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維揚中醫師

許維揚中醫師 審因治病。
以中醫為體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分清病因來自筋骨、外感、內傷、情志,或兼有之,析因求源而治。

看到過度片面對應的號稱中醫資訊要小心看待常常有邏輯謬誤存在似是而非。胸悶痛 呼吸氣短 可以是 心氣虛 心氣滯 心氣滯血瘀 心血虛 心外感 心陽虛  心熱痰 心寒飲 ,或是脾胃食積 脾胃傷食 脾胃氣滯血瘀  脾陽虛 脾氣虛等等的 鑑別診斷,或...
06/03/2025

看到過度片面對應的
號稱中醫資訊要小心看待
常常有邏輯謬誤存在
似是而非。

胸悶痛 呼吸氣短 可以是

心氣虛 心氣滯 心氣滯血瘀 心血虛 心外感 心陽虛 心熱痰 心寒飲 ,

或是脾胃食積 脾胃傷食 脾胃氣滯血瘀 脾陽虛 脾氣虛等等的 鑑別診斷,

或是更複雜的複合病機。

切莫以為一個症狀只有一個原因

現在是資訊爆炸時代,很多醫學相關資訊在網路上隨手可得,甚至會主動跳出來,然而其中有不少資訊含有邏輯的謬誤,需要讀者慧眼辨識。

比方早上臉書跳出一篇廣告贊助文章如附圖,以此為例來說說可能的邏輯謬誤在哪裡?有興趣讀者可以先看看附圖的內容,再往下看。

———

文中說到「氣胸的主要症狀是胸痛(悶)、呼吸困難、氣短、心跳加速」,然後直接說在古中醫來說這就是心臟力量虛弱的標準症狀。

問題在哪裡?

氣胸的主要症狀是oooo
心臟虛弱的主要症狀也是oooo
僅憑症狀相似就把兩者做上連結,邏輯有大問題。
實際上兩者機轉完全不同,這樣書寫容易誤導讀者。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篇談的是治療胸悶痛等等症狀沒錯,但胸悶痛等症狀有不一樣的可能情形,這其中是否包含氣胸,其實還有待商榷。經過這奇怪的邏輯一串,胸痹心痛篇講的就是治療標準氣胸病了?

況且,胸痹心痛篇講的也不全是治療心臟虛弱無力的胸悶痛。

文中的寫法容易讓人覺得氣胸就是中醫說的心臟虛弱無力。當然,復發性氣胸的慢性病程,根據個體狀況或許有機會用上強心的治療方式,但並不代表所有的氣胸都該如此。

試想一個場景,一個心臟本無問題的人因為意外造成急性的氣胸送急診,有人看了這篇文章跟急診醫師說中醫說這是心臟力量虛弱,這只會讓人訕笑,讓中醫更加被污名化。

温醫師物理系畢業的,對邏輯有一點點潔癖,有時候看到這種謬誤,又會影響到中醫整體形象的,實在有點不吐不快。

寫這篇只是想跟有緣讀者分享,資訊爆炸時代,閱讀接收資訊時,還是要很小心,中醫相關的內容尤其如此。

11/02/2025

有時候會遇到一些治療睡眠障礙的患者提問: 你們這個中藥會不會一停藥就睡不好?你這個睡覺的中藥有沒有加西藥?
這邊簡單回答一下。

如果需要吃西藥的安眠藥 助眠劑 抗焦慮劑等等來改善睡眠,需要就診相關專科的西醫師來開立,中醫診所是沒有西藥的,只有中藥。

中醫和西醫對睡眠障礙有不同的切入角度,對中醫來說,重要的是,透過四診合參,找出是五臟中的哪一個有異常,造成身體無法正常啟動睡眠機制(陽入於陰),只要把相關障礙排除,五臟恢復自然的運作,自然睡眠會漸漸改善。

