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山

江西庐山 赏识教育

18/04/2017
18/01/2017

(吉隆坡18日訊)配合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國能(TNB)推出了短片廣告,搞笑的風格加上超強的電腦特效,在網上引起熱議! 每年農曆新年,大馬各大商家會紛紛出招,推出應節的賀歲廣告或短片,有溫馨、感人、幽默等風格,甚至還拍成音樂短片(MV)。國能自然也不落人後,每年都會推出作品,而今年的短片《一枱和氣》在推出不到24小時內,受到許多網民關注。 劇情圍繞著3名媳婦(妃子)以新年團圓飯料理的廚藝比試,打動家婆(皇后)。她們分別選擇的料理是龍蝦(代表歡笑)、冬虫夏草(代表能量)、雞(代表雞年)。 接著畫面一轉,其中兩名媳婦在廚房大展功夫烹飪法(電腦特效令人印象深刻),而最後一名媳婦則透過上網看烹飪教學影...

18/01/2017

什麼是你想過的人生?不要讓你的人生失去了顏色。

14/01/2017

如果把孩子放在金魚缸裡,層層保護,仔細照料他們,可以養出有禮貌、很漂亮的金魚,但這樣的孩子可能是脆弱的,不敢面對挑戰,甚至膚淺的以為,幾株水草,就是全世界。我們應該教出大器的孩子,讓他們在大海裡學習,只有如大海般,寬廣無限的空間,才裝得下孩子無限的可能。

13/01/2017
11/01/2017
11/01/2017

今天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名师经验之谈,全都是实战总结出的真知,新手老师们赶紧收藏起来吧。

10/01/2017
09/01/2017
30/12/2016

電影 Dangal
分享 Part 2

親子教育這回事到底是父母所產生的“投射”,還是父母所“傳承”的教誨?

親子教育到底是父母在滿足自己的心願?還是激發孩子的潛能?

戲裡的父親有自己過去深厚的遺憾:無法成為摔角手。這部電影是述說著父親如何轉化自己的生命遺憾,進而成為生命的榮耀。

什麼叫做投射(projection)呢?
就是把你自己認為一套對錯的價值觀及概念規範別人的生命,你要對方去實踐。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未竟事務所帶來的遺憾,你要對方去彌補或完成。

什麼叫做教育?
看來和投射沒有太大的差別。也是把你自己認為一套對錯的價值觀及概念傳授給對方,你要對方去實踐。甚至是你自己或許還未到達的境界,你希望對方達到。

顯然的,教育裏有投射的成份。然而,投射裏未必有教育之效。

在成長自己生命的道路上,我們都會叮嚀大家請不要把你的對錯投射在別人身上。更不要把你的遺憾及缺憾投射在別人身上。把這些投射都收回來。我越能為自己所帶來的感受負起全部的責任,我越能釋放自己及釋放他人。

可是,這一套戲讓我在這個方向裡思考:投射有錯嗎?要是這個投射是為了子女好,有錯嗎?要是子女完成了目標,那成功看起來是歸你的、還是歸他的?

我知道是沒有對錯之爭的。目前很多現在的教育聲音都在說聽孩子的,讓孩子自己從小就做決定。什麼事是可以孩子做決定,什麼事是父母需要做決定,這還真是一門學問。

要是一味照顧兒女的自主權,尊敬兒女的選擇權,他們會錯過更適合他們的生命道路嗎?畢竟,他們的視野格局有限。他們看得見自己的潛能嗎?要是他們一直選擇處於舒適區,是否父母沒有扮演適當監督的角色?

另一端,要是一味滿足父母的要求,要孩子聽從及服從,子女會不會失去了自由、自主、自我負責的權利?

這套戲,看似的成功及勝利,是否屬於孩子們要的成功呢?是不是或許有些孩子們生下來一生就是為了要彌補父親(或母親)的遺憾,完成父母的未竟之事?這是不是宿命論?還是孩子需要掙脫這樣的宿命論?

其實戲裡的這個結局,對我而言,依然是代表父權的勝利。依然是父權創造的社會概念裏一種得到群體認可的勝利。

我的生命存在意義由誰來定義勝利?是父親嗎?是自己嗎?還是父權主義?

