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註冊心理治療師公會Macau Society of Registered Psychotherapists

澳門註冊心理治療師公會Macau Society of Registered Psychotherapists 本會成立於2019年12月11日,屬非牟利組織,由本澳衞生局註冊心理治療師組? In 2021, the Macao SAR Government organized the Professional Medical Committee.

2021年,澳⾨特區政府籌組醫療專業委員會,本會作為醫療執業註冊⼈員的專業團體,獲邀成為⼼理治療師資格認可委員會委員之⼀,並將致⼒為本澳醫療體系及⼼理治療專業發展出⼀分⼒。

Founded on 11 December 2019, the Macau Society of Registered Psychotherapists (MSRP) i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composed of registered psychotherapists from the Macau Health Bureau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sychotherap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sychotherapy services and promote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As a professional body of registered medical practitioners, MSRP is invited to become one of the members of the Psychotherapists Qualification Accreditation Committee. We strive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rofession, devote ourselves to provide the best service to support the medical system and our homeland Macao.

名稱:秋季工作坊2025講座主題:「榮格分析師的人格特質如何促進療癒?」榮格心理分析強調個體化歷程,即人格意識與潛意識的諧和統整,以追求個人完整與自我實現。成為榮格心理分析師前必須經歷嚴密的個人心理分析、督導以及相關課程訓練。本講座講述榮格...
14/10/2025

名稱:秋季工作坊2025
講座主題:「榮格分析師的人格特質如何促進療癒?」
榮格心理分析強調個體化歷程,即人格意識與潛意識的諧和統整,以追求個人完整與自我實現。成為榮格心理分析師前必須經歷嚴密的個人心理分析、督導以及相關課程訓練。本講座講述榮格分析師的人格特質又是如何促進個案的療癒。

工作坊主題:「風景構成法作為建構性繪畫:介紹與實務體驗」
風景構成法作為建構性繪畫,是將風景視為一種心理投射、通過對自然風景進行深刻的內在轉化和重塑,來建構一個內在的、具有象徵意義的視覺世界。本工作坊講述風景構成法的理論背景以及實務體驗。

全天工作坊資訊
對象:從事心理、醫學、社工等相關專業人士或正就讀心理相關專業的學生。�時間:2025年11月2日(日),9:00-12:00、15:00-18:00。
報名形式:(1)全天工作坊,線下,6小時,20人(先報先得/組員優先,由於座位有限,以確認款項為實。)
(2)講座主題,線上,3小時,「Zoom」平台,請學員自行下載。�語言:英語�費用: 組員/榮格心理分析師/Router MOP980/MOP560� 非組員 MOP1,280/MOP660� 合辦單位會員或三人同行 MOP1,140/MOP590�地點:得勝斜路55號地下�備註:(1) 務必於時間內完成簽到和簽退,將由授課老師(榮格心理分析師)簽署時數證明,時數獲國際分析心理學協會(IAAP)認證。� (2) 工作坊結束後本小組提供講座主題回看影片(觀看期限:2個月)

【團體督導】
對象:僅限參與工作坊的心理學工作者
提報個案:2人(先到先得/榮格分析師和 Router 優先)
時間:2025年11月1日(六),14:30-18:45。
人數:線下,10人。(先到先得/組員優先,由於座位有限,以確認款項為實。)
語言:英語
費用:組員/榮格心理分析師/Router MOP800
非組員MOP980
合辦單位會員或推薦MOP920
地點:雅廉訪里6號A
備註:務必於時間內完成簽到和簽退,將由授課老師(榮格心理分析師)簽署時數證明,時數獲國際分析心理學協會(IAAP)認證。

【講者介紹】
博士/榮格心理分析師 (AJAJ),東京學習院大學教授,參與日本臨床心理學家的培訓認證,澳門榮格中心.發展小組負責聯絡人。
�吉川 教授畢業於京都大學(博士)、蘇黎世國際榮格學院、日本分析心理學會文憑課程。吉川 教授管理並私人執業於山梨箱庭研究所。她著有(合作)多本心理評估、人格心理和心理治療的日本書籍、 英文多篇著作:〈日本現代化的影子見於夏目漱石的夢十夜〉、《從日本的角度看紅書中的蛇的意義》、〈以榮格及河合隼雄為例的文化差異相關性探討〉。

