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心理

聽心理 臨床心理師。 專長為強迫症、創傷治療、憂鬱、焦慮、成癮、催眠、人智學等。期盼將治療中,擲地有聲的力量,轉換為文字,透過心理學知識、治療的遇見及書籍分享,療癒閱讀者。舊專頁被盜用,重新出發。

《 #全心全意愛你》這陣子聽了幾首跟彰化有關的音樂,可能是彰化人撰寫的歌,也有是描述彰化的故事,描述這一個既鄉村又城市的彰化。https://youtu.be/HBaO3SGx4Ic?si=zmgXhv7eGV2-hgiC一直都很喜歡這首歌...
23/07/2025

《 #全心全意愛你》

這陣子聽了幾首跟彰化有關的音樂,可能是彰化人撰寫的歌,也有是描述彰化的故事,描述這一個既鄉村又城市的彰化。

https://youtu.be/HBaO3SGx4Ic?si=zmgXhv7eGV2-hgiC

一直都很喜歡這首歌,我不懂音樂,更不知道它用了什麼和弦,可是聲音裡有一種愛,不用說出口,全寫在行動裡,不知不覺也烙印在心裡。

今年聽這首歌特別有感覺,也許是因為,台灣的天空變得不穩定了,像是梅雨提前來訪的春天,或者繞了好幾圈,離開或撞上的颱風。

不知不覺間,我們都變得容易哭了,像這首歌,現在只要前奏一下,我就會紅了眼眶。

但這首歌不是刻意要讓人傷感的,它讓我想起堅持不變的東西,是一種倔強的溫柔,

我想起幾年前遇見 #吳志寧 ,那時候跟他和他們家人有幾次短短的接觸。

吳晟老師、賢寧、音寧,他們身上有一種不會說太多話且不易妥協的溫柔,那種來自鄉村性格的堅毅,不張揚,但你知道,他們總在大家背後撐著。

幾次接觸,志寧他說話的語氣總是慢慢的,這首歌的歌詞是吳晟老師寫的詩,每一個字,都像一顆種子。

當他唱這首歌,就好像把詩的每一個字都種進土裡,不是要長出什麼漂亮的花朵,而是期待有一天,會從那裡長出一種叫「希望」的東西。

一個用詩、一個用音樂,將愛台灣的種子種下,長出堅忍不拔卻又溫柔的台灣意志。

歌裡的情感,就像插秧,每一個字都帶著泥土的氣味,濕潤、樸實,富有生命。

我覺得這就是彰化的味道吧!

不是什麼精彩的冒險故事,也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它就只是靜靜地說著那些日子是怎麼過的,那些人是怎麼在風雨中站穩腳步的。

但在那種平實裡,我聽見了某種激動的心情,全心全意的愛。

我坐在窗邊,陽光從窗簾的縫隙灑進來,這首歌又播了一次,我又再次紅了眼眶。

我想著那些人,那些地方,那些不願意忘記的事。

我突然覺得,即使世界再怎麼動盪,我們也不會真的孤單。

剩最後幾天了
#大罷免大成功

——

《全心全意愛你》
原詩:吳晟
改編詞・曲:吳志寧

你只是大大的世界中小小的一個島嶼
佇你懷中大漢的阮 毋捌放袂記
我欲用全部的氣力唱出對你的深情
歌聲中,只是真心的呵咾
嘛有感謝佮依戀 疼痛與憂煩
阮全心全意的愛你
親像愛家己的母親
毋是你的土地特別芳
因為你的懷抱遐爾仔溫暖
阮全心全意的愛你
親像愛家己的母親
毋是你的物產特別豐富
因為你用艱苦的奶 飼大了阮
阮全心全意的愛你
親像愛家己的母親
毋是你的土地特別芳
因為你的懷抱遐爾仔溫暖
阮全心全意的愛你
親像愛家己的母親
毋是你的物產特別豐富
因為你用艱苦的奶 飼大了阮
你只是大大的世界中小小的一個島嶼
佇你懷中大漢的阮 毋捌放袂記
我欲用全部的氣力唱出對你的深情
歌聲中 只是真心的呵咾
嘛有感謝佮依戀 疼痛與憂煩

【全心全意地愛你】原詩:吳晟(原詩名:制止他們)改編詞・曲:吳志寧你不過是廣大的世界中小小的一個島嶼在你懷中長大的我們,從未忘記我要用全部的力氣唱出對你的深情歌聲中,不只是真心的讚美也有感謝和依戀 疼.....

