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in Chong 催眠治疗师

Elain Chong 催眠治疗师 IACT 国际认证催眠治疗师

《不是世界病了,而是我们忘了让心流通》有时,我们会以为世界病了。焦虑的人越来越多,忧郁、抑郁的比例 📊 越来越高📈,孩子们的笑声变少,大人们的表情也越来越僵。可也许,世界并没有生病——是我们的心,不再流通了。过去的我们,是流动的。小时候的日...
17/10/2025

《不是世界病了,而是我们忘了让心流通》

有时,我们会以为世界病了。
焦虑的人越来越多,
忧郁、抑郁的比例 📊 越来越高📈,
孩子们的笑声变少,
大人们的表情也越来越僵。
可也许,世界并没有生病——
是我们的心,不再流通了。

过去的我们,是流动的。
小时候的日子,总有风、阳光☀️和泥土的味道。
我们随时能听见邻居的声音、
孩子的笑闹🤼‍♂️、树叶🌴🎭的沙沙声。
孩子可以随地玩跑、跌倒、哭闹,
再爬起来继续玩;
邻居家的孩子打闹后又和好,
情绪 流过身体,就过去了。
那时候,世界有 [空间],
心,也因此有呼吸。
…………………………………………………………………………

现在的 世界:
楼上楼下家孩子稍微吵闹,
我们也受不了。🥺
于是,我们开始教育孩子——
✅要安静、
❌不要吵、
❌不要影响别人、
✅要坐好。

无可否认,这是礼貌;
但在 “教会安静” 的同时,
我们 有没有 也教他们:
如何在 尊重的边界里,表达自己?

当他们逐渐长大,我们又对他们说:
* 要勇敢做自己 * 。”
可那份 “做自己” 的勇气,
早在一遍遍[安静点]的训练中,
被收了回去。

不是 孩子 变了,
是 我们 每个大人,
也都在一点点地 “收起自己” 。
曾听👂人说:以前我们的笑是真的,
现在的笑,怎么也笑不出那种真了。

我们也曾想大声笑、想自由跑、想被拥抱🫂,
后来学会了——要懂事、要坚强、要忍。
久而久之,我们 忘了 如何感受,
忘了 情绪其实不分正负,
它只是——心在呼吸。

……………………………………………………………………………………

时代的 进步 我们无法避免。
高楼 一栋栋盖起🏢🏢🏢,
一排排房子紧密相连🏘️🏘️🏘️🏘️,
曾经的空地、巷口、草地越来越少。

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成了👉客厅、室内、公园、或 收费的游乐场。
“ 玩 ” 成了 ➡️ 需要被允许的事。

于是,我们 活在了一个,
越来越 紧凑的 时代。
虽然住得更舒适,却 被困在 更密闭的格子里:
高楼、办公室、公寓、屏幕。
身体无法自由活动,
心💗 也渐渐 “ 卡 ” 在里面。

孩子 困在屏幕里,大人 困在责任里。
我们 用手机 📱 填满空白,
却忘了——
那份什么都不做,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
……………………………………………………………………………………

💗心,其实一直渴望流动——
渴望被触动、被允许哭😭、被允许笑😆😁
被允许 安静,也被允许 热闹。

只是,
我们把太多 “应该” 堆叠在上面,
把太多 “必须坚强 ” 、“ 要正能量 ” 压进里面。
久而久之,
连 悲伤 都不敢 让自己感受,
连 快乐 都需要 小心翼翼。

情绪 不再有 自然流通的出口,
只剩 “内耗” 与 “压抑” 两种选择。
我们 以为是 世界病了、时代太快、城市太吵,
却忘了——
也许 是我们自己,忘了 让心流通。

世界 没有病,
只是 我们的心💗,被 堵住了。

情绪 不是病毒,
而是 身体里的一股风——
该哭 就哭,该笑 就笑,
风才有路走,心💗才不会闷坏。

如果 我们 要走向 更健康的 “ 现代文明 ”,
可能 不是要 “ 慢下来 ” 或 “ 回到过去 ”,
而是——
在 进步中,找回 流动。
让 城市 有风,
让人 有感,
让心 能动。