常見的病理機制有 心肝血虛 心肝有熱 心肝陰虛 心肝血瘀 胃不和降 心腎不交等等。

五臟自然運作,人體自然能夠分泌各種幫助睡眠的物質,GABA serotonin 褪黑激素等等,抑制性的神經也能正常啟動。人體自然進入睡眠狀態。

因為不是直接給予這些神經傳導物質,所以如果比較嚴重年久日深的,不一定有辦法吃了馬上睡。

但因為目標是 讓人體能夠自然分泌這些物質 所以就算暫時停藥 大致也還能夠 維持住之前進步的程度。

當然身體的狀況 離穩定態越遠,停藥太久,越難維持當時取得的睡眠進步。進步到離穩定態越近,即使有事暫時停藥,也多半能維持這狀態的睡眠一段時間。

當然最好是一路治療到睡眠品質都很穩定。身體能夠自然啟動維持睡眠狀態,這個時候 中藥完成任務 不再吃藥也依然好睡。

中藥西藥從不同切入點調整身體,幫助睡眠,各有角色。有需求的朋友宜請合格醫師開立適合處方,不建議自己隨意點餐試藥。

先確認有沒有量準宜優先治療潛在原因!大多數情況下避免治療上升的血壓(即使180/110) 短期波動大多不用擔心,長期血壓高才危險不要突然自己嚇自己,但也不要長期睜隻眼閉隻眼當沒事
27/12/2024

先確認有沒有量準
宜優先治療潛在原因!
大多數情況下避免治療上升的血壓(即使180/110)
短期波動大多不用擔心,長期血壓高才危險
不要突然自己嚇自己,
但也不要長期睜隻眼閉隻眼當沒事

症狀一樣,為什麼藥物不一樣呢?
21/12/2024

症狀一樣,為什麼藥物不一樣呢?

中醫小科普:
中醫師在開藥是依病機而開立,而病機是由脈象、症狀、誘發及加重因素、減緩因素、天候、情緒個性、年齡等因子共同評估判斷。

所以常會看到,症狀好像一樣,但是用藥卻不同,是因為症狀只佔病機判斷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舉例來說:

可能是不同人,同樣症狀,但病機不同而用藥不同。

也可能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點,症狀看似一樣,但病機變化了,所以用藥也要跟著變化。

中醫師在開藥就像幫病機縫製量身訂製的衣服,身材變化了,藥物就要做出相應的改變,穿起來才合身,古人把這叫做「相體裁衣」。

下次再看到症狀一樣,中醫師卻開出不一樣的藥物,您就知道原因了。

中醫小科普 我們下次見~

(圖文無關 秀出小蛇)

19/12/2024

近日降溫明顯,早晚天寒地凍,
發現不少患者的脾胃脈明顯轉弱,同時伴隨胃脹腹痛拉稀等見證,而細問飲食作息卻沒有變化,但因應天氣變化的保溫都稍嫌不足。

中醫認為脾主四肢,四肢維持溫暖的陽氣由脾胃供應,如果四末保溫不足,則脾胃大本營能量容易不足而發生功能低下等寒症。

提醒大家注意頭頸部和四肢末端的保暖,搭配洋蔥式穿法,防止體溫散失誘發各種症狀。

晚上睡覺前可把保暖衣物放在床邊,半夜廁所或早起時,先披著衣物再活動。

床邊可放保溫瓶,起床後先喝點溫開水再慢慢活動身體。

飯後酒後立即洗澡會給心臟增加負擔,建議1.5小時後再洗。

避免酷寒和早晚無日的寒冷時段外出,以免體溫快速喪失。

祝大家寒冬都能顧護陽氣,保持體溫,健康快樂。

05/12/2024

鼻塞 和怕熱

傳統上鼻塞鼻過敏常認為是虛寒以及風寒引起,有名的組合是小青龍湯、辛夷散、香砂六君子湯的三件套組合。這種病機組合,用三伏貼、三九貼這種在背部穴位敷貼辛溫通竅藥物的方法通常效果也很好。

最近觀察到,不少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的男生,鼻塞嚴重,但卻在冷天穿著籃球短褲,因為不覺得冷。

檢查脈象,風寒明顯,脾胃常常有虛寒,但心肺肝腎的脈象常常可以見到明顯火氣,實火虛火不一定。

這些火氣讓他不怕冷甚至怕熱,因而在冷天感受過多風寒,導致鼻塞 遲遲不癒。

所以除了祛風寒,溫脾胃之外,更要注意清除諸脈中多餘的火氣,或用清或用潤。才能讓患者的寒溫感知正常化,不會衣著過少或過吃冰品而形寒飲冷傷肺,再表現為鼻塞鼻過敏。

這些火氣的來源或為過食辛辣或為通宵不眠,雖然藥物可以清除,但根源還是在生活習慣,所以除了吃藥,調整習慣一樣重要。

。。。。。。
同道學長提醒,少火生氣,壯火食氣,過旺的火氣反而讓衛氣的能量敷布不穩定周全,對普通寒氣的防衛能力不增反減。
假性的不怕冷與低弱的防衛能力,兩相疊加,風寒入侵加重,進而讓鼻塞加重。