25/06/2025
20/05/2025

【我從 #網路成癮 研討會帶回:如何面對孩子的網路成癮行為】

今天515是 #臨床心理師節,也是「 #國際家庭日」。
剛好今天治療所的所長去 #亞洲大學 參加 #網路成癮研討會,這三件事在今天被串在一起,有些感觸想跟大家分享。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實施校園禁用手機或3C裝置,全世界約有六分之一的國家實行中。
近期教育部也宣布將於9月,高中、國中小實施「 #校園禁手機」政策。這項政策試圖回應家長、教師多年來對孩子手機使用過度的擔憂,雖然也有很多人反對這樣的政策或認為需要更完善配套。

想問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只是把手機收走了,孩子的情緒(憂鬱、焦慮)、社交障礙,會跟著消失嗎?

👉用簡單兩句話表達今天參加的心得:
手機不是問題的起點,是結果。
我們要改變的不只是成癮行為,而是背後的問題。

🌟 網路成癮背後,可能是 ADHD、憂鬱與焦慮等共病問題的外顯表現。
當孩子覺得「只有網路聽得懂我」,手機就成了他們對世界的一種回應方式。政策可以禁止手機,但不能禁止孩子的孤單、焦慮與失控。

柯志鴻醫師提醒我們,網路成癮常見有ADHD、憂鬱、焦慮等共病症狀。若只是解決網路成癮的行為,忽略可能的共病,可能會使治療成效不彰。
1. ADHD 讓孩子難以控制衝動、耐不住無聊
2. 憂鬱 帶來情緒低落與動力缺乏,孩子轉向網路尋求逃避
3. 焦慮 恐懼面對真實社會,處於社會孤獨,只能依賴虛擬空間

🌟成癮行為是孩子對生活失衡的回應
成癮不是壞習慣,而是一種「調節策略」,只是這策略代價太高。
當孩子在現實中找不到 #高四感 – #歸屬感、 #愉快感、 #成就感 及 #意義感,自然會選擇虛擬世界快速得到回饋,這不是任性,是「生存本能」。

🌟需要「情緒素養」對話,而不是「控制語言」對話
禁手機政策會讓孩子短期內有挫折、焦躁,甚至反抗。這時,比起「嚴格執行規範」,更需要的,是情緒支持與共感引導。
我們期待孩子遵守規則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們發展或訓練心理肌肉,包含 #自律、 #自我調節、 #延遲滿足的能力。

🌟禁手機的空間,不能只是空白,更要填入連結與陪伴
沒有手機後,孩子需要被提供「真實的替代選擇」:與人連結的機會、身體活動的空間、自我探索的時間。
否則孩子失去了唯一能掌控的世界,卻沒有被帶入另一個更值得投入的世界。

譬如 衝動控制與執行能力,在遊戲成癮的孩子身上同時存在,他們既有良好的執行能力,但這執行能力僅在快速判斷的情境下,如同遊戲中快速判斷、執行並獲得獎勵,但可能會在現實世界出現問題,如執行的後果是否能夠承擔?是否能夠慢下來思考?
「動手做」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式,在心理治療中,我們也常透過「用手寫字」或其他動手做的活動,讓個案練習放慢、思考、覺察慾望,這種日常而簡單的訓練,也是身處數位世界中,非常珍貴的寶物。

🌟學齡前的孩子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每天使用半小時,即使是陪伴,也可能影響孩子的腦部發展。疫情過後,出現一批網路原生代的孩子,也發現從出生後就因為疫情長期待在家,這群孩子長大後的情緒調節非常困難,發展遲緩情況較其他年齡層的孩子也更為明顯。

在面對孩子的成癮行為時,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面向陪伴孩子:
1. 情緒與動機力:讓孩子知道他能選擇快樂的方式
2. 自我規律與界線:協助親子一起建立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
3. 藝術創作:透過書寫、繪畫…等方式,轉化無意識的「滑手機」。
4. 親子溝通與理解:從控制到連結,重建家庭中的信任與陪伴。

☀️☀️☀️

回到一開始說的,臨床心理師、國際家庭日、網路成癮這三件事串在一起。

每年 5 月 15 日,是聯合國訂立的「國際家庭日」,用來提醒我們家庭的意義不只在於血緣與責任,更是情緒安全的基地。

然而,在心理治療現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家庭,無法給出一個足夠安全、溫暖、耐心的空間。

