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2025
最近看了《中国报》一篇关于【足底筋膜炎】的健康文章,文中提到许多人走路时脚后跟像被针扎般疼痛,甚至连上楼梯都像在“受刑”。这类痛,不仅仅是“脚的问题”,从中医角度来看,其实是身体整体失衡发出的信号。
文章中提到,足底筋膜炎是因为压力过大、长时间站立、鞋子支撑不足所造成的发炎。其实,中医则认为,这种疼痛多与筋脉受伤、气血瘀阻有关。
📍例如:
👉久站或长时间走动 → “劳损伤筋”,气血不畅。
👉超重 → 脾虚生湿,湿重阻滞经脉,导致足底疼痛。
👉鞋子不合脚 → 足弓受压,气血运行不顺。
👉早晨起床第一步最痛 → 多属“寒湿阻络”,夜间气血不行,晨起一动则痛。
当身体长期“劳伤筋骨”,或是 久站、久行、体重过重、气血循环不畅 时,筋膜容易出现 微细损伤与气滞血瘀,这就会造成我们所说的“筋结”“筋痛”。
所以,中医会把足底筋膜炎视为一个“整体平衡失调”的结果,而不仅仅是脚底发炎。
💡中医调理思路
在临床上,治疗足底筋膜炎,中医常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活血通络: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疏通经络,缓解筋膜紧绷。
2️⃣ 祛湿散寒:若足部出现冰冷或疼痛加剧,将会进行艾灸或热敷,达到气血流畅。
3️⃣ 补气健脾:对于超重或体虚者,通过中药与饮食调理,减少湿气、增强肌肉张力。
4️⃣ 筋膜放松:徒手理筋,改善足弓支撑及肌肉弹性。
读后感:
很多人以为“脚痛只是脚的问题”,但从中医角度来看,每个疼痛点都反映着全身的失衡。
脚底筋膜炎,不只是筋膜发炎,更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
“你站太久了,走太急了,休息太少了。”
疼痛,其实是身体最诚实的语言。
若能倾听身体的“诉苦”,配合正确调理,就能避免更深层的伤害。
“痛的地方,不一定是根本的地方。”
脚痛,可能反映脾虚、湿重、气滞等,
调整体质、放慢脚步,往往比单纯止痛更重要。
📍蔡医师温馨提醒:
若你最近出现早晨起床脚痛、久走后足底发酸、脚后跟刺痛等症状,
请及时调整鞋具、减少负重、并寻求专业中医师评估,
早期处理,恢复也更快。
#绿林中医 #足底筋膜炎
图片来源: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