#人间一趟
#活着的觉知
#心的流动
#存在的空间
#允许

16/10/2025

[谁的错]
每当发生一些让人心痛的事件,
世界就会开始找答案-
有人说,是父母的错;
有人说,是孩子的错;
有人说,是社会病了;
有人说,是教育体系的错。

但若看深一点,
有些事件的发生,
不是一俩句话就能说明白的,
不是一句 “谁错了” 就能说清。

孩子有问题,但未必是孩子的错;
父母有问题,但未必是父母的错。
错的,是那已经越过底线、
伤害生命的行为本身。
他们,用着极端的方式去 “证明自己存在”。

行为是表层,根却藏在更深的地方。

有的根 ,来自 #DNA里的印记——
DNA 不只是外貌的遗传,
也包括性格、心态、情绪的倾向。
有些 “看不见的模式”,
在血脉里一代代延续。
孩子带着自己的天性和基因,
来感受这个世界。

有的根, 来自 #父母的局限与时代的教育。
父母很多时候,只是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给予,
他们也曾是被教育出来的孩子,
用自己理解的“对”去教养孩子,
每个家庭的起点不同,
认知不同,看见的世界不同,
而一个孩子,若想要走出不同的世界,
需要 机遇 |贵人 |被看见的一双眼

还有的根 , 来自 #时代和社会的环境层。
在这个速度太快、讯息太多的世界,
幻与现实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孩子还没来得及理解自己是谁,
就已经被卷进一个个虚拟的世界,
在那里,他们可以暂时拥有——
力量、被认同、被看见,
却慢慢分不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于是,问题并非单一的 #对与错
而是整个系统失去了平衡。
当家庭、学校不再是 ——安全的容器,
当社会忙于追求 ——效率与正能量,
当情绪被视为 ——软弱、
悲伤被当成 ——负担,
人就会开始在 #幻与真之间迷失。

孩子一直活在幻中,
父母一直焦虑中教育
社会一直铺天盖地的提倡 “正能量鸡汤”

也许,我们该停一停,
沉默、安静地去感受,
现代的大人,这一代的孩子,
我们都在呼喊什么?🥺

现代人们的焦虑、忧郁和抑郁,
这一代孩子的极端方式,
其实都在向整个社会纳喊:
我痛、
我不懂、
我害怕、
我要出口、
我想被安放
我想活得真实、
我不想只是被要求、
我不想再努力、
我生气、
我在大声叫、却没人听见.......

或许,世界不缺疗愈,也不缺正|负能量,
真正缺的是——
一个能让心安全流通的空间。
当这样的空间环境形成了集体意识文化,
也许,我们都会慢慢好起来。

最后结语:~
如果你愿意,
从今天开始,
静静地听听你身体的声音。
那或许是你灵魂最真实的语言。
好好的感受自己,
别失去感受自己的能力

#人间一趟
#莲子感叹
#真实的痛
#集体意识
#个人感叹记录

#真正的神通在心里#心安就是最深的力量#原来答案从未离开自己#走了这么远其实是在回家#修行说的回家是回到内心的家
30/09/2025

#真正的神通在心里
#心安就是最深的力量
#原来答案从未离开自己
#走了这么远其实是在回家
#修行说的回家是回到内心的家

那天,在泰国的一座庙宇里,
原本只是想去拍拍照打卡的。
走着走着,目光停在墙上的字,
心里一震被深深的触动了。

📍何是神来何是通,神通原来是自性。
📍自性现前神自通,何必辛苦向外求。

那一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像是一路走来的体悟,在这里被写成了字。
我无法用言语和文字形容当下的触动

多少时候,人们在痛苦时渴望奇迹,
在迷惘时祈求护佑,
在修行中不断寻找“更高的阶段和能量力量”。
甚至也常误以为“神通”是超凡的能力——
能看见未来,能听见天机,
能拥有他人没有的力量。

可这两句话才是核心——
真正的神通,不在天外,不在他人手里,
它从来就在❤️里,那颗本来清净的心。

心若被执着遮蔽,再多追求也只是枷锁;
心若能安住当下,一花一叶,便已圆满。

神通不是法术,而是清明;
不是呼风唤雨,而是安然自在。
它或许看不见、摸不着,
却能在无常里让人不慌,
在苦难中让人不失慈悲,
在世事纷扰中,仍能守住一份澄澈。

所谓「神来」,不过是👉心来;
所谓「通达」,不过是👉回归。
当自性现前,天地自然呼应,
风声、鸟鸣、月色,都成了心的回响。

墙角还有四个字:
「人生无常」。
看似平淡,却像最后一笔点睛。
世间一切,起灭无常,谁也握不住。
能安住此刻的心,
才是真正的神通。

最后想说:😉
「所有神通,都比不上此刻安住的心💓。」
#人间一趟
#修行随笔
#自性
#人生无常
#安住当下
#心安即是归处
#一花一世界
#当下圆满

23/09/2025

🔎 你认识自己,是靠什么?

