意相信別人、同時要準備只靠自己

Address

Wan Chai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那些在輔導室的事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那些在輔導室的事:

Share

「好的情緒就是好的生活」

「好的情緒就是好的生活」-是我們的宗旨和理念

我們了解到情緒困擾或患有抑鬱傾向的朋友,很多時難以在政府服務中得到專為抑鬱症而設的輔導服務,如政府服務多在星期一至五開放,開放時間為早上9am-5pm,對工作的朋友不便,即使有網上輔導服務,大多都是先接觸義工,之後再轉介給社工跟進,時間長而且需進行很多的行政手續(包括經濟評估)等等,而尋找私人輔導剛平均1200一節,費用又太貴。

故本專頁由註冊社工及護士設立,希望提供免費的情緒評估服務及義務的網上輔導服務:


  • 免費的情緒評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