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7/2025
三伏貼來囉!!!
貼敷時間
☀初伏:07/19(六) 07/19-07/29期間亦可敷貼!
☀中伏:07/30(三) 07/30-08/08期間亦可敷貼!
☀末伏:08/09(六) 08/09-08/31期間亦可敷貼!
7-8月份均可敷貼,共計3次,每次間隔1-2周,以達最佳治療效果。
三伏貼又稱”三伏天灸”,是一種源於清朝的中藥療法,以冬病夏治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熱的三天(三伏天)將中藥敷貼在特定穴位上治療秋冬發作的疾病。敷貼的膏藥如一元硬幣大小,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將膏藥貼在後背的俞穴,保持四~六小時即可取下。
三伏天是以二十四節氣推算,於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均為一年內最炎熱的日子,人體陽氣最為旺盛。
按照中醫的理論,夏至之後雖然日照時間逐漸縮短,但陽氣仍然不斷積蓄,在夏至之後第三個庚日(三伏天)時陽氣續積達到高點,這時人體氣血趨向於體表、皮膚毛孔開張,有利於藥物滲透也有助於祛除邪氣。
中醫學抓緊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配合使用辛散溫熱的中藥敷貼在人體背部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陽氣,兩者相輔相成,既可趨除寒邪又可提高身體抗病力,進而減緩肺部過敏性疾病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
三伏貼真的有效!國際期刊系統性回顧分析研究證明:連用3年可治療緩解80%氣喘!
三伏貼適用對象:
以過敏性疾病為主。
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另外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容易反覆感冒、體質偏陽虛者等也在『三伏貼』治療中。不只改善過敏,還能調理痛經、不孕。
使用藥材:
包括甘遂、白芥子、細辛、辛夷、延胡索、丁香、薑汁等,辛溫、逐痰、溫陽、通絡的藥物。
敷貼穴位:
穴位貼的位置在於大椎、定喘、大杼、風門、肺俞、膏肓、心俞、膈俞、脾俞、厥陰俞、腎俞等穴位,每次約敷貼 3~7 個穴位。
敷貼方法:
將數種中藥材研成粉末,調入薑汁做成藥餅小顆粒,敷貼於上述背部的穴位上,透過皮膚的吸收,對穴位產生化學性、熱性刺激,促進血脈運行、疏通肺絡,達到清宣肺氣、止咳平喘、治療皮膚搔癢的作用。藉由經絡傳到臟腑,達到治療與預防的效果。
使用禁忌:
孕婦、2歲以下的兒童、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心臟病、重度肺氣腫、肺結核)、急性感冒、疾病發作期(如:發燒、咽喉痛、扁桃腺發炎)的患者、敷貼處皮膚易過敏(短時間敷貼即會皮膚起藥疹者)及有傷口者。
注意事項:
1. 每次敷藥以2-6小時為限,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皮膚受傷。
2. 少數人貼後背部會出現輕度過敏,此屬正常現象。若皮膚出現過敏反應例如皮膚搔癢難忍,皮膚起水泡等,需立即取下藥餅。
3. 敷貼期間不宜在陽光下曝曬、泡冷水、游泳或從事激烈的活動,也勿流汗太多,以免沾濕藥餅。
4. 飲食必須清淡,勿食冰飲飲品、生冷食物、菸酒等。
5. 如能配合內服中藥調理體質,療效更佳!
6. 為了真正做到冬病夏治,除了依照醫師的指示治療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相當重要,唯有病患與醫師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根除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