【工作坊守則】
1. 本工作坊基於教學著作權保護原則,工作坊內容不得拍攝、錄影、錄音、截圖或將課程內容上傳到公眾媒體。
2. 是次工作坊,本小組將全程錄影、錄音,其影像供本小組日後使用。
3. 本工作坊一經報名成功,不退回費用。
4. 本小組有權對以上條款保留最終解釋權。


主辦單位:澳門榮格中心‧發展小組 Macau Jung Center, DG
支持單位:國際分析心理學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合辦單位:澳門註冊心理治療師公會 Macau Society of Registered Psychotherapists
協辦單位:澳門心靈文化 Macau Psyche Culture

2025年世界心理健康日以「災難與緊急情況下的心理健康服務可及性」為今年主題,響應全人類如何面對創傷後的生活重建。突如其來的災難不僅可摧毀家園、改變工作和人際連結,更會在心底留下難以磨滅的情感印記。心理學的實證告訴我們,受災者常陷於自責、悲...
10/10/2025

2025年世界心理健康日以「災難與緊急情況下的心理健康服務可及性」為今年主題,響應全人類如何面對創傷後的生活重建。突如其來的災難不僅可摧毀家園、改變工作和人際連結,更會在心底留下難以磨滅的情感印記。心理學的實證告訴我們,受災者常陷於自責、悲痛與焦慮,復原進程緩慢。此時,勇於調整自身的期望,並重新訂立具體且可達成的小目標,有助人重新獲得生活的掌控感。耐心與自我同理心,正是個人成長和重建的根基。復原並非線性前進,而是反覆波動的過程,每一次情緒的起伏都蘊含著成長與重生的可能(Heanoy & Brown, 2024;Makwana, 2019)。

然而,個體的復原離不開一個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災難發生後,心理健康服務常因資源短缺而受限,但科學和國際指南一致強調,多層次心理社會支持是關鍵。心理急救、正念練習、社區互助與臨床照護共同構築安全感與希望。調適壓力不只是「個人責任」,也是社區共識的結果。維持規律作息、小步前行、主動傾訴和適時尋求協助,正是自助與互助並重的心理復原策略。對於社會支持與資源取得,責任不僅在於服務系統的完善,更在於每一位成員願意彼此傾聽,打破孤立,讓每個人在困境中都不被遺忘。

災難雖然帶來毀滅,但也同時揭示了人性內在的韌性與互相關懷的能力。透過耐心與自我同理心,在困境中學習接受個人脆弱、承認不完美,逐步重建目標——哪怕只是小小的,每日都能完成的一步。如此精神與行動的調適,不單是自我調息,更能轉化為助人力量,推動整個社會走向更具包容力和希望的未來。今年世界心理健康日邀請你分享個人復原的想法或疑問;在彼此交流和思辨中,我們共同推動對災難心理健康的深刻理解與尊重。心理復原是一場集體的努力,每個人都值得被傾聽與支持,而你的參與,就是社會變得更有韌性和溫度的起點。

參考文獻:
Heanoy, E. Z., & Brown, N. R. (2024). 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mental health: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Healthcare, 12(18), 1812.
Makwana, N. (2019). Disaster and its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A narrative review. Journal of Family Medicine and Primary Care, 8(10), 3090-3095.

✨【導師推薦書籍】✨📚Finding a Way to the Child: Selected Clinical Papers 1983-2021📍「以深刻洞察和細膩觀察為鑰,開啟兒童青少年複雜情感世界,見證治療轉機的力量。」本書由 Kat...
08/10/2025

✨【導師推薦書籍】✨

📚Finding a Way to the Child: Selected Clinical Papers 1983-2021

📍「以深刻洞察和細膩觀察為鑰,開啟兒童青少年複雜情感世界,見證治療轉機的力量。」

本書由 Kate Stratton 與 Simon Cregeen 編輯,收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 Margaret Rustin 橫跨五十年的臨床論文。Rustin 以細膩觀察、敏銳情感理解及深刻理論思考,帶領讀者探索兒童與青少年的情感世界。書中結合精神分析理論,探討病人與治療師互動、創傷與失落、青春期身分認同、防衛機制,以及與父母合作的實務方法。此書既是半世紀精神分析實務的珍貴紀錄,也為心理治療師與相關專業人士提供寶貴的臨床指引,推薦大家在課程前閱讀~

