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醫師中醫體悟

捲醫師中醫體悟 從資管系轉考學士後中醫的宅宅中醫師。
分享從業心得及中醫學習的路程,偶會有娛樂休閒內容…

中草藥倒地蜈蚣的介紹:倒地蜈蚣,又稱釘地蜈蚣、過路蜈蚣或蜈蚣草,是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植物 Torenia concolor Lindl. var. formosana Yamazaki 的全草,為台灣常見的中草藥。它...
16/09/2025

中草藥倒地蜈蚣的介紹:

倒地蜈蚣,又稱釘地蜈蚣、過路蜈蚣或蜈蚣草,是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植物 Torenia concolor Lindl. var. formosana Yamazaki 的全草,為台灣常見的中草藥。它生長於低海拔潮濕草地,莖葉匍匐生長,外形似蜈蚣而得名。在傳統中醫中,倒地蜈蚣味苦、性涼,具有消炎解熱、利濕止咳、和胃止嘔、化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熱相關疾病。
備註:正品可能為瓶爾小草科(Bottlebrush Fern Family)的錫蘭七指蕨,具有強消腫力;常見大陸文獻中則指大戟科 Euphorbia humifusa Willd.,兩者功效相似但植物不同,使用時需確認來源。
近年研究(如脂肪肝應用)多基於 Euphorbia humifusa,但台灣中醫可依此變種應用。

(感謝提醒修正,上圖是民間草藥用,圖檔來自維基百科,下圖是中藥記載的,圖檔來自中醫全聯會)

功效與用途:
倒地蜈蚣的主要功效包括清熱解毒、消腫利濕、止痛解熱、化瘀止咳,以及和胃止嘔。它常用於以下症狀:
•清熱解毒與消炎:適用於皮膚濕疹、癤腫、癢疹、咽炎或扁桃體炎等炎症問題,可內服或外洗以減輕紅腫與癢感。
•消腫止痛:對跌打損傷、筋骨痛或手術後腫脹有輔助作用,常被醫師推薦用於醫美術後消腫。
•利濕止咳與調理腸胃:用於黃疸、腹瀉、痢疾、風熱咳嗽或中暑引起的嘔吐、血淋等,可幫助祛濕止嘔。
•其他現代研究支持:動物實驗顯示,倒地蜈蚣可降低脂肪肝達50%以上,並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抗病毒及降血脂效果。例如,其多醣成分有助於調節脂質代謝,緩解肝損傷;此外,還展現抗癌潛力,如抑制腫瘤生長。
這些功效源於中醫傳統記載與現代藥理研究,但使用時應咨詢中醫師,避免自行診斷。

倒地蜈蚣多以全草入藥,可內服或外用:
•內服:水煎服為主。用量為乾燥草3~30克(新鮮草約30~40克),加3~4碗水煎成2碗,分次飲用。適合用於清熱解毒或調理腸胃。
•外用:煎水外洗患處,用於皮膚炎症或腫脹。避免直接塗抹未處理的生草,以防刺激。
•示例藥膳:治療脂肪肝時,可單用倒地蜈蚣煮水飲用,或配其他中藥如決明子。煮法:將藥材洗淨,加水蓋過,煮沸後小火煎20~30分鐘。
建議從小劑量開始,觀察身體反應。

注意事項與禁忌:
雖然倒地蜈蚣安全性高且無毒,但仍需注意:
•禁忌症:胃寒、虛寒體質或無熱證者慎用,以免加重寒涼症狀。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因其性寒可能影響胎兒。
•副作用:過量可能引起腹瀉或胃部不適。長期使用應監測肝腎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

•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媒體報導(華人健康網):逆轉脂肪肝~中醫發現:倒地蜈蚣草終結肝包油,詳述動物實驗(降低50%以上)、專利、劑量及禁忌(基於 Euphorbia humifusa)。

• 慈濟臺中醫院中醫部中草藥園PDF:倒地蜈蚣(Torenia concolor Lindl. var. formosana Yamazaki)介紹,包含學名、科名、別名、功效、性味、適應症、禁忌及台灣藥用植物參考。
• 張憲昌(2007)《臺灣藥用植物圖鑑》;黃世勳(2010)《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Euphorbia humifusa(替代抗腫瘤活性來源):綜述 Euphorbia humifusa 的抗腫瘤效應,包括抗氧化與抗炎活性,提供進一步研究證據。
•PubMed ID:39692814
•PMC ID:PMC11655944

什麼是超加工食品?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是指經過高度工業化加工的食品,通常含有高量糖、脂肪、鹽或人工添加劑(如防腐劑、香料、乳化劑)。這些食品設計以延長保存期限並提升口感,常見於:•即食麵、速食餐...
09/09/2025

什麼是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是指經過高度工業化加工的食品,通常含有高量糖、脂肪、鹽或人工添加劑(如防腐劑、香料、乳化劑)。這些食品設計以延長保存期限並提升口感,常見於:
•即食麵、速食餐點(如漢堡、披薩)
•包裝零食(如洋芋片、甜點、糖果)
•含糖飲料(如汽水、能量飲料)
•預包裝或冷凍即食產品(如微波餐點、預製午餐盒)
這些食品雖然便利,但長期攝取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包括生殖健康。