有人靠星座、塔罗、宗教;
有人靠心理测验、书本、原生家庭的反思;
有人靠关系里的冲突与和解;
有人靠禅修、瑜伽、内观;
也有人靠一次次跌倒、失恋失意、病痛。

这些,都是认识自己的方式。
认识自己,看似是一个目标,
实际上是一条不断展开的路。

❇️宗教与文化
借着信仰、文化、哲学去理解世界,找到归属。

❇️心理学与原生家庭
看见基因、成长背景、原生家庭如何塑形,
看见性格与模式是如何被建立的。

❇️在关系里照见
在关系中被映照:愤怒、依赖、爱与不安,
学会看见和面对自己,学会理解投射。

❇️身心灵
走进身心灵的探索——
禅修、瑜伽、冥想、内观,
感受和了解身体与空间,能量与业力的牵引。

❇️意念与智慧
发现自己有选择的自由,
回到意念与智慧,看见自己如何决定人生的走向。

所以,认识自己可以有千百条路径🔑:
心理学、哲学、宗教、修行、
旅行、艺术、亲密关系……
这些层次,就像一层层洋葱,
剥开才逐渐靠近内心的核心。💓

但别忘了:
每一层都很广阔,一辈子也可能只在某一处徘徊。
认识自己,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更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

真正的认识,👉往往发生在体验里:
在一次哭泣里,
在一次原谅里,
在一次跌倒与重新站起里。
言语和方式只是地图,体验才是真正的路。
在体验的过程,我们是无常的。

所以,如果你正在路上,
请不要急着要 “完全认识自己”,
更不要被 “任何方式说法给定义”。
与自己保持一段持续的关系,
本身就是最深的认识。

最后,
认识自己,不是为了找到完美的答案,
而是带着觉知、智慧与慈悲,
活出那个自在的自己。

方式只是门,而你🫵才是那个走过门的人。

#人间一趟
#认识自己
#人生感悟
#莲子随笔

21/06/2025

以前我常常会想,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
是不是没有人会发现?

我不是想引人注意,
只是那时候真的觉得——
自己好像随时可以从这个世界消失,
没有痕迹,也没有影响。
到底我存在为了什么?
那时候的我,把“存在”当作
一种被需要、被证明的事。

后来我开始修心疗愈,
我以为我听懂了“存在”。
我告诉自己:
人活着是因为有使命、有任务。

于是,我开始努力做一些事,
我一边修心,一边执行所谓的使命,
我用“有用”来证明我还活着。

那时候,我觉得存在 = 价值。
有价值,才有资格存在。

但走到某个阶段,
我发现,
光靠“使命”来让自己觉得存在,
反而让我越来越虚浮、越来越焦虑
我什么都不想做,也做不了什么。

我只想安静地坐着,
那时候我才发现,
如果我不做什么,我还能算是我吗?
如果没人需要我,我还想存在吗?

那时候的我,
就像在茫茫的大海没有岸的海里,
带着以前学过的所有游泳技巧,
却发现根本毫无作用。
怎么游都游不出方向,
迷茫,煎熬,没有人能拉我,
只有一路修出来的“内在定力”在默默的发挥作用。

那刻,我只有一个念头,
我不想再靠外界找答案了
我决定停下来,深入内观自己,往内看。
不是所谓玄学的内观自己,
而是很真实地,看着自己的心跳、念头、情绪,
一天一天地和它们相处。

结果我看见了——
原来,所谓的“在”,
不需要任何外在任务,
不需要被别人看见,
也不需要做出些什么。

就在那一刻,我发现——
“在”是可以没有目的的。
不需要价值,不需要意义,
你只需要安静地,诚实地,信任自己地在,
就这样安定地信任自己:我在这里,就够了。

我终于明白,
“存在”本身,
就已经是一种完整。
存在 ≠ 价值;
存在 ≠ 成功;
存在,就是一种安定信任自己的状态。

只要愿意“在”,
存在就是一种意义。
在了,就可以看见这个世界,
听见人声,吹风、流泪、呼吸,
也就正在这个世界活着。
没有人能阻止自己的存在,
无论在哪种形式下存在。
不为谁在,
不因为要完成什么而在,
就是单纯地,在。
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里,存在

