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Counselling 儿童心理辅导师

HL.Counselling 儿童心理辅导师 注册心理辅导师 (KB. I believe that we all have the capability to work on our personal struggles. I speak fluent English, Mandarin, Cantonese and Malay. Thank you.

PA.)
认证游戏治疗师
HRDCorp讲师 | 督导师
儿童, 青少年辅导 | Counselling
创伤辅导 | EMDR | Trauma-Informed
游戏治疗 | Play Therapy
亲子游戏教养 | Filial Play
心理健康评估 |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亲子咨询 | Parent Consultation
工作坊 | 培训 | 讲座 |
Workshop | Training | Collaboration | 生活中常常充满意想不到的事件和情况,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我相信所有人都有能力, 学习和吸取技能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作为注册执照的心理咨询师,我在咨询过程中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与客户一起探索和寻找方向。我的辅导领域如下:
•人际关系(浪漫,友情,家庭,欺负,工作场所等)
•情感上的挣扎(愤怒,焦虑

,沮丧,自杀念头,自我伤害等)
•健康问题(睡眠习惯,饮食问题,身体形象等)
•个人发展(社会情感斗争,学术/职业问题,自尊心等)。
•行为方面的顾虑(攻击性/挑衅行为,拒绝上学等)

我在非政府组织,特殊教育中心,职业中心,国际学校,大学和家庭暴力庇护所等各种环境下与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合作​​已有5年以上的经验。我提供的服务包括:
•个人和小组辅导课程
•在线辅导
•游戏治疗。
•针对各种目标受众(老师,父母,儿童,少年和年轻人)的心理教育演讲/培训。
•家庭/学校探访(行为观察和咨询)
•家长咨询(行为管理,在家育儿技巧等)
•老师咨询(教室管理和策略,行为管理等)

我说流利的英语,普通话,广东话和马来语。
如果您需要我的服务,请通过hlyap0123@gmail.com给我发送电子邮件。谢谢。

Life often filled with unexpected events and circumstances, which may affect our well-being. Abilities and skills can be acquired to deal with the issues and difficulties we encounter in life. As a counsellor, I provide a safe space in the counselling sessions to journey together with my client. Areas and issues that I have worked with my client are listed as below: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romantic, friendship, family, bully, workplace etc.)
•Emotional struggles (anger, anxiety, depression, su***de ideation, self harm etc.)
•Health concern (sleeping habits, eating concerns, body image etc.)
•Personal Development (socio-emotional struggles, academic/career concerns, self-esteem etc).
•Behavioural concerns (aggressive/defiant behaviours, school refusal etc.) Services that I provide are:
•Individual and group counselling sessions
•Online counselling
•Play therapy (sandplay, puppets, clay, movement etc.)
•Psycho-education workshops to various targeted audiences (teacher, parent, children, teenager, and young adult).
•Home/school visit (behavioural observation and consultation)
•Parent consultation (behavioural management, parenting skills at home etc.)
•Teacher consultation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strategies, behavioural management etc.) You can contact me via Facebook message or email me at hlyap0123@gmail.com to arrange an appointment to discuss my service.

29/08/2025

即使孩子需要专业心理协助,也并不代表父母把问题完全交给专业人员解决就可以了。父母的陪伴和参与仍然不可或缺,对孩子的成长与康复非常重要。

🌱 当父母考虑孩子是否需要心理辅导🌱当父母留意到孩子在情绪或行为上的变化时,往往会  #不确定孩子是否真的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其实, #初步评估和家长咨询 可以给予家长一些方向。初步评估和家长咨询让辅导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家庭情况、...
27/08/2025

🌱 当父母考虑孩子是否需要心理辅导🌱

当父母留意到孩子在情绪或行为上的变化时,往往会 #不确定孩子是否真的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其实, #初步评估和家长咨询 可以给予家长一些方向。初步评估和家长咨询让辅导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家庭情况、学校生活、心理状态和整体身心健康,再给予家长反馈 - 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以及哪一种治疗最合适孩子的情况。

有时,辅导师会建议孩子进行个人辅导;有时,更多 #与家庭互动或关系有关的情况,这时 #亲子游戏治疗或家庭治疗可能更有效。而在不少情况下, #真正需要支持的其实是父母本身——这时父母咨询就显得非常重要。