研究背景:
一項於2025年7月發表在《BMC Public Health》的研究(DOI: 10.1186/s12889-025-23458-w)分析了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資料庫中3601名18-44歲女性的數據,探討超加工食品攝取與女性不孕症的關聯。這是首個聚焦此議題的大型研究,旨在為育齡女性提供飲食健康指引。

什麼是不孕症?
不孕症定義為:未採取避孕措施的伴侶,經過至少一年規律性生活仍無法懷孕。研究通過問卷確認參與者是否:
•連續一年嘗試懷孕未果。
•因無法懷孕而尋求醫療協助。
注意:懷孕後發生流產或胎兒無心跳(妊娠喪失)不屬於不孕症的定義,該研究未涵蓋此類情況。

研究核心發現:
•超加工食品與不孕風險:
o研究將超加工食品攝取量(佔每日總熱量的百分比)分為四組(Q1至Q4,Q1為最低,Q4為最高)。
o最高攝取組(Q4)的不孕風險比最低組(Q1)高43%(調整後比值比 [aOR] = 1.43,95% CI: 1.03–2.00,P = 0.033)。
o當超加工食品佔「每日熱量超過40.8%」(例如每日2000大卡飲食中,超過816大卡來自超加工食品),不孕風險顯著增加,顯示劑量-反應關係。

•可能的影響機制:
o肥胖與代謝:超加工食品的高熱量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及高BMI,干擾卵巢功能與卵子成熟。
o化學物質暴露: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塑化劑(如鄰苯二甲酸酯)可能損害卵子質量或引發氧化應激。
o營養缺乏:長期攝取超加工食品可能導致維生素、礦物質不足,影響生殖健康。
o腸道健康:超加工食品可能擾亂腸道菌群,進而影響生育能力。

研究方法:
•資料來源:來自NHANES(2013-2020年),一個具全國代表性的健康調查資料庫,確保數據可靠性。
•飲食評估:使用24小時飲食回憶法,依據NOVA分類系統辨識超加工食品,計算其佔每日熱量的比例。
•不孕診斷:基於生殖健康問卷(RHQ),確認參與者是否符合不孕症定義。
•統計分析:採用傾向分數配對(PSM)控制年齡、BMI、盆腔感染等混雜因子,並使用邏輯回歸和限制性立方樣條(RCS)分析關聯性和劑量-反應關係。

研究侷限:
•橫斷面設計:僅顯示關聯,無法證明超加工食品直接導致不孕。
•飲食數據:單日飲食回憶可能不反映長期飲食模式,且存在記憶偏差。
•其他因素:未考慮心理壓力、男性不孕或其他潛在影響,可能影響結果解釋。

健康建議:
為保護生殖健康,建議育齡女性採取以下措施:
1.減少超加工食品攝取:
o將超加工食品控制在每日熱量的40%以下(例如每日2000大卡中,少於800大卡來自速食或零食)。
o減少食用即食麵、速食餐點、含糖飲料及包裝零食。
2.選擇健康飲食:
o增加未加工或低加工食品,如新鮮蔬菜、水果、全穀物、瘦肉、豆類和堅果。
o確保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鐵、鋅等對生育重要的營養素。
3.維持健康生活方式:
o保持正常BMI(18.5-24.9),避免肥胖。
o規律運動、有效管理壓力,促進整體健康。
4.諮詢專業醫療:
o若有不孕疑慮,建議諮詢婦產科醫師或生殖醫學專家,進行全面評估。
o與營養師合作,制定個人化飲食計畫,優化生殖健康。

結論:
研究顯示,過量攝取超加工食品(特別是佔每日熱量40%以上)與女性不孕風險增加43%相關。雖然因果關係需進一步研究確認,但減少超加工食品、選擇均衡飲食是促進生育健康的合理策略。育齡女性可通過改善飲食和生活方式,降低潛在風險。

傳統中醫(TCM)向來靠脈診等技術來了解病患狀況,但現在,超音波這樣的現代科技正為中醫帶來新氣象!這不僅讓診斷更精準,也讓病患更安心,證明中醫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能與時俱進,透過「眼見為憑」的方式,讓診斷不再是模糊的空間,而是實實在在的科學依...
04/09/2025

傳統中醫(TCM)向來靠脈診等技術來了解病患狀況,但現在,超音波這樣的現代科技正為中醫帶來新氣象!這不僅讓診斷更精準,也讓病患更安心,證明中醫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能與時俱進,透過「眼見為憑」的方式,讓診斷不再是模糊的空間,而是實實在在的科學依據。

衛福部中醫藥司正在積極推動中醫師使用超音波。司長蘇奕璋表示,他們已經和台灣超音波學會、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開了好幾場會,達成了不少共識。中醫師公會也開始規劃超音波的專業訓練課程,邀請中醫師來參加。如果一切順利,今年底中醫師就能正式用超音波,首批應用會先聚焦在針灸和婦科領域。

至於中醫診所能不能用超音波的問題,蘇司長說,爭議其實不大。現在很多做超音波檢查的專業人員也不是醫師,而是有相關證照的技術人員,重點在於操作者有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這代表,只要中醫師接受專業訓練,就能放心使用超音波。