其实,最后的最后,
我在。
但我再也没问过自己值不值得存在,
因为我已经不想用“值得”来衡量了。

我活出了自在的自己。
每一个样子,都是我。
哭的、笑的、挣扎的、沉默的,
我都让它们活过一回。

来到我生命的每一个人,
每一个阶段,
我都去体验。

生命不只是苦,
也有酸,有甜,有辣。

只要我在,
现在的任何身份都是因为存在,
我依然在用我的方式活着。

只要我愿意在,
世界的某个角落,
总会有我的身影和痕迹。

亲爱的,
你在的每一口呼吸,都是值得被记住的
只要你在,就足够了。

#人间一趟
#愿意在就是意义
#一步一步体悟的觉
#活出自在的自己
#莲子灵魂随笔

26/05/2025

《嘴里说出的算了,真的算了吗?》

昨天进公司,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
准备处理一堆文件。
做着做着,
前方的同事忽然问我:“你没发现我哪里不一样吗?”

我愣了下,说:“喔?我没注意,你怎么啦?”
她继续追问:“你看看我啊,你不是很会观察的吗?”
我笑着回:“我又不是算命的,你直接说啦。”
她停顿了一下,说:“我跟自己说算了,但因为这件事,已经失眠三天了。”

我看着她,内心其实并不意外。
太熟悉了——
那种嘴巴说着“算了”,但脑里反复重播的画面。
是我们每个人,都演过的心事。
在无数个日子,
我也曾一遍遍告诉自己:“算了。”
那是一种不想再挣扎的叹息,
也是一种对自己温柔的止痛方式。

她疑惑地问我:“为什么我一边说算了,脑里却一直在想着这件事?你说我是不是有问题?”

我看着他我知道,她不是不知道答案,
她只是想从我这里听见一个确认:原来她不是一个人,原来这样的情绪,是可以被理解的。
于是我跟她分享了,我曾经说过的那些“算了”,
那些我在无力、无助、没有出路时,对自己说的算了。
那不是轻轻松松说出口的两个字,
那是我在某些深夜、某些难关前,无力无助的时候,
给自己吞下的一颗止痛药。
不是因为彻底放下了,而是先放过自己。

“算了”,是我们在人生里默默开的一帖药。
不是因为真的放下了,不是因为真的不在乎了,
而是我们知道此刻没法解决,没法释怀,
我们又不想继续纠缠,也没有力气去抗争,
于是让自己先喘口气,先放过自己。

她听完我分享的故事,终于轻轻叹了口气,
眼神里有了点松动。
那一刻,我知道,
她其实并不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
她需要的是被陪在那个“算了”背后的情绪里。

“算了”这两个字,有时是逃避,
但更多时候,是一个人默默撑着的姿态。
它是一种平静下来的无力,
一种在人前的体面,一种放过自己的温柔。

“算了”这两个字,看似轻巧,
其实承载了太多无法诉说的情绪。
它是一个人的停顿键,是在风浪中找回呼吸的方式,
是在现实面前,默默安抚自己的方法。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许多个“算了”。
有的,是刀口舔血地吞下;
有的,是安慰自己不要太在意;
而有的,藏着我们说不出口的委屈与坚持。

后来,我明白了,
真正的放下,不是在说“算了”的那一刻,
而是有一天,再提起那件事,
你的心已经不再波动了。

你也说过多少次“算了”?
那一句说出口时,你真的放下了吗?

#人间一趟
#日常里觉醒
#算了就真的算了吗
#莲子随笔
#职场日常
#你也这样吗

17/05/2025

不管故事情节,但这些话真的是很适合需要勇气重新开始的你我他

《我们追求的“稳定”,也许是一种集体的恐惧,更是一种集体的爱》今天,我走进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一步步看着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内心有很多波动。原来我们的祖先,是这样漂洋过海来到这里——最初为了活下去、谋生存。后来,英国殖民、日本侵战、再回到英...
11/05/2025

《我们追求的“稳定”,
也许是一种集体的恐惧,更是一种集体的爱》

今天,我走进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
一步步看着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内心有很多波动。

原来我们的祖先,是这样漂洋过海来到这里——
最初为了活下去、谋生存。
后来,英国殖民、日本侵战、
再回到英国统治,直到独立。
有一段最让我震撼的,是“新村”的历史。

我们小时候眼中的新村,是温暖的家乡,
但当年的新村,
却是为了集中监管华人而被逼迁的地方。
是“失去自由”的聚落,
是“不得不安顿”的临时之地。

我突然理解了,
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
对“稳定”有一种近乎执念的追求。
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家庭、稳定的住处。
“买房子”成了一种人生必要的目标,
甚至变成“有房才完整、有家才有根”的集体信念。