作者:Margaret Rustin(Kate Stratton, Simon Cregeen編輯)|出版社:Rouledge

#短期青少年抑鬱症心理治療專業培訓 #青少年心理健康 #短期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精神分析

✨【導師推薦書籍】✨📚Short-term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for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A Treatment Manual📍「透過治療,深入理解青少年的內心世...
29/09/2025

✨【導師推薦書籍】✨

📚Short-term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for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A Treatment Manual

📍「透過治療,深入理解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協助他們面對憂鬱,重新找回心靈的平衡與力量。」

短期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STPP)是一套為青少年量身打造、具時限性的心理治療模式,包含個案與父母的協同工作。它源於精神分析理論與實證研究,證明短程治療同樣能有效緩解憂鬱症。
這本手冊是第一本專為青少年憂鬱症打造的指南,詳細剖析憂鬱根源,並提供具體的臨床步驟。此治療模式曾應用於多項大型研究,能為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提供實用的指引,十分推薦大家在課程前閱讀!

作者:Jocelyn Catty, Simon Cregeen, Carol Hughes, Nick Midgley, Maria Rhode, Margaret Rustin |出版社:Rouledge

誠邀參與心理學深度學習讀書會對心理學充滿熱情?渴望與同好深入交流? 澳門心理治療師公會誠摯邀請您加入本期讀書會,一同探索敘事治療的世界!📘 本期主題書籍:《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 活動特色: ・探索心理學新視野:從敘事治療出發,理解...
27/09/2025

誠邀參與心理學深度學習讀書會
對心理學充滿熱情?渴望與同好深入交流? 澳門心理治療師公會誠摯邀請您加入本期讀書會,一同探索敘事治療的世界!
📘 本期主題書籍:《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
✨ 活動特色:
・探索心理學新視野:從敘事治療出發,理解人與故事的關係
・彼此交流,共同啟發:與夥伴討論、分享,讓想法更有深度
・從理解到成長:將知識轉化為力量,促進個人與專業發展
📅 活動詳情:
・日期:2025年10月30日 至 2026年2月12日(逢週四)
※12月25日及2026年1月1日暫停一次※
・時間:19:00–20:15
・地點: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圖書館
・人數:6 至 8人(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費用:澳門幣30元
・對象:現職/在讀/曾修讀心理學、心理輔導或社會工作專業背景者
📝 報名方式
※請於10月23日(一)前完成報名※
🔗 立即報名 : https://forms.gle/tJiGm5jgmZ1qVjHn7
📱 或掃描海報上的QR碼
📣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讓我們在閱讀中相遇,在交流中成長。

我們公會正式成為香港國際心理健康研討會(11月6-8日)的社區伙伴之一,向大家推薦這研討會🎉🎉香港心聆  將會再度舉辦  #香港國際心理健康研討會2025  。是次研討會於今年 11 月 6 日至 8 日假香港唯港薈酒店(Hotel ICO...
27/09/2025

我們公會正式成為香港國際心理健康研討會(11月6-8日)的社區伙伴之一,向大家推薦這研討會

🎉🎉香港心聆 將會再度舉辦 #香港國際心理健康研討會2025 。是次研討會於今年 11 月 6 日至 8 日假香港唯港薈酒店(Hotel ICON)舉行,以「如何應對生命中的變幻無常」為主題,並邀請超過 40 位國際及本地多間大學及機構的嘉賓,聚焦探討精神健康議題與人生不同階段的連繫。主題包括產前及家長心理健康、生活轉變、喪慟、喪親及安寧照顧等重要課題。早鳥門票現正公開發售,把握機會預早購票⏳
🗓️ 活動日程
🔹 專題研討會議(11 月 6 - 7 日):實證為本 x 心理學 x 專業與本地文化視角
🔹 心聆健康日(11 月 8 日):互動體驗 x 星級嘉賓對話
💡首兩日(11 月 6 - 7 日)主要聚焦專業學術討論,而第三日(11 月 8 日)「心聆健康日」則專為大眾而設。一連三日的活動誠邀關注心理健康的你參與,更多詳情將陸續公佈!
立即購票: https://hkmentalhealthconference.com/zh/%e7%99%bb%e8%a8%98/
了解更多:www.hkmentalhealthconference.com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電郵 conference@mind.org.hk
#香港心聆