台灣中醫的這波進展,其實也受到韓國「韓醫學」的啟發。韓國大韓韓醫醫師協會會長尹星燦在第21屆國際東洋醫學學術大會上提到,韓國經過10年努力,去年終於爭取到韓醫師能合法使用超音波、腦波機、眼壓計等設備。這靈感來自台灣,因為早在2018年,台灣中醫師就已經可以用X光、抽血檢查等工具,還納入健保給付。這讓韓國傳統醫學急起直追,最終讓韓醫和西醫在醫療設備使用上平起平坐,也讓病患有了更多選擇。

未來中醫用超音波,會先從針灸和婦科下手。很多人因為運動或工作傷了筋骨,會去找中醫針灸或推拿。如果能用超音波先檢查,清楚看到有沒有骨折或軟組織損傷,中醫師就能更精準判斷:是直接施針,還是先轉診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這種「眼見為憑」的做法,不僅讓治療更安全,也讓病患更放心。

比如說,針灸時,超音波能幫中醫師看清楚針刺部位的組織狀況,避免傷到關鍵部位;在婦科方面,超音波能幫忙檢查子宮或卵巢的狀況,讓中醫治療有更明確的依據。

中醫結合超音波這樣的現代科技,展現了傳統醫學的進步與包容。從脈診到影像檢查,中醫不再只是憑感覺,而是用看得見的證據來診斷,讓治療更精準、更安全。隨著專業訓練和法規逐步到位,超音波將為中醫開啟新篇章,讓病患成為最大的贏家。

賴和(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本名賴河,字雲從,號鐵頭,台灣彰化人,被譽為「台灣新文學之父」。他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文學家、醫師與社會運動者,以其深刻反映社會現實的文學作品和對台灣文化與民族意識的貢獻而聞名。生平與背景...
03/09/2025

賴和(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本名賴河,字雲從,號鐵頭,台灣彰化人,被譽為「台灣新文學之父」。他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文學家、醫師與社會運動者,以其深刻反映社會現實的文學作品和對台灣文化與民族意識的貢獻而聞名。

生平與背景:
賴和出生於彰化一個傳統漢醫家庭,自幼接受漢學教育,熟讀四書五經,奠定了深厚的文學基礎。1914年,他進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前身)學習西醫,畢業後成為執業醫師,開設「賴和醫院」,以仁心仁術服務鄉里,深受民眾愛戴。他行醫之餘,積極投入文學創作與社會運動,成為日治時期台灣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

文學貢獻:
賴和的文學創作以白話文為主,題材多取自台灣底層民眾的生活,反映殖民統治下的社會不公與人民苦難。他的作品風格質樸真摯,充滿人道關懷,開啟了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先河。代表作品包括:
• 小說:《一桿稱仔》(1926年)、《善訟者的結局》等,描寫台灣農民與勞工階層的困境,批判殖民壓迫與封建制度。
• 詩作:如〈覺悟下的犧牲〉,以新詩形式表達對社會改革與民族意識的呼喚。
• 散文與評論:賴和也撰寫大量雜文,關注文化、教育與社會議題,推動白話文運動,促進台灣文學的現代化。

他於1921年參與創辦《台灣民報》,並擔任文藝欄主編,積極推廣白話文學,鼓勵台灣作家以本土語言和視角創作。他的文學理念強調「文學為人生」,主張文學應反映現實、喚醒民心,這對後來的台灣文學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社會運動:
賴和不僅是文學家,也是積極的社會運動者。他參與「台灣文化協會」的活動,推動文化啟蒙與民族意識覺醒。他關心農民與勞工權益,多次為弱勢群體發聲,並因其批判殖民統治的言論而遭到日本當局監視與打壓。1923年,他因參與反殖民活動被捕,入獄期間仍堅持創作,展現堅韌的意志。

影響與遺產:
賴和的文學與思想啟發了後來的台灣文學家,如楊逵、盧丙丁等人。他的作品不僅是文學瑰寶,也是研究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重要史料。1943年,賴和因病去世,享年49歲,但他的精神與創作影響至今不衰。台灣各地設有賴和紀念館(如彰化賴和紀念館),以紀念他的貢獻。

總結:
賴和以其文學才華與社會關懷,成為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先驅。他的作品記錄了時代的苦難與希望,喚醒了台灣人的文化與民族意識。作為醫師,他救人於病痛;作為文人,他以筆為劍,書寫正義。他的精神與遺產,至今仍是台灣文學與文化的重要基石。

鬼月避邪,中醫也略懂略懂~全文在留言處!
02/09/2025

鬼月避邪,中醫也略懂略懂~

全文在留言處!

謝謝學長分享艾草(灸)的衛教文章!
01/09/2025

謝謝學長分享艾草(灸)的衛教文章!

#艾灸
#艾葉

今天一位患者問我一個有趣的問題:

「褚醫師,艾灸是不是智商稅啊?」

老實說,這問題乍聽之下著實讓我愣了一下。雖然心裡第一個反應是笑笑😅,但既然身為醫者,就該用史實與理論,認真和大家聊聊「艾灸」。

從考古與文獻來看,艾灸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先秦時期,《詩經·小雅·無羊》就有「居者有灸」的記載,顯示當時百姓已經懂得利用灸法養生與治病。

而到了《黃帝內經》時,艾灸才第一次形成完整的醫學理論基礎。自戰國至歷代,如:東漢的張仲景、晉代的皇甫謐、明代的李時珍…等,都對艾灸的應用與理論進一步發展,讓它成為中醫臨床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我對中醫的理解,艾灸起源於「火熱能祛寒濕、通經絡」的思想,因此最常應用於 #寒證 、 #虛證 與 #痹證 。

