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8/2025
《教孩子勇敢,不是要他以牙还牙》
当孩子遇到霸凌或被欺负时,很多父母心里的第一反应是:
“下次他们再敢欺负你,你就打回去!”
这句话出发点是爱,但却容易让孩子陷入另一种困境——
他不是变得勇敢,而是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
真正的勇敢,不是还击,而是懂得保护自己。
1. 父母常见的两个误区
• 误区一:要么忍,要么打回去
有些父母会说:“忍一忍就过去了。”
但孩子每一次的忍耐,都会让霸凌者更加嚣张,也会让孩子心里越来越压抑。
也有父母说:“打回去才行。”
结果孩子可能因为还手而被老师责罚,或者真的受伤更重。
• 误区二: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
比如说:“是不是你太软弱了,才会被欺负?”
这样的回应,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产生自责和羞耻感。
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要求孩子“变强硬”,
而是教他用智慧和勇气保护自己。
2. 真正的勇敢,是敢于发声
勇敢,并不等于还手。
当孩子遭遇欺负时,父母要教会他:
• 坚定地说:“请不要这样对我。”
• 勇敢地走开,离开危险环境。
• 及时寻求帮助,告诉老师或家长。
这才是真正的勇气: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让自己变成另一个伤害别人的人。
3. 勇敢,是相信“我值得被尊重”
霸凌常常让孩子怀疑自己:“是不是我不好,所以他们才欺负我?”
父母需要不断告诉孩子:
“你很好,你值得被尊重。别人不对待你好的时候,那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你的错。”
这种内心的底气,比任何拳头都更有力量。
4. 勇敢,其实有不同的层次
很多孩子以为,勇敢就是“打回去”。
但真正的勇敢,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
• 勇敢的语言
当受到欺负时,敢于直视对方,坚定地说:“请不要再这样对我。”
• 勇敢的行为
当情况危险或无法改变时,选择转身离开,保护自己,而不是硬撑。
• 勇敢的选择
当自己无法应对时,懂得及时告诉老师或父母,寻求大人的帮助。
这些层次,都是勇敢。
它们并不是软弱,而是智慧与自我保护的方式。
5. 勇敢,是知道“我并不孤单”
孩子之所以害怕,往往是因为觉得孤单。
如果父母能经常说:
“无论发生什么事,记得第一时间来找我。”
孩子会知道——勇敢不是一个人硬撑,而是有人支持。
勇敢,不是以牙还牙;
勇敢,是学会表达、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寻求帮助。
父母能教给孩子的最大力量,
不是一双握紧的拳头,
而是一颗坚强而温暖的心。 ❤️
领取PAYDAY促销LAZADA RM500 礼券
👉 https://mamasharing.com/Lazada
领取促销Trip旅旅折扣券
👉 https://mamasharing.com/Trip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