希望這些口訣能幫助市民快速記住應對颱風的心理健康策略,減少焦慮,提升行動力。1. 控可控,放不可控,計劃讓你更輕鬆   (聚焦能控制的事:制定撤離計劃、準備物資、聯繫親友。)2. 少看多做,資訊適度   (選擇權威消息來源,固定時間更新,避...
23/09/2025

希望這些口訣能幫助市民快速記住應對颱風的心理健康策略,減少焦慮,提升行動力。
1. 控可控,放不可控,計劃讓你更輕鬆
(聚焦能控制的事:制定撤離計劃、準備物資、聯繫親友。)

2. 少看多做,資訊適度
(選擇權威消息來源,固定時間更新,避免過度關注災害資訊。)

3. 規律生活,身心平衡
(保持作息、飲食和運動,讓理性主導情緒。)

4. 連結支持,攜手共渡
(與家人朋友建立支持網絡,分享感受、互助互信。)

5. 心懷韌性,迎難而上
(聚焦希望與成長,累積「我能夠,我能行」的信心。)

希望這些口訣能幫助市民快速記住應對颱風的心理健康策略,減少焦慮,提升行動力。1. 控可控,放不可控,計劃讓你更輕鬆   (聚焦能控制的事:制定撤離計劃、準備物資、聯繫親友。)2. 少看多做,資訊適度   (選擇權威消息來源,固定時間更新,避...
23/09/2025

希望這些口訣能幫助市民快速記住應對颱風的心理健康策略,減少焦慮,提升行動力。
1. 控可控,放不可控,計劃讓你更輕鬆
(聚焦能控制的事:制定撤離計劃、準備物資、聯繫親友。)

2. 少看多做,資訊適度
(選擇權威消息來源,固定時間更新,避免過度關注災害資訊。)

3. 規律生活,身心平衡
(保持作息、飲食和運動,讓理性主導情緒。)

4. 連結支持,攜手共渡
(與家人朋友建立支持網絡,分享感受、互助互信。)

5. 心懷韌性,迎難而上
(聚焦希望與成長,累積「我能夠」的信心。)

颱風來臨前的情緒健康準備指南颱風「樺加沙」將正面吹襲粵港澳,當氣象預報傳來颱風警報時,內心湧起的不安感反映了人類面對威脅時的自然保護機制。這種原始的警覺性曾經保護我們的祖先免於危險,但在現代社會中,過度的焦慮反應卻可能成為額外的負擔。災害心...
23/09/2025

颱風來臨前的情緒健康準備指南

颱風「樺加沙」將正面吹襲粵港澳,當氣象預報傳來颱風警報時,內心湧起的不安感反映了人類面對威脅時的自然保護機制。這種原始的警覺性曾經保護我們的祖先免於危險,但在現代社會中,過度的焦慮反應卻可能成為額外的負擔。災害心理學研究揭示,個體在災前的心理準備程度,往往決定了災害期間及災後的適應軌跡。因此,建構心理防護網不僅是明智的選擇,更是一種可以習得的技能。

重建控制感:從認知重構到行為實踐
人類大腦天生傾向於尋求預測性和控制感,當面對颱風這樣不可預測的自然力量時,失控感會激發我們最深層的恐懼。然而,心理韌性的核心在於學會區分「可控制」與「不可控制」的因素。我們無法改變風暴的路徑,但我們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準備和反應方式。制定詳實的應變計劃是重建控制感的第一步。當我們將「颱風來臨」這個抽象威脅分解為具體的準備清單——確認撤離路線、檢查緊急物資、聯繫親友、保護重要文件——我們實際上是在進行一種認知重構的過程。這種將複雜威脅簡化為可管理任務的能力,正是心理韌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完成一項準備工作,大腦會釋放少量的成就感化學物質,逐步替代焦慮激素的主導地位。同時,我們的身體狀態直接影響心理調節能力。在準備期間維持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和適度運動,不僅是為了保持體力,更是在優化大腦的情緒處理能力。當身體處於最佳狀態時,前額葉皮質(負責理性思考的區域)能更有效地調節杏仁核(情緒反應中心)的活動,讓我們能夠以更冷靜的態度面對壓力。