透過艾草燃燒所產生的溫熱能量,可以深入經絡與臟腑,達到溫通氣血、調和陰陽的效果。

有趣的是,其實艾灸不只是「補」,還能「瀉」。

對於「寒」與「虛」症的患者,溫熱能量能扶助陽氣,讓氣血運行更暢通,這就是艾灸 #補 的作用。

而對於「氣機鬱滯」或「經絡阻塞」的患者,熱則有助於疏導、化瘀、祛邪,則是艾灸 #瀉 的效果。

因此,艾灸其實具有一種「雙向調節」的特質,能依身體的狀態發揮不同作用。

🔴 若以現代藥理學角度切入,艾灸的作用機制可大致分為 #熱效應 與 #輻射效應 兩方面。

研究顯示,艾條燃燒時的紅外輻射波譜範圍約在 0.8~5.6 μm,峰值約 1.5 μm,屬於近紅外範圍。

這段波長能夠穿透皮膚,影響淺層與深層組織,並與人體的溫度感受器及多模態感受器產生交互作用,進而調節局部及中樞神經反應。

🟡 另一方面,由於艾葉本身含有黃酮類、酚酸類、萜類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與免疫調節潛力。

因此在艾灸燃燒過程中,這些成分可隨煙霧與熱能釋放,參與機體的生理調控。

部分藥理學研究也認為,艾灸燃燒產物中的活性物質,可能透過抑制 MAPK/PI3K-AKT 信號通路發揮抗炎作用,進一步解釋其臨床療效的分子基礎。

🤷🤷🤷然而,有關艾灸過程中產生的細懸浮微粒(PM2.5),對室內空氣品質及健康影響,目前醫學文獻一致指出,艾灸燃燒會釋放大量PM2.5及其他有害氣體(如:甲醛、揮發性有機物、多環芳香烴….等),導致室內空氣污染顯著升高,部分情境下遠遠超過國際建議的安全標準。

長期或高濃度暴露容易增加呼吸道症狀,尤其對於醫護及患者有潛在健康威脅。

部分研究也顯示,艾灸煙霧中的有毒成分對心、肝、腎等器官,也十分容易產生副作用。

因此對我來說, #我習慣使用紅外線熱燈作為傳統艾灸的替代選擇,特別是在考慮到艾灸過程中產生的PM2.5。

雖然紅外線熱燈無法複製艾灸煙霧中藥理成分的潛在作用,僅能提供純粹的熱刺激。

但若治療目標僅為熱刺激,紅外線熱燈是一個安全且有效的替代方案;若需結合艾草成分的藥理效應,則紅外線熱燈無法完全取代傳統艾灸。

📚 參考文獻

1. The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 Ancient Theory and Modern Research. Deng H, Shen X.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 eCAM. 2013;2013:379291. doi:10.1155/2013/379291.

2. How Does Moxibustion Possibly Work?. Chiu JH.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 eCAM. 2013;2013:198584. doi:10.1155/2013/198584.

3. An Infrared Radiation Study of the Bi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Moxibustion. Shen X, Ding G, Wei J, et al.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2006;14(3):213-9. doi:10.1016/j.ctim.2005.09.003.

#褚衍強中醫師 關心您

《定風波》 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分隔線=分享我很喜歡的一首宋詞,最近遇到了一個執業生涯上很大的問題~這要...
01/09/2025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分隔線=

分享我很喜歡的一首宋詞,最近遇到了一個執業生涯上很大的問題~

這要先謝謝院所院長、主管和同事們協助我,鼓勵我,陪我面對這難關!
(未來再細說這事情了⋯)

七夕情人節,又稱中國的情人節,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浪漫日子。在這個充滿愛意的節日裡,除了送花、約會,不妨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出發,關注彼此的身心健康。特別是針對男女情事,中醫強調「腎」為生殖之本,腎氣充足不僅能提升活力,還能增進夫妻和諧。以下從食補...
29/08/2025

七夕情人節,又稱中國的情人節,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浪漫日子。在這個充滿愛意的節日裡,除了送花、約會,不妨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出發,關注彼此的身心健康。特別是針對男女情事,中醫強調「腎」為生殖之本,腎氣充足不僅能提升活力,還能增進夫妻和諧。以下從食補、穴位刺激、中藥及房中術等面向,提供簡單易行的衛教建議,幫助大家在七夕之夜增添情趣。

中醫觀點:補腎壯陽的基礎
在中醫理論中,腎臟主宰生殖與活力,腎陽不足可能導致疲勞、性功能減退,而腎陰虧虛則易引起燥熱。壯陽補腎旨在平衡陰陽,調養腎氣,從而改善男女情事。古人云「腎氣盛則精氣足」,透過日常養生,能預防疾病、抗老化,並提升生活品質。尤其在七夕這樣的日子,適度補腎不僅是為「房事」,更是為長久的情感健康投資。