戲裏的父親,不只扮演嚴父、也扮演教練;讓倆個女兒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之下,為他們鋪一條路:摔角手生涯。聽都嚇死人了,何況他們要去經歷這道路?

戲裡的倆位女兒是沒有自主權的。服從是唯一成功的道路。叛逆,在戲裡,被看成是失敗的。(這是很典型的父權主義裏的產品。)

所以,我一面看戲的時候,我的頭腦也在對抗著。我知道叛逆會讓一個年輕人的內心不平安,我也知道選擇叛逆後,年輕人會像個浮萍,無家可歸,無依無靠。我也知道父親是大,女兒是小。我也知道要聽父親的話,女兒才不會吃虧。我也知道叛逆後,父女雙方冷戰,是無可避免的事。

可是為何要等到女兒傷痕累累的時候,要自己主動打電話回家和父親說聲對不起?為何要等到這個階段,父親挽回面子之後,才能父女和解?

這樣的父親,看起來就是一個賭氣的男孩子。冷戰時,不管年齡多小或多大,都是孩子氣在作怪,都是那個內心受傷小孩的獨角戲,自己揣摩對方如何用更多的言語傷害自己、然後拿刀來不斷捅自己。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外面的環境很壞,不是所有的女生都像戲裡的女生即便在外都會被保護。真實生活裡,很多叛逆的女生就如此走丟了、迷失了。難道父親就不可以放下那孩子氣的受傷,先伸出援手嗎?

戲裡拿著電話筒的爸爸,聽到孩子說對不起,自己的眼淚在流著,沈默。

這個代價太大了。這真不是一個親子教育的好示範。這還是說出了父權主義的精神:「我在上、你在下」。對我而言,那不是愛。即便那是愛,那是附帶條件的愛:孩子,你要先認錯。是你傷害我,所以我要你付出代價。

在我們華人社會裡,也是一樣。孩子犯錯,有些父母還要孩子下跪。甚至要在眾多人面前向(祖)父母敬茶。孩子叛逆是必須的,尤其是思想上的叛逆。她不需要時時刻刻聽從你的教誨、你的經驗分享。她的道路不屬於你的道路。她有她自身的機遇、難題要去面對。

只要她有能力告訴爸爸你的教導不是絕對的道路,還有其他的教導方式。那是沒有錯的。這樣的孩子,是健康的。她的自信、她的創造力,一切的潛能都在和你叛逆中激發出來的。

叛逆不是變壞。變壞,是因為孩子不被瞭解。她也有她的想法。你要是壓抑著她的想法,又同時忽視她的感受,她才會越變越壞。

這套電影,我們都知道他有一定道德規範及規格要走,所以孩子們你還是要聽話、要乖。你老爸食鹽還是多過你食米。這樣的路線,我覺得是可惜的。

我想說什麼呢?

叛逆是每一位孩子需要和父母分化的過程。

長大不是叫我們要聽爸爸(或媽媽)的話。不是要乖。越聽話,越乖,就是道路就越走越狹隘。失去冒險,又拿不出屬於自己的勇氣的孩子們,比較難展現自己。

長大是要我們去尊敬爸爸(及媽媽),要我們去愛爸爸(及媽媽)。要清楚知道我們和他們是不同的個體。在不同的年代裡活著,會有著不同的視野,性格及應對能力。他們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同時我們也擁有自己的看法。這不會帶來衝突,如果裡頭有尊敬及愛聯繫著。

「爸爸(或媽媽)我知道我和你不一樣,不過我還是愛著你,尊敬著你。」

這樣的長大,就真的算是長大了。給予自己肯定,釋放自己,同時又給予父母一個被尊重的位置。

「孩子,i am so proud of you。」再次借用aamir khan 戲裡最後的一句對白,來說出孩子與父母分化後的美景。那才是雙方的勝利。

以量
27/12/2016
在很短的時間,我急急忙忙說完了。有空再修。大家進場看戲唄。

29/12/2016

何為魔鬼式思考? 簡單來說,就是放下情感、道德、傳統和習性,拾起理性、創意和效率,左手翻著數據,右手提著經濟學,然後開始思考。 就是所謂的魔鬼式思考。

Address

Batu Pahat
83000

Telephone

012-7070794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江西庐山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