資訊生態的管理:在知情與過載之間尋找平衡
在數位時代,資訊管理已成為心理健康的關鍵技能。災害相關訊息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會啟動我們大腦中的威脅偵測系統,讓身心長期處於高度警戒狀態。研究顯示,過度的媒體暴露與災後創傷症狀的增加呈正相關(Holman et al., 2014),這提醒我們需要更明智的資訊消費策略。有效的資訊管理涉及三個層面:來源選擇、時間控制和內容過濾。選擇一到兩個權威官方消息來源,設定固定的資訊更新時間(如每日早晚各一次),並學會識別和避免煽動性或未經證實的內容。這種「資訊斷食」的做法,為心靈創造相對寧靜的空間,讓理性思考重新主導情緒反應。當我們主動選擇何時、如何接收資訊時,我們實際上是在練習認知控制——一種在災害情境中極其寶貴的心理技能。

人際支持網絡:從個體韌性到集體韌性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心理健康深深根植於人際關係的品質中。在災害情境下,社會支持不僅提供實質援助,更重要的是它重新定義了我們對威脅的認知。當我們感受到被愛、被關心、被需要時,大腦會釋放催產素等「親社會荷爾蒙」,這些化學物質能夠降低壓力反應,增強免疫功能,並提升整體的適應能力。建立和維護支持網絡需要在日常中的有意識投資。與家人分享真實感受、與朋友保持定期聯繫、與鄰居建立互助關係——這些看似平常的互動都在編織一張無形的安全網。在數位時代,即使物理距離成為限制,各種通訊工具也讓我們能夠跨越空間障礙,維持那些滋養心靈的連結。

對於家庭中的兒童,成人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安全感。兒童缺乏成熟的認知能力來理解複雜的威脅訊息,他們主要透過觀察照顧者的情緒和行為來判斷環境的安全程度。成為孩子情緒的穩定器意味著管理好自己的焦慮,用平靜而誠實的語調解釋即將發生的事情,並讓他們參與適合年齡的準備活動。當孩子感到有能力為家庭安全做出貢獻時,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增強,焦慮感會相應減少。

韌性的本質:在不確定中培養確定的內在力量
人類的心理韌性並非一種固定的特質,而是一種可以培養和強化的能力。Bonanno (2004) 的研究揭示,大多數人在面對創傷事件後都能展現令人驚嘆的適應能力,這種天生的復原力往往超出我們的預期。韌性的本質在於學會與不確定性共存,在混亂中尋找意義,在挑戰中發現成長的機會。颱風或許會暫時打亂我們的生活節奏,但它無法摧毀我們內心深處的希望和力量。更重要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支持系統中——政府機構的專業應變、救援組織的無私奉獻、社區網絡的相互支援、媒體的資訊傳遞——每一個環節都在為集體的安全和復原而努力。認識到自己是這個更大系統的一部分,能夠減少孤立感,增強面對挑戰的信心。透過這些心理準備策略,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應對即將到來的風暴,更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和培養內在的力量。每一次成功度過的挑戰都會在我們的心理資料庫中留下「我有能力應對困難」的積極記錄,這些經驗會成為未來面對逆境時的重要資源。

行動指南:實踐心理防護的五個步驟

建立控制感:制定具體的應變計劃,將準備工作分解為可管理的任務清單
管理資訊攝取:選擇1-2個可信消息來源,設定固定的資訊更新時間
維護身心平衡:保持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和適度運動
強化人際連結:主動與家人朋友聯繫,為兒童提供情緒支持和安全感
培養韌性思維:專注於可控因素,相信自己和社區的適應能力
記住,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健康就是對家庭和社區最好的貢獻。當每個人都能以健康穩定的心理狀態面對挑戰時,整個社會的復原力也會因此而增強。

參考文獻
Bonanno, G. A. (2004). Loss, trauma, and human resilience: Have we underestimated the human capacity to thrive after extremely aversive event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9(1), 20-28.