食補:
飲食是中醫養生的第一步,選擇溫補腎陽的食物,能自然提升活力。以下推薦幾種適合七夕情侶共享的食補方式,簡單易做,兼顧浪漫與健康:
•核桃:富含 omega-3 脂肪酸,能補腎益精。七夕可做核桃仁炒蝦仁,象徵「和合美滿」。
•韭菜:被譽為「壯陽草」,溫腎壯陽、益肝健胃。試試韭菜炒蛋,增添情趣。
•黑芝麻與紅棗:黑芝麻補腎陰,紅棗養血安神。煮成黑芝麻紅棗粥,作為七夕早餐,溫暖身心。
•羊肉與薑:羊肉溫補腎陽,薑驅寒散濕。燉羊肉湯,適合秋冬七夕,增進親密。
•枸杞:補腎益精,明目養肝。泡枸杞茶或加進甜點,輕鬆享用。
這些食物以溫補為主,避免過量以防上火。情侶可一起烹飪,邊做邊聊,增添樂趣。但若有高血壓或熱性體質,需調整用量。

穴位刺激:
中醫穴位刺激如按摩或針灸,能疏通經絡、補腎壯陽。七夕前後,情侶可互助按摩,作為前戲的一部分,既養生又親密。以下常用穴位,每日按摩 5-10 分鐘:
•關元穴:位於肚臍下3寸(約四指寬)。按摩可補腎壯陽、調節生殖系統。男士可改善勃起功能,女士助調經。
•氣海穴:肚臍下1.5寸(約二指寬)。刺激此穴溫補元氣,增強體力。
•腰陽關穴:位於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脊柱正中。揉按可溫陽補腎,緩解腰酸,增強下焦元氣。
•三陰交穴:小腿內側,踝骨上3寸。適合女性,補脾腎、調血氣。
結合精油按摩,更添浪漫氛圍。若有針灸需求,請找專業醫師。

中藥調養:
中藥是中醫補腎的核心,但須醫師診斷體質後開方。以下五種較平補的補腎壯陽藥材,溫和滋補,適合大多數人:
•枸杞子:補腎陰、益精血,改善疲勞,提升精力,適合腎陰虛者。
•杜仲:強筋骨、補腎陽,常用於腰膝酸軟,增強體力。
•黃精:滋陰補腎,增強耐力,適合氣虛體弱者。
•山藥:健脾補腎,益氣養陰,溫和不燥,適合男女老少。
•菟絲子:補腎固精,溫陽益氣,助於改善性功能減退。

房中術:
中醫房中術源自古籍,如《素女經》,強調「七損八益」原則,即避免七種傷腎行為(如過度、強迫),追求八種益處(如節制、互愛)。核心是「養精蓄銳」,不以頻率為主,而是注重質量:
•節制房事:腎精有限,過度耗損易傷身。建議每週 2-3 次(還是要評估身體狀況、心理狀況、雙方需求為原則)
•晨起三動作:
1. 揉腹 (臍週順時針 36 次,補氣血);
2. 深蹲運動 (雙腳與肩同寬,緩慢下蹲 15-20 次,強化下半身血液循環,增強盆腔供血,助陽固精);
3. 提肛 (收縮肛門 10-20 次,強腰腎)。
這些可提升性能力,男女皆宜。
•情緒調和:房事前放鬆心情,避免怒氣或疲勞。七夕可營造氛圍,如燭光晚餐後互按穴位。
房中術不是「技巧」,而是養生之道,目的是長久和諧,而非一時刺激。

健康浪漫過七夕~
七夕情人節,愛情不止於浪漫,更需健康基礎。透過中醫補腎壯陽的食補、穴位刺激、中藥與房中術,情侶能共同提升活力,享受更美好的親密時光。願大家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腎氣充沛、愛意滿滿!

Ps:中醫強調個體差異,中醫藥方(補腎壯陽方等)皆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尤其是慢性病患者。

當患者抱怨:「醫生,我手麻耶!」時,你可能聽過許多中醫師簡單回應:「這是氣血不順」或「經絡受阻」。這些概念雖然是中醫的核心,但聽起來較為抽象,難以讓患者完全信服,也無法提供具體的診斷與治療路徑。然而,如果中醫師能融入西醫的系統鑑別診斷,並在...
26/08/2025

當患者抱怨:「醫生,我手麻耶!」時,你可能聽過許多中醫師簡單回應:「這是氣血不順」或「經絡受阻」。
這些概念雖然是中醫的核心,但聽起來較為抽象,難以讓患者完全信服,也無法提供具體的診斷與治療路徑。
然而,如果中醫師能融入西醫的系統鑑別診斷,並在穴位療法中加入現代解剖學知識,那麼治療不僅更具科學性與精準度,還能讓患者感受到更全面的照護。多學一點、多懂一點,無論對醫師或患者,都是莫大的益處——它能避免誤診、提升療效,並讓中醫在現代醫學中站穩腳跟。

在西醫視角,手麻(numbness in hands)絕非單一症狀,而是需透過系統鑑別診斷來排除多種潛在原因。常見包括:

周邊神經病變:如腕隧道症候群(median nerve entrapment),常因重複性動作導致正中神經壓迫,症狀主要為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木;或肘隧道症候群(ulnar nerve entrapment),影響小指和無名指,常由長時間屈肘引起。

頸椎病變:如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cervical radiculopathy),導致手臂放射性麻木,常伴隨頸痛和肌力減弱。

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diabetic neuropathy),呈現雙側對稱麻木,從指端逐漸向上;或維生素B12缺乏,引起感覺異常。

血管問題:如雷諾氏症(Raynaud's phenomenon),因血管痙攣導致手指發白並麻木;或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壓迫臂神經叢,影響整個手臂。