✨ 不同的方式都有其效果,重点在于找到最适合的介入方法,才能最有效地支持孩子、父母和整个家庭。✨

25/08/2025

小通告: 这个长假周末有开放预约。

一直以来,我有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列类似的评论:“就让孩子现在闹,长大后社会会给他们教训。”“若家长不会教,以后长大让社会去教”乍听之下,好像有几分道理。仔细再想一想, #这些评论同时也带有几个潜在的想法:1️⃣ 对于这个情况,我们也做不了...
24/08/2025

一直以来,我有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列类似的评论:
“就让孩子现在闹,长大后社会会给他们教训。”
“若家长不会教,以后长大让社会去教”
乍听之下,好像有几分道理。

仔细再想一想, #这些评论同时也带有几个潜在的想法:
1️⃣ 对于这个情况,我们也做不了什么。
2️⃣ 我们没有立场去管这个孩子。
3️⃣ 即使我们采取行动,也不会有改变/影响。
4️⃣ 所以,不如就放任孩子,等到以后社会会“教训”他们
#评论里所说的教训 - 往往意味着可能是被学校开除、被欺负或网络霸凌,甚至长大后被抓起来。

的确,社会会给 #长大后的孩子,也就是成人应有的教训。但感觉代价太大了,而且难以修复。不仅是孩子受影响,这样的结果对家庭、社区、甚至整个国家都是负担。我们把资源(时间、人力、金钱)投入到惩罚和矫正系统里。 #难道我们身为社会的一份子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吗?

✨ 事实是,我们其实能做一些事。✨
哪怕孩子还小,哪怕我们只是“商场里的一位路人”、或“社区里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当孩子需要社会的“提醒” “反馈”时,我们温和的信息都是有意义的。我还记得小时候,邻居的叔叔阿姨偶尔会和我说起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当然这些不是强迫和强制性的接纳,而是让孩子明白社会的期待与价值观。

👉 例如:孩子在电梯里一边上升一边跳动。妈妈可能当下管不住 (这里不批评父母),另一位大人可以平静而坚定地说:“这样不安全,因为电梯正在动。”
👉 或者,当你在商场听到孩子对同伴说出伤人的话,轻轻提醒一句,给予警戒,也是在帮助他们学会责任和善意。

孩子从小就 #需要来自社会持续的讯息和反馈。如果因为“他们还小”而选择“算了吧”、“别理会”,那么孩子就得不到足够的社会回馈。久而久之, #他们会对社会的期待产生错误的印象:
💭 “为什么现在要惩罚我?我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啊,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这是不对的。”
因为缺乏早期的提醒与界限,他们无法理解社会的标准。

当然,我们常常犹豫:担心被家长反驳、害怕被看成多管闲事、觉得不值得。但有时候,一个尊重而坚定的提醒,就可能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重要的种子。

👉 不要害怕成为那个愿意给出正确、建设性反馈的社会一份子。
👉 孩子需要从不同的大人身上听到一致的信息,才能真正理解“社会如何运作、社会期待是什么”。

父母、老师、邻居、社区里的每一位大人,其实都共同承担着教育与引导的责任。
帮助孩子学会情绪调节、建立界限与价值观,并不是为了控制他们,而是为了在社会的严厉惩罚到来之前,先赋予他们面对人生的能力。

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带来不同。🌟

一场反霸凌讲座,成千上百的学生坐在礼堂里听讲。专家告诉他们要 "什么是霸凌" “霸凌的迹象” “如何保护自己” “要善良”,要“站出来”。如果一个讲座就能解决问题,霸凌早该消失了。一个霸凌现象,反映的是 (power imbalance) ...
23/08/2025

一场反霸凌讲座,成千上百的学生坐在礼堂里听讲。专家告诉他们要 "什么是霸凌" “霸凌的迹象” “如何保护自己” “要善良”,要“站出来”。如果一个讲座就能解决问题,霸凌早该消失了。

