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森林身心診所

心森林身心診所 位於台中北屯區的身心科診所,由完整的治療團隊為大家服務

今日杜博士冥誕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1TtbsEkL/
25/08/2025

今日杜博士冥誕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1TtbsEkL/

#歷史上的今天
1893年8月25日,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誕生日

生於淡水的杜聰明自幼聰慧,第一名從淡水公學校畢業後,以榜首考取考取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並以第一名畢業,因為對研究很有興趣,杜聰明畢業之後沒有和多數同學一樣選擇開業,而是在校長鼓勵下隔年考取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研究藥理學。1922年,杜聰明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也是第一位成為醫學博士的臺灣人。

杜聰明可以說是日本時代臺灣人在學術界的代表,除了擔任總督府醫學校、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教授,他也曾前往滿洲、上海等地調查毒癮問題,並出任臺北更生院局長,以他發明的「漸進斷癮法」,幫助鴉片與嗎啡上癮的人逐漸戒除毒癮,對於蛇毒的研究,也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而橫跨兩個時代的生涯,帶給他特殊的際遇。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身居臺大醫學院院長、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等要職的杜聰明挺身而出加入「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當時許多臺籍菁英先後失蹤或遭到殺害,如林茂生被軍警「帶走」後就再也沒有回來,而杜聰明本人被通知先行躲藏,才能全身而退。

1953年,杜聰明卸任臺大醫學院院長職務後開始籌設「高雄醫學院」,也是臺灣第一所私立醫學院。他以「樂學至上、研究第一」的精神鼓勵學生,創設「山地醫師醫學專門科」推廣原住民醫學教育,也親自講授醫學史、藥理學,甚至帶領師生到西子灣游泳健身。

即使1966年退休時已屆73歲,杜聰明仍會出國考察醫學教育、出席學術活動,並成立「杜聰明獎學金委員會」獎助優秀學子。

直到1986年2月25日於臺北逝世,杜聰明醫師可以說是臺灣知識分子的代表之一,而他一生對臺灣醫學發展的貢獻,仍延續至今。

推薦閱讀:
一代醫人杜聰明
http://gjtaiwan.com/r/226

現代醫學在台灣【台灣史論叢 醫學公衛篇】
http://gjtaiwan.com/r/o6

奔流的樹葉:杜祖健與毒物共舞的人生
http://gjtaiwan.com/r/ld

九月門診表來囉~~~
18/08/2025

九月門診表來囉~~~

衛福部提供的資源超棒!
17/08/2025

衛福部提供的資源
超棒!

八月門診表來囉~~~by 遲po的心森林旁編
28/07/2025

八月門診表來囉~~~

by 遲po的心森林旁編

06/07/2025

公告
本日正常看診

公告:明日視天氣狀況開診如果風雨太大將停診請密切注意本粉專訊息也有可能上午風雨太大停診下午或晚上風雨減弱再開 #小編不知如何言簡意賅 #大家出門注意安全 #颱風快走!
06/07/2025

公告:
明日視天氣狀況開診
如果風雨太大將停診
請密切注意本粉專訊息

也有可能上午風雨太大停診
下午或晚上風雨減弱再開

#小編不知如何言簡意賅
#大家出門注意安全
#颱風快走!

7月門診表來囉~~~蕭醫師第一周請假陳醫師7/18-7/29休假 部分門診由陳力源醫師及許珮珊醫師代診喔
20/06/2025

7月門診表來囉~~~
蕭醫師第一周請假
陳醫師7/18-7/29休假
部分門診由陳力源醫師及許珮珊醫師代診喔

15/06/2025

近十年來全世界的多項重要流行病學研究都指出:年輕族群的憂鬱症在這十年來大幅增加。最權威的兩本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與《刺胳針》(Lancet)分別刊登了關於青少年與年輕族群憂鬱症的回顧文獻,兩篇論文的摘要重點如下:

1. 近十年來年輕族群的憂鬱症為何受到重視?
近十年的盛行率研究指出,即使在COVID-19疫情之前,年輕族群(10-24歲)的憂鬱症,包含未達憂鬱症診斷準則的情緒問題,是十年前的1.5到2倍之間。特別是年輕女性的憂鬱症增加更為明顯。
年輕族群的憂鬱症盛行率的增加,也與全世界對兒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資源使用率(例如校園輔導案例)增加的趨勢一致。而COVID-19疫情可能讓年輕族群更早面臨失業、經濟財務的不安全感、社交孤立等增加憂鬱症的風險。
這十年間遽增的數位科技雖然可能帶來增加自信心、得到同儕支持的好處,但同時可能有網路霸凌、影響睡眠、增加與同儕比較等與憂鬱症的風險。
(Lancet. 2022 Aug 20;400(10352):617-631)

2. 年輕族群的憂鬱症會有什麼不良的影響?
身體健康:肥胖、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中樞神經疾病,如癲癇、偏頭痛,也會有比較高的憂鬱、焦慮症,而憂鬱也經常讓這些疾病患者的治療遵從性較差、不願意就醫、以及較多會使疾病惡化的危險行為,例如酗酒、藥物濫用。
社會功能:取得學位較困難、婚姻、人際關係較差、失業、需要社福協助的可能性較高。
(Lancet. 2022 Aug 20;400(10352):617-631)

3. 在臨床表現上,青少年的憂鬱症和成年人的憂鬱症有什麼不同?
情緒症狀:
(1) 易怒(irritability)在兒童青少年可以視為一種憂鬱情緒(depressed mood),但是在兒童青少年的憂鬱症中,有「易怒」但沒有主觀不悅(dysphoria)是常見的
(2) 焦慮:在青少年焦慮往往先於憂鬱(可參見本書第三章,憂鬱症與焦慮症的章節),且通常和憂鬱症並存
詢問睡眠、體力(energy)、食慾的變化很重要
青少年較成人常見的憂鬱症狀:失眠、失去活力、食慾體重改變
成人較青少年常見的:失去興趣/喜樂不能、無法集中注意力
(J Affect Disord 2019; 243: 175-81.)