這樣的家庭困境,最常出現在我們所謂的「網路成癮」個案中。

我們常以為網路是造成問題的元凶,卻也提供了一個讓這個世代的孩子短暫喘息的出口:
- 當孩子在學校總是被責備、被排擠,遊戲裡他可以被需要。
- 當他在家庭中總是要壓抑、被要求,網路社群裡他可以自由表達。

今天也看見各縣市政府與民間機構,這些年不斷投入在網路成癮防治上,如:成立網路成癮防治中心、辦理營隊、家長說明會、心理健康宣導講座、推動校園素養課程等。

這些努力,都是要讓「禁止使用」變成「支持選擇」,幫孩子找到除了網路之外的連結方式。

讓我們從「家庭」開始重建孩子的選擇權,從今天國際家庭日開始,我們想邀請每一位父母,換一個角度看孩子的網路依賴:

他是在尋求控制感嗎?
他是在逃避現實中的挫折經驗嗎?
他有無法表達的情緒嗎?

若我們願意多做一點,
從「陪孩子收手機」到「陪孩子面對不安」;
從「關網路」變成「打開對話」;

若過去你忽略了,讓自己再次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吧!

想了解更多網路成癮資訊,可以搜尋
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 ​
#亞洲大學網路成癮防治中心 ​
#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

註:我們家總監,目前也有在亞洲大學跟老師及一群夥伴們辦理網路成癮營隊喔! 欲了解歡迎私訊我們。

Photo by Klim Sergeev on Unsplash

———
#聽聽心裡詩心理治療所
地址:彰化市進德路79號1樓
電話:04-7030677
LINE ID:
LINE 網址: https://lin.ee/xlE5bHX
官方連結樹:https://linktr.ee/psy.poem
諮商預約表: https://reurl.cc/NbdXvQ
#聽聽心裡詩 #詩 #心裡詩 #文學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身心科 #彰化身心科 #彰化 #彰化心理諮商 #彰化心理治療 #彰化心理治療所 #彰化治療所 #預約制 #兒童青少年諮商 #伴侶婚姻諮商

10/05/2025
08/05/2025

#彰化 #走讀詩 計劃

Address

台南市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聽心理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聽心理:

Share

Category

Our Story

為什麼要接地? 科技發展所帶來的便利,使人體累積過量正電荷,換句話說,體內電子不足。接地會減低體內過量的正電荷和協助我們回復與大地達至和諧的自然狀態。過量的正電荷對多種生理過程有不良影響。 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疼痛、慢性疾病和身體一些疾病和其他不適較常由慢性發炎引起。這些發炎是由過多正電荷或自由基造成。當人體與大地直接連接,例如於室外赤腳踏在地上或穿著接地鞋,帶負電荷的電子會從大地進入身體。 研究指出,接地可緩減發炎反應,雖然發炎反應並非疾病,但其會伴隨疾病、引發身體不適或疼痛。 人類的免疫系統,於過去一段漫長的時間進化,一直都赤腳接觸大地。於現代社會,人類不再赤腳走路。我們穿著將大地能量與我們分隔的鞋子。過去數十年,慢性疾病、過敏反應、自體免疫狀況及失眠,在現今社會不斷攀升。似乎我們忽略了一個原因,即人類逐漸遠離大地的能量。 什麼是接地鞋? 市面上大多數鞋​​類會干擾並阻礙與地球微弱電流的交換。接地鞋的導電專利技術,為一特別定製的碳與橡膠塞圓球,該黑色導電圓球被設計嵌入到鞋底裡,位於腳的蹠骨區域,即足部承受重力的位置。該區為腳底最敏感之部分,能量通往體內的最佳位置,使得我們能夠與地球連結,而無須赤腳。協助人體與大地豐富的自由能量重新連接,正如赤腳走在地上(不論是草地、泥土、沙、碎石、石頭、未加密封塗層的磁磚、磚頭等)。 接地鞋的設計? 足弓部位均有承托,後腳跟部位墊有舒適記憶泡棉,鞋墊網狀內襯纖維,具吸濕抗菌效果。後腳跟底部具彈性且中間簍空,可協助我們穩定踩在地面。此設計亦有助背痛者舒緩痛楚。 ​ 推廣接地氣的理念,帶大家認識接地鞋,Pluggz Taiwan在台中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