一个霸凌现象,反映的是 (power imbalance) #权力不平等对的现象 — 霸凌者通过重复的恶意行为,在对方面前建立并维持一种支配与控制的力量优势,从而获得心理或社交上的权力感。 #这种现象并非孤立存在 —当我们审视社会,会发现许多领域都存在着类似权力不平等的动态:职场中的职权压制、网络上的群体攻击、乃至社会中的结构性偏见。孩子们正是从这些社会现象和网络环境中观察、学习并内化了“用权力压制他人”的行为模式,最终在校园中重演。霸凌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它是 #社会与文化问题在校园里的缩影。 我们目前的策略大多只是 #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处理 - 为受害者发声/确保霸凌者收到惩罚等等。要创造真正的改变,我们必须直面问题的核心:我们每日为孩子所营造的环境。

如果我们真心想预防霸凌,我们需要的是 #学校系统的深度投入和文化重塑 - 融入日常教学,而非一次性的活动。系统性的文化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中 (目的是减少/除去权利不平等的现象)

🧡 #接纳个人差异: 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主动看见和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背景、能力和个性。让“不一样”成为常态甚至优点,而不是被攻击的因素。一个星期花 15分钟 - 轮流欣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

🧡 #倡导协作而非盲目服从: 强调利用每个人的独特优势去帮助他人、建设团队,而不是争当“老大”。

🧡 将善良与同理心作为核心技能培养: 它们不应是锦上添花,而是和数学语文一样重要、需要 #日常练习和表扬的能力。我们可以 #制造机会让孩子练习和执行善意的动作。

因为一个强大、包容的班级文化,是抵御霸凌最好的疫苗。
这需要所有人— 每一位老师、职工和学生共同维护这种价值观。

🧡 建立安全、保密的求助机制(“安全网”):
学校有责任持续传递强烈信息:“你的声音很重要,你的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为受害者提供安全的出口,让他们敢于发声。建立多种匿名且可靠的反馈渠道,让他们确信会被倾听和保护,而非遭受二次伤害。

🧡 学会真正地“看见”和“听见”(“ vigilance 警惕性”):
我们必须学会识别细微的求助信号,绝不轻易忽视任何一句“我不想上学了”背后的绝望。

🧡 #鼓励所有人对不公不义之事勇于发声。教导学生,旁观者的沉默就是霸凌者的氧气。赋予他们成为“upstander”(挺身而出者)的能力和话语,例如:“这一点都不酷”、“我跟你一起走”、“告诉大人不是打小报告,是报告”。

这无疑是更艰难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但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校园成为每个孩子都能感到安全、被尊重、并能自信成长的地方。

愿我们的决心和行动,能真正保护每一个Zara。
#杜绝霸凌 #校园文化 #打破沉默

23/08/2025

#我们即将提供免费心理健康服务 #只限面谈

有一次,前台告诉我,有位年约 20 岁的年轻人走进我们的中心。他说他在门外徘徊了很久,犹豫再三,才鼓起勇气推开门。

在填写表格时,他瞄了一眼价目表,手里的笔突然停下。
他抬起头,轻声对前台说:“我的存款,好像只够见心理师一两次吧……”

当我听见前台转述时,心里酸酸的。
作为心理师,我明白他真的需要支持;但作为经营者,我也清楚房租、薪水、行政开销一样都不能少。

即使心里很想说“没关系,我免费帮你”,也明白这并不是长远之计。

#思考与尝试
那次之后,我开始不断思考:有没有办法,能减轻人们在寻求心理帮助时的负担?

在沙巴,这片心理健康的“沙漠”里,政府医院的注册心理师屈指可数,却要照顾整个州的人口。可想而知,要见心理师得排上多久的队。

我意识到,如果要有能够负担的sessions, 也许就需要开始培养新一代的心理师。

临床心理学的训练中,有一整年是实习阶段。实习生需要累计 1200 小时的经验,学习如何真正成为一名临床心理师。

于是,我决定担任督导的角色,那就可以supervise 临床心理学实习生。而他们在专业督导下,就能够进行真实的会谈,而这些会谈,就是那所谓的“比较能负担”的sessions。

对实习生而言,这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对来访者而言,这是一份更轻负担的心理支持。

#资源整合的力量
另一方面,我也积极和 Luyang Community Center 路阳社区中心 以及 Jin Zhe(冯晋哲) 合作。

因为单靠一间私人中心的力量有限,但若把资源整合起来,就能让更多人受惠。

一直以来,我们和路阳社区中心合作,举办免费的心理健康讲座,甚至提供一对一心理检测。

这一次,更要感谢 YB 冯晋哲的支持。自从 Zara 小妹妹的事件后,他更希望在心理健康方面做出实质贡献。

这样的合作,既不会耗尽私人中心的资源,也能让政府的社会资源用在更精准的地方,把帮助带回社区。

#心理健康, #不该是奢侈品
我一直觉得,心理健康不该是一种“奢侈品”。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地方,能安放心里的重量。