可就在那一刻,我内心忽然松了一口气。

我看见,这一切的执着,背后其实是恐惧。
是祖辈们流离失所后遗留下来的集体创伤记忆,
透过基因与文化,深深刻在我们心里,
变成了一种“非稳定不可”的焦虑,
仿佛一旦失去,人生就会垮塌。

也在这当下,我看见了另一面,
让我明白了另一个层面的“初心”。
历史上,很多组织、政体或理念,
是为着“团结”、“生存”而生。
可随着时代变化,它们变了——
变成了“保护”、变成了“谈判”,
甚至变成了“制度”。

但这种改变,不一定是错的。
只要那份改变里,还保有利他的方向、赤子的心,
那初心其实一直都在,只是换了个形式。

我们常说“不要忘了初心”。
但我想说的是:不要执着于形式上的初心。
此初心,已非彼初心。

真正要守住的,
是那一份愿为人好、愿与众生同行的心。
而不是固执地守着过去的形式,
错把不变当成忠诚,
结果却失去了当下应有的转化与成事的力量。

走到这里,我也开始意识到一件更深的事:

其实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分别。
我们的祖先从各个地方过来,
然后人与人的结合。
所谓的种族、国家、宗教,
很多时候只是人性中对
利益、权力、生存的本能需求,
在演变中,慢慢划出了界限。

但当我们看懂了这背后,
其实是一样的恐惧、一样的渴望,
我们就能放下对立,回到人性的本质——

我们都只是在找一个可以安心活着的位置。

看懂这一点,我的心忽然变得柔软。
对不同声音、多元文化与选择,
也多了一份理解——
也许,这就是走出分别的第一步。

在回家的途中,内心有个回音,
也许,我们以为那是集体的恐惧,
其实,是一种深沉的集体的爱。

祖辈们怕失去,所以想给我们拥有。
祖辈们走过动荡,所以希望我们安定。
于是,稳定变成了“爱”的传承方式——
虽然有时候,它让我们感到沉重,
但回头一看,它的源头,依然温柔。

#马来西亚华人历史
#集体记忆
#灵魂笔记
#人间一趟
#初心转变
#走过的博物馆

你呢?后来那股劲还在吗?你曾经在哪一瞬间,想起了那个勇敢又冲动的自己?
06/05/2025

你呢?后来那股劲还在吗?
你曾经在哪一瞬间,
想起了那个勇敢又冲动的自己?

欢迎阅读❤️#写我见见我心
03/05/2025

欢迎阅读❤️
#写我见见我心

28/04/2025
越长大,越靠近小时候的自己最近翻到的小时候的照片再看回长大后拍的照片嘴巴一样翘😅眼睛一样**🤣喜欢用手托脸的姿势依然一样😆#修心后越来越回到小小的自己#你们也有想和小时候的自己说些什么吗
26/04/2025

越长大,越靠近小时候的自己
最近翻到的小时候的照片
再看回长大后拍的照片
嘴巴一样翘😅
眼睛一样**🤣
喜欢用手托脸的姿势依然一样😆
#修心后越来越回到小小的自己
#你们也有想和小时候的自己说些什么吗

《越长大,越靠近小时候的自己》🎋

曾经,我以为长大是坚不可摧,
后来才明白,
最了不起的,是经历千帆后,
还能温柔拥抱那个小小的自己。
那个倔强、勇敢,又带着一点点孤单的小孩,
在时光里被温柔地保护着。
她没有丢失,她一直在等我❤️🥰

最近翻到了小时候的照片
再看自己常拍照片,
小时候托腮发呆,
长大后,还是托腮发呆啊😂
不同的是——
现在的我,不再害怕,更勇敢。

很久很久以前,
有个小小的我,眼里藏着光,
也藏着不被懂得的小小孤单。

后来我走了很远很远的路,
跌倒过,迷失过,痛过,也笑过,重生后,
才终于明白:
我一直在找的,不是什么答案,
而是找回自己。

走了好远好远,
才明白,最想回去的地方,
是自己心里那个最纯粹的起点。

我不是“变回小时候”,而是——
慢慢剥掉了长大后加上的一层层保护和伪装,
又重新靠近了那个最初、最真实、最纯粹的自己。
这不是天真的幼稚,
而是经过世界打磨后的“成熟的纯真”。

你好啊,小小的我
谢谢你,依然还在❤️
走了这么远,
只为了重新成为自己

你也想对小时候的自己说些什么吗?

#灵魂成长
#小时候的自己
#找回自己
#成长记录

Address

Subang Jaya
Subang Jaya
47610

Telephone

+60163319458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Elain Chong 催眠治疗师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