其他:如中風(stroke)引起的急性單側麻木,需緊急影像學檢查;或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為中樞神經脫髓鞘導致。

診斷通常涉及病史詢問、神經學檢查(如Tinel's sign或Phalen's test)、電生理測試(EMG/NCS)和影像學(如MRI),以精準確定壓迫位置和病因。這套系統方法不僅能排除嚴重疾病,還為治療提供明確方向。

而一位學過西醫鑑別的中醫師,在診斷出如腕隧道症候群後,能進一步將現代醫學的神經、肌肉和肌腱解剖知識融入穴位選擇,讓療法從抽象轉為具體。這不僅提升了治療的科學性,還能讓患者更易理解並配合。多懂一點解剖學,就能讓中醫針灸從「調氣血」變成「精準調節神經與組織」,最終受益的是患者。

例如,合谷穴的應用充分展現了這種精準性。這個穴位位於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骨交會處的第一背側骨間肌隆起處,屬於大腸經。中醫認為合谷穴能疏風解表、通絡止痛,促進上肢氣血運行。從解剖學視角,它靠近橈神經的淺支和正中神經的分支,肌肉位置主要涉及第一背側骨間肌(dorsal interosseous muscle),這塊肌肉負責手指外展與穩定;刺激合谷穴可調整這些肌肉的張力,進而放鬆周圍筋膜,減輕神經壓迫。針刺時的得氣感覺(麻脹感)可能激活神經末梢,調節傳導。這對腕隧道症候群的早期症狀特別有效,因為它能緩解拇指外展肌腱的緊張,改善手背和手指感覺,讓治療更有針對性。

再如內關穴,位於前臂內側,手腕橫紋上約三指寬,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腕肌腱之間,屬心包經。中醫視內關穴為調節氣血、止痛的要穴。解剖學上,它直接覆蓋正中神經路徑,肌肉位置包括掌長肌(palmaris longus)和橈側屈腕肌(flexor carpi radialis),這些肌肉負責手腕屈曲與穩定;刺激內關穴可放鬆前臂屈肌群,減少筋膜壓力,影響正中神經的感覺和運動分支。現代研究顯示,這能改善神經傳導速度,對腕隧道症候群的手掌麻木有顯著幫助。這讓中醫的「通絡」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組織層面的實質調節,證明多學解剖知識能讓治療更具說服力。

又如少海穴,則突顯對尺神經的針對性,位於手肘內側,屈肘時肱骨內上髁與尺骨鷹嘴之間,屬小腸經。中醫認為它能清熱通絡,適合小指和無名指麻木。解剖學上,少海穴緊鄰尺神經,位於肘隧道附近,肌肉位置涉及屈腕尺側肌(flexor carpi ulnaris)和屈指肌群,這些肌肉負責手腕屈曲和手指運動;針灸或按摩能放鬆這些肌肉,減輕尺神經壓迫,改善小指感覺功能。

這類整合不僅讓中醫師能精準選穴,還能向患者解釋為何有效,增強信任。

總之,中醫師多學一點西醫鑑別和解剖知識,就能從傳統診斷躍升為綜合治療,讓患者獲得更安全、更有效的照護。這不僅是醫學進步的體現,更是對患者負責的表現——畢竟,多懂一點,就能多幫助一點。

科學醫療強調透過嚴謹的實驗設計、數據蒐集與統計分析,來驗證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此方法不僅排除主觀偏誤,亦確保藥物或療法在廣泛人群中的可靠性。以下從維生素C治療壞血病的歷史切入,逐步闡述藥物驗證的有效性過程,接著討論疾病的自然病程與安慰劑效...
23/08/2025

科學醫療強調透過嚴謹的實驗設計、數據蒐集與統計分析,來驗證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此方法不僅排除主觀偏誤,亦確保藥物或療法在廣泛人群中的可靠性。以下從維生素C治療壞血病的歷史切入,逐步闡述藥物驗證的有效性過程,接著討論疾病的自然病程與安慰劑效應,最後連結至中醫藥治療的挑戰。

維生素C治療壞血病的發現:從觀察至初步驗證

壞血病係因維生素C缺乏所致,歷史上多見於長途航海水手,症狀包括疲勞、出血及關節疼痛。早在1498年,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即觀察到橙子可緩解水手症狀,然此僅為初步觀察,欠缺系統性驗證。直至1747年,蘇格蘭醫師詹姆斯·林德於英國皇家海軍艦艇上,進行醫學史上首項系統性臨床試驗。他選取12名壞血病患者,分為六組,分別接受不同治療,包括蘋果酒、海水、醋、硫酸藥劑、辣椒糊劑與大蒜,以及一組給予兩個橙子及一個檸檬。結果顯示,攝取橙子與檸檬的組別於六日內顯著改善,其他組別則無明顯效果。此為早期比較試驗的典範,證實柑橘類水果的抗壞血病功效。
惟林德的發現未立即獲廣泛採納,當時醫學界仍信奉壞血病源於體液腐敗,忽略實驗證據。直到1795年,英國海軍始於林德基礎上,正式引入檸檬汁作為標準預防措施,方大幅降低壞血病發生率。維生素C本身於1928年方被鑑定,1932年確認其與壞血病的關聯。此過程彰顯科學醫療的起始:從臨床觀察至初步實驗驗證,需克服偏見與理論障礙。