12/11/2024

中將湯,不是中將軍發明的,是公主(或她的御醫)發明的喔。

臉書跳出以前舊文,好像沒放到粉絲頁上,看了一下,寫的還可,就放上來跟大家分享。
。。。。。。。。。。
試析讀中將湯

前幾天同學在討論日本名方中將湯,查不到很滿意的方解,就自己來試著分析一下名方的厲害處,看能不能學習一下組方的妙處。
「中將湯」相傳出自日本奈良時代聖武天皇天平時代「中將公主( 747~775年 )」經驗方。

網路查到的組成:
★桂皮1.5 g
蒼朮1.0 g、茯苓1.0 g 陳皮0.7 g 甘草0.4 g
黃連0.2 g、乾薑0.1 g、丁香0.1 g、人蔘0.1g。

★當歸2.0 g、川芎1.0 g、、牡丹皮1.0 g、 桃仁0.4 g

★芍藥2.0 g、香附0.5 g 生地黃0.5 g

全方的藥物劑量有明顯的主次之別。

假設 日本天冷(寒易夾濕) 所以用了溫性的藥居多 (桂皮1.5 g 蒼朮1.0 g)

劑量最大是歸芍,所以全方以溫養為主。 其次是桂皮,用溫通經脈 對抗天冷或少運動造成的寒凝血脈。

健脾胃去寒濕的藥(蒼朮1.0 g、茯苓1.0 g ) 佐以陳皮0.7 g理氣,乾薑0.1 g、丁香0.1 g是溫性的行氣藥,反佐黃連0.1 g。

★當歸2.0 g、川芎1.0 g、牡丹皮1.0 g、 桃仁0.4 g
用溫性補血活血藥反佐涼性的牡丹皮1.0 g,搭配少量性平的破血藥。
溫養又防過熱,破血藥少量處理陳舊血塊又不傷正。

★芍藥2.0 g、香附0.5 g 生地黃0.5 g
和營的芍藥2.0 g,輔以行氣的香附,用少量的生地滋陰,防溫性血藥過燥,但又不是很多,怕太冷。

總之 溫性的中焦藥很多,補、健、理 都有,亂猜大概是日本的中將公主不運動,怕天冷,中焦氣血生化受阻,而讓肝血不暢而經痛,所謂見肝之病必先實脾。
血藥的部分,就是養、活都有,有些涼藥反佐。
全方溫藥為主,佐以少量涼藥的概念有點像溫經湯,肝脾同治概念有點當歸芍藥散的味道。
本方考慮很多,如果是病情雜亂,以偏冷為主的人,或許可以先用以撥開雲霧,但是如果病情單純的,用此方反而處處互相牽制。

中將湯 理氣藥不少,又有寒熱反佐,考慮現在女生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寒濕多 ,又易有虛熱。月經將來前吃中將的建議還算有理,不過可能要那種瘦瘦弱弱愛喝冰不運動的比較適合。

但不管創方者考慮再週到,任何一方都無法包治所有病,更不宜長期不管脈症形色的變化,週期時間到了就照吃。

13/07/2024

20220713 新冠後遺症針灸醫案

今日一患者確診新冠解隔離出關後,仍遺有咳嗽、咽痰、胸悶、身倦等症。

就診時因故未用藥而以針灸治療,施針後緩解許多,特予記錄。

診脈時,雙寸浮澀帶滑,右關ok,左關弦,雙尺帶滑左尺較甚。

雙寸尺異常與其他解隔患者類似,上焦痰熱瘀並見,下焦有熱。

遂用列缺(R)散咽痰胸悶、外關(R)散滯氣,間使(L)解氣滯止咳、

少府、通里(L)化痰熱瘀,豐隆(R)化痰,照海(L)利咽解熱。

施針畢,脈象平復許多,欲咳、咽痰、胸悶減輕許多。

但咽部仍稍有卡阻感,徵得同意,於天突穴下針,針後咽卡已無。

惟身倦仍有。之前經驗,針約有1-3日藥物效果,囑有不適再回診處理。

最近解隔出關者,常遺有咳嗽眠差等症,藥物處理效果不錯,
但較少以針灸處理,本例反饋不錯,特此為誌。
。。。。。。。。
2024的後遺症患者,脈勢仍與兩年前略同,只是程度減輕許多。

-------------------------------------------------------
一位患者,近日騎車環島,日晒整日,回診時,右脈較之前強壯許多,不過也較易口渴,左脈則如常。
今見此例,了解為何本土青草茶在夏日如此熱賣,而且以前也少聽聞喝青草茶而胃寒的,身體所處環境真的影響身體巨大。

