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06/2025
「臨終醫療」,連醫療人員自己都不想面對的問題
養老院令人震撼的畫面,患者哭求:
求求你,放了我!
在台灣的醫療中,對於無法自行進食的高齡者或末期臨終病人施以點滴或插管灌食是理所當然的事。一般民眾也普遍認為應該這樣給與患者支持。而自2000年開始,胃造口(腸造口)導食管開始普及,這麼一來,患者們將可自鼻腔通管灌食的苦痛中解放,是大好的消息。
然而,不施以點滴和營養灌食,讓高齡患者或末期臨終病人自然迎來生命終點的想法,已慢慢喚起醫界的省思。
「台灣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就說:
對末期臨終病人而言,不吃不喝反而輕鬆,那些被硬灌的食物,在患者胃裡有多痛苦,家屬其實不知道...
再仔細想想,以前的老人,到了已無法進食的階段時,都是家人榨些果汁、熬些粥湯讓老人含在口中,只採取這麼簡單的支援和照護。但即使如此,也從沒聽過因口渴或飢餓而痛苦的例子。
而現今歐美醫療的臨終期處理,也就是如此。
對於近乎植物人狀態的老人家,歐美的醫療與照顧體系比較不會過度使用管灌、點滴注射或其他維生系統來延續老人家生命,而是採用保守方式讓老人家可以「早點結束幾乎無意識的存活狀態」。
因為在歐美人的普遍認知裡,高齡者到了臨終期會自然而然失去食慾,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使用經腸道營養或點滴等人工補充營養的方式為高齡者延命,也就是干涉他人的自然發展,反而被視為一種侵害人權與倫理的行為,更會被認為是在虐待老人。
當地並不會在高齡者開始無法進食時,給與經腸道營養或點滴,就算發生感染引起肺炎,也不會施打抗生素,僅投以內服藥。當然也就不會有必要將患者的手腳綁起來。
更明白地說,大多數的患者在進入意識不明的長臥狀態前,就自然地壽終正寢了,這樣的社會也比較不會製造出「長期臥床的高齡患者」。
從不施作點滴和營養灌食的歐美,再看看台灣到處林立的醫院或安養院,可發現大多都是長臥不起的老人,而其中還能夠與人對話的患者可說少之又少。
更讓人驚訝的是在醫院或安養院中,竟有如此大量意識不清的長臥老人,造成國內醫院遍地「植物園」的怪現象!
但植物人背後所潛藏的驚人利益,卻讓許多醫院都附設或轉投資「植物園」,想要讓醫院放棄生財之道,難度相當高。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363499
在有些醫院的高齡者病房中,有七成的患者正長期接受營養灌食或靜脈注射(自粗血管中注射高濃度營養點滴)。其中更有半數患者,為了避免濃痰瘀結,做了氣管切開的手術插入塑膠管,讓護理師每隔幾個小時就來抽痰。抽痰時,對患者會造成巨大的痛苦。
護理人員會定期為患者更換塑膠管,連意識不清、無行為能力的患者,在這種時候都會痛苦得全身顫抖。那情況讓醫護人員感到自己彷彿是在折磨他人。
看著生活中毫無正面事物,僅留下無盡苦痛的患者,有越來越多的人心中不免浮現疑問:「這患者或老人想必也不願意以這個狀態迎接人生的終點吧!」
因此醫院裡常發生如下的案例:
年邁病人被送到醫院來,由於病人會自行拔掉點滴,所以兩手都被粗繩綁在病床的護欄上。身體也被拘束帶綁在床上,拘束帶甚至還上了鎖。這麼一來,患者連翻身都是不可能的事了。
有些患者會用極為悲憤的聲音叫喊著:
「求求你,就放了我吧!」
然後過不了幾週,那位患者就過世了。
對於那些在痛苦的身心環境中辭世的患者,無論是家屬或醫療人員,心中難免感到不安及罪惡感。
而在瑞典,不會有「非要束縛患者的身體也要進行治療」的行為。
在台灣目前的醫療環境中,都認為:
因為患者不時會拔掉點滴的針管,為了進行醫療,綁住他們的身體也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但這種想法已慢慢改觀:「即使能夠治療一部分的病情,醫療也不可綁縛患者的身體,奪走他們的意志。」這是許多人現在的主張。
被捆綁是一個非常折磨病人身心的事,尤其是對失去尊嚴感到恐懼,因身體虛弱、老化,格外害怕暴力侵犯的高齡者,如果是非綁不可的治療,那還不如別治療,傷害反而較小。
現今的醫院裡,即使看不到治癒的希望,為了治療仍舊插上呼吸器的病例到處都有。為了避免患者因痛苦而拔掉氣切管,必須將他們的雙手綁住,氣切後也無法發出聲音。
長時間的痛苦,讓他們僅能瞪大了眼睛,用眨眼來求救。
一些有良知的醫療人員會憤怒地對說:
「難道這一切是正常的嗎? 如果是,那醫療簡直是把高齡者的醫療,當成生財工具!」
進入臨終階段,由於身體的代謝和循環狀態每況愈下,幾乎所有患者都會出現褥瘡,並且不斷惡化。在高齡者病房工作過的業界人士,絕大多數都會說自己將來不要接受如此折磨的醫療。甚至還有護理師因此對年齡增長感到恐懼。
「安心終老」:當病人生不如死時,醫師也要學會放手!
難道緊捆雙手、強插導管、鼻胃管等,都是「為病人好」?
只有經歷「進出醫院無數次」這樣痛苦的人,才知道生不如死,選擇安樂善終,不是為自己,而是讓沒有救的人,能有條解脫的路走。
病人尊嚴獲得維護,家人不會被拖累,同時節省國家醫療資源,是三贏的局面。
現在雖然有了病人自主權利法,強調在不可逆的昏迷、永久植物人等幾個狀態下,可以選擇拒絕或撤除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等,但病人仍然活著,且不知道要痛苦地活多久。
相較之下,病主法是較被動的,安樂善終則是採取主動結束生命。
所以,現今真的需要一種能夠讓人安心老去的醫療才行。
延伸閱讀:
台灣健保醫療普及,但為什麼在全球醫療品質評比,台灣卻在慢性病拿下難堪名次?
我們真的能夠安心地變老嗎?我們自己又能做些什麼?
https://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53087990155887&id=100063640760608&mibextid=qC1gEa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10116164453070&id=100063640760608
一個在癌症安寧病房8年護理師的告白:在這裡,一定要沒良心才待得下去
https://www.facebook.com/1586249091656912/posts/2951305771817897/
當生命到了盡頭,人還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其實祈禱、冥想,癌末病人最好的藥
https://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99210122210341&id=100063640760608&mibextid=qC1gEa
#羅菲娜 #生命之泉 #臨終醫療 #點滴 #胃造口 #鼻胃管 #營養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