雙盲試驗:降低偏誤的嚴格驗證

為更可靠地證實藥物有效,科學家發展出雙盲隨機對照試驗(RCT),此為醫學研究的金標準。RCT之歷史可溯及1747年林德的試驗,然現代形式始於1948年,用於測試鏈黴素治療肺結核。在此試驗中,患者隨機分配至實驗組(接受新藥)與對照組(接受安慰劑或標準治療),且患者與研究者均不知分配情形(雙盲),以避免期望偏誤影響結果。

雙盲設計的優勢在於:
降低選擇偏誤:隨機分配確保組別均衡,避免研究者有意或無意偏向特定患者。
控制安慰劑效應:患者不知情,無法因心理期望產生虛假改善。
提供因果證據:若實驗組優於對照組,則可歸因於藥物本身,而非其他因素。

例如,在維生素C的驗證中,若無雙盲,患者可能因知曉攝取水果而心理上感覺改善,從而誇大療效。現代藥物如維生素C補充劑的核准,即需透過RCT證實其優於安慰劑。
大規模研究與長期統計數據:從效能至持久證據
初步驗證後,需大規模試驗確認藥物在廣泛人群中的長期效果。臨床試驗分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小規模(20-100人),測試安全性與劑量。
第二階段:中等規模(100-300人),評估初步效能及副作用。
第三階段:大規模(數百至數千人),蒐集長期數據,比較新藥與標準治療或安慰劑的統計差異。
第四階段:藥物上市後,長期監測真實世界數據。

長期統計數據運用如Kaplan-Meier生存曲線或Cox比例風險模型,分析事件發生率(如死亡或復發)及信賴區間,確保結果非隨機。例如,在癌症藥物核准中,需大規模RCT顯示總生存率改善,且p值小於0.05表示統計顯著。維生素C的長期驗證亦需此類數據,確認其預防壞血病的持久效果。
這些步驟確保藥物有效:從小規模觀察至大規模統計,累積證據排除僥倖。

疾病的自然病程:自癒與安慰劑效應

並非所有改善均歸功於藥物。某些疾病具自限性,會自然好轉,如感冒通常於7-10日內自癒,而非因服藥。此稱為「回歸均值」:症狀高峰後自然回落,易誤認為藥物作用。
此外,服藥後感覺改善可能源於安慰劑效應:腦部因期望釋放內啡肽或多巴胺,緩解疼痛、焦慮等主觀症狀,然不改變疾病本質。例如,在試驗中,接受安慰劑的患者可能報告疼痛減輕30%,但此為心理作用,而非生理治癒。安慰劑效應受文化、醫師態度影響,如藍色藥丸被視為鎮靜劑更有效。
在維生素C例中,若僅觀察短期改善,可能誤將自癒歸功於水果,而非其真實維生素作用。此強調RCT之必要,以排除安慰劑及自癒偏誤。

中醫藥治療的困境:療效不易量化與評估

中醫藥基於陰陽五行及辨證論治,強調個體化治療,然此與現代科學醫療的標準化要求相衝突,導致驗證困境。主要挑戰包括:

個體化對比標準化:中醫依症狀調整處方,難以設計統一的RCT樣本。隨機分配可能違背患者偏好,致高脫落率。例如,同一疾病不同證型(如心腎陽虛)需不同處方,強制標準化恐扭曲效果。
安慰劑控制難度:中藥具獨特氣味、顏色,難製作相同但無效的安慰劑。針灸等非藥物療法更難雙盲,易產生安慰劑效應。倫理上,長期安慰劑可能有害。
證據品質低落:雖有數千中醫RCT,然多數品質欠佳(Jadad分數低),缺乏長期數據及嚴格盲法。例如,許多試驗僅報告症狀改善,而非客觀指標如生存率。
自癒與安慰劑混淆:中醫常針對自限性疾病(如感冒),改善可能來自自然病程或安慰劑,而非療法本身。

中醫療效不易量化與評估,主因其複雜成分(常含數十種藥材)及主觀評估指標,難以精準測量生理變化。儘管如此,某些中藥如通心絡膠囊於RCT中顯示改善心肌梗塞預後,然整體需更多高品質研究。

最近一則新聞即凸顯此困境:台中大里一間中醫診所,一名中風患者由二姊帶去看診三次,接受放血療法並購買「八寶」藥材(含牛黃等貴重成分),總計費用達27萬5900元。最貴一次逾11萬元,收據未蓋章。小妹(家屬)無法接受此天價,於臉書爆料公社發文質疑是否合理,衛生局已介入調查。據報導,二姊認為患者有好轉,惟小妹質疑藥材如牛黃一斤160萬元過高。此案無科學數據支持:放血在中醫用以活血化瘀,可能緩解中風症狀,然療效主觀,缺乏大規模RCT證實優於標準治療。高額費用與療效難量化,致家人意見分歧,亦反映中醫驗證的挑戰。若有更多嚴謹研究,中醫或可避免類似爭議,證明其價值。

看到台中一間中醫診所因「放血+八寶藥材」收費超過10萬元而遭檢舉的新聞,此事引發廣泛討論。有些人質疑中醫有詐欺之嫌,也有人指出西醫的高價療法同樣昂貴卻鮮少被檢視。身為一位中醫師,將基於最新研究與事實,客觀分析此議題。本文不偏袒任何一方,僅求...
21/08/2025

看到台中一間中醫診所因「放血+八寶藥材」收費超過10萬元而遭檢舉的新聞,此事引發廣泛討論。有些人質疑中醫有詐欺之嫌,也有人指出西醫的高價療法同樣昂貴卻鮮少被檢視。身為一位中醫師,將基於最新研究與事實,客觀分析此議題。
本文不偏袒任何一方,僅求促進理性對話。若您對中醫藥材價格高昂的原因、其療效,以及西醫高價療法的比較感興趣,請繼續閱讀。

中醫用中藥:根基於千年傳統理論,但價格高是「正常」的?