同時也了解,為何以前讀書常見要老人冬日在無風處以暖陽晒背了。老人身體多虛寒,晒太陽補補陽氣,對虛寒病機之疾好處多多。

11/04/2024

青春痘中醫病機治法

青春痘,又稱痤瘡,好發在面部,頭皮及項部也有,身軀手腳也偶可見。

現代醫學認為痤瘡屬於一種毛囊皮脂發炎的疾病,當毛囊開口過度角質化,加上皮脂腺分泌旺盛,就容易導致過多的皮脂堆積在毛孔,若又伴隨細菌大量繁殖,就會促使毛囊發炎,形成痤瘡。

中醫認為主要病機是氣血不順,阻滯於肌表,血結氣聚,成為痰瘀互結,日久則堅硬根深腫大,色深暗。

主要治法是散去肌表的痰瘀互結,主要以活血理氣化痰並引到肌表為主。如果日久根深,則還要加上軟堅散結的藥物,效果才會良好。常用真人活命飲當基本底方來加減藥物。有時會用消風散的方義來加減藥物處理各種相關衍生的病機。

如果有特發在面部的下巴,並伴隨月經週期而加重減輕的,則需要考慮一併處理婦科問題,成效更佳。

如果好發在兩頰,常與膽經氣機不暢有關,還要加上疏解膽經氣機的藥物。

如果伴隨鼻塞項強等表症,脈又浮弦,再加入適當的解表藥物,效果更佳。

氣血不順的遠因,如果是濕火、實火、或虛火,也要一併解除 ,才不會痰瘀散而復結。火氣導致的痤瘡多半色紅腫痛,常配合使用各種清熱解毒藥。

如果是氣虛或血虛而導致氣血不順而痰瘀互結,則在散結時,也要一併對氣血虛適度補強,效果才能持久。虛症型的多半色暗淡。

飲食過度滋膩,乳飲過多,辛辣炙煿(烤炸辣)過多,作息混亂,容易加重病情,或使治療緩慢。

治療過程,身體會自動以最近途徑排除痰瘀膿血,所以有些人會在服藥後反而痘痘一直浮現出來,或是原本硬腫而深的痘痘變得淺而散軟。類似使用A酸會出現的爆痘期,不過通常不會太久。

在氣血漸漸調和後,痘子會變少變小,由大痘轉成小粉刺,肌膚逐漸滑順,連原本不當處理留下坑坑洞洞的痘疤也能撫平許多。

療程因原本痘痘的病史有多久,以及身體失衡多不多而定,病情淺的一個月就效果明顯,痘較多較密較大較硬及日久年深且身體失衡多的,進步就較慢,可能要3-6月不等,才能取得滿意療效。

長在臉上的痘痘是惱人的存在,除了西醫的各種方式,中醫藥物的處理效果也很好,值得考慮。

因為常常有患者不太了解中醫也能治痘痘,簡單寫一下中醫認為痘痘怎麼來,痘痘的各種病機及對治法,讓有心求治於中醫的患者有些基本了解。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22/02/2024

中醫治療感冒的幾個優點

除了當次的治療效果,還可以降低之後被病毒感染的機率,降低發作的頻率、減輕發作的強度,以及提升自癒的速度,縮短感冒的天數。

特別適合反覆感冒,纏綿不癒的人群。譬如免疫力常不穩定的老人和小孩。

而且處理鼻水噴嚏的藥物幾乎不會有嗜睡的副作用,止咳藥也不容易有大便不順的困擾。

對於已經在調養身體治療舊疾的人,不會中斷治療進度,反而有利鬆動舊疾。

譬如過敏性鼻炎常是外感餘邪和脾腎氣虛的組合,簡單說是一種感冒好不完全的狀態,中醫治療時常是祛風邪和扶正同施。

而這樣的人如果感冒,治法上也是祛邪和扶正同用,只是會更加著重祛風邪的部分。所以治癒了感冒,也對原本過敏的體質也能有所改善。

就像筋骨舊傷處如果受新傷,常會更痛,但新傷反過來能讓舊傷的復原速度變快,也可以說是新傷鬆動了固著的舊傷。

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善行數變,肺外合皮毛。很多皮膚病的用藥都會用到同時可治感冒的祛風藥。

也常可觀察到皮膚宿疾在治療的過程中如遇到感冒,雖然常會加重皮膚的症狀,但中藥治癒感冒後,皮膚的治療速度會加快一點,可理解為感冒的新傷鬆動了皮膚的舊傷病理結構,讓後續的處理變快。
(風可理解為病毒感染)

