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2025
前几天,有人淡淡地对我说了一句话:
「你是心理师哦?我一直觉得心理师没什么用。你们只是安慰人吧?我又没有抑郁,也没有焦虑,我的问题是花钱就可以解决的。」
😶 听到这句话的当下,我没有急着反驳。
我只是安静地听着,同时感受自己内心微微泛起的震动。
因为我知道,这样的质疑,不是第一次出现,也不是只针对我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心理师的“无用”,是谁定义的?
在很多人眼中,心理师的“用处”好像只有一个:
🔹 有病时找你
🔹 情绪崩溃了才找你
🔹 平常生活正常?不用找你
甚至有人觉得:
👉「真正的问题,就该靠行动、靠金钱、靠逻辑来解决啊!」
在这样的价值观里,我们似乎只是「听你哭、拍拍头」的存在。看起来确实……有点“无用”。
但我想说的是:
🧭 心理工作的“用”,不在于快速解决,而在于陪你走进你曾经不敢面对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害怕面对「我也许无能为力」的人
我越来越能体会,那些最贬低心理师的人,往往有一个共通点:
❗他们极度害怕「失控」和「脆弱」的感觉。
他们必须相信:
💰 钱可以买通人生
🔧 行动可以修复一切
🧊 情绪,是软弱者才需要的东西
对这样的人来说,心理师的存在让他们不安——因为我们代表的是那种「你不想面对但一直存在的真实」。
我们不是带来“答案”的人,而是陪你看清——
你想逃避的是什么?你为什么一再重复相同的关系模式?你是否真的愿意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心理师不是“安慰你”的人,而是…
不是来安慰,而是来:
🔍 陪你看你不想看的自己
🪞 陪你照见你习惯逃避的真相
🛤️ 陪你慢慢找到自己的路
我们不告诉你该怎么活
我们陪你找出你自己真正想怎么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每一次质疑,都提醒我们:心理工作仍然在一条被误解的路上
我不会否认,在某些时候,听到这些质疑,我会感到疲惫、挫败。
我们花了数年累积训练、实务经验、督导反思,投入大量的心力在理解人心、陪伴成长。却常常被一句轻描淡写的评论简化成:
🗯️「啊,就是听人讲话的啦。」
但我也越来越明白,这种质疑,其实是另一个层面的呼唤:
「我不懂你在做什么,但我其实很怕面对我自己。」
于是我告诉自己:
📌 不是每个人都准备好靠近自己,
但我愿意继续守在这里,等他准备好时,有人可以走在旁边。
❤️ 最后想说
如果你也是心理工作者,也曾被质疑、被误解,甚至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用”……
我想对你说:
🔅 你所做的,不是表面上的安慰。
🔅 你所陪伴的,是一个人最深的混乱与真实。
🔅 你所相信的,是成长需要空间,而不是马上被修好。
愿我们都不轻易动摇,
愿我们在每个“不被理解”的时刻,
仍然温柔地守护这份工作的初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吧生社区心理咨商 / 辅导服务 (1对1)
对象: 吧生居民 10-70岁
时长: 45-50分钟 (加时另计)
服务人员: 咨商辅导硕士
内容保密,符合Lembaga Kaunselor Malaysia (LKM) 职业操守规定。
专业: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婚姻咨商;职业规划;压力疏解;哀伤陪伴;认知治疗;叙事治疗;性格测试 ; 多元性别
线上一对一心理咨商 / 辅导: RM30-RM100/ session (洽谈预约时间)
实体一对一咨商辅导 @ 吧生: RM50-RM120/ session (洽谈预约时间)
工作室:87, Lebuh Turi, Taman Chi Liung, Klang
详情:https://forms.gle/8Pmz3btEDS78LgTn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起人: 杨斯兰辅导硕士 (马来西亚开放大学 OUM Master of Counselling)
马来西亚注册辅导员 (KB11898; PA11515)
联系whatsapp: https://wa.link/0qizru
场地赞助:Guzhentang Wellness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