Holman, E. A., Garfin, D. R., & Silver, R. C. (2014). Media's role in broadcasting acute stress following the Boston Marathon bombing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1(1), 93-98.

Kaniasty, K., & Norris, F. H. (2008). Longitudinal linkages betwee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Sequential roles of social causation and social selection.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21(3), 274-281.
攝影師:Jiabao

國際自殺防治協會與世界衛生組織自2003年起,把每年的9月10日定為「世界預防自殺日」,今年至2026年的主題是「改變對自殺的敘述」(Changing the Narrative on Suicide)。這個主題邀請我們以開放、理解的心態談...
10/09/2025

國際自殺防治協會與世界衛生組織自2003年起,把每年的9月10日定為「世界預防自殺日」,今年至2026年的主題是「改變對自殺的敘述」(Changing the Narrative on Suicide)。這個主題邀請我們以開放、理解的心態談論心理健康,消除誤解與標籤,共同創造一個更包容的社會環境。

生命如同一段旅程,有時我們會遇到暴風雨,感到迷失和疲憊。在這些時刻,一個真誠的問候、一次用心的傾聽,或是一個溫暖的擁抱,都可能成為他人繼續前行的力量。讓我們成為彼此生命中的明燈,用關懷編織支持的網絡。若您需要傾訴或支持,歡迎瀏覽衛生局「心理健康資訊網」。(https://www.ssm.gov.mo/apps1/mentalhealth/ch.aspx -vlg28424)

圖片來源:Anna Shvets

【導師介紹--陳煥昭老師】💡本次培訓十分榮幸邀請到陳煥昭老師擔任課程導師,並會與魏秀年老師共同報告一名具有自殺風險的抑鬱青少女個案,在接受短期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STPP)的歷程與背後的精神分析思考;藉由案例分享探究如何運用精神分析技巧與...
09/09/2025

【導師介紹--陳煥昭老師】💡

本次培訓十分榮幸邀請到陳煥昭老師擔任課程導師,並會與魏秀年老師共同報告一名具有自殺風險的抑鬱青少女個案,在接受短期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STPP)的歷程與背後的精神分析思考;藉由案例分享探究如何運用精神分析技巧與個案合作,並延伸討論青少年在成年前可能面臨的各種議題。

陳煥昭精神科醫師,現任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監事,目前於臺北執業並從事教學工作,提供嬰幼兒親子諮詢特別門診服務。在取得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資格後,陳煥昭醫師再赴英國倫敦塔維斯托克中心( The Tavistock Centre )進修精神分析取向的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專注於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發展、親子教養,以及親子共伴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憑藉兼具精神科醫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專業背景,陳煥昭醫師在青少年精神健康領域累積了豐富的臨床與教學經驗。專長涵蓋學齡前兒童情緒行為問題及親子治療、兒童青少年個別心理諮商、兒童心青少年深度心理治療(精神分析),以及親職諮詢。

陳煥昭醫師在這部影片中分享了自身於英國倫敦塔維斯托克中心接受訓練的經驗,並以精神分析取向探討親子教養關係,指出兒童與青少年的發展與家庭互動緊密相連。先從「接住」家長的情緒出發,再協助家長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進而帶動整個家庭逐步朝向更健康的方向改變。誠摯邀請有興趣的讀者觀看!
📍'18.12.04【鄧惠文時間】陳煥昭醫師談「精神分析取向的親子教養關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4H0BEYUP9I

-------------------------------

「短期青少年抑鬱症心理治療專業培訓」將連結臨床現象與精神分析理論技術,邀請三位在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領域富有經驗的專業導師進行分享。本次培訓正申請醫療持續專業發展(CPD)學分認證,歡迎所有關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專業人士報名參與。
這次培訓特別感謝澳門霍英東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培訓資訊
🔸日期:2025年10月25-26日(週六、日)
🔸時間:上午9:30-12:30;下午14:30-17:30
🔸地點:得勝斜路55號地下澳門紐曼樞機藝文館
🔸費用:會員MOP1500;非會員MOP1700
✨早鳥優惠:會員MOP1300;非會員MOP1500(9月15日前報名)✨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mKDv5DsjY1z78NPN7