中藥在感冒治療上攻補兼施,扶正與祛邪同步。視具體病機比例而調整。

在服法上則隨著病勢強弱調整吃藥速度,緩則一天三包,甚則一天5~7包,只要劑量足夠,即使是嚴重的症狀也常可數天內大幅減輕。

感冒時要注意吃的東西宜清淡,避開生冷辛辣溫補甜膩物品,治療才不會受干擾。

不過如果是吃慣西藥處理感冒的人群,一開始用中藥治療時,可能會有短暫的轉換適應期。就像身體切換不同的運動模式剛開始會不習慣一樣。

總之,免疫力不穩定感冒好很慢的人群,正在用中藥療養舊疾的人群,都很適合用中藥處理感冒。

08/12/2023

陽交穴與外三關穴

近日讀邱澤夏醫師的淋巴瘤醫案,提到外三關穴與足三重穴的比較。讓我想到和自己母校同名的陽交穴。試著探索一下。

陽交穴,在膽經上,是陽維脈的郄穴,「在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間」位置偏向足太陽膀胱經(故別名:別陽)。因為位置往膀胱經偏,膀胱經主表,使陽交穴也比外丘穴多了些主表的特性。而郄穴往往貼骨,故貼骨的陽交(別名:足髎)也被定為陽維脈的郄穴。但針灸大成上記載的主治「主胸滿腫,膝痛足不收,寒厥驚狂,喉痹,面腫,寒痹,膝胻不收」卻沒有過多著墨於陽維郄穴的特性上,看起來和一般的膽經穴位區別不大。「寒厥驚狂、面腫、寒痹」這幾項或許可以看出一些陽維郄穴的端倪。

而董氏奇穴的外三關穴,外三關二穴取穴法為外踝尖與膝蓋外側高骨連線之中點,我理解為與陽交穴一樣。而外三關一穴、外三關三穴,就是董氏常用的倒馬針加強法,重點是在中間的外三關二穴,也就是我理解的陽交穴。

外三關穴,入肺、肝二經,功效:消瘀散結,宣通氣血。主治是:喉炎、喉癌、肺癌、扁桃腺炎、腮腺炎、紅鼻子、青春痘、粉刺、瘰癧、肩臂痛、瘤癌、腹部腫瘤、乳癌。

入肺肝經,說的其實就是陽交在膽經上又身為陽維郄穴,陽維維于陽,陽維為病,苦寒熱,陽維主表。而消瘀散結,宣通氣血,就是強調「郄穴」的功效。而看主治,大部分是處理偏表層的氣血鬱結為病,膽經循行範圍的效果更明顯。陽交穴主治的「喉痹、面腫」,約略可以對映到外三關的「喉炎、喉癌、扁桃腺炎、腮腺炎、紅鼻子、青春痘、粉刺、瘰癧」。

可以說董公雖不直接用正經穴位,而實是最能闡揚正經穴位深義的大醫家。只是如果沒有正經的基礎,直接硬記比較辛苦,使用範圍也容易局限在董公曾提出過的例子。

而陽維脈除了郄穴陽交,還有絡穴外關。郄穴長於散結,絡穴長於化痰,如果搭配使用,對於痰瘀堅結的腫塊,效果更佳,而邱醫師的醫案裡也確實這樣用了。外三關穴與外關穴,穴名的相似性也提醒了醫者這兩者間的關聯。

而足三重穴,我的理解就是光明、懸鐘、外丘這三穴,有足三陽之大絡,也有膽經絡穴,膽經郄穴。三穴同用,破氣行血、除積消瘀,故對身體側面及前側的異常增生、腫塊硬塊及痰瘀膠著的重病皆有良效,但與外三關比,治療的層次較裡層。

學正經的,再學董氏會更有啟發;同樣的,學董氏的再看正經的書應該也能見到驚艷的歸納。

學無止境,救人的方法多多益善。

05/12/2023

冬令進補
怕冷 除了陽虛 也可能是陰陽兩虛
陰陽兩虛的體質除了補陽還要兼顧補陰。

感冒還沒全好的人也不適合進補喔。

全球暖化下,天氣不夠冷時,不要過度進補以免反而上火不舒服喔。

Address

彰化市旭光路113號
Changhua
500

Opening Hours

Tuesday 08:30 - 12:00
15:00 - 18:30
Wednesday 15:00 - 18:30
19:00 - 20:30
Thursday 08:30 - 12:00
15:00 - 18:30
Friday 08:30 - 12:00
15:00 - 18:30
Saturday 08:30 - 12:00
14:30 - 16:3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許維揚中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Category