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08/2025
你知道吗?身体里藏着四把“火”!
文 | 新加坡北京同仁堂 中医师提供
我们说一个人生气时“大动肝火”“心头怒火”,殊不知人体内还真有四把火,就是不同脏腑的生理之火过亢,导致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根据症状主要所在的脏腑,分为:胃火、肝火、心火和肺火。
一、胃火
即胃热、胃气热、胃中有热。
通常是由湿热、食滞、过用烟酒、过食辛辣、膏粱厚味引起热邪蕴积于胃,邪热炽盛所导致,临床以胃脘灼痛、吞酸嘈杂为主要表现;常见腹胀、口干口臭、嘈杂易饥、便秘、烦热、口渴、牙疼、牙宣出血、颐肿、面赤等。轻微胃火盛者,常觉饥饿,但到火盛至某一个阶段,影响整个消化功能,则反而腹胀不欲食。
如何下胃火?
胃火治疗注重平素饮食调节。要少吃肥甘厚味,饮食节制、宜清淡增加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并且注意口腔卫生。胃火旺盛还需注意不可熬夜,不可食用过多夜宵。
二、肝火
即肝火上炎、肝经实火,是肝脏阳热亢盛,气火上冲的一种病理变化。多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而致肝火上冲,或因暴怒伤肝,肝气暴张,引发肝火上升,或因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化火,心火亢盛,引动肝火所致。临床表现多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暴鸣或暴聋、胁痛、寐差、口苦、吐血、咯血、衄血等。气血上逆之极,则血菀于上,可发为昏厥。
如何下肝火?
预防肝火旺,调鏊情志、起居有常非常重要。焦躁情绪会火上浇油,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睡眠不够或是睡眼质量不好,也会造成肝火上升。另不宜多吃辛辣、海腥、过腻、过酸、煎炸食品。
三、心火
即心火亢盛,心的阳气偏盛。火热之邪内侵,或情志之火内发,或过食辛热、温补之晶,久而化热生火,或脏腑功能失调而生内火等,均可导致心火亢盛。心火亢盛可造成以下临床症状:心烦失眠,心悸、面赤、各种出血,舌红绎、舌尖红赤疼痛、口舌生疮,小便黄赤,或尿血、尿道灼热疼痛等,甚至狂躁谵语、神志不清。
如何下心火?
需要控制情绪,减少紧张,少生心事烦事。保持良好心态,寒温适度,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运动。
四、肺火
即肺里有热,大多是因体内感受外邪或因七情内伤,继而影响了肺的正常生理功能,
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胸闷、咽干咽痛、口渴、小便黄赤、便秘、舌红,苔黄等。
如何下肺火?
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运动,通过深呼吸和主动咳嗽,帮助呼吸道排出分泌物,清除肺部、气道废物,提高肺活量,增强免疫力。同时多饮水,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炸食物及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
#新加坡北京同仁堂 #中医 #文稿 #上火很上火 #四把火 #胃火 #肝火 #心火 #肺火 #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