中醫的魅力在於其傳統理論,從《黃帝內經》到現代診所,皆強調「陰陽平衡、氣血調和」。例如新聞中提及的「八寶藥材」(可能包含牛黃、珍珠、琥珀等),在中醫中用於清熱解毒、安神定驚,尤其對中風患者,傳統上認為能活血化瘀、促進恢復。這並非隨意杜撰,而是基於數千年臨床經驗累積的方劑系統。
像「八寶散」這種複方,歷史上用於治療小兒夜啼或驚風,如今擴及成人慢性病。
為何價格偏高?這實屬正常現象。中藥材多為天然稀有資源,例如牛黃(牛膽結石)在2025年價格已達每1分(0.375克)約2000元,因為全球供應鏈波動及野生資源稀缺。診所開出28份八寶藥材收取9.8萬元,乍聽高昂,但考量珍貴成分(如麝香、熊膽)及手工調配,成本確實不低。台灣中藥業者亦表示,這些藥材價格居高不下,反映市場行情。價格高並不等同詐欺,而是體現稀缺性與傳統價值。

但問題在於:其療效與安全性如何?

事實擺在眼前:中醫有效證據偏低,毒性風險真實存在
雖然傳統理論頗具說服力,但現代科學驗證結果呢?
答案是:證據相對不足。

以「八寶散」為例,相關論文多侷限於動物實驗,例如1992年台灣中醫藥司的研究,發現其具鎮靜作用,但主要歸因於硃砂(硫化汞)。硃砂具毒性!研究顯示,其重金屬含量高(汞可達52,800ppm),可能損害肝腎及神經系統。台灣早在2005年起禁用硃砂,但部分診所使用替代品,導致中毒案例頻傳(如1983年嬰兒因鉛中毒致死,含鉛量達44,000ppm)。
更嚴重的是,針對嚴重疾病如中風的證據較弱。2024年11月《柳葉刀》期刊(醫學界頂級權威)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研究,測試中藥「中風醒腦方」(FYTF-919,一種專治腦出血的複方)。這是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招募1648名患者,結果顯示療效與安慰劑無異!患者功能恢復、存活率、生活質量均無顯著改善(uw-mRS分數差異僅0.01,p=0.63)。這顯示,中藥在急性腦出血等重症上的傳統經驗,可能因安慰劑效應或自然恢復而被高估。

結論:中醫有效證據偏低是事實,毒性(如重金屬中毒)亦為真實風險。並非中醫全無效用(對慢性調理或有助益),但在科學嚴格驗證下,多數方劑尚未充分通過檢驗。患者支出高額費用,卻可能承擔風險,此點值得深思。

西醫標靶藥物:3-5成無效,但背後是大規模科學實驗
現在對比西醫的「標靶藥物」,例如免疫療法(PD-1抑制劑如Keytruda,或CAR-T細胞療法)。這些用於癌症或免疫疾病,一療程常超過百萬元台幣,甚至數百萬元。療效方面,研究顯示30-50%患者無顯著改善(腫瘤未縮小,病情未進展)。看似療效不確定?但關鍵差異在於:西醫基於大規模、嚴謹實驗。
以PD-1抑制劑為例,全球有數百項隨機對照試驗(RCT),如《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證明對特定癌症(如肺癌)可延長存活率20-30%。CAR-T療法亦通過FDA及台灣衛福部特管辦法審核,需事前臨床試驗數據支持。即使無效率高,此屬「醫療不確定性」——癌症複雜,每人基因不同,無藥物能100%有效。但至少,患者簽署同意書前即知風險,醫院不得任意定價。
不同於中醫多依賴經驗,西醫標靶藥從實驗室到臨床,經歷數千人規模的雙盲試驗,數據公開透明。台灣健保亦提供部分補助(如特定癌症20萬元),監管較嚴,超額收費將受罰。因此,雖然3-5成無效,但這是科學進步的代價,而非僅憑理論。

理性結語:中西醫各有優缺,別盲信也別全盤否定!
中醫的傳統理論值得敬佩,藥材價格高亦屬正常,但證據不足及毒性風險為事實;西醫標靶藥昂貴且不保證療效,卻有大規模實驗支持。最終,醫療為個人選擇,請勿受誇大宣傳誤導,多參考科學證據,諮詢專業醫師,並事前瞭解風險與費用。希望民眾選擇合格醫療院所就診,而中醫同道亦應避免讓患者不必要地支出高額費用。

Address

Changhua

Opening Hours

Monday 14:30 - 21:30
Tuesday 08:30 - 18:00
Wednesday 14:30 - 21:30
Thursday 08:30 - 18:00
Friday 08:30 - 18:00
Saturday 14:30 - 21:3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捲醫師中醫體悟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