因此,在YB冯晋哲的拨款资助下,我们中心特别开放二十个位子,每个位子提供5次免费的心理会谈。

为了让资源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我们设下了几个条件:
(a) 家庭收入少于 RM5000
(b)住在沙巴的马来西亚人
(c) 未满 18 岁者需有监护人陪同
(d) 必须承诺完整参与 5 次预约

这是我小小的尝试,也是我希望为沙巴人的心理健康尽的一份力。

我想让心理支持,不再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人人都能安心靠近的地方。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符合条件,欢迎联系我们,(Whatsapp) 01133116211。

如果你认同这个理念,也许我们可以并肩,把心理健康的种子撒在沙巴更多的角落。

19/08/25
张庭锋
临床心理师�
MY Psychology KK

最近邀接受南洋的采访,谈到一个与孩子息息相关的重要主题 —— 儿童压力。在报道里探讨了:🔹 什么是压力?🔹 儿童常见的压力来源有哪些?🔹 压力到底是好还是坏?🔹 我们可以从哪些迹象观察到孩子正在承受压力?🔹 父母能够如何陪伴与支持?🔹 有哪...
17/08/2025

最近邀接受南洋的采访,谈到一个与孩子息息相关的重要主题 —— 儿童压力。

在报道里探讨了:
🔹 什么是压力?
🔹 儿童常见的压力来源有哪些?
🔹 压力到底是好还是坏?
🔹 我们可以从哪些迹象观察到孩子正在承受压力?
🔹 父母能够如何陪伴与支持?
🔹 有哪些方法能帮助孩子健康释放压力?

📖 这篇文章非常适合家长阅读,相信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 欢迎点击阅读:https://www.enanyang.my/news/20250817/Supplement/963196
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身边的家长朋友,让更多孩子得到关心与支持。

近年,马来西亚陆续传出儿童与青少年在沉重压力下走向绝路的悲剧——无论是因校园霸凌、网络骚扰,还是孤立无援的自我挣扎,背后都映照出他们所面对的巨大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援的缺口。...

✨ 很高兴和大家分享 ✨最近邀接受南洋的采访,谈到一个与孩子息息相关的重要主题 —— 儿童压力。在报道里探讨了:🔹 什么是压力?🔹 儿童常见的压力来源有哪些?🔹 压力到底是好还是坏?🔹 我们可以从哪些迹象观察到孩子正在承受压力?🔹 父母能够...
17/08/2025

✨ 很高兴和大家分享 ✨
最近邀接受南洋的采访,谈到一个与孩子息息相关的重要主题 —— 儿童压力。

在报道里探讨了:
🔹 什么是压力?
🔹 儿童常见的压力来源有哪些?
🔹 压力到底是好还是坏?
🔹 我们可以从哪些迹象观察到孩子正在承受压力?
🔹 父母能够如何陪伴与支持?
🔹 有哪些方法能帮助孩子健康释放压力?

📖 这篇文章非常适合家长阅读,相信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 欢迎点击阅读:https://www.enanyang.my/news/20250817/Supplement/963196
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身边的家长朋友,让更多孩子得到关心与支持。

16/08/2025

掌握新技能固然重要。但在学习之前,我们必须先照顾好自己。心理状态稳定的自我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校园霸凌,是很多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人身安全,也会影响他们与同龄人的关系。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信号,帮助家长及早察觉。除了明显的迹象,还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也可能是在向你“求救”。🔍 明显迹象🔴 回家时带着不明原因的伤口(被...
15/08/2025

校园霸凌,是很多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人身安全,也会影响他们与同龄人的关系。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信号,帮助家长及早察觉。除了明显的迹象,还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也可能是在向你“求救”。

🔍 明显迹象
🔴 回家时带着不明原因的伤口(被问时含糊其辞、转移话题,或受伤过于频繁)
🔴 物品损坏或丢失(而且发生频率高)
🔴 突然在家里总是穿长袖(可能是为了遮盖伤口)
🔴 要求额外的零用钱(可能被威胁)