4. 兒童青少年的「侵擾性情緒失調症」是什麼?為什麼歸類為「憂鬱症」?和雙相情緒障礙症有什麼差別?
侵擾性情緒失調症(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只在過去一年內,言語或行為上有嚴重或反覆出現的暴怒,平均頻率一個星期三次以上,非暴怒時,幾乎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有持續性的易怒,且10歲以前就出現上述症狀。
「侵擾性情緒失調症」是兒童青少年的「憂鬱症」,如果是在6歲以下或18歲以上初診不適用此診斷。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兒童青少年的憂鬱症,主要症狀也經常如侵擾性情緒失調症的主要症狀「易怒」(irritability)而非低落情緒。
「侵擾性情緒失調症」的診斷是希望有別於雙相情緒障礙症。雙相情緒障礙症會有陣發性的易怒,而「侵擾性情緒失調症」則是持續的易怒。
(Lancet. 2022 Aug 20;400(10352):617-631)

5. 青少年憂鬱症在抗憂鬱藥物治療的療程,效果什麼時候會出來?通常要治療多久?
- 需要6到8週抗憂鬱藥達到最大效果
- 憂鬱症狀緩解後,建議至少再持續6個月治療
- 持續治療一年可以降低復發的可能性

6. 如何向患者與家屬解釋憂鬱症容易復發的特質,以及降低疾病的污名化
將憂鬱症和其他容易復發的兒科疾病(例如氣喘)類比,可以減少患者和家人對於憂鬱症的污名化。
(NEJM. 2021;385:445-9)

7. 抗憂鬱藥在青少年常見的副作用有哪些?
- 失眠、失去抑制(disinhibition)、坐立不安(restless)這類「亢奮」(activation)的副作用,是在青少年更常見的藥物副作用
- 在青少年與成年人都常見的抗憂鬱藥副作用:頭痛、腸胃不適、嗜睡或失眠、口乾。
(NEJM. 2021;385:445-9)

8. 藥物劑量如何調整,可以減少副作用?
用低劑量開始,並且緩慢增加劑量,可以大幅減少副作用

9. 青少年使用抗憂鬱藥,會增加自殺風險嗎?
早期的統合分析指出:抗憂鬱藥比安慰劑增加自殺想法與企圖自殺的風險約多出0.7%,差異雖小但是達統計顯著。(JAMA 2007; 297: 1683-96.)
近期的分析則指出抗憂鬱藥和安慰劑的自殺風險沒有顯著差異。這可能是因為近期分析的臨床試驗對自殺有較專門詳細的評估,而先前自殺風險較高的分析大多是取自臨床試驗不良反應的通報資料(J Child Adolesc Psychopharmacol 2018; 28: 668-75.)
美國食藥署有對抗憂鬱藥增加兒童青少年的自殺風險,加註黑框警語。即使自殺風險低、上述抗憂鬱藥的副作用通常很輕微,仍應告訴患者與家屬。(NEJM. 2021;385:445-9.)

10. 兒童青少年的抗憂鬱藥物選擇有哪些考量?
大多數的治療共識建議以低劑量的SSRI開始
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治療準則,建議對青少年憂鬱症避免使用venlafaxine與paroxetine,均與這兩種抗憂鬱藥在先前的兒童青少年研究與自殺風險有關。
(Lancet. 2022 Aug 20;400(10352):617-631)

11. 抗憂鬱藥物大約對多少青少年得憂鬱症有效?如果治療效果不佳,換藥或是加藥比較好?
- 統合分析指出,抗憂鬱藥的反應率61%比安慰劑的35%顯著較高。(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 2020; 61: 312-32)
- 40%對於治療沒有反應的青少年來說,最廣為實證研究的策略是改用另一種SSRI而非再加上一種藥(JAMA 2008; 299: 901-13.)

11. 哪些是具有實證,對青少年憂鬱症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
認知行為治療(CBT)、人際心理治療(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J Clin Child Adolesc Psychol 2017; 46: 11-43)

📖 論文原文:
1.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N Engl J Med 2021;385:445-9.
2. Depression in young people. Lancet. 2022 Aug 20;400(10352):617-631.

6月門診表來囉~~~
12/05/2025

6月門診表來囉~~~

五月門診表來囉! #5/1勞動節及5/30 5/31端午連假都休診喔 #蕭醫師周三下午新增自費約診有需要的請洽櫃檯by森林旁編
16/04/2025

五月門診表來囉!
#5/1勞動節及5/30 5/31端午連假都休診喔
#蕭醫師周三下午新增自費約診有需要的請洽櫃檯
by森林旁編

賀!蕭醫師(左)與林護理師(右)到職一周年! #愉人節快樂圖是跟風(吉卜力)仔 蕭亦伶醫師的心靈花園 做的by 森林旁編
01/04/2025

賀!蕭醫師(左)與林護理師(右)到職一周年!

#愉人節快樂
圖是跟風(吉卜力)仔 蕭亦伶醫師的心靈花園 做的
by 森林旁編

Address

遼寧路一段359號
Beitun District
406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2:00
14:00 - 17:00
Tuesday 09:00 - 12:00
14:00 - 17:00
Wednesday 14:00 - 17:00
18:00 - 21:00
Thursday 09:00 - 12:00
14:00 - 17:00
Friday 14:00 - 17:00
18:00 - 21:00
Saturday 09:00 - 12:00

Telephone

+886422472032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心森林身心診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心森林身心診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