#青少年心理健康 #短期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精神分析

長椅上的轉變:友誼長椅如何重塑全球心理健康格局 (11月香港MINDHK的研討會裡會嘉賓進一步分享)在當今心理健康資源嚴重不足的全球環境中,一個源自津巴布韋的創新方案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對心理健康服務的認知。友誼長椅項目,一個看似簡單卻蘊含深...
03/09/2025

長椅上的轉變:友誼長椅如何重塑全球心理健康格局
(11月香港MINDHK的研討會裡會嘉賓進一步分享)

在當今心理健康資源嚴重不足的全球環境中,一個源自津巴布韋的創新方案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對心理健康服務的認知。友誼長椅項目,一個看似簡單卻蘊含深刻智慧的介入方式,通過在社區診所的木製長椅上進行的談話治療,為無數飽受心理困擾的人們帶來了希望之光。這種以社區為基礎的心理健康支持模式不僅在資源匱乏的地區證明了其效力,更展現了跨文化適應的卓越潛能。友誼長椅的核心理念建立在一個人性化的前提上:心理健康支持不必總是來自於昂貴的專業治療。在津巴布韋,這個項目特別招募和培訓當地的"祖母"——這些沒有正規醫學背景但富有生活智慧的社區志願者,接受問題解決療法的培訓後,能夠為那些經歷"kufungisisa"(希紹納語中"想得太多",類似於我們所說的抑鬱)的社區成員提供情感支持和實用建議。這種以長輩智慧與現代心理學相結合的模式,打破了傳統心理治療的界限,創造了一種溫暖、接納且文化敏感的治療環境。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了友誼長椅項目的顯著效果。Chibanda等人(2016)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發表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接受友誼長椅干預的參與者比對照組的抑鬱症狀顯著減少,這一發現強有力地支持了該方法的科學有效性。該研究更值得注意的是,它證明了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非專業人員提供的心理支持也能達到令人矚目的治療效果。研究表明,友誼長椅不僅能改善參與者的心理健康狀況,還能提高他們的整體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Chibanda et al., 2016)。

友誼長椅項目的啟示遠超心理健康領域。它提醒我們,有時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往往源於最樸素的智慧;社區力量與專業知識的結合可以創造出超越兩者之和的療愈效果;文化敏感性和本土化對於心理健康干預的成功至關重要。在全球心理健康資源緊張的背景下,友誼長椅向我們展示了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通過培訓社區成員,我們可以有效擴大心理健康服務的覆蓋範圍,讓更多人在需要時能夠獲得及時、親切且有效的支持。當我們思考全球心理健康的未來時,友誼長椅提供了一個值得深思的模式:有時候,療愈的力量不在複雜的技術或昂貴的設施中,而在於人與人之間真誠的聯結、耐心的傾聽和務實的問題解決。這種回歸本質的心理支持方式,或許正是我們在數字化、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最需要重拾的智慧。
相片來源:
Centre for global mental health

參考文獻
Chibanda, D., Weiss, H. A., Verhey, R., Simms, V., Munjoma, R., Rusakaniko, S., Chingono, A., Munetsi, E., Bere, T., Manda, E., Abas, M., & Araya, R. (2016). Effect of a Primary Care-Bas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Symptoms of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in Zimbabw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316(24), 2618–2626. https://doi.org/10.1001/jama.2016.19102

Endereço

蓬萊新街13號東英閣2樓B座
Macao

Notificações

Seja o primeiro a receber as novidades e deixe-nos enviar-lhe um email quando 澳門註冊心理治療師公會Macau Society of Registered Psychotherapists publica notícias e promoções. O seu endereço de email não será utilizado para qualquer outro propósito, e pode cancelar a subscrição a qualquer momento.

Entre Em Contato Com A Prática

Envie uma mensagem para 澳門註冊心理治療師公會Macau Society of Registered Psychotherapists:

Compartilhar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