🌱 细微变化
🟠 情绪突然低落、变得沉默
🟠 远离朋友或不愿上学
🟠 常说头痛、肚子痛,但医生检查没发现病因
🟠 饮食或睡眠习惯明显改变
🟠 学习成绩下滑
🟠 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 留意孩子的话语
如果孩子说出类似「我什么都做不了」「没办法阻止他们」这样的句子,可能是在表达被孤立或无助的感受。

💡 温馨提醒
这些信号并不一定代表孩子被霸凌,但一定说明有些事情不对劲。当你察觉这些变化时,请给孩子一个安全、可以倾诉的空间,耐心倾听,并联系学校寻求支持。
早一步行动,就能减少伤害,给孩子更多保护。

当你发现孩子更愿意和朋友,甚至是网上认识的人谈心 - 表露出更加喜欢、信任他们,也更愿意 (线上或线下) 和他们在一起、分享心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是否会感到:🟣 嫉妒 – “我希望我和孩子也能这么亲近。”🔵 受伤 – “我花了那么多心...
12/08/2025

当你发现孩子更愿意和朋友,甚至是网上认识的人谈心 - 表露出更加喜欢、信任他们,也更愿意 (线上或线下) 和他们在一起、分享心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你是否会感到:
🟣 嫉妒 – “我希望我和孩子也能这么亲近。”
🔵 受伤 – “我花了那么多心力照顾你,你却和别人更亲。”
🔴 生气 – “为什么你不和我说?” “你为什么不相信我?”
🟠 担心 – “这个人可靠吗?” “你会不会被骗?”
🟡 困惑 – “为什么一定要和别人建立这样的关系?”
⚫️ 无感 – “随他去吧。”

这些情绪都是普遍的。然而,这些想法和情绪是否推动你们作出这一些反应:
🟥 责备:“你一点都不珍惜我为你所做的一切。”
🟥 谩骂:“你怎么那么容易被骗?”
🟥 惩罚:“不许再上网跟他讲话。”
🟥 质疑:“你都不知道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在这些话脱口而出之前,不妨先停一下,问自己:
❓触发我情绪的是什么?
❓我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还是自己渴望被重视?还是渴望可以和孩子亲近一些?
❓我的反应是出于害怕、受伤,还是出于爱?

了解自己内心的声音,可以让你在回应前 #不那么容易被情绪推着走。
#先稳住自己,再用好奇心与孩子 #建立连结。

与其用恐惧反应,不如试着用好奇回应:
🗣️ “听起来这个朋友很懂你,也愿意听你说。我想知道是什么让你觉得很安全。”
🗣️ “我有做过什么事情,也让你有这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感觉吗?”
🗣️ “我也希望你能在我这里感受到同样的亲近感。如果我还做得不够,请告诉我我可以怎么改进。”
🗣️ “如果你遇到不舒服或困扰的情况,你会怎么做?我可以怎么支持你?”

在谈话中,父母可以留意并辨识出潜在的红旗(red flags),但不必急着反应或下结论。
先听孩子把情况说清楚:
🔹 是什么让他在这段关系中感到快乐、安全和被理解?
🔹 在你们的亲子关系中,这些需求是否也被满足?
接着,再温和地扩展孩子的视角,提供更多资讯,帮助他们更好地判断和保护自己。

例如:孩子说:“他常常陪我聊天,听我讲话,不会骂我。”
你可以回应:
📍 “听起来你很喜欢有人陪你,而且不批评你。还有哪些事情,他会做让你觉得开心、或让你觉得很重要被尊重/喜欢?
📍 那他有没有说过或做过的事,让你感到困惑、不确定,甚至有点不舒服呢?
📍 我也很好奇,是什么样的人对你这么好,我很乐意多听你分享。下次可以随时跟我聊。
这样不仅肯定了孩子的感受,也鼓励他们主动与你分享,让你有机会持续关注和了解这段关系。

🌼🌼 孩子长大后,父母未必是唯一的倾诉对象,但要成为他们随时愿意、安心倾诉的人。🌼🌼

#反思 #情绪 #育儿 #亲子连结

Address

Petaling Jaya
47301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HL.Counselling 儿童心理辅导师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HL.Counselling